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反弹两天后,预期变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消息面上,四大利好对反弹起到一定助推作用:险资确认加仓,每家数亿;传“国家队”入市干预,买入大盘蓝筹股;外资加速净买入;证监会召集分析师开闭门会。对此应怎么看,如果今天再涨一天,是否要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了? 那么,我们之前对行情的看空观点,需要修正吗?或者说,要抄底吗?个人的一点看法是,被救市传闻坑了太多次的股民,恐怕不会这么轻信的。市场需要有多次超预期表现之后,预期才会缓慢好转,而任何用力过猛的传闻,对反弹的延续性都有害的!现在投资人都是猴精猴精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事实上,从20和21日全天来看,仍然没带起来什么做多的气氛。其一,尽管反弹,但依然是地量。其次,在热点方面,仍然没有明确的主线。 当然,我也注意到最近有些微妙迹象。一是媒体报道说,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调降至零——目的是让银行要买地方债。如此地方才有钱搞建设;二是陆续有一些上市公司控制人或者股东变更为国资的;三是讨论中国股市估值是不是已经达到历史新低的。 总之,我们仍然以客观入场信号为依据。但是投资者脑子里需要多一根玄,就是不排除护盘这种可能性。 《基建的潜在主线特质:马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各地加速落实补短板》而就短中线来看,基建板块也恰好有重要的催化剂正在发生。一是8月21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发布联合声明,马方欢迎、支持并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作为长期双方合作的“基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双方“共同利益”的主要载体。二是与此同时,随着7月份多个重磅会议把下半年稳经济重任明确在基建补短板上,中国国内对下半年“6个稳”的积极推进,相关基建工程也在快速落地。在内外两方面力量的共同推进下,相关基建板块仍将持续释放驱动力。 而其中,作为“一带一路”基建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中字头基建央企将被认为是最直接受益的预期对象。
博览视点
连续反弹两天后,预期变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
【研究员】:柏双
结论:消息面上,四大利好对反弹起到一定助推作用:险资确认加仓,每家数亿;传“国家队”入市干预,买入大盘蓝筹股;外资加速净买入;证监会召集分析师开闭门会。对此应怎么看,如果今天再涨一天,是否要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了? 那么,我们之前对行情的看空观点,需要修正吗?或者说,要抄底吗?个人的一点看法是,被救市传闻坑了太多次的股民,恐怕不会这么轻信的。市场需要有多次超预期表现之后,预期才会缓慢好转,而任何用力过猛的传闻,对反弹的延续性都有害的!现在投资人都是猴精猴精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事实上,从20和21日全天来看,仍然没带起来什么做多的气氛。其一,尽管反弹,但依然是地量。其次,在热点方面,仍然没有明确的主线。 当然,我也注意到最近有些微妙迹象。一是媒体报道说,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调降至零——目的是让银行要买地方债。如此地方才有钱搞建设;二是陆续有一些上市公司控制人或者股东变更为国资的;三是讨论中国股市估值是不是已经达到历史新低的。 总之,我们仍然以客观入场信号为依据。但是投资者脑子里需要多一根玄,就是不排除护盘这种可能性。
