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8.7.3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31 08: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30国常会听取疫苗案进展,退市制度的修订要令股市先跌后涨
从调查流程和时间上来看,8月份假疫苗案件应该会给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那么届时是否会因为事情太过“惊悚”而再度引发市场对疫苗概念乃至整个高科技板块的质疑?这是需要警惕的。
而事件发展确如我们所料。7月30日国常会上,李克强总理听取了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调查进展汇报,要求坚决严查重处并建立保障用药安全长效机制。问题疫苗案件再度升级,侧面也反映假疫苗案问题比此前公诸舆论的,或许更严重!
简单来说,7.30会议将疫苗案进一步上升到医药安全的国际影响层面,并承诺对疫苗案涉及的腐败嫌疑也会深挖,同时要求反思重构医药安全的长效监管体制——显然案件已经具有全局性影响,在7.30国常会后,生物医药板块将再度迎来一波震荡。
因此,虽然我在昨日的文章中明确认为“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视为股市重大利好!”,但从短线来看,恐怕股市及有关板块是要先经历一番“大破”(先跌一下)后的波折,才会有再度“大立”(后涨)的希望的。
“低价庄股”涨停潮到跌停潮的市场逻辑是什么?》以本周末为分界线的话,本周末之前的几个交易日,市场的基本演绎路径就是流动性改善,高杠杆的金融铁公基开始回血。这几个除了是受益基建的明显逻辑外,还有很直观的特点就是跌得很多了。“跌得多——然后补涨”的直观感受把市场做多低价股的热情给激发了,特别是在24日之后,在成都路桥、斯太尔等多只低价超跌股的连续涨停板带动下,极强的赚钱效应带动了游资在低价股上面的做多情绪。最近一方面是金融铁公基与白马蓝筹抢夺资金,另一方面是后面的垃圾便宜股和白马股抢夺资金,接下来经过这次杀跌,白马股的日子会开始好过点。
因为,其一是垃圾股的崩塌,市场会在业绩支撑的优质股中寻找安全边际高的版块;其二是,现在基建衍生链条的个股都短时间暴涨过快透支了未来的空间,所以资金选择优质白马的可能性更高。以上是博览研究员从微观层面对当前市场的一些梳理和观点,下篇文章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当前的“低价庄股”暴涨的背后逻辑。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7.30国常会听取疫苗案进展,退市制度的修订要令股市先跌后涨?                 
【研究员】:柏双
结论:从调查流程和时间上来看,8月份假疫苗案件应该会给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那么届时是否会因为事情太过“惊悚”而再度引发市场对疫苗概念乃至整个高科技板块的质疑?这是需要警惕的。 而事件发展确如我们所料。7月30日国常会上,李克强总理听取了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调查进展汇报,要求坚决严查重处并建立保障用药安全长效机制。问题疫苗案件再度升级,侧面也反映假疫苗案问题比此前公诸舆论的,或许更严重! 简单来说,7.30会议将疫苗案进一步上升到医药安全的国际影响层面,并承诺对疫苗案涉及的腐败嫌疑也会深挖,同时要求反思重构医药安全的长效监管体制——显然案件已经具有全局性影响,在7.30国常会后,生物医药板块将再度迎来一波震荡。 因此,虽然我在昨日的文章中明确认为《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视为股市重大利好!》,但从短线来看,恐怕股市及有关板块是要先经历一番“大破”(先跌一下)后的波折,才会有再度“大立”(后涨)的希望的。

