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8.8.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1 09: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览纲领:行情已具阶段探底条件,但能否见底仍取决于贸易战动向

20日,沪指盘中再创两年新低,距离2016年年初熔断之后的低点——2638点仅差毫厘。但最终在尾盘收了个V型反转。这与当日强烈的救市政策消息,有直接的关联。

对此,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证监会召集分析师会议,又传闻国家队入场,要抄底吗?

赌底,还得看22、23日这两天将发生的两件大事!

我反复强调过,A股行情已具备阶段性“探底”的内在条件,但这个底又不取决内在,底的下轨是由外部全球贸易战的程度决定的。

用专业术语讲: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阵痛度!

22日,美是否实施第二轮对俄贸易制裁,此涉及俄经济总量的70%和劳动力的40%;

23曰,美是否实施对中国160亿美元加征关税?中国也将同等对美反击!

如果以上述实施,则全球金币市场将再度重创,上证股指或下破近30个月新低。

也表明此间中美副部级磋商无效。

如果未实施,我认为,这两个时点意味着全球贸易战进入休战期。

全球金融市场反弹,A股进入内循环稳定期,则底部下轨可以确认。

策略上,对重仓者,等待数曰,再决定加减仓;对空仓或轻仓者,仍以战术定位,渐行加仓。同时,注意我们的消息解读,设好止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首席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博览纲领:行情已具阶段探底条件,但能否见底仍取决于贸易战动向                 
【研究员】:柏双
结论;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证监会召集分析师会议,又传闻国家队入场,要抄底吗?赌底,还得看22、23日这两天将发生的两件大事!我反复强调过,A股行情已具备阶段性“探底”的内在条件,但这个底又不取决内在,底的下轨是由外部全球贸易战的程度决定的。用专业术语讲: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阵痛度! 22日,美是否实施第二轮对俄贸易制裁,此涉及俄经济总量的70%和劳动力的40%;23曰,美是否实施对中国160亿美元加征关税?中国也将同等对美反击!如果以上述实施,则全球金币市场将再度重创,上证股指或下破近30个月新低。也表明此间中美副部级磋商无效。如果未实施,我认为,这两个时点意味着全球贸易战进入休战期。全球金融市场反弹,A股进入内循环稳定期,则底部下轨可以确认。 策略上,对重仓者,等待数曰,再决定加减仓;对空仓或轻仓者,仍以战术定位,渐行加仓。同时,注意我们的消息解读,设好止损。

