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从权重转战创业板:政策发力,资金开路--首席证券内参2018.3.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4 08: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机构改革方案超预期,必将重新激发改革牛预期、巩固新经济风口地位》: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此次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超预期大力度变动,作为顶层设计层面的信号,体现出了最高决策层对推动改革深化、推动改革落到实处的坚强意志。虽然并不直接涉及股市,但对股市“这一经济领域相对较小层面”的影响却非常深远。 其一,毕竟,机构改革的目的,既是权力的重构和理顺,也关系到执行力的问题,如此大力度的变动,必然极大激发市场对今年改革力度和目标落实的信心,“改革牛再起”的预期,必定重演,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改革牛一定会重演(毕竟加杠杆环境没有了),但市场对作为改革代表的新经济的认同度,会进一步提升。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地位更加巩固。其二,一行两会新格局的形成,意味着股市面临新的协调监管和流动性环境,尤其证监会能够继续保持独立,表明股市在服务实体转型中的地位,是有所提升的。其三,一些新的政府部门的形成(比如农业部变农业农村部等),体现出决策层对行业治理的新思路,也意味着今年股市会产生一些新的热点。
《坚持“新经济”大方向,但短线警惕“炒独角兽概念”的情绪退潮》:3月13日,独角兽概念出现了大面积的回调,除了与宣布招股书的宁德时代有关的数家公司(双环传动、雪莱特等)大涨,富士康相关概念、小米概念等相关独角兽个股都大幅下挫。市场预期正在快速逆转。博览研究员提醒,尽管独角兽概念是今年政策必定百般呵护的行情热点,但并不意味着其一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认为,独角兽概念今年必定还会涌现更多新的龙头个股,但短线已经面临阶段性调整风险。
出现一轮远超传统行业的估值泡沫,是新经济在崛起时必定会走的路径,但这个过程也需要控制节奏,否则就是拔苗助长。而当前市场对独角兽概念的追捧,可以说没有任何基本面上的考量,完全是政策跟风投机一把的情绪炒作,是非常脆弱的。但凡有点资金动向或市场表现上的风吹草动负面信心,市场情绪就会陡然转向。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捧得越高,摔的更狠。对于具有投机性的概念,之前涨的有多疯狂,一旦情绪消退,振幅就有多么的让人瞠目结舌。
而且从决策层面来说,当前市场的过度热情投机炒风过盛,既不利于在实体层面推动独角兽企业,也并不利于甄选优质的独角兽企业改善当前股市中新经济占比权重过低的问题。“新经济真实改善尚未落实,股价都已经纷纷上天”并不符合监管层的政策诉求。
事实上,我们看到,正是监管层的主动降温(多家上市公司对于“独角兽”概念炒作停牌核查),导致了昨天独角兽概念股的暴跌。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祝贺保留本会”!新经济仰赖大扩容,传债市监管权或统一到证监会!
【研究员】:田文

结论:据《财经》消息称,金融监管部门改革方案公布后,证监会内部群里一片“祝贺保留本会”的欢呼。当前央行的职能权属虽然未达成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于一身的超级央行“双峰”监管的模式,但强势央行的格局已然形成;证监会得以保留,业界预期,这意味着中央对扩大直接融资寄予厚望。证券市场未来在中国经济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某接近监管层人士说“根据公布的方案,证监会可能暂时不会动。”而此前有关横跨好几个部门的业务也有望在监管改革中得到更好的理顺。而《财经》透露,从大资管统一监管的逻辑,曾考虑让证监会拿出部分机构相关的业务(机构部、私募部等),留下诸如发行部、上市部、稽查局、处罚委等核心部门,主要负责上市公司监管相关的业务,保留行政执法权,强化行为监管。与此同时,借此机构改革,证监会有望把债市的监管权统一过来,放到债券监管部监管……


