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8.5.2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9 11:2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大极端正在内部搏杀!市场短线离暂时的企稳不远矣》从经验来看,虽然目前仍然一部分妖股未出现跟风深跌,但是已经出现了大跌的妖股数量大幅超过大涨的妖股数量。所以这个迹象仍然是比较好的,妖股调整潮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很正常。而且可以看到的是伴随着妖股的调整,上证指数已经从近期超过1%的日跌幅锐减到0.20%了。所以,继续等待接下来的高位妖股调整,逐步抬升仓位水平。
目前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两个极端情况:第一个是妖股阵营的扩大;第二个是防守板块的“妖化”。目前可喜的是妖股开始严重分化,大批妖股大跌调整;可忧的是防守板块(医药、食品、饮料)短期内暴涨过快透支了预期空间,已经开始出现“妖化”。虽然这种“妖”看起来“三观”很正,但是在资本市场上仍然免不了“一念成妖”的现实。
所以说,接下来医药股方面要注意药明康德的表现,或将改变医药股的预期。而白酒、啤酒方面,虽然世界杯的故事逻辑还能支撑“啤酒”,但是从避险的逻辑来看,则要注意目前尚未调整的妖股是否开始补跌。如果说妖股补跌的阵营接下来扩大,意味着参与到前期错杀弱势股的资金会越来越多,则市场避险的情绪将好转,主板迎来较大面积的普涨的可能性很高。如果说妖股继续严重分化,则避险板块暂时还能维持一定热度。对于这两个极端,需要不同应对。



catbg01.gif 博览视点
catbg02.gif



两大极端正在内部搏杀!市场短线离暂时的企稳不远矣
【研究员】:江桥

结论:从经验来看,虽然目前仍然一部分妖股未出现跟风深跌,但是已经出现了大跌的妖股数量大幅超过大涨的妖股数量。所以这个迹象仍然是比较好的,妖股调整潮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很正常。而且可以看到的是伴随着妖股的调整,上证指数已经从近期超过1%的日跌幅锐减到0.20%了。所以,继续等待接下来的高位妖股调整,逐步抬升仓位水平。目前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两个极端情况:第一个是妖股阵营的扩大;第二个是防守板块的“妖化”。目前可喜的是妖股开始严重分化,大批妖股大跌调整;可忧的是防守板块(医药、食品、饮料)短期内暴涨过快透支了预期空间,已经开始出现“妖化”。虽然这种“妖”看起来“三观”很正,但是在资本市场上仍然免不了“一念成妖”的现实。所以说,接下来医药股方面要注意药明康德的表现,或将改变医药股的预期。而白酒、啤酒方面,虽然世界杯的故事逻辑还能支撑“啤酒”,但是从避险的逻辑来看,则要注意目前尚未调整的妖股是否开始补跌。如果说妖股补跌的阵营接下来扩大,意味着参与到前期错杀弱势股的资金会越来越多,则市场避险的情绪将好转,主板迎来较大面积的普涨的可能性很高。如果说妖股继续严重分化,则避险板块暂时还能维持一定热度。对于这两个极端,需要不同应对。


“同妖不同命”,妖股内部开始出现严重“背离”!

而另一方面,道森股份、路畅科技、隆盛科技、丝路视觉、贝肯能源、罗牛山等妖股却仍然顽强不倒。所以,目前来看,对于妖股而言,已经出现了内部的分化走势。

而部分妖股在早盘近乎跌停之后,午后开盘又在妖股的带动下迅速爆拉,所以不少妖股又死灰复燃。

所以,继续等待接下来的高位妖股调整,逐步抬升仓位水平。

目前的行情可以看到的是,整体打“防守牌”的状态很明显。昨天文章里面指出了目前行情运行的几个特征,其中一个就是目前资金规避债务问题严重的而转向消费题材的迹象明显。

可以看到今天整个市场的热点仍然是在围绕“消费板块”中的防守标的“做文章”。

前期我个人而言认为医药板块是估值偏高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最近的“独角兽”——药明康德,连续录得15个涨停板,市值突破千亿。成为较长时间以来最赚钱的新股。某种程度来讲,恰恰是这只医药概念的独角兽上市后的超凡表现使得整个医药板块在近期药明康德刷新想象力后再次躁动。

但是可以看到,药明康德在金融严监管环境下刷新连板记录,也几乎可以视为“未开板的新妖股”。而这两日,药明康德的换手率已经出现明显增加,短期有开板的可能性。对于整个医药板块而言,需要高度留意药明康德近期的封板情况,如果开板则需要重视整个医药板块的调整风险。