                                 
【博览财经分析】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写道:
要警惕假疫苗案在8月份冲击市场局部或带来医药等新兴行业监管层面的大变化。
因在最高决策层先后发出罕见的严厉表态“此次疫苗事件突破人的道德底线,必须给全国人民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要一查到底,严肃问责,依法从严处理……以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决心”后,此次事件已经上升到最高决策层关切督促的层面。
需要注意到的是,假疫苗案虽然是个局部公众事件,一般的观感认为似乎对股市的影响层面有限,但也要防范事件真相过于惊悚而可能波及面太大的可能——从调查流程和时间上来看,8月份假疫苗案件应该会给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代,那么届时是否会因为事情太过“惊悚”而再度引发市场对疫苗概念乃至整个高科技板块的质疑?这是需要警惕的。
而事件发展确如我们所料。7月30日晚间,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听取了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案件调查进展汇报,要求坚决严查重处并建立保障用药安全长效机制。
问题疫苗案件调查果真再度升级,侧面恐怕也反映了假疫苗案的问题比此前公诸舆论的,或许更加严重!
会议提到,问题疫苗案件现已基本查明,长春长生公司在生产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国家药品标准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擅自变更生产工艺、编造生产和检验记录、销毁证据等违法行为,性质极其恶劣,涉嫌犯罪。公安机关已拘留并提请批准逮捕相关责任人。
会议提到,下一步,国务院调查组要继续深入开展工作。
一要根据案件调查结果,依法从重对涉案企业和责任人、参与者作出严厉处罚,处以巨额罚款,并由司法机关进一步追究刑事责任,让严重违法犯罪者获刑入狱,把他们依法逐出市场,终身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二要指导各地全部回收销毁未使用的涉案疫苗。已出口的要监督企业召回,并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有关国家通报。对涉案企业生产的其他疫苗严格查验,发现问题立即处置。加快完成已开展的全国全部46家疫苗生产企业全链条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三要深入开展监管责任调查,决不能手软。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坚决一查到底,对贪赃枉法、搞利益输送的要重拳打击,对负有领导责任的也要依法依规严厉追责。
四要全面查清涉案疫苗接种情况,依据相关领域专家作出的风险评估结果,科学拟定应对预案。相关部门要立足事实作出解释,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五要有针对性地抓紧研究提出进一步完善疫苗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全流程监管体制的方案,构建确保群众用药安全的长效机制。
简单来说,7.30国常会将疫苗案进一步上升到医药安全的国际影响层面,并且对疫苗案涉及的腐败嫌疑也会深挖重拳打击,同时要求反思重构医药安全的长效监管体制。
此外,证监会上周五刚刚修订了退市规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明确了,上市公司若涉及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将予以退市。如今国常会“把他们依法逐出市场,终身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的定调,ST长生退市或已成定局。
而目前长生生物高管有18人被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公司及全部子公司名下34个银行账户全部被冻结。
因此,基本可以定性,假疫苗案是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在7.30国常会后,股市的生物医药板块将再度迎来一波震荡。
事实上,刚刚有所恢复的医药板块,30日再度大跌2.67%,板块整体市值蒸发近800亿元。其中,生物疫苗板块跌幅最大,大跌3.85%,盘中一度创下阶段性新低。说明消息灵通人士恐怕提前已经收到政策风声了。
我们还注意到,证监会最新修订的退市制度,将“公众健康安全、公共安全”作为新增纳入退市的条件之一,并不仅仅是因假疫苗案件,而是具有广泛的界定。是借疫苗案为契机,推进“退市常态化”的一种制度策略。
因为,目前其实除了长生生物的18位高管被捕霸占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上周五辉丰股份的董事长也已经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股票也被提示退市风险。原因是这家公司非法处置危险废物,违规转移和贮存危险废物,长期偷排高浓度有毒有害废水,治污设施不正常运行。而该公司昨日也毫无疑问跌停。
而30日,又有自媒体曝出,体检行业龙头---美年健康在给客户做检查的时候,用没牌医生顶替已经离职的持牌医生。该公司股价亦大跌。
从上述政策迹象及市场表现来看,证监会的最新退市制度是具有举一反三的普遍适用性的。
虽然我在昨日的文章中明确认为《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可视为股市重大利好!》,但从短线来看,恐怕股市及有关板块是要先经历一番“大破”(先跌一下)后的波折,才会有再度“大立”(后涨)的希望的。


                        

“低价庄股”涨停潮到跌停潮的市场逻辑是什么?                 
【研究员】:江桥
结论:以本周末为分界线的话,本周末之前的几个交易日,市场的基本演绎路径就是流动性改善,高杠杆的金融铁公基开始回血。这几个除了是受益基建的明显逻辑外,还有很直观的特点就是跌得很多了。“跌得多——然后补涨”的直观感受把市场做多低价股的热情给激发了,特别是在24日之后,在成都路桥、斯太尔等多只低价超跌股的连续涨停板带动下,极强的赚钱效应带动了游资在低价股上面的做多情绪。最近一方面是金融铁公基与白马蓝筹抢夺资金,另一方面是后面的垃圾便宜股和白马股抢夺资金,接下来经过这次杀跌,白马股的日子会开始好过点。因为,其一是垃圾股的崩塌,市场会在业绩支撑的优质股中寻找安全边际高的版块;其二是,现在基建衍生链条的个股都短时间暴涨过快透支了未来的空间,所以资金选择优质白马的可能性更高。以上是博览研究员从微观层面对当前市场的一些梳理和观点,下篇文章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当前的“低价庄股”暴涨的背后逻辑。