【博览财经分析】两会“合并”,“独留”证监,央行人事,一连串的故事在坊间流传……
当前央行的职能权属虽然未达成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微观审慎于一身的超级央行“双峰”监管的模式,但强势央行的格局已然形成;证监会得以保留,业界预期,这意味着中央对扩大直接融资寄予厚望。证券市场未来在中国经济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而《财经》透露,从大资管统一监管的逻辑,曾考虑让证监会拿出部分机构相关的业务(机构部、私募部等),留下诸如发行部、上市部、稽查局、处罚委等核心部门,主要负责上市公司监管相关的业务,保留行政执法权,强化行为监管
一直以来,市场债券的发债方式和监管主体都不相同,市场的割裂,给市场参与主体带来诸多不便。债市监管统一,将改变过去市场割裂、多头监管矛盾的局面,中长期看对债券市场是个利好。
在之前的7次机构改革中,核心词是“大部制”,国务院部门从1982年之前的100个精简至2013年的25个。对于这25个部门设置,其核心是“行业管理”,即将同属于一个行业的所有职责归集到同一部门。
楼继伟就表示,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以及自身风险匹配能力方面,“保险”和“银行”有类似性,两者都管理自身的资本收益匹配、风险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而证监会是管信息披露真实性,特别是管欺诈,属于投资消费者保护范畴,它对证券公司没有资本金要求。银保合并有相近性,而证监会不一样。
另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这次一行三会的机构改革,最受煎熬的恐怕要算主任级别的官员,因为以后往上更进一步的空间缩小了。想下海跳到机构暂时也很难。
据了解,2015年银监会进行了一轮机构大调整,从规制监管、功能监管、机构监管、监管支持四个条线,对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职责划分和编制调整,调整后银监会形成27个部门与1个事业单位。
一位接近保监会的人士表示,监管永远落后于市场,目前监管部门的一大困扰是缺人缺监管手段,而各监管部门亦存在一定的信息隔离。虽然目前还不知合并后部门和职能作哪些调整,但金融体制改革将有望解决当下存在的监管套利和监管空白的问题。
此外,《联合早报》曾经报道称现任十九届中央委员,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伏瞻有望出任央行行长,随后,相关报道网址被停止访问,但更多金融界人士认为这种可能性偏小。
【博览财经研报】昨天(3月13日)公布的超预期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震撼了市场对今年改革的预期。人民日报评论称,这是近40年来最有远见和魄力的方案。刘鹤也在党报发文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场深刻变革。尤其他提到如下表述:

改革范围的全面性是突出特点。与以往机构改革主要涉及政府机构和行政体制不同,这次机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群团、社会组织、事业单位、跨军地,中央和地方各层级机构;

此一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市场的潜移默化的间接但深远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520987505817446.jpg

其一,毕竟,机构改革的目的,既是权力的重构和理顺,也关系到执行力的问题,如此大力度的变动,必然极大激发市场对今年改革力度和目标落实的信心,“改革牛再起”的预期,必定重演,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改革牛一定会重演(毕竟加杠杆环境没有了),但市场对作为改革代表的新经济的认同度,会进一步提升。创业板的结构性机会地位更加巩固。