所以,目前A股市场已经出现了两个极端情况:第一个是妖股阵营的扩大;第二个是防守板块的“妖化”。

所以说,接下来医药股方面要注意药明康德的表现,或将改变医药股的预期。而白酒、啤酒方面,虽然世界杯的故事逻辑还能支撑“啤酒”,但是从避险的逻辑来看,则要注意目前尚未调整的妖股是否开始补跌。

如果说妖股继续严重分化,则避险板块暂时还能维持一定热度。对于这两个极端,需要不同应对。




1527555520263683.jpg 投资参考




结构热点:药明康德15连板!基金密集调研,医药“可攻可守”驱动不断
【研究员】:柏双

结论:5月28日,医药独角兽药明康德开盘再次一字涨停,报118.1元。这是药明康德上市以来的第15个涨停板。实际上,昨日在大盘暴跌之下,医药板块整体都表现抢眼。 市场对医药医疗概念的关注度仍然较高,最新消息披露,在5月21日-25日的一周内,基金公司密集调研50家上市公司,其中医药等行业受到密切关注。而近期的医药方面政策、事件,仍然集中在疫苗上—— 分析指出,无论是从防御性、进攻性还是事件驱动来看,疫苗的热度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其实,不仅仅是疫苗,当前,整个医药行业整体都处于大拐点向上的初始阶段,不仅事件驱动力有望贯穿全年,也成为少有的进攻和防御逻辑兼具的稀有品种。


而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5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年内涨幅达到15.25%,处于所有行业榜首。同期,最能代表A股整体走势的沪深300指数增长率为-5.32%。
而近期的医药方面政策、事件,仍然集中在疫苗上——
5月28日起,海南博鳌接受九价宫颈癌疫苗注射预约,5月30日海南将首针接种。
据悉,目前,我国12家企业正在申报宫颈癌疫苗上市许可,药品审评有望加速推进。
3、5月24日,有A股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募集25.50亿元拟用于前列腺癌治疗药物PROVENGE在中国上市,方案获证监会有条件审核通过。
虽然有关方面正在加快9价疫苗的国产化进程,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研发进程所需要的时间,还是国内“高端消费群体”对进口疫苗的“心理依赖”,都使得“进口疫苗概念”在一段时间内仍然有故事可讲,相关概念的事件驱动力仍然可以持续。
由于9价HPV疫苗定价远高于4价HPV疫苗,保守估计存量市场有2.6亿人,假设渗透率10%,也有2600万人,7800万支的需求,每支贡献200-300元,理论上可贡献156-234亿元净利润。
其实,不仅仅是疫苗,当前,整个医药行业整体都处于大拐点向上的初始阶段,不仅事件驱动力有望贯穿全年,也成为少有的进攻和防御逻辑兼具的稀有品种。
2017.10(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8.3(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组建国家医疗保险局的决定;
2018.4(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1-12月医药制造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12.5%和17.8%,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上升2.8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2018年1-3月,医药制造业实现收入6252亿元,同比增长16.1%,收入增速创近4年新高。医药制造业利润达到774亿,同比增长22.5%,创2013年以来的5年新高,利润与收入增速同步加快,行业景气度得到较大的提升。
从股市情况看,在市场仍然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医药股的防御性再次凸显;
随着基金近期密集调研医药企业,后续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细分领域龙头,尤其是生物医药、疫苗等创新类公司,将持续受到事件驱动力的影响。



决策参考




中线仍不乐观!“楼市打新”如此疯狂的时代,还指望能有什么行情!
【研究员】:柏双

结论:最近一段时间,几地楼市呈现出“买房好似打新股”的特征,而且比打新股更加疯狂。主要原因当然是受限价房政策的影响,新楼盘与二手楼盘之间的“价格倒挂”已经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就是如同A股的新股和二级市场老股间,受新股上市市盈率政策的限制,也存在巨大的价格落差般。而且,相比股市打新股中签率低不说,中一签也就挣几万,摇号买房虽然现在也呈下降,毕竟中签率还是更高一些(即便是“万人抢房”的报道,5%以上的中签率还是可以保证的)。且中一签说不定能挣百万乃至数百万。 但是,房市的超级火爆,实实在在地成了股市的重大利空!无论是预期收益上的巨大差异对场内本就紧张的资金引导,还是场外庞大的潜在的增量资金被楼市的验资要求给冻结,都让股市雪上加霜! 在各类加杠杆通道都已斩断,只剩居民存款这一最后的潜在增量资金的时代,这意味着不仅没有增量资金了,连场内的可怜资金都可能会流失想当一部分!再加上一个是债市违约扩大,这都对股市构成资金流出的预期非常巨大! 无怪乎,有不少网友大约是发自内心的在网上发出期盼:住建部要是能和证监会调调就好了!