【博览财经分析】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涨幅均超1%,两市有2800股上涨,这是A股连续第二天反弹。 消息面上,四大利好对反弹起到一定助推作用:险资确认加仓,每家数亿;传“国家队”入市干预,买入大盘蓝筹股;外资加速净买入;证监会召集分析师开闭门会。 对此应怎么看,如果今天再涨一天,是否要三根阳线改变信仰了? 那么,我们之前对行情的看空观点,需要修正吗?或者说,要抄底吗? 个人的一点看法是,被救市传闻坑了太多次的股民,恐怕不会这么轻信的。市场需要有多次超预期表现之后,预期才会缓慢好转,而任何用力过猛的传闻,对反弹的延续性都有害的! 且不说,沪指从1月末的3587点跌落至今,最大跌幅已接近30%,部分个股跌幅更大。如此之多的套牢盘,就是抄底路上的重重关山险阻,一不小心,抄底就变成了接盘。 况且,有《经济参考报》的救市闭门会议报道的所谓乌龙然后秒道歉的前车之鉴,市场本能的对现在有关的所谓救市会议利好股市的思维就抱有怀疑。即便上述消息为真,恐怕对市场预期的作用也是要打折扣,何况现在所有的仍都是传闻。无论是此前的《经济观察报》还是如今的《中国证券报》,都不是“官方授权正式发布消息”,至今也没有监管部门做任何正式的首肯表态,而仅仅是“获悉”,换言之就是“二传手”。 即便会议为真,消息为真又如何?在市场波动加剧的当下,不排除证监会此次会议被市场放大解读:实际上,听取市场参与各方对行情动向的观点、摸底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高政策预判能力等等之类并不是在特定情况下才有的个例,监管层对市场的关注是时时刻刻的,只是更多的时候并未公开报道——但这并不等于说调研之后就是要救市了,两码事! 再想想,我们国家的事儿,每次都是外媒先知道,然后国内媒体再转载,仅此一条就生出让人对反弹持续性怀疑之感。 正如我的同事所言,被套路太多次后,现在投资人都是猴精猴精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在所谓的“闭门会议”之后,市场还会进一步观察能否有“实质性的、足以满足市场预期”的政策举措以及实际的放水,如果投资人未能看到“监管层的后续行动”,则市场很可能“再次失望”。反弹也就不过是一两天的事儿(甚至就是一天的事儿)罢了! 而且我注意到,不少分析机构都质疑彭博社关于郭嘉队资金又入场的消息,认为其不过是拿旧文数据玩文字游戏。包括保险资金的买入金额(仅数亿),实在不能够代表什么。 根据一些数据来看,今年一季度,郭嘉队管的几只基金一直在清退份额(这种趋势最早从2017年初就开始了,因郭嘉队之前早已完成了缓解股灾的目标且盈利不少,可说功成身退)。 这波下跌以来,也一直没有看到国家队入市维稳。现在突然说郭嘉队又入场了,市场是要打个问号的。 另外在方式上,不是通过证金或者郭嘉队的基金买入,而是指导市场机构通过长线资金入市。这到底算不算救市行为还是两说,而且这种方式能够调动的资金也少于2015年维稳的资金。但现在谁敢说阴跌至今的市场悲观程度逊色于当时的股灾? 事实上,从20和21日全天来看,仍然没带起来什么做多的气氛。 其一,尽管反弹,但依然是地量。沪市21日成交额1223亿;深市当日成交额1586亿。两市合计刚过2800亿。 其次,在热点方面,20日上涨的板块多是蓝筹股,中小创表现要远远差于蓝筹,资金护盘的迹象明显,但成交量不足下的护盘是要怀疑的;21日领涨的机场航运板块(当天大涨近4%),主要是受特朗普指责美联储加息过快,这一言论打击了强美元而让人民币出现近期罕见的大涨所致(弱美元被认为最有利于A股机场航运板块),但这依然也是外部因素影响,反映A股还是在看特朗普脸色,考虑到贸易战还在继续,这也不是什么好信号。 当然,我也注意到最近有些微妙迹象。一是媒体报道说,地方债风险权重有望调降至零——目的是让银行要买地方债。如此地方才有钱搞建设;二是陆续有一些上市公司控制人或者股东变更为国资的;三是讨论中国股市估值是不是已经达到历史新低的。 市场对这些微妙信号,有一些乐观解读,比如地方债让银行接盘对基建扩张有利、上市公司股东变国资是国改加速信号、估值讨论热火朝天有利企稳等。但也只能说是预期有好转的迹象,可随时会因官方澄清之类的原因,随时改弦更张。 总之,我们仍然以客观入场信号为依据。但是投资者脑子里需要多一根玄,就是不排除护盘这种可能性。 目前市场并不能看到太多的赚钱效应,最强的是上证50,注意跟漂亮50有区别。上证50更偏重金融地产,周期。最近两桶油,银行,保险明显最早企稳。另外平安公布的利润也算是靓丽。但这些板块对散户来说,都太难炒了,除了资金量大的,轻易不太敢蹚郭嘉队资金的浑水。 但如果市场迟迟没有什么主线出来,那反弹还是走不远。
投资参考
基建的潜在主线特质:马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各地加速落实补短板
【研究员】:柏双
结论:而就短中线来看,基建板块也恰好有重要的催化剂正在发生。一是8月21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发布联合声明,马方欢迎、支持并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作为长期双方合作的“基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双方“共同利益”的主要载体。二是与此同时,随着7月份多个重磅会议把下半年稳经济重任明确在基建补短板上,中国国内对下半年“6个稳”的积极推进,相关基建工程也在快速落地。在内外两方面力量的共同推进下,相关基建板块仍将持续释放驱动力。 而其中,作为“一带一路”基建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中字头基建央企将被认为是最直接受益的预期对象。
