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视为股市重大利好!》:在我看来,监管层上述的配合最高决策层全面彻查疫苗案之举,对于整个股市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多年来退市制度的执行不严、实际退市公司寥寥无几,一直是A股所为市场诟病之处。 这种“严进宽出”导致公司在上市之前拼命利用会计漏洞,甚至造假等方式,修饰业绩。而一旦上市成功,快则三个月慢则一年,就业绩大变脸,坑骗了一大批对该公司抱有期待的散户投资者。但是对公司真实情况心知肚明的实控人、高管、战投等,却往往能够通过质押、转让股份、高位减持等等花样翻新的手法提前跑路。 这种“严进宽出”的A股上市套路,让IPO成了一场无比诱人的财富盛宴,市场激化了对一级市场新股的渴求和炒作,但对于IPO后的二级市场公司治理,以及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却成了重大的障碍。 可以说,退市制度执行不力,是多年来A股陷入短炒境地、极度热衷概念、对政策过度敏感,而对市场规律、价值投资等成熟市场理念却兴趣缺缺的关键。 但现在天怒人怨的假疫苗案涉案公司基本确定会被强制退市,却正好成了监管层借机强化退市制度的契机。长生生物投资者的巨亏惨状,也成了监管层引导市场向价值投资、中长期投资的最好案例。
博览视点
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视为股市重大利好!
【研究员】:柏双
结论:在我看来,监管层上述的配合最高决策层全面彻查疫苗案之举,对于整个股市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多年来退市制度的执行不严、实际退市公司寥寥无几,一直是A股所为市场诟病之处。 这种“严进宽出”导致公司在上市之前拼命利用会计漏洞,甚至造假等方式,修饰业绩。而一旦上市成功,快则三个月慢则一年,就业绩大变脸,坑骗了一大批对该公司抱有期待的散户投资者。但是对公司真实情况心知肚明的实控人、高管、战投等,却往往能够通过质押、转让股份、高位减持等等花样翻新的手法提前跑路。 这种“严进宽出”的A股上市套路,让IPO成了一场无比诱人的财富盛宴,市场激化了对一级市场新股的渴求和炒作,但对于IPO后的二级市场公司治理,以及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却成了重大的障碍。 可以说,退市制度执行不力,是多年来A股陷入短炒境地、极度热衷概念、对政策过度敏感,而对市场规律、价值投资等成熟市场理念却兴趣缺缺的关键。 但现在天怒人怨的假疫苗案涉案公司基本确定会被强制退市,却正好成了监管层借机强化退市制度的契机。长生生物投资者的巨亏惨状,也成了监管层引导市场向价值投资、中长期投资的最好案例。
【博览财经分析】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视为股市重大利好! 7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严把退市制度执行关,特别是对于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重大违法公司,坚决做到“出现一家、退市一家”,不姑息,零容忍,净化市场环境,维护退市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政策主要进行了以下政策修订: 一是明确上市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的基本制度要求。 二是明确证券交易所应当制定上市公司因重大违法行为暂停上市、终止上市实施规则。对有关重大违法公司,特别是严重危害市场秩序,严重侵害群众利益,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坚决依法实施强制退市。 我的同事分析指出,一直困扰A股“健康发展”的如何实现“退市”常态化问题,很可能会随着这次“疫苗事件”,得到“实质性”突破。整体来看,此次监管层“修改退市政策”,虽然是受到“疫苗问题”的触动,而带有“针对性”,但长期看,已经为监管层逐步推进“退市常态化”打开了“政策路径”。 而一旦实现“退市常态化”,那些被监管层定为“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随时都可能面临“强制退市”的风险。 而在这种“问题公司”可能“随时退市”的环境下,那些质地优良,业绩稳健的上市公司,反倒可能因此而获得“安全溢价”,在强监管持续深入的大背景下,有望获得资金的关注,持续释放驱动力。 在我看来,监管层上述的配合最高决策层全面彻查疫苗案之举,对于整个股市也是一个重大利好! 多年来退市制度的执行不严、实际退市公司寥寥无几,一直是A股所为市场诟病之处。 这种“严进宽出”导致公司在上市之前拼命利用会计漏洞,甚至造假等方式,修饰业绩。而一旦上市成功,快则三个月慢则一年,就业绩大变脸,坑骗了一大批对该公司抱有期待的散户投资者。