在疲软的股市,过去两年,打新是唯一公认稳赚不赔的好营生,反正我司的“光谷游资大佬们”,但凡打新中签,那都是当做中大奖必要请客的。
最近一段时间,几地楼市呈现出“买房好似打新股”的特征,而且比打新股更加疯狂。主要原因当然是受限价房政策的影响,新楼盘与二手楼盘之间的“价格倒挂”已经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就是如同A股的新股和二级市场老股间,受新股上市市盈率政策的限制,也存在巨大的价格落差般。而且,相比股市打新股中签率低不说,中一签也就挣几万,摇号买房虽然现在也呈下降,毕竟中签率还是更高一些(即便是“万人抢房”的报道,5%以上的中签率还是可以保证的)。且中一签说不定能挣百万乃至数百万。
5月以来,最疯狂的楼市当属杭州,除了部分火爆楼盘的中签率也从最初的两位数跌到了一位数。在验资额度方面,一般冻资额度为50-200万元,对冻资额度要求最高的位于滨江区的某楼盘要求冻资额度已高达500~1700万元!
和杭州“冻资”类似,深圳有楼盘也要求客户摇号前先缴纳“500万的诚意金”。招商地产公布的深圳首个政府监管公开摇号的项目销售方案中,除了“选房时间不得超过2分钟,过时视为放弃”等霸气条款外,还有一条规定,要取得摇号资格,需要缴纳500万元的诚意金。而实际还不止如此——4月底,深圳蛇口新盘山语海取得预售许可证后,便传出“80万喝茶费”的消息。虽然开发商极力否认,但其实茶水费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
同样,西安实施落户新政后,剧增的落户人口带动了当地楼市的火爆,而“摇号”买房更是火上添油。近日,一份疑似西安某房产项目表面摇号实际多数已“内定” 的消息在网络疯传,引发舆论哗然。
而该房产项目负责人回应称“信息登记表中部分业主的姓名属实,但标注信息不实”。当地政府表示已对事件展开调查,并表示将在全市范围开展商品房交易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摇号、内定房源、设置全款优先等限制性条件、捂盘惜售、规避调控政策、制造市场恐慌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等于都侧面坐实了事件属实!
无论是预期收益上的巨大差异对场内本就紧张的资金引导,还是场外庞大的潜在的增量资金被楼市的验资要求给冻结,都让股市雪上加霜!
以工行为例,仅24日一天,工行杭州延中支行就增加存款3.35亿。另外,工行科创支行增加1.99亿、高新支行增加1.42亿;而且按照开发商历来对冻资的要求,从冻资到验资一般就超过2周以上,或者摇号前一个月就要求冻资,而即便在摇号之后未中签,资金的解冻周期也还有半过月或一个月才可以,这中间有的冻资周期高达2个月以上!——窥一斑知全豹,从全国范围来看,可想而知,买房的和冻资的加一起,楼市会吸走多少资金?!
但对股市而言,在各类加杠杆通道都已斩断,只剩居民存款这一最后的潜在增量资金的时代,这意味着不仅没有增量资金了,连场内的可怜资金都可能会流失想当一部分!再加上一个是债市违约扩大,这都对股市构成资金流出的预期非常巨大!
比如,在成都北三环片区有一个楼盘是中南地产开发的,去年拿地时地价九千多,但政府只批7800元/平米,开盘只地价就要亏一千多,被业内看笑话,现在售楼处都关门了。成都限价完全不看地价。
尤其在政策层面来看,楼调的两难之下,“限价房”的政策,恐怕还会当做“政绩”继续维持,短期内难以看到改变的可能,这就意味着上述的股市失血局面,中期来看恐怕还会持续演绎!
那么,对房地产板块是不是利好呢?不一定,因为抢房的背后是政府主导的对一手房价限价低于二手房房价,抢到就意味升值,说白了,明确的预期,可观的收益,难到不是炒房么?
总之,股市的疲软恐怕会是持续性的,市场能跟随着有政策催化剂的热点快速轮动下,有零星的热点稳住指数,已算不错!