                                 
【博览财经研报】20日,沪指盘中再创两年新低,距离2016年年初熔断之后的低点——2638点仅差毫厘。但最终在尾盘收了个V型反转。这与当日强烈的救市政策消息,有直接的关联。
消息面上,先是券商中国在午间披露称,20日早间,多名券商宏观分析师和策略分析师应邀赴证监会召开座谈会,这次会议由证监会市场部牵头组织。目的是调研市场观点、了解行业对当前市场看法。
彭博社当日下午报了一条消息,据知情人士称,中国政府相关资金入市干预,买入大盘蓝筹股,以支持市场;随后新浪财经等国内媒体也转发了彭博这条消息。
晚上上证报又继续报道,说当日,多家大型保险公司确认已经加仓,加仓标的包括沪深300指数、中证500指数及金融股,每家的加仓规模有数亿元。显然这样的加仓,不是市场的自发行为。
盘后的资金数据也证实,20日,北向资金净流入A股达56.56亿元。截至8月20日,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A股市场金额高达2081.98亿元,创下同期历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近4年时间,北向资金净流入总金额为5557.14亿元,而今年不足8个月时间,北向资金净流入已接近总金额的4成。
那么,我们之前的纲领对行情的看空观点,需要修正吗?
我们在上周博览纲领中指出,当前影响行情的主要力量,仍然是外因。只不过从此前一阶段的“中美贸易战”,切换到“土耳其里拉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冲击。
值得警惕的是,土耳其的危机,折射出的是诸多新兴经济体共同的问题(外债、外储、经济结构失衡),一旦扩散就有可能冲击、改变当前全球的金融体系,而这种潜在的冲击,也有可能被美国所利用(甚至干脆就是美国所操纵),成为继“贸易战”后的“汇率战”的前哨战!
中国政府有维稳经济的决心,但从7月数据看,除了房地产,实体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尚未因为7月底政策转向“稳投资”,而“遏制”。
我们当时即强调,主要力量中哪个对A股行情更重要:当前,外因(现阶段“里拉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冲击)影响更大!
因此,影响行情的“主要矛盾”并没有改变!“外部风险”仍然压倒了“国内求稳”的努力!
对于未来走势,我们的当时的预测指出:
一看,土耳其危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会冲击新兴市场;
二看,接下来,中美贸易博弈还会有怎样的新变化(值得警惕的是,美国刚刚签署所谓的“国防授权法”,又同意蔡英文“过境”,美国有在接下来的中美博弈当中,再打“台湾牌”的风险,中美博弈在未来仍有“升级”的可能)。
我们当时的假设预判即指出:如果土耳其危机扩散为整个新兴市场的危机(南非已经有些征兆),甚至与中美贸易战“共振”(有分析认为,对土耳其的打压,就是对华货币战的“练兵”),形成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新一轮冲击;
如果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甚至双方多年来“合大于斗”的关系彻底破裂(2000亿美元产品提高关税、企业出口管制后,川普还有杀伤力更大的举动,如搅动台海、南海等),则影响行情的主因会强化对中美博弈的关切;
则A股指数可能还会进一步下跌,策略上仍然只能以短线摊低成本的战术为主,中期看空及时减仓甚至清仓!
显然,目前外部因素仍主导A股,虽土耳其的里拉危机风险在减弱,但中美贸易战的风险依然是大问题。
对此,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证监会召集分析师会议,又传闻国家队入场,要抄底吗?
赌底,还得看22、23日这两天将发生的两件大事!
我反复强调过,A股行情已具备阶段性“探底”的内在条件,但这个底又不取决内在,底的下轨是由外部全球贸易战的程度决定的。
用专业术语讲:全球经济结构重构的阵痛度!
22日,美是否实施第二轮对俄贸易制裁,此涉及俄经济总量的70%和劳动力的40%;
23曰,美是否实施对中国160亿美元加征关税?中国也将同等对美反击!
如果以上述实施,则全球金币市场将再度重创,上证股指或下破近30个月新低。
也表明此间中美副部级磋商无效。
如果未实施,我认为,这两个时点意味着全球贸易战进入休战期。
全球金融市场反弹,A股进入内循环稳定期,则底部下轨可以确认。
策略上,对重仓者,等待数曰,再决定加减仓;对空仓或轻仓者,仍以战术定位,渐行加仓。同时,注意我们的消息解读,设好止损。


                                 
                                           博览视点
                 



证监会开闭门会议听取券商分析师观点后会出台重磅政策吗?                 
【研究员】:江桥
结论:A股真的很可怜,可怜到这种监管部门未做任何表态的消息都能引起市场做多反抽。当然这则消息依然反映出目前监管层开始重视市场了。目前从官方媒体的措辞来看,很显然尚且处于初步阶段,证监会监管层先行了解券商机构分析师对市场的观点,至于说后续证监会会出台什么政策来调控市场,增强市场的稳定性等等则需要走一步看一步。从短线来看,既然市场想为自己反弹找理由,想八年抗战的长线投资者不妨借着这个理由再做做T降差价;想短线参与反抽的则要记住政策面如果短期无实质性利好出台则要留意故事逻辑松动之后的再次杀跌。逃离火场之后,不要轻易再踏入。