                                 
【博览财经研报】对于最近的市场,博览研究员凭直观感受来聊聊最近的行情路径:
20日,资管新规传闻再到周末证实落地,资金在流动性敏感的大金融权重率先“胎动”;
23日晚上国常会释放宽松信号(偏重基建,完成在建及已批项目),24日开始,资金在基建衍生链条全面开花;
25日开始,低价股不断活跃,27日低价股上演涨停潮。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30%2F1532952362273471.png
正当大家觉得资金开始喜欢“白菜”不喜欢“鱼肉”的时候,这些便宜的烂白菜又在本周一(30日)开始下杀。
以本周末为分界线的话,本周末之前的几个交易日,市场的基本演绎路径就是流动性改善,高杠杆的金融铁公基开始回血。这几个除了是受益基建的明显逻辑外,还有很直观的特点就是跌得很多了。
“跌得多——然后补涨”的直观感受把市场做多低价股的热情给激发了,特别是在24日之后,在成都路桥、斯太尔等多只低价超跌股的连续涨停板带动下,极强的赚钱效应带动了游资在低价股上面的做多情绪。
我记得前两天点开我的“庄股”板块,一些之前的市场垃圾股都纷纷涨停。市场从炒基建开始转移到炒低位垃圾股了。
本周末,证监会顺势重新调整退市制度,长生生物成为本次以儆效尤的典型,炒作低价股没什么,但是低价股都是些垃圾股居多,这个时候退市制度的调整,再次让市场对低价垃圾股恐惧了。周一收盘后点开我的“庄股”板块,好几只跌停。
最近一方面是金融铁公基与白马蓝筹抢夺资金,另一方面是后面的垃圾便宜股和白马股抢夺资金,接下来经过这次杀跌,白马股的日子会开始好过点。
因为,其一是垃圾股的崩塌,市场会在业绩支撑的优质股中寻找安全边际高的版块;
其二是,现在基建衍生链条的个股都短时间暴涨过快透支了未来的空间,所以资金选择优质白马的可能性更高。
以上是博览研究员从微观层面对当前市场的一些梳理和观点,下篇文章从宏观层面来审视当前的“低价庄股”暴涨的背后逻辑。


                        

“低价庄股”背后的混改思考?                 
【研究员】:江桥
结论:2015年救市后多次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银行到处拉上市公司大股东定增质押抄底自家股票;以为熊市就此结束的大股东们信以为真,纷纷增持质押,直到2018年号召自家员工“兜底增持”的还大有人在;等到这些人质押得差不多了,股票的频频下跌已经让他们动弹不得;此时国资和外资出手,混改的真正大戏正式上演。中国特色的混改仍然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针的,与很多人想当然的“市场化”方式不一样,我认为是开启国企“扫货”民企股权的方式。从这种国企改革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未来中国政府对民间经济的干预程度只会越来越高,起初国企会因为并购而变得经营丰富,且议价权提高业绩上升。单纯从市场机会来看,短期因为退市制度的调整让市场对低价股开始担忧,但是中长期来看,要对涉及到参与国企混改的一些廉价“庄股”提高战略视野,他们攀上了国企的高枝,也能“乌鸦变凤凰”。

                                 

【博览财经研报】我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刚刚重磅利好公布!但一批人死掉仍是大局已定》,里面几段话可以再看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0730%2F1532952426109722.png

我最近思考低价股大涨的时候,回想到了这篇文章,因为我和很多“专家”不一样,我觉得此前一路下跌,流动性极差的垃圾股(庄股)后面有次“捡烟屁股”的大机会。虽然我不是很清楚这次机会的具体触发事件是什么,但是决不能给低价垃圾股就此盖上死亡标签。

某种程度讲,垃圾股的背后是过剩产能。

过去我们说国企改革包括混改老是推动不下去,原因到底是什么?