其三,一些新的政府部门的形成(比如农业部变农业农村部等),体现出决策层对行业治理的新思路,也意味着今年股市会产生一些新的热点。




1520986070449535.jpg 博览视点
1520986026969510.jpg



坚持“新经济”大方向,但短线警惕“炒独角兽概念”的情绪退潮
【研究员】:柏双

结论:3月13日,独角兽概念出现了大面积的回调,除了与宣布招股书的宁德时代有关的数家公司(双环传动、雪莱特等)大涨,富士康相关概念、小米概念等相关独角兽个股都大幅下挫。市场预期正在快速逆转。博览研究员提醒,尽管独角兽概念是今年政策必定百般呵护的行情热点,但并不意味着其一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认为,独角兽概念今年必定还会涌现更多新的龙头个股,但短线已经面临阶段性调整风险。 出现一轮远超传统行业的估值泡沫,是新经济在崛起时必定会走的路径,但这个过程也需要控制节奏,否则就是拔苗助长。而当前市场对独角兽概念的追捧,可以说没有任何基本面上的考量,完全是政策跟风投机一把的情绪炒作,是非常脆弱的。但凡有点资金动向或市场表现上的风吹草动负面信心,市场情绪就会陡然转向。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捧得越高,摔的更狠。对于具有投机性的概念,之前涨的有多疯狂,一旦情绪消退,振幅就有多么的让人瞠目结舌。 而且从决策层面来说,当前市场的过度热情投机炒风过盛,既不利于在实体层面推动独角兽企业,也并不利于甄选优质的独角兽企业改善当前股市中新经济占比权重过低的问题。“新经济真实改善尚未落实,股价都已经纷纷上天”并不符合监管层的政策诉求。 事实上,我们看到,正是监管层的主动降温(多家上市公司对于“独角兽”概念炒作停牌核查),导致了昨天独角兽概念股的暴跌。


博览研究员提醒,尽管独角兽概念是今年政策必定百般呵护的行情热点,但并不意味着其一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我们认为,独角兽概念今年必定还会涌现更多新的龙头个股,但短线已经面临阶段性调整风险。
而且从决策层面来说,当前市场的过度热情投机炒风过盛,既不利于在实体层面推动独角兽企业,也并不利于甄选优质的独角兽企业改善当前股市中新经济占比权重过低的问题。“新经济真实改善尚未落实,股价都已经纷纷上天”并不符合监管层的政策诉求,类似的历史覆辙已经太多(比如,雄安新区、自贸区)。而如今的监管层可是政治敏感性非常高的,非常注重防范重蹈覆辙的,也必定会很快调和市场预期。因此,短线要警惕独角兽概念的退潮风险。
京粮控股表示,公司未参股宁德时代和商汤科技;
朗科科技表示,公司未知现有大股东是否有参股“独角兽”企业,公司与小米尚无直接业务来往;
普路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作为小米的供应链合作伙伴,仅专注于为小米及其上下游提供专业的供应链管理咨询与执行服务,并不能证实小米上市情况的真实性或进展情况。
文章指出,360的业务没有实质性好转,但所有360私有化回归A股的参与方都攫取了巨额财富,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360私有化各参与方攫取的巨额财富并非从天而降,一定需要有人买单,而买单者正是那些在高位接盘的A股中小投资者。
360在私有化之前市值不足100亿美金,而私有化回归A股之后超过了600亿美金,在这段时间内,360的业务不仅没有任何进步,相反出现大幅衰退。这让很多投资者感到费解。
360的大股东,被借壳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参与私有化的机构投资者与保荐机构们,各方都在360回归A股的过程中赚得盆满钵盈,而未来迎接那些中小投资者的则是长达数年的漫漫熊途。
简单来说,360的上市并暴涨是机构投资者和保荐机构对中小投资者的又一轮割韭菜,必定带来一地鸡毛的严重后果——从360上市借壳上市的表现看,对这种论断相信市场是有共鸣的。
博览研究员认为,市场的“举一反三”能力,恐怕会迅速波及到其他潜在的诸多独角兽概念上
博览研究员认为,短线看,市场对独角兽概念恐怕正基于监管层面打开绿灯给给予狂热重视,迅速冷却到关注其存在的诸多负面问题上。
我们看到,有意思的是,与上述这篇唱衰360的文章形成鲜明对比,近期一直处于盘整状态的360在昨天尾盘却从跌2%以上直线快速拉升至涨停,并以8.3%的涨幅收盘,颇有点“不黑不吹”的意思。这既说明了看好360的资金也不少,但也说明了投机氛围依然浓厚。
如果把BAT定义为互联网的第一梯队,京东、滴滴、新美大与今日头条为第二梯队,那么PC端衰退,移动端乏力的奇虎360已经成为一家三流的互联网企业——辩证的来看,连这样一家档次的企业,都可以获得如此高的估值,那么如果其他比之优势的独角兽企业,是不是可以获得更高估值?
但同时,一级市场过高的估值在传导到二级市场后,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后果,投机情绪的泛滥,会让独角兽概念随时面临从“极度受捧”到“极度唾弃”的变化,无论是对独角兽企业本身的发展壮大,还是对市场稳定而言,都是不利的。就当前的短线而言,独角兽概念已开始遭遇这种质疑!