                                 
【博览财经研报】市场午后又传来了“老乡别走”的消息,中国证券报报道:20日上午,证监会召集部分券商宏观分析师和策略分析师举行闭门会议,了解市场看法。据悉,监管部门现场并未做任何表态。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0%2F1534755684546033.png
A股真的很可怜,可怜到这种监管部门未做任何表态的消息都能引起市场做多反抽。当然这则消息依然反映出目前监管层开始重视市场了。目前从官方媒体的措辞来看,很显然尚且处于初步阶段,证监会监管层先行了解券商机构分析师对市场的观点,至于说后续证监会会出台什么政策来调控市场,增强市场的稳定性等等则需要走一步看一步。
对于目前的监管政策,我们不妨从自我YY的角度来猜测一下监管层会出台什么措施来稳定市场,因为这决定了目前的日内反抽能否走远的问题。
第一招:暂停IPO。
下面这张图单纯拿来给大家看看研究员的K线图的,密密麻麻的政策伴随着股市的涨跌,其中紫色垂直线条就是历史上暂停IPO的阶段。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0%2F1534755674891817.png
经过我细看发现,五次上涨三次下跌。
除了1994年7月29日-1994年12月7日;2005年5月25日-2006年6月2日;2008年9月16日-2009年7月10日这三次反弹幅度较大之外,其余两次的NO IPO期间表现并不佳。
所以也可以看出暂停IPO的时候并非市场结束下跌的救命良方。
第二招:下调印花税。
曾经A股有过数次上调印花税而终结上行行情的历史,这一招在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特别有效。因为这种政策出台往往预示着监管态度的转向,熊市羊群效应都争相出逃。但是在低位出台下调印花税的政策,其效果则不如高位敏感。毕竟低位经历了多年的杀跌,市场已经很多人趋于麻木,“装死锁仓”是常态。所谓印花税降低交易成本一说基本没啥用。因为大家不怎么愿意交易,市场非常不活跃,宛如一潭死水。
第三招: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买入股票。
这一招在2015年下跌途中出台过,但是眼下的环境,我说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国决策层要走新一轮改革开放,且在前40年制造业改革开放之后开启新时代金融业开放新格局。所以A股在决策层眼中是要走向国际化和机构化的,某队虽然之前高抛低吸了几年,但是接下来是需要逐步淡出市场的,不能干预。
所以,这一招基本不会出现,可以排除。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0%2F1534755665537126.png
当然20日收盘之后,彭博社的消息却开始谣传某队资金入市了。对于这一点,我个人不太相信,比较前脚我们刚搞金融开放,后脚就干预市场涨跌的客观定价体系,这是违背经济规律的,也不符合对外金融开放的基调。
第四招:推动保险资金入市。
虽然说保险资金在经历最近几年的整顿有所收敛过去盲目扩张的势头,但是在去杠杆继续以及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基调下,保险资金再度入市恐怕会大大掣肘,这一招并非再无可能,但是不可期望过高。这一招还需要证监会同银保监会在金稳委的协调之下共同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期基本出台的概率不大。