第一个,体制的问题。大批民营企业并不轻易喜欢和政府有过密的经济合作关系,因为这里面的权责问题不容易理清。所以民营企业不愿意参与混改。

第二个,效率问题。当然某种程度看也是体制问题,在双方合作中容易因为任务和角色的错配,进而造成效率不高,所以民企有条件基本上就自己搞去了,不喜欢与国企合作。

简而言之,国企主动找民企搞国企混改基本上都是进入了“死胡同”的恶性循环,大家也能看出来这些年为什么改来改去都改不出个什么名堂。

现在,我认为有必要好好审视一下国企改革的大环境,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恰恰是因为2017年大批企业通过股权质押而遭遇流动性危机,频繁的爆仓已经让很多大股东都快扛不住了。借钱没有,减持还不好卖,找银行质押被看作是垃圾,一时间金融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以前这些上市公司大股东们都是翘着二郎腿等待银行金融机构登门拜访,现在是反过来了。

银行是厌恶风险的,自然是不会在去杠杆的大潮下承担过高的杠杆。

但国企不一样,国企作为经营部门,对于这些上市公司而言,国企眼中看到的不是单纯的“高杠杆风险”,而是“命悬一线”的廉价资产。

与其让自己的股权身家在平仓中一命呜呼,倒不如及时止损和国企合作。尽管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很抵触,但眼下没有多少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似乎有两条路已经有人开始走了:

第一条:

如天海防务,今年6月份,公司实控人刘楠拟通过转让股份及委托表决权和提案权的方式,将控股权卖给扬中市政府全资持股的金融平台——扬中金控,从而拓宽融资渠道,解除刘楠的高质押风险。同在6月份,遭遇流动性危机的“盾安系”也获国资出手支持。如英飞拓拟定增募资6亿元引入深圳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深投控,后者将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

第二条:

此前政府就公布文件,扩大多个领域的对外开放,上海市政府最近推出“上海扩大开放100条”,提出加快实施汽车、飞机、船舶产业对外开放,以及放开国际船舶运输、船舶管理企业外资股比限制等诸多开放举措。

所以,国内的企业是想到国资的怀抱中去呢?还是到外资的怀抱中去呢?

对于国企而言,这次形势的扭转已经让国企改革变得没有那么困难了,反正放眼望去,大批上市公司已经“风雨飘摇”了。国企趁势加快整合这些上市公司股权,未来这些过剩产能到了国企手中,一方面国企的经营结构会更加完善和丰富,另一方面国企对各个领域的议价权会进一步提高。以前是那些民企说了算的市场,后面会大大改变。

2015年救市后多次降准降息释放流动性,银行到处拉上市公司大股东定增质押抄底自家股票;

以为熊市就此结束的大股东们信以为真,纷纷增持质押,直到2018年号召自家员工“兜底增持”的还大有人在;

等到这些人质押得差不多了,股票的频频下跌已经让他们动弹不得;

此时国资和外资出手,混改的真正大戏正式上演。

中国特色的混改仍然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针的,与很多人想当然的“市场化”方式不一样,我认为是开启国企“扫货”民企股权的方式。从这种国企改革的发展来看,我认为未来中国政府对民间经济的干预程度只会越来越高,起初国企会因为并购而变得经营丰富,且议价权提高业绩上升。

单纯从市场机会来看,短期因为退市制度的调整让市场对低价股开始担忧,但是中长期来看,要对涉及到参与国企混改的一些廉价“庄股”提高战略视野,他们攀上了国企的高枝,也能“乌鸦变凤凰”。



                                 
                                           决策参考
                 



政策虽然边际宽松,但 A股仍然难以有重大反弹!                 
【研究员】:可可
编者按:应该说,在政策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股市有望改变前期单边下跌的走势,甚至有望迎来结构性行情。大盘出现一定的反弹走势,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要想“大涨一回”,甚至迎来牛市行情,却并不现实。从决策层的表述上看,下半年信用端是宽松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信用缓和将有利于调整较为充分的周期股的估值修复。然而,国常会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强调的还是要“松紧适度”。这意味着,资金真正进入股市的却很少。再加上,人民币面临对美元贬值、独角兽上市对资金的抽离、上市公司再融资、限售股股东的争相套现等使得A股想从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轻松地踏上牛市或是重大级别反弹的旅途,是很困难的事情。

