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祝贺保留本会”!新经济仰赖大扩容,传债市监管权或统一到证监会!
【研究员】:田文
结论:据《财经》消息称,金融监管部门改革方案公布后,证监会内部群里一片“祝贺保留本会”的欢呼。当前央行的职能权属虽然未达成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于一身的超级央行“双峰”监管的模式,但强势央行的格局已然形成;证监会得以保留,业界预期,这意味着中央对扩大直接融资寄予厚望。证券市场未来在中国经济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某接近监管层人士说“根据公布的方案,证监会可能暂时不会动。”而此前有关横跨好几个部门的业务也有望在监管改革中得到更好的理顺。而《财经》透露,从大资管统一监管的逻辑,曾考虑让证监会拿出部分机构相关的业务(机构部、私募部等),留下诸如发行部、上市部、稽查局、处罚委等核心部门,主要负责上市公司监管相关的业务,保留行政执法权,强化行为监管。与此同时,借此机构改革,证监会有望把债市的监管权统一过来,放到债券监管部监管……
【博览财经分析】两会“合并”,“独留”证监,央行人事,一连串的故事在坊间流传……
当前央行的职能权属虽然未达成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于一身的超级央行“双峰”监管的模式,但强势央行的格局已然形成;证监会得以保留,业界预期,这意味着中央对扩大直接融资寄予厚望。证券市场未来在中国经济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而《财经》透露,从大资管统一监管的逻辑,曾考虑让证监会拿出部分机构相关的业务(机构部、私募部等),留下诸如发行部、上市部、稽查局、处罚委等核心部门,主要负责上市公司监管相关的业务,保留行政执法权,强化行为监管。
一直以来,市场债券的发债方式和监管主体都不相同,市场的割裂,给市场参与主体带来诸多不便。债市监管统一,将改变过去市场割裂、多头监管矛盾的局面,中长期看对债券市场是个利好。
在之前的7次机构改革中,核心词是“大部制”,国务院部门从1982年之前的100个精简至2013年的25个。对于这25个部门设置,其核心是“行业管理”,即将同属于一个行业的所有职责归集到同一部门。
楼继伟就表示,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以及自身风险匹配能力方面,“保险”和“银行”有类似性,两者都管理自身的资本收益匹配、风险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而证监会是管信息披露真实性,特别是管欺诈,属于投资消费者保护范畴,它对证券公司没有资本金要求。银保合并有相近性,而证监会不一样。
另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这次一行三会的机构改革,最受煎熬的恐怕要算主任级别的官员,因为以后往上更进一步的空间缩小了。想下海跳到机构暂时也很难。
据了解,2015年银监会进行了一轮机构大调整,从规制监管、功能监管、机构监管、监管支持四个条线,对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职责划分和编制调整,调整后银监会形成27个部门与1个事业单位。
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表示,监管永远落后于市场,目前监管部门的一大困扰是缺人缺监管手段,而各监管部门亦存在一定的信息隔离。虽然目前还不知合并后部门和职能作哪些调整,但金融体制改革将有望解决当下存在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的问题。
此外,《联合早报》曾经报道称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有望出任央行行长,随后,相关报道网址被停止访问,但更多金融界人士认为这种可能性偏小。
【博览财经研报】昨天(3月13日)公布的超预期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震撼了市场对今年改革的预期。人民日报评论称,这是近40年来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刘鹤也在党报发文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尤其他提到如下表述: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与以往机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
此一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市场的潜移默化的间接但深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其一,毕竟,机构改革的目的,既是权力的重构和理顺,也关系到执行力的问题,如此大力度的变动,必然极大激发市场对今年改革力度和目标落实的信心,“改革牛再起”的预期,必定重演,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改革牛一定会重演(毕竟加杠杆环境没有了),但市场对作为改革代表的新经济的认同度,会进一步提升。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地位更加巩固。
其三,一些新的政府部门的形成(比如农业部变农业农村部等),体现出决策层对行业治理的新思路,也意味着今年股市会产生一些新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