【博览财经分析】(接上文),如我上文所言,如果说要看到股市真正好转的预期,至少市场层面要能看到一条领涨主线,而显然,被寄予厚望作为下半年稳经济重点的基建板块,就是一个较佳的潜在领涨主线。 而就短中线来看,基建板块也恰好有重要的催化剂正在发生。 财联社消息,8月21日,中国和马来西亚发布联合声明,马方欢迎、支持并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双方将探讨制定相关规划纲要。 欢迎彼此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双向投资,鼓励在信息通信技术、数据分析、设计研发、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高价值领域开展技术转移等合作。 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能、农渔业等领域合作,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以及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并将启动商签双边跨境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此次马哈蒂尔访华先与马云见面,暗合了“联合声明”当中强调的“积极拓展电子商务、互联网经济;启动商签双边跨境电子商务合作”等内容,也预示着未来中马在合作方面“转型升级”的意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长期双方合作的“基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双方“共同利益”的主要载体。 这从为了体验中国高铁的先进,马哈蒂尔特意更改行程,乘坐高铁从杭州抵达上海的姿态,也可见一斑。 考虑到马哈蒂尔当选后,“暂停”了一批中马合作的基建项目,总金额超过200亿美元。此次中马重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产能”等领域合作,为相关项目“复活”提供了想象空间。 更重要的是,马方重申“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为中国基建工程的海外拓展之路提供了机遇。 而与此同时,随着7月份多个重磅会议把下半年稳经济重任明确在基建补短板上,中国国内对下半年“6个稳”的积极推进,相关基建工程也在快速落地—— 江苏南沿江城际铁路的初步设计方案获批,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将于9月底前开工; 重庆市强调加快推进主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各项目按期建成投用; 天津市出台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广东省出台推动工业投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 而交通部也在研究补短板的政策措施,且近期多地已公布下半年补短板重大项目投资计划。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即将印发实施,国家智能物流骨干网有望加速成型。交通领域投资规模或达数万亿元。 随着各地相关部门抓紧时间落实有效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较以前也有所拓宽. 在8000亿元地方专用债待发的同时,发改委正在密集开展基础设施投融资专题调研,相关机制改革有望进一步创新和深化。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强调,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 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加大对资本金到位、运作规范的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的信贷投放。 在内外两方面力量的共同推进下,相关基建板块仍将持续释放驱动力。 而其中,作为“一带一路”基建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中字头基建央企将被认为是最直接受益的预期对象。