至于说其他降息非定向降准什么的大招确实很厉害,但是需要央行牵头了。现在的环境,美国频繁加息,汇率也一直出现跳贬,留给我们降息的空间似乎为负。
从今天这则消息来看,证监会与券商分析师们一起开会,征集其对市场的看法。
最近我也看了券商分析师们对市场的一些看法,基本上“喊磨底”的特别多。比如最近海通证券的文章指出:中期视角看,市场正在磨第五次大底。在《16年来的A股磨大底背景类似02-05年-20180809》中,我们分析过,199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A股经历了五轮牛熊周期,目前估值水平已经与前几次市场底部相似,中期视角看市场处于第五轮周期底部。当前全部A股PE(TTM,整体法)、PB(LF,整体法)分别降至最低15倍、1.6倍,前四次市场底部PE在12-18倍之间,PB在1.5-2.1倍之间。从估值中位数看,目前全部A股PB中位数2.3倍,逼近2013年6月上证综指1849点时的2.2倍,将当时2445只股票进行单独统计,目前PB中位数1.9倍已低于当时估值水平。
经过连续三年的下跌,券商等金融机构经历过裁员降薪潮,生意还是很惨淡的。这种位置,机构除了从“市场已经很惨了,历史上像这么惨的时候后面都变好了,所以我们这个时候更惨的可能性已经不高,这里应该是历史大底”来引导预期之外,基本上很难再做些什么其他的了。
以券商及其背后代表的一些国内主流公募基金来看,现在是尚且可以与外资抗衡的大机构。但是不幸的是国内公募机构今年普遍亏损较多,现在也是“套牢待解放”的一份子。所以外资作为后续有持续增量流动性的机构资金,很容易成为市场上绝对收益的主导力量,而我们通过某队在过去这几年的高抛低吸已经对绝对收益机构翻云覆雨的实力有过很多次深刻的领教了。
现在国内券商机构分析师除了继续配合监管层向市场传递“底部一致性预期”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可以做的。通过上面YY的几个大招来看,个人囿于想象力匮乏还未能想到有什么更重磅的政策出台稳定市场。
反倒是我昨天提的几个原因让我对后续资金面驰援A股仍然不甚乐观:
第一个,房地产自2016国庆节调控潮逐步推广动用限制交易的措施后,一二线城市越发出现资金进去容易出来难,2016年下半年之后也基本不再出现上半年间歇性出现的楼市股市跷跷板效应。大类资产配置在房地产出现虹吸效应,让股市少了一个重要的持续性托底资金源。
第二个,中国在2018年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之后,大幅放宽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在此背景下某队资金开始逐步撤出股市,不再经常性干预市场的涨跌。让股市在下跌的关键点位经常看不到有人来“解放”的动作。
第三个,在前期保险资金被骂“野蛮人”逐出市场后,保监会与银监会“牵手成功”,开始构建了一行两会的新格局。保险资金也基本不再承诺高资本回报,而且在投资端也更加稳健而不再随意参与股市。使得市场再少一重要资金源。
这三个大招之后的股市就是持续阴跌,而除了MSCI等外资以外,基本上没有增量资金来托底中国股市。这样的市场在监管层眼里恐怕早已心中有数,无怪刘掌柜只有沉默,因为说什么都是错。
从短线来看,既然市场想为自己反弹找理由,想八年抗战的长线投资者不妨借着这个理由再做做T降差价;想短线参与反抽的则要记住政策面如果短期无实质性利好出台则要留意故事逻辑松动之后的再次杀跌。逃离火场之后,不要轻易再踏入。