                                 
博览财经分析】一方面,“银行理财新规”的出台短期给股市带来喘息的机会;另一方面,7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敲定下一步财政金融政策框架,要求保持宏观政策稳定,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障合理融资需求。
毫无疑问,政策相对宽松对于股市来说是一种利好作用。比如,银行理财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可以购买一定的非标,老产品可以投资新资产,这不仅有利于上市公司进行债券融资,而且也有利于稳定市场。至少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这更是给市场留下了极大的想像空间。
那么,面对政策面的相对宽松,股市会否进入牛市周期,迎来一轮牛市呢?又或是说股市将迎来较大幅度的反弹?博览研究员认为,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小。
投资者之所以会有这种幻觉,主要是基于之前股市持续下跌的缘故。因为在“去杠杆”的重压下,股市出现了逐波下行的走势,以至7月初股指一度跌穿2700点,达到2691.02点,逼近2016年初形成的股灾低点2638.30点。也正因如此,在股市迎来政策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所以期待着股市能够“原路返回”,一路上涨回去。
应该说,在政策面相对宽松的背景下,股市有望改变前期单边下跌的走势,甚至有望迎来结构性行情。大盘出现一定的反弹走势,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但要想“大涨一回”,甚至迎来牛市行情,却并不现实。
从决策层的表述上看,下半年信用端是宽松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信用缓和将有利于调整较为充分的周期股的估值修复然而,国常会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强调的还是要“松紧适度”。这意味着,资金真正进入股市的却很少。
再加上,人民币面临对美元贬值、独角兽上市对资金的抽离、上市公司再融资、限售股股东的争相套现等使得A股想从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轻松地踏上牛市或是重大级别反弹的旅途,是很困难的事情。
从整体上看,“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带给股市更多资金,信用端边际宽松利好“周期品种”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一方面催化了“基建”板块的热度,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宏观经济稳增长的预期。同时,稳健的货币政策由之前要真正做到“中性”转向要“松紧适度”。这对股市行情构成了直接刺激。
信用端是下半年宽松政策主要发力的方向从数据上来看,今年7月以来,边际变化逐步从货币政策宽松转向信用缓和政策加速——R007(20日移动平均)从今年6月28日的高点至今回落了63BP,在相同的交易天数内,回落幅度明显低于2012年的84BP以及2014年的207BP(略高于08年的48BP,但今年有跨年中效应,数据会被高估);5年期AA级企业债信用利差从今年7月13日的高点至今下回调了27BP,在相同的交易天数内,下行幅度明显高于08年的3BP和12年的15BP(略低于14年的38BP)。
信用缓和政策还有进一步发力的空间,比如银行资产端的风险正在下降,MPA考核放松也会加强银行负债端的能力,银行投放信贷的意愿逐步提升。
信用缓和将有利于调整较为充分的周期股的估值修复,本轮反弹周期股是最强品种。周期股多是重资产行业,对融资成本比较敏感,信用缓和环境下融资成本下行改善经济增长预期,周期股将会明显受益
国常会提出的“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也明确表示,不搞“大水漫灌”,强调的还是要“松紧适度”。其实,“适度”并不太好掌握。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资金真正进入股市的却很少。
虽然“银行理财新规”已为理财产品进行股市开闸了,但现有的理财产品必须遵守产品设立的合同与协议,也就是说现有的30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很难进入股市的。而且,“松紧适度”所释放出来的资金,除了央企与大国企之外,出于投资需要,更多的还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向房地产市场,继续推高楼市。出于政策需要,则是希望该部分资金能够服务于小微企业。
因此,从整体上看,“松紧适度”的货币政策并不能带给股市更多资金
目前,A股即便是重大的反弹,压力也是重重
而,货币政策边际宽松一定程度上又再次加大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预期。市场上的热钱可能还会继续流向美元资产。因为美元仍然处在加息周期之中,美国经济体增速达到历史空前之高。美元的加息、美元的升值,吸引着全世界的热钱流向美国、流向美元资产。这也进一步限制了A股市场的热钱来源。
而在股市资金并不充裕的情况下,A股市场却还面临着融资的压力。一方面是独角兽的回归,这是下半年股市必须正视的压力,另一方面面对新经济公司扎堆赴港上市,A股市场也是如坐针毡。毕竟迎来新经济公司的上市,迎接独角兽企业的回归,这是今年A股市场的一大使命。管理层会为完成这个使命而努力。更何况还有中国人保这样的巨无霸也在等待着发行。
而在面临IPO压力或CDR压力的同时,A股市场还面临着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压力。虽然农行千亿定增的压力已经解除,但360的百亿定增仍在。如果行情能够得以好转,将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或推出再融资方案,毕竟前期行情的低迷限制了一些公司再融资的进行。
除此之外,限售股股东的套现也是股市挥之不去的恶梦。行情低迷时,限售股股东的减持套现都没有停止过,如果行情真的有所好转,限售股股东的减持套现将会进一步蜂拥而至。股市注定是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如果股市能有反弹,能有牛市,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限售股股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9 18:51 , Processed in 0.205419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