决策参考
历史大周期里面的两大尴尬:美股与中国楼市(下)
【研究员】:江桥
结论:第一阶段: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初级阶段内,伴随加息下的资本回流进一步强化美股的上涨,为美国401K计划下的居民争取更多的资本收益; 第二阶段: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后期阶段内,伴随A股的持续下跌以及美国资本对A股市场的逐步配置,为美国资本争取更为廉价的国际配置标的; 第三阶段:在中国逐步强化并形成国际化市场后,美国资本在A股分享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大红利,为美国缓解股市内生动力不足的压力以及争取更多的海外配置收益。 在起初阶段来看,这是一个“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强大之下伴随中国的疲弱; 在后贸易摩擦期,这是一个资本转移配置期,美股逐步回落伴随A股逐步探底; 在A股国际化初现规模期,这是一个“互利共赢期”,中国创造出持续稳定的低息融资环境,为中国企业及居民找到新的经济发展之锚,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而美国持续在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分享资本市场壮大的红利。这个收益要远远超过中美每年贸易来往的那点钱。 现在大体上处于第一阶段后期,至于说第二阶段何时到来?什么时候的沪指水平到了美国人的心理价位并且达到中国监管层的心理承受边际都是未知数,需要观察外部是否有“休战”信号。总而言之中美贸易一日不走向缓和,A股一日难言见底,这背后是两国在重构未来全球经济体系下的一盘大棋,关乎中美两国人民未来数十年的福祉。
【博览财经研报】我并不认为特朗普是一个极端保护主义者,也没有哪个总统在全球化的时代可以拒绝和中国来往。 从特朗普每次发牢骚可以看到,他总是觉得美国政府每年为中国贡献了太多钱这点做得不对。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双方都是核武大国的背景下,基本不存在再爆发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双方更多是在经济贸易利益上的争执,核心一点就是美国优先的方针下,特朗普要为美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如果说某一天每个中国人都有房产了,而政府又出台政策让房价一直涨,我相信大家会非常地感激政府。 如果说某一天每个美国人都拥有股票资产了(当然,在401K计划下这点基本成为事实),而政府又出台政策让股价一直涨,我同样相信每个美国人都会非常感激政府。 与其说特朗普是想获得底层制造业工人们的选票,倒不如说特朗普是想获得大多数美国人的选票。而美国资本的长久稳定保值则是绝大多数美国人切身利益所在。 伟大的资本铸就伟大的企业,A股国际化,中美乐见其成! 2018年初的时候,PE数据就已经显示美股估值超过上证估值,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只涨不跌的资产。不管美股已经经历了9年牛市,也不管在大多数中国人印象中房价永远涨。但是摆在世界面前的一个基本现实就是中国的房价需要歇一歇了,尽管未来若干年的房价仍然要大大超过现在的价格,但是房价需要稍微歇一歇等待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以及被透支的消费能力逐步恢复,更要等待在二胎开放之后新生代们逐步成长到适合接棒高房价继续上涨的阶段。 全世界的科技在不断进步,科技创新也需要市场去变现,美国本质上没有理由拒绝中国市场。中国谋求向中高端制造业进发看上去是美国这个世界第一无法容忍的事情,但是我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没必要把思维定格在几十年前,中国走向中高端是迟早的事情,也是美国本质上无法改变的事情。美国的制裁更多只是延缓节奏而难改方向,相反我认为美国的制裁更多是希望争取更大的利益。 我们经常说美国的公司多么多么伟大,我认为美国公司之所以这么伟大,很大程度上与资本市场的伟大离不开。 股市是一个好东西,里面的钱源源不断,上市的那一刻便完成了融资,这些钱能够永久持续使用,不会隔三差五就被银行催帐。 恰恰是美国资本市场超强的不间断流动性支持,给了美国企业超长的低息融资环境。经常看到的报道就是美国的一些技术以及医疗医药研发创新都是通过多少多少年,这背后的核心不是人家企业比中国企业坐得住,而是他们企业背后有足够长的低息融资周期让他们的企业有持续烧钱的基础。 