但是对公司真实情况心知肚明的实控人、高管、战投等,却往往能够通过质押、转让股份、高位减持等等花样翻新的手法提前跑路。 这种“严进宽出”的A股上市套路,让IPO成了一场无比诱人的财富盛宴,市场激化了对新股的渴求和炒作,但对于IPO后的公司治理,以及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却成了重大的障碍。 可以说,退市制度执行不力,是多年来A股陷入短炒境地、极度热衷概念、对政策过度敏感,而对市场规律、价值投资等成熟市场理念却兴趣缺缺的关键。 但现在天怒人怨的假疫苗案涉案公司基本确定会被强制退市,却正好成了监管层借机强化退市制度的契机。长生生物投资者的巨亏惨状,也成了监管层引导市场向价值投资、中长期投资的最好案例。 正如我的同事所言,在证监会为“服务实体经济、高科技产业”而努力稳步提升扩容节奏的同时,实现退市的“常态化”也是证券市场改革的必有课题。现在有了这样一个契机后,必将更加反衬出股市当中那些业绩稳定、资质良好的公司的吸引力。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来自政策面的积极信号让低迷已久的A股市场感到振奋。而市场上主涨的,正是过去一年多甚至长期业绩持续高增长的金融、周期、基建等超级蓝筹的集体回升。 从基本面来看,我们注意到: 中资银行股:业绩全面向好。截至上半年,已有16家银行股的市净率跌破1,个股估值均接近两年低位。中银国际最新研报表示,展望2018年半年报,上市银行基本面整体保持稳健,规模增速筑底,息差保持平稳,资产质量表现分化。 综合来看,预计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小幅提升0.5个百分点至5.9%。 基本板块方面:基建投资去年上半年增速为21.1%,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7.3%,下半年有望明显反弹;中信保诚基金表示,基建板块目前PE在10倍左右,PB在1.1倍左右。此前基建板块最大的压制因素——信用预期近期大幅改善。 周期板块:“在前期供给侧改革+环保限产影响下,钢铁等板块实际盈利水平一直维持在较高位置,而基建投资的下半年预计大幅回升同样直接利好上游的钢铁、水泥、有色等周期品,再考虑到周期股前期遭遇“杀估值”,本身比较便宜;历史上周期板块在反弹期间均有较好表现。 从盘面上来看,中证银行指数自7月3日低点5382.64点至今,已反弹近8%,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在此期间分别上涨24%、19.8%。 与此同时,基建上下游相关板块的做多热情也被全线引爆,成都路桥强势六连板,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山东路桥等多只个股在短短五个交易日内涨逾20%。 另外,周期板块在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也掀起了涨停潮。 尽管近期金融蓝筹、周期白马股的重新受到青睐,也有资管新规、央行放宽信贷考核、国常会督促基建发力等消息的影响,但显然,退市制度强化执行,对于这些符合价值投资取向的权重板块,是又加了一把火! 多家机构均认为,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底部区间,在半年报业绩相对乐观的背景下,此前的调整使得市场“赚业绩的钱”的空间可观,大盘有望震荡上行。 结合当前政策导向和市场表象来看,尽管疫苗案现在还不能说揭露真相全貌(当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据国务院调查组的消息,涉事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调查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已基本查清企业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的事实。 公安机关已追回犯罪嫌疑人丢弃并意图损毁的60块电脑硬盘),但其对股市整体的预期,已经从对生物医药板块的整体恐慌打击中,反转为对A股制度建设终于迎来破而后立的期待中了。 尽管不少投资者对当下的监管政策过于唯上颇有微词,但至少周末的这个短息,对本周的短线,是有正面催化的。周期、基建及大金融蓝筹,预计仍将是短中线市场主涨品种,而受其带动影响较大的大盘蓝筹,自然也会有进一步修复的空间! 当然,至于反弹修复的高度,可能我个人比我们的主流观点是略要保守一点的,考虑到一则内部目前的资金面情况来看,整体上仍处于存量博弈状态,且投资者的仓位普遍较低、套牢盘较多,因此,在反弹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部分资金逢高减仓。二则,外部方面中美贸易战在欧洲导向美国后,压力再度陡增,未来变数仍很多,所以指数上涨空间不会很大。
“低利率”匹配下跌的“逆常规”趋势会持续吗?