决策参考




从权重转战创业板:政策发力,资金开路!
【研究员】:江桥 田文

结论:资金面的动向已经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创业板各个概念轮动切换领涨,而且还反映了蓝筹内部各个概念切换轮跌。细分创业板反攻的几个阶段可以发现从市场到政策再到资金面的集体暴动,三段式的反攻接力显示出创业板的命运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于当前创业板如此强劲的暴涨,博览研究员认为更主要还是源于政策的定性作用。也因为是政策面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才让更多的跟风资金逐步不再犹豫地涌入创业板。这才使得创业板逆天改命,一枝独秀。时隔3年之后,去杠杆令创业板的估值泡沫不断化解。经济发展上需要新经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经多年之后,中央在对新经济的态度上再次出现历史性的转变。而这才是换回创业板在2018年2月大跌之后猛烈反攻的核心原因。博览研究员专门对创业板几次命运更替背后的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本文给各位读者留下一个粗线条的框架,后续解读陆续奉上……


【博览财经研报】自2月12日以来,创业板指接近18%的涨幅。正所谓“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2月12日本内参《这轮股灾究竟跌出了什么?》一文中高瞻远瞩地指出:
从博览开始看多创业板以来,创业板势如破竹。
细分创业板反攻的几个阶段可以发现从市场到政策再到资金面的集体暴动,三段式的反攻接力显示出创业板的命运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对于第二个阶段,注册制延期利好、四新独角兽开绿灯、创投基金反向挂钩等利好消息刺激之下,创业板独立于主板走出快速反弹的行情。整体上是以政策为主导;
1520949600912423.png
而创业板近期的成交量更是刷新了2015年天量区以来的高点。
自年初以来各方面数据就不断佐证基金规模加速提高。
所以,资金面的动向已经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创业板各个概念轮动切换领涨,而且还反映了蓝筹内部各个概念切换轮跌。
2011年-2013年郭树清主席主政证监会,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创新,为创业板开启2013年的大牛市奠定了基础。
时隔3年之后,去杠杆令创业板的估值泡沫不断化解。经济发展上需要新经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历经多年之后,中央在对新经济的态度上再次出现历史性的转变。而这才是换回创业板在2018年2月大跌之后猛烈反攻的核心原因。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坊间已经开始传闻富士康将在3月底前上市,从此前360借壳上市到现在富士康走快速通道进IPO,前后有何区别呢?本轮创业板这波行情又会在何时调整呢?
关于创业板,目前市场已经是一片欢腾鼓吹。似乎已经认为这么好的品种怎么可能要跌,虽然博览主流观点仍然继续看好创业板的中长期机会,但是需要意识到的是近期妖股一个接一个,市场极度投机的迹象已经处于高烧不退的局面。不管什么概念品种,在这个市场上都不可能是一直连涨不跌。
在去年11月份监管层对市场提出风险警示之后,白马股就应声回落。随后虽然有所回血但基本上大势已去。伴随着“郭嘉队”大幅减仓,蓝筹股更是失去了光环。从差价空间的角度看,创业板的优势则逐步显现。

此前也有很多人担忧富士康上市带来的负面效应,并且最近也有财经大咖将富士康与当年红极一时的中国石油相比。
而在此之前,市场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好好把握富士康的延伸炒作机会。毕竟结合三六零对比来看,我们还是认为富士康上市的形式更有利于市场炒作。
而从富士康模式来看,更有利于相关概念股的表现。因为本身没有所谓的壳公司会让市场提前炒作。
就像近期市场,在独角兽、5G、芯片等多个概念中此起彼伏。没有一个过度耀眼的领涨概念,则会让监管层对行情上涨的容忍度更高一点。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深交所公告将于2018年4月的第一个交易




1520949621223519.png
1520949613925431.png
1520948983117087.png
1520948975798663.png
1520948965817868.png
1520987488162087.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30 00:08 , Processed in 0.14373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