反观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国恰恰是在过去增量发展时代对房地产土地财政依赖过高而使得大批企业的融资成本很贵。而政府对于股市这个融资市场的态度基本上就是依赖的时候来一轮牛市,控制不住的时候就剩一地鸡毛。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根本无心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去安心生产,而更多是沉迷资本圈钱游戏。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十分在意自家股票的涨跌,因为市场很难让企业安安心心地生产实业,大起大落让企业的焦虑感横生。 所以,中国只要能够解决稳定持续的低息融资问题,中国的伟大企业就会越来越多。即使说中国有很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在创造稳定持续的低息融资环境上,这一年来还是在不断下功夫:规范市场,减少干预,引进外资等等。 既然说认识到了中国迈向中高端产业链的核心是打造稳定持续的低息融资环境,那么也就意识到了中国的这场转型基本上不是美国政府横生干预就能够得逞的。不管谁都不应该对这句话有太多主观异议。 当然,需要承认的是我们还很落后,与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 摆在美国眼前的选择就是,尽量减缓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尽可能多地争取中国在贸易上的让步。尽可能多地挤占中国在创造稳定持续低息融资环境过程中的利益,这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加快外资在A股廉价区间的资本配置和转移。 各取所需!中美之间仍有“互利共赢”的契合点! 第一阶段: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初级阶段内,伴随加息下的资本回流进一步强化美股的上涨,为美国401K计划下的居民争取更多的资本收益; 第二阶段: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后期阶段内,伴随A股的持续下跌以及美国资本对A股市场的逐步配置,为美国资本争取更为廉价的国际配置标的; 第三阶段:在中国逐步强化并形成国际化市场后,美国资本在A股分享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大红利,为美国缓解股市内生动力不足的压力以及争取更多的海外配置收益。 在起初阶段来看,这是一个“修昔底德陷阱”,美国强大之下伴随中国的疲弱; 在后贸易摩擦期,这是一个资本转移配置期,美股逐步回落伴随A股逐步探底; 在A股国际化初现规模期,这是一个“互利共赢期”,中国创造出持续稳定的低息融资环境,为中国企业及居民找到新的经济发展之锚,完成经济转型升级;而美国持续在中国发展壮大过程中分享资本市场壮大的红利。这个收益要远远超过中美每年贸易来往的那点钱。 现在大体上处于第一阶段后期,至于说第二阶段何时到来?什么时候的沪指水平到了美国人的心理价位并且达到中国监管层的心理承受边际都是未知数,需要观察外部是否有“休战”信号。总而言之中美贸易一日不走向缓和,A股一日难言见底,这背后是两国在重构未来全球经济体系下的一盘大棋,关乎中美两国人民未来数十年的福祉。
历史大周期里面的两大尴尬:美股与中国楼市(上)
【研究员】:江桥
结论:中国很想要但是却不太容易获取的一个东西就是货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最可以在现实中碰触的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前者则相对困难。因为在全球流动性紧缩期,资产价格跌到历史低位,只要局势稳定的国家敢开放金融市场,外资绝对不会手软,进来是迟早的事情。因为现金流相对充沛的国家有绝好良机控制他国的企业股权。现在的尴尬是美元回流后,特朗普亟待叩开新兴经济体的市场来抢夺廉价产业资本。 我们中国在年初已经放开了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的股比限制,现在的问题核心不是MSCI这些外资买不买,而是美国背后的资本财团是否险恶地觉得现在的中国股市足够低而且接近中国监管层的容忍底线了。这个是需要谈判的,中美这次谈判对于资本市场的看法不知道觉得2600点的A股还高不高。