                                 
                                           焦点透视
                 



“未做任何表态”的“闭门会议”,会有“后续行动”吗?                 
【研究员】:田文
结论:1、无论是此前的《经济观察报》还是如今的《中国证券报》,都不是“官方授权正式发布消息”,而仅仅是“获悉”,换言之就是“二传手”。因此,对官方所谓的“闭门会议”的先休息,权威性、准确性,都是不足的;2、即使此次《中国证券报》的消息属实,但鉴于“监管部门现场并未做任何表态”,在所谓的“闭门会议”之后,是否能够有“实质性的、足以满足市场预期”的政策举措,也只能观察,如果投资人未能看到“监管层的后续行动”,则市场很可能“再次失望”。因此,短期反弹,在技术面、消息面的烘托下,有可能延续一阵,但必须有更多“实质性利好”呵护,否则,在外部压力(土耳其危机激活新兴市场风暴+中美贸易博弈延续)的持续压制下,仍然要回归“中期下行趋势”。

                                 
【博览财经研报】据报道,《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获悉,8月20日上午,证监会召集部分券商宏观分析师和策略分析师举行闭门会议,了解市场看法。据悉,监管部门现场并未做任何表态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经济观察报》)称,8月17日下午四点,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召集证监会多个部门开会,分析当前股市局面,商讨应对之策。彼时,《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确认,该消息为不实消息——《证监会深夜辟谣:“刘士余主席召集多部门开会分析股市局面”为不实消息!》。
但8月20日上午,证监会向部分机构研究人士征询对当前市场看法,说明当下的市场震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重视
而据《券商中国》了解,此次会议由证监会市场部牵头,这是市场部较为常规的了解市场声音的方式,目的是调研市场观点、了解行业对当前市场看法。此前该部门也多次调研,主要是听取市场参与各方对行情动向的观点
博览研究员需要强调的是——
1、无论是此前的《经济观察报》还是如今的《中国证券报》,都不是“官方授权正式发布消息”,而仅仅是“获悉”,换言之就是“二传手”。因此,对官方所谓的“闭门会议”的先休息,权威性、准确性,都是不足的
2、即使此次《中国证券报》的消息属实,但鉴于“监管部门现场并未做任何表态”,在所谓的“闭门会议”之后,是否能够有“实质性的、足以满足市场预期”的政策举措,也只能观察,如果投资人未能看到“监管层的后续行动”,则市场很可能“再次失望”。
因此,短期反弹,在技术面、消息面的烘托下,有可能延续一阵,但必须有更多“实质性利好”呵护,否则,在外部压力(土耳其危机激活新兴市场风暴+中美贸易博弈延续)的持续压制下,仍然要回归“中期下行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此次会议被市场放大解读:实际上,听取市场参与各方对行情动向的观点并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才有的个例,监管层对市场的关注是时时刻刻的,调研市场、和上市公司等市场参与各方召开座谈会、摸底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高政策预判能力,证监会各个业务条线,自上而下针对市场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舆情保持着较为敏感的关注,只是更多的时候并未公开报道
监管层的“救市”早已“行动”,但不是媒体臆测的“开会”……
受内外压力夹击的股市确实到了需要“稳定”,需要有关方面“关注”的时候。虽然此前《经济观察报》的新闻是“乌龙”,但监管层对股市的“呵护”早已开始,只是部分媒体“不解其中三昧”,市场投资人对政策面的“暖意”还懵懵懂懂而已。
政策对股市的关爱是用行动表达,而不是“开会”:继养老金入市政策之后,日前,中央单位职业年金托管人评选工作进程过半。最快本月中下旬就会组织托管人相关评标工作。考虑到投资收益因素,预计5年后职业年金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而进入股市的资金将超过千亿元
如果你说这是“远水不解近渴”,那么,来看看在监管层“关怀”之下,这些个“解近渴”的——
1、产业资本半年来首现净增持,A股投资价值凸显。8月份以来共有超过240A股上市公司涉及产业资本操作,并且是一改过去连续5个月净减持状态,首现净增持。产业资本增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他们认为A股市场有投资价值,对市场有信心。
与产业资本“净增持”相对应的,是截至8月19日,沪深两市破净股票数已达279只(含ST股),在两市所有交易股票中占比已超过8%。当前破净股数量已经超过2005年、2008年和2013年等几个A股历史重要低点时水平,创历史新高。而破净比例已超过2013年6.3%水平。
2、A股低估值吸引外资加速布局,年内月均净流入逾230亿元。2018年前7个月,境外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市场1616亿元。这意味着月均净流入230.86亿元。仅6月份、7月份两个月,净流入A股市场的境外资金有498亿元。
对此,官媒专门强调指出,国外投资者类型多样,价格下跌的时候,越是善于抓住抄底的机会。多类型的国外投资群体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对培养我国本土投资群体的多样化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截至8月17日,沪深300整体估值在11倍,创业板指的估值在38倍,分别处在历史峰值的30%余和不足20%的水平。一些大型海外投资机构已经开始补仓,某大型外资机构的A股基金经理就表示,在目前A股估值下跌以后,会对持有的一些个股进行补仓。
据官媒报道,外资私募巨头加速布局A股市场,并普遍看好大消费领域的投资机会。目前正在积极推进本土化策略,准备推出新产品。
一位香港外资的高层表示,外资目前对A股的信心要显著高于内资,这与2015年A股的“疯狂”上涨时许多外资因为看不太懂而冷眼旁观不同,目前的一些个股的价值机会还是比较确定的。
总结
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短期反弹,在技术面、消息面的烘托下,有可能延续一阵,但必须有更多“实质性利好”呵护,否则,在外部压力(土耳其危机激活新兴市场风暴+中美贸易博弈延续)的持续压制下,仍然要回归“中期下行趋势”。