【研究员】:江桥
结论:对比创业板指数的一些细微拐点和SHIBOR的走势来看,整体依然更符合利率紧张市场下跌,利率走低市场上行的正常规律。从过去的SHIBOR1年和SHIBOR3个月的利率变动来看,通常从高位到低位之后,会在低位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结合2018年此前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及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来看,下半年SHIBOR利率维持低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所以对于下半年行情来讲,由于“郭嘉队”资金前期大幅撤离,使得2016年底-2018年的这种通过上证50调控出来的极端分化行情会难以再现。届时随着中美贸易的影响逐步边际递减,市场整体回归到“低利率匹配股市上行”的状态仍然可期。
【博览财经研报】下午同事给我看了几张图,问为什么市场资金面利率走势开始和股市的走势出现严重不合逻辑的状态。 可以先看看这幅图: 上证指数进入2016年下半年之后开始形成了一种新的现象,SHIBOR利率与指数出现正相关。这是不是意味着市场资金面紧张的时候,我们的股市反而更容易上涨呢?这样有违常理的现象背后是因为什么呢? 我细看了一下图表之后,发现背后有深层次的原因。 把第一幅图的右边放大单独列出来看看,A区间当时处于快速去杠杆时期,包括2017年初郭树清主席主政银监会后开启较快的去杠杆。这段时间是资金面比较紧张的时间段,图中的SHIBOR利率快速走高也可见一斑。 这个时候上证指数却也在同步上涨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是这段时间极端的监管环境+机构抱团取暖,资金纷纷涌向漂亮50。所以在50权重股的带动下,大盘指数勉强能够稳步上行。但恰恰是这段时间,却是创业板和小盘股最惨烈的一段时间。 所以,再来看看这段时间创业板指数的拟合图就清楚了,当时的上证指数已经因为监管的恶劣环境而让指数失真。 而对于B区间,则是大家很清楚的一件事,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且持续不断。这段时间迫于国内外的压力,监管层有意引导资金面逐步放松,并多次降准。SHIBOR利率确实在快速走低,但是可以看到的是上证指数也快速走低,当然,创业板也在跌。 恰恰是因为中美贸易对峙,导致市场的心态一直很差,使得市场对资金面利率的高低反馈敏感度并不及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度。 当然,一方面源于市场还不适应且不信任宽松政策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就是内忧外患之下,股市的整体赚钱效应不佳,不赚钱的地方利率低了也不意味着资金会马上入场。 另外,对比创业板指数的一些细微拐点和SHIBOR的走势来看,整体依然更符合利率紧张市场下跌,利率走低市场上行的正常规律。当然,通过对上述几个不同区间的剖析,也让我们更清晰地发现了市场走出“逆常规”走势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从过去的SHIBOR1年和SHIBOR3个月的利率变动来看,通常从高位到低位之后,会在低位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结合2018年此前去杠杆转向稳杠杆及货币政策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表述来看,下半年SHIBOR利率维持低位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对于下半年行情来讲,由于“郭嘉队”资金前期大幅撤离,使得2016年底-2018年的这种通过上证50调控出来的极端分化行情会难以再现。届时随着中美贸易的影响逐步边际递减,市场整体回归到“低利率匹配股市上行”的状态仍然可期。
决策参考
逢低加仓滚动操作,市场中期乐观格局不变
【研究员】:江桥
结论:落脚到周五来看:盘前欧美日贸易重构新体系加剧市场对贸易问题的担忧,市场顺势继续回调。而此外,周四晚间成都路桥和斯太尔等两只妖股停牌核查,削弱市场风险偏好。目前来看,短线不用过于担忧,市场主线仍然在于国内流动性边际改善驱动市场反弹。后期逢低加仓,滚动操作即可。
【博览财经研报】7月23日-7月27日当周,两市先扬后抑,震荡上涨,大盘2900点得而复失。 在23日、24日大盘继续延续上一周周五的反弹剧本,接连共三根中阳线拿下2900点关口。 资管新规落地证实,也符合近期的一些政策导向,无论是窗口指导银行机构增配低评级信用债,还是鼓励银行给小微企业加大信贷投放,政策上都在有意引导金融机构缓解资本市场的流动性问题。 人民币汇率方面,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取向已经表明目前阶段内不用过于忧心人民币继续贬值的问题了,,支持大盘开启阶段性反弹。 其二,资管新规的传闻是上周五助推大盘普涨的重要力量,周末再次证实,则再次证明了市场资金的正确性。 7月23日盘后国常会召开,部署更好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支持扩内需调结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确定围绕补短板、增后劲、惠民生推动有效投资的措施。 一是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三是加快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出资到位,努力实现每年新增支持15万家(次)小微企业和1400亿元贷款目标。四是坚决出清“僵尸企业”,减少无效资金占用。而就在23日中午,人民日报发布了头版资讯改口称,“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大智慧破解版】 多方表态支撑市场继续反弹,并且开启了基建股的涨停潮。 但是面对市场几根大阳线,明线逻辑玩一遍之后,市场还没有找到更好的暗线逻辑。资管新规从上周五传闻再到周末证实落地,资金在流动性敏感的大金融权重率先“胎动”,这是反弹的第一条明线; 23日晚上国常会释放宽松信号(偏重基建,完成在建及已批项目),24日开始,资金在基建衍生链条全面开花,这是反弹的第二条明线。 这两条明线之后,市场暂时没有找到很明显的第三条线。包括25日海南板块这个“万金油”类型的板块都被游资点火做多。 此外,市场主观情绪的“大小切换”与资金参与方属性的错配导致的节奏错位。所以,短线资金承接节奏不及预期,市场开始回调。连续三天慢慢阴跌调整。 落脚到周五来看: 盘前欧美日贸易重构新体系加剧市场对贸易问题的担忧,市场顺势继续回调。而此外,周四晚间成都路桥和斯太尔等两只妖股停牌核查,削弱市场风险偏好。目前来看,短线不用过于担忧,市场主线仍然在于国内流动性边际改善驱动市场反弹。后期逢低加仓,滚动操作即可。 分类指数周涨跌幅统计:上证指数上涨1.57%,深证成指上涨0.48%,中小板指数下跌0.16%,创业板指数下跌0.93%,沪深300指数上涨0.81%。 三大权重板块指数周涨跌幅统计:金融指数上涨1.28%,地产指数上涨6.97%,有色金属上涨1.55%。