中线仍不乐观!债市违约潮只会愈演愈烈,股市失血预期亦不会收敛!
【研究员】:柏双

结论:这几天市场的焦点有所转向,外部贸易谈判和地缘问题刚刚经历了短暂的小阳春,但内部债市违约潮的衍生效应正在不断显现。这已成为楼市火爆买房、冻资等大量虹吸居民储蓄外,股市的另一大失血原因了。而有分析指出,这轮违约与过去不一样,具有宏观的深层次背景。债市违约的问题短期内不仅看不到缓解的可能,反而会愈演愈烈。 这轮新增的首次违约的企业都是民企,最先倒下的是民企。因为民企一向在正规金融体系处于弱势地位,相比国企难以获得正规金融体系的支持,不得不在正规体系之外寻找更多的支持,但是金融监管恰恰打击的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各种灰色地带,设置了种种禁止或限制。对于资金链本来就紧张的一些民企而言,即使市场整体的资金面并没有那么紧张,但是如果过去借钱的模式玩不下去了,雪球滚不动了,那么违约就来了。 作为一个A股市场的研究者,我们这里并不想谈太多所谓“当前的违约,不是什么坏事,也让债券市场更加成熟”之类的冠冕堂皇的表述,我们担心的是:股市现在内外夹击,多重打击,除了看空,规避,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吗?!没有!


我们看到,自4月中旬以来,信用债市场像着了魔一样,违约事件接连不断。信用债风险频发,债券一级市场遇冷,一些公司债券发行困难或干脆放弃发行。东方园林本准备发10亿债,结果只卖了不到5千万,消息传出后股价连日崩盘式下跌,从5月18日的19.6元跌到24日的15元收盘,然后就开始停牌,这还连累了PPP概念股整体大幅下挫。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信用债--债券一级市场发行难--股价下跌”的连锁反映案例。而这样的案例目前正在不少个股上演。
分析指出,过往债市发生集中性违约,一般是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种是经济下行周期,某些行业压力太大,出现行业性集中违约。比如,在供给侧改革以前的煤炭,在经济下行、煤价下跌形势下煤企日子不好过,所以出现了明显的煤炭行业集中性违约。但这轮违约不属于这种类型,今年以来的违约企业所处的行业五花八门,根本不是属于某类行业。
第二个,也可以排除是货币政策收紧,导致市场资金面紧张的原因(这是一般意义上违约的另一个原因。即,央行把资金收紧了,债券市场转熊市,自然就会带来违约的压力。但这个原因现在同样不成立,因为央妈的政策不仅仅没有收紧,而是采取了意外的降准措施,然后随时在根据市场动态调整,债券市场年初还出现小牛市。虽然从全球来看,确实出现了资金回流美国的情况,整个货币有收紧的趋势,但是国内并不明显。
那么,真正触发这轮违约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为何如此?因为民企一向在正规金融体系处于弱势地位,相比国企难以获得正规金融体系的支持,不得不在正规体系之外寻找更多的支持,但是金融监管恰恰打击的是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各种灰色地带,设置了种种禁止或限制。
1527555175158254.jpg
这是这轮违约和过去几轮违约的根本不同之处。也正因为如此,当前指望政策放松来解救违约不现实:
其次,当前资产泡沫仍然高悬,风险仍然很大,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而且这轮违约主要也是不是由于货币政策收紧或者利率上行压垮的。所以这个招同样不管用。
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鹤的讲话。他在二次赴美之前在政协的讲话很清楚,“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要注意的是,鹤是非常关注市场情绪的变化,注重预期管理。年初在达沃斯的讲话,针对市场对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对打破刚兑的讨论,他的讲话说,“全社会风险防范意识正在加强,刚性兑付,隐性担保等市场预期正在改变,对我们防范金融风险创造了非常重要的心理条件。”
实际上,我们看到,对于市场最关心,监管层会如何回应当前的市场违约形势?(这决定了未来债市的走向)——最近,一些官方媒体只言片语的信息也被拿出来解读,比如有央行下属媒体说,“违约是中国债市走向正规的必修课,要避免代价过高”,这句话两边话都说了。也有一些报道以一线监管人士的话来说,个别风险暴露,不存在系统性风险。
所以,当前的违约潮可能仅仅是个开始,而不是结束。未来一旦内外环境更趋恶化,多种因素可能带来共振,违约的频度可能性会继续增大。其中尤其要注意两者:
第二是个别行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外部加息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主要是房地产企业,因为在国内融资受限,这几年纷纷赴海外融资,但是受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的影响,最近的融资成本明显上升。房企的海外美元债收益率飙升,9%以上都很普遍。这对房企会带来很大的压力——从这个角度也证明了我们上文所提到的,楼市热不代表房地产企业风险就小,不代表地产板块就好。




1527555141296281.jpg
1527555128892635.jpg
1527496454811724.png
1527496436845469.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9 20:07 , Processed in 0.146452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