                                 
                                           投资参考
                 



拉动国民经济重要抓手,信息消费产业迎重大政策红利                 
【研究员】:柏双
结论:信息消费已成为当前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日前公布的《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份信息消费领域政策利好文件。 按照信息消费产业链的利好分类看——首先是加大基础通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当然,信息消费中,软件服务业的占比才是大头。在“15万亿”被拉动的行业中,如“互联网+”医疗、教育、文化等多领域都属于软件行业范畴。 分析认为,A股市场区块链、5G、虚拟现实、物联网、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软件或内容)领域概念股。以及智能可穿戴、光纤光缆、IDC(等硬件)将主要受益。

                                 
【博览财经分析】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消费发展,当前的重视更是空前。
因信息消费已成为当前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猛、辐射最广泛的经济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重要作用。
日前工信部和发改委印发的《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是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份信息消费领域政策利好文件。
《计划》要求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0%2F1534780270178924.jpg
机构指出,仅今年上半年信息消费就达2.3万亿,同比增长15%,正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人民日报指出: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国民经济增长338亿元。
按照信息消费产业链的利好分类看——
首先是加大基础通信网络硬件设施建设。
宽带中国战略及2020年98%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和4G网络覆盖的目标,都对通信网络覆盖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通信领域硬件设备生产商市场需求前景可看好。
当然,信息消费中,软件服务业的占比才是大头。
在“15万亿”被拉动的行业中,如“互联网+”医疗、教育、文化等多领域都属于软件行业范畴。
信息消费在软件产品及服务供给方面包括: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
○提升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音响等各类终端产品的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
○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分析认为,A股市场区块链、5G、虚拟现实、物联网、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等(软件或内容)领域概念股。
以及智能可穿戴、光纤光缆、IDC(等硬件)将主要受益。
一、5G——正式进入商用冲刺阶段。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0%2F1534780286738141.jpg
5G是我国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是扩大诸多信息消费领域的基础前提。
《行动计划》对5G商用的措辞已从之前的“力争”变为“确保”,在此体现出国家发展5G的决心。
声势浩大的5G布局竞速赛已经打响。今年6月独立组网标准冻结后,全球5G商用正式进入冲刺阶段。
具体机会而言,5G传输网建设将领先于无线基站建设,并带动运营商资本开支迎来拐点。
以2020年5G启动商用为基础,2019年大概率会率先进行传输网络的建设。
而考虑到2019年面向5G应用的传输网建设需求提前启动以及当前4G流量面临扩容,传输网投资目前可说已迎来拐点。
二、云计算业务推动IDC投资大涨。
云计算能力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的关键,而IDC(互联网数据中心)是IT资源的生产中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0%2F1534780303486081.jpg
近年来云计算已成推动IDC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实现中小企业应用云服务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形成100个企业“上云”典型应用案例。
2017年我国公有云整体市场规模首次超过40亿美金。排名靠前的主要厂商包括阿里、腾讯、AWS等互联网公司。
未来三年BAT资本开支有望保持持续增长,阿里巴巴和百度将引领BAT资本开支投入,并带动我国IDC行业持续增长。
三、车联网——成为汽车产业转型新思路。
据GSMA预测,2018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欧元。到2025年,100%的汽车将具备移动互联网接入功能。
我国也高度重视车联网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从政策面看,发展车联网已成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在实体经济中应用的重要方面。
《行动计划》重点也及深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要求推进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项目建设。
要求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820%2F1534780315249736.jpg
国内机构估算,2020年我国车联网数量将达6000万辆。以每辆车5000元硬件+软件产品价格估算,将有3000亿元空间。
产品方面,包括推进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构建一体化智能车辆平台等。
四、光纤——硬件领域最确定的机会。
《行动计划》要求继续深入落实“宽带中国”战略,推进光纤宽带深度覆盖。
工信部的目标是,今年实现1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和2万个行政村光纤化改造;力争2019年基本实现所有设区市光纤网络全覆盖,20M以上高速宽带用户比例超过50%,宽带户达到8亿户。
到2020年,实现城镇地区光网覆盖并提供1000Mbps以上接入服务能力;98%的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和4G网络覆盖,有条件地区提供100Mbps以上接入服务能力。
机构指出,可沿着通信设备——模块——光纤光缆产业链寻找长期成长确立的行业龙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9 18:46 , Processed in 0.144255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