投资参考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大数据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研究员】:柏双
结论:大数据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高层对此极端重视。去年我国就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从事大数据业务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总体来看,也不错。据统计,目前大数据板块共有33家公司披露中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达25家。 不过,从短中线股市表现看,过去两个月大数据板块整体表现一般,没有明显走强于大势(如图)。 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此概念认同度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板块暂时缺乏非常有力的催化剂。同时,与此间创业板总体表现不佳有关。但是换个角度看,板块本身成长迅速且基本面不错但一直未获表现,决定了有关业绩优良龙头,也意味着一旦外部催化条件合适,潜在地会更容易有表现机会。
【博览财经分析】大数据产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高层对此极端重视。 这是在日前召开的“国研智库大数据论坛·国研清华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定性。 其认为,目前中国正处新旧动能转换时代,如何用好大数据,加速新技术、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来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形成发展新动能,对可助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具有战略意义。 事实上,去年我国就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决策层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对培育新动能促进新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 而机构指出,大数据产业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多项未来最前沿计算机科技的深度融合。要实现云计算和AI的大规模产业应用,大数据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安全已成为网络安全中最突出的、也是与公民个人关系最紧密的领域。 因此,过去两年决策层面出台了非常多的产业促进规划,大数据行业及板块个股,始终不缺催化剂。 中国的大数据的产业化、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快。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470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大数据硬件产业的产值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9%。 而随着大数据战略在我国加速落地,预计2018年中国大数据行业市场规模将近6000亿元。 到2020年预计规模则将达8355亿元,这是三年暴增一倍的产业增速! 从应用领域看,中国大数据产业以互联网(如网络广告等营销应用)、金融和电信为主力,占整体规模的75.3%。工业、政府和健康医疗等应用在2016年以来逐步成为行业热点。 从产业链看,中国大数据产业可以划分为核心产业和应用产业两大环节。 核心产业:不仅包含作为基础支撑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软硬件资源,资源管理平台及分析方法和工具等基础支撑要素,还包含数据采集加工、分析挖掘、可视化、数据安全和数据交易等多种数据服务。 应用产业:主要是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包括金融大数据、健康医疗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政务大数据、营销大数据、电信大数据和商业智能等七大领域——这也代表了A股从事大数据业务的公司细分。 从事大数据业务的上市公司基本面总体来看,也不错。 据统计,目前大数据板块共有33家公司披露中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喜达25家。 其中,神州信息(183%)、星网锐捷(130%)、万达信息(115%)、天喻信息(112.98%)4家中报净利润均有望实现同比翻番。 此外,久其软件、优博讯、旋极信息、国脉科技、超图软件、同有科技、易联众7家中报业绩同比增幅也均逾50%。 不过,从短中线股市表现看,过去两个月大数据板块整体表现一般,没有明显走强于大势(如图)。 这一方面反映了市场对此概念认同度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是板块暂时缺乏非常有力的催化剂。同时,与此间创业板总体表现不佳有关。 但是换个角度看,板块本身成长迅速且基本面不错但一直未获表现,决定了有关业绩优良龙头,也意味着一旦外部催化条件合适,潜在地会更容易有表现机会。 最后,附上从事大数据产业的公司,涉及到众多海内外上市公司的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