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透视

“抱团”?为何要“抱团”?在谁的身上“抱团”?
【研究员】:杨波
结论:站在当前这个时点谈“抱团”, 与此其的“抱团”,存在着内涵上的不同。其实质上是两个问题:为何要“抱团”?在谁的身上抱团? 之所以提出“为何要抱团?”这个疑问,博览研究员想说的是,在特殊资金从此前“抱团”标的中退出时,仍然大喊“抱团”,是否恰当?难道我们要鼓励投资者为了“抱团”而“抱团”吗? 提出“在谁的身上抱团?”这个疑问,则是在假定应该“抱团”的前提下,做出了策略层面的设问。
【博览财经研报】31日,市场收阳,较之30日是来说,算是喘了一口气。但由此认为市场将一片太平,恐怕谁也不会相信。
博览研究员认为,市场受到明显的“资金面约束”, 且参与方对资金面的预期难现重大变化。
在这种对资金面及市场预期的推测基础之上,股市各参与方对监管层、官媒近期释放的“强监管”信号自然有了较强的“敏感”。某种程度上来说,博览研究员仿佛又看到了类似于今年3月底的金融监管环境。但是,与监管环境的似曾相识相伴的,还有是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
由此,站在当前这个时点谈“抱团”,实质上是两个问题:为何要“抱团”?在谁的身上抱团?
之所以提出“为何要抱团?”这个疑问,博览研究员想说的是,在特殊资金变现却不买入的情况下,此时提出“抱团”这种思路,是否恰当?难道我们要鼓励投资者为了“抱团”而“抱团”吗?
提出“在谁的身上抱团?”这个疑问,则是在假定应该“抱团”的前提下,做出了策略层面的设问。
“资金面约束”预期难有变化
从A股在十九大会议期间呈现出的资金无定力、偏好发生改变(详见10月26日《从资金角度看重要会议之后操作难度不小的历史是否将打破?》),到会后债市出现的异常波动,都说明市场受到明显的“资金面约束”。
央妈这几天的公开操作并不能看作是债市出现异动之后的“维稳”之举。事实上,这只是央妈主动的短期逆向调节。只不过在执行的过程中,一度出现悲观预期强烈释放,从而使得在结果层面,个别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本周有万亿级别的流动性投放到期,这既说明央妈的短期逆向调节还会继续,也意味着前期的悲观预期或焦虑情绪还会继续存在。
由此进一步推测,对冲完毕后,个别市场稳住还则罢了,如果还不能稳住,央妈或其它监管部门的举措,才是“维稳”之举。
而这给我们预测接下来一个月左右的流动性状态,带来两种可能:
1、个别市场稳住了,央妈或其它监管部门还会保持当前流动性态势。
2、个别市场不能稳住,央妈或其它监管部门借鉴2016年底那次解决债市危机的方法,适当地、短期地、有范围的放松流动性。
从上述两种可能有性可以看到,“资金面约束”出现重大变化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通过这种方法得出这一结论,与本内参此前一直从解读重要会议、重要讲话所传递的货币政策基调入手,来推测资金面松紧度的方法相对照,实际上构成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一处重大不同引来谈“抱团”的两重设问
在上述对资金面及市场预期的推测基础之上,股市各参与方对监管层、官媒近期释放的“强监管”信号自然有了较强的“敏感”。某种程度上来说,博览研究员仿佛又看到了类似于今年3月底的金融监管环境。
就在那一次,股市资金在个别板块上的抱团出现了一轮明显的强化,其背后的逻辑,就是监管环境下的被动避险配置。
那么,现在呢?情况有些类似,但也有此区别。
类似之处如前所述,主要是监管环境让人似曾相识,股市内资金当然会出现“条件反射”。正因如此,不少观点近期大喊“抱团”。
区别之处在于,已公布的三季报显示,以证金为代表的特殊资金,在三季度从不少此前市场主要的“抱团”标的股中退出。虽然数据显示这些资金买入了新的标的,但投资人还要看到,二季度时这类资金也买过一些新标的,在三季度时退出了一些,同时,这些新买的标的,没有出现“抱团”式标的。
由此,站在当前这个时点谈“抱团”,实质上是两个问题:为何要“抱团”?在谁的身上“抱团”?
之所以提出“为何要抱团?”这个疑问,博览研究员想说的是,在特殊资金从此前“抱团”标的中退出时,仍然大喊“抱团”,是否恰当?难道我们要鼓励投资者为了“抱团”而“抱团”吗?
提出“在谁的身上抱团?”这个疑问,则是在假定应该“抱团”的前提下,做出了策略层面的设问。
将这样两个设问放在一起,看似有些自相矛盾,实则是递进关系。原因在于“时间范畴”。即:
在监管环境确定“抱团”必要性的基础之上,投资人要注意到特殊资金出现的变化。这说明,当下要谈的“抱团”,与前其的“抱团”,存在着内涵上的不同。这其中,既有一个届入时间的问题,也有一个“抱团”对象的问题。
新一轮“抱团”由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研究员】:杨波
结论:我们的结论是: 1、监管层引导场内资金流动的这一格局不会变,这构成了“抱团”的政策基础之一。 2、新一轮“抱团”的对象,应该从与新动能、补短板有关的板块中去寻找。当然,需要通过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证实或证伪。正因如此,我们不认为,现在就是去“抱团”的时候。 3、以上是从金融务实体的角度对“抱团”对象做出的猜测。除此之外,在30日的系列研报中,博览研究员提出,中国资本市场在IPO和再融资领域存在着两大不平衡不充分。其中,再融资领域的不平衡不充分,涉及到企业并购重组的发展需求受到约束,这其中,既可能涉及新动能,也可能涉及补短板,故而,“抱团”的对象也可从有并购重组预期,且与新动能、补短板有联系的标的。
【博览财经研报】如何回答上文的两个设问呢?
我们的逻辑基础是:问题既然来自资金面预期,则从影响资金面预期的因素中寻找答案。而在中国,不同哪个层面的资金面,都是政策环境决定的。
在此前提下,博览研究员将十九大报告、证监会与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关的表态重新翻出来看了一遍,得到第二重逻辑前提:
●“抱团”应该是一个在新经济治理基调进一步具体化之后,投资人在A股市场中生存和赚钱的重要原则,其涉及的“时间范畴”,不是当前,而是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的年度范畴。
●“在谁的身上抱团?”则需要根据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下一年度经济治理工作的重点来确认。
之所以强调等待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因为综合十九大报告、证监会与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有关的表态,博览研究员认为,下一年度的经济治理工作的重点或将发生变化,这一猜测需要通过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来证实或证伪。
那么,经济治理工作的重点或将发生什么变化呢?请注意如下6点:
1、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由14条构成,第一条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4条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其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2、十九大报告中,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部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在第一位,其中位置靠前的内容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3、十九大报告中,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在第五位,其中写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4、证监会刘主席在十九大期间对媒体表示,中国资本市场要打好防范、化解风险的攻坚战,不能制约去杠杆进程,要为结构优化做出贡献。未来要持续推进改革,以更大勇气扩大开放,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特色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5、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先后召开党委会议和党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在谈及“切实抓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时,会议指出,“落实好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各项部署,抓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风险和深化改革三项任务,全面扎实地完成好全年的工作任务,谋划好明年资本市场各项重点工作。”
6、7月17日上午,证监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会议提出,“证监会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加快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基础性制度,加快修复和净化资本市场生态,更加注重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强化和完善退市制度,进一步疏通和规范各类资金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不断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