【博览财经研报】外资要加码了!养老金要入市了!保险资金已经开始买买买了!看起来好诱惑人,但需要重申现在股市从内部讲已经具备底部基础,但何时见底则归因于外部局势的变化! 几个月前讲毛衣站刚开始的时候,当时一些分析和舆论都觉得就是动动嘴皮子而已,不会真干。在这种主流思想下,我和一些学生们交流的时候谈到我不同于市场的一些看法。 主要结论是:中美贸易争执的核心是资本市场的开发和技术壁垒保护的放开;中国未来几十年股市走牛将不再是内在流动性驱动,而是依靠外资。 我当时说,既然说大家都觉得最终中美贸易打不起来,那最终的结果会是什么?将是见风就是雨的中国股市回调呗! 川普是个优秀的商人,知道哪里来钱快! 目前的市场就懒得去测算了,反正除了A股继续跌之外,美股和之前来看基本横盘震荡。 当时媒体计算的据说美股市值增加了两万亿美金。可以说是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制裁数额的10来倍。特朗普是个商人,知道哪里来钱快。 8月4日,川普在推特中写道:“关税所发挥的作用远超任何人的预料。中国股市在过去4个月下跌了27%,他们在跟我们谈判。我们的股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川普在推特中无意间暴露了美国认为的“毛衣站厂”——资本市场。 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好骄傲的,特朗普没搞事情之前,我A股就跌了好几年了。 美股持续走高的背后本质上是在流动性全球收缩的大环境中的一种比烂下的优势凸显,当然这个过程中特朗普的出现还是起到了很大的推力。 举个例子,我借钱给企业,企业融资后拿去经营生产,这背后的核心是信用体系。伴随着美国开始加息周期,全球被动去杠杆造成信用体系加速紧张,信用膨胀虚化的国家和行业基本走向崩溃,例如我国P2P行业。这种环境下,很多国家的资本市场融资已经相当困难了,钱不再那么廉价易得。 但是对于美国而言,美元升值推动美元回流本土,为本地企业的资本获得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虽然资本的利率(价格)因为加息而抬高了成本,但是资本的量却因美元回流而大幅增加。这一点不同于人民币,人民币要是加息,中国的资本市场会很难受。这与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度和权重有关。 对于企业而言,货币的量和价非常重要。只要量充足,价格高点不怕,比如咱们之前宽松环境下,P2P行业一年给人十几个点利息都不怂,因为量充足就可以维持击鼓传花的游戏。 但你看现在,量不够了,就连正规国资控股的P2P平台都被带沟里去了。 历史大周期里面的两大尴尬:美股与中国楼市 后面的一个变数就是随着美元利率走高,价格比量对企业生产占更大的影响了,而且全球流入美国本土的美元边际减少影响到企业对资金量的预期,这个时候美元先行见顶,随后美股开始见顶。大体上,我认为是这么个流程。 美股见顶不是一个小事情,美股对美国而言,其重要性高过美国房地产市场。 从Robert J. Shiller统计的美国各个大类资产在过去两百年间资产回报率中,我们可以发现,股票在美国资本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占有最大的权重(由于财产税的存在,房地产并不能算是标准的资本。房地产市场也只是非常规的资本市场。在席勒的对比中,甚至没有出现不动产。)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需要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一旦价格比量对企业生产占更大的影响了,而且全球流入美国本土的美元边际减少影响到企业对资金量的预期,这个时候美股如何寻找接盘侠并且有效化解美股因为见顶下跌而带来的危机。 毕竟里面的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就像我们的房地产一样不能有大的损失。 我认为恰恰在新时代的中国需要转型依靠股市化解房地产泡沫风险,而美国也恰恰需要中国的资本市场来转移资本。 我曾经半开玩笑地和学生们说,可能什么时候老美觉得A很便宜了,或许毛衣站就可以收尾了。因为大家去看看,中美贸易的那点儿钱算什么啊?真正要紧的是中国的房地产和美国的股市都不可能一直走牛下去,而且双方都遇到了一个尴尬的周期之中。 因为美股牛的背后不完全是美国的养老金资本和美国经济的复苏,还有很大程度是来自于美股之中大批跨国巨头公司对全球产业资本的控制。其他全球经济体都很烂的话,美国“剪羊毛”都没处下手。 按照机构对周期的分析,2019年是中国房地产下行的一个拐点。从十九大确认货币化棚改在2020年结束以及全国不动产联网的进度支持2020年前后出台房地产税的政策视角来看,都支持这个行业在2019年附近出现阶段拐点。 中国很想要但是却不太容易获取的一个东西就是货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最可以在现实中碰触的是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前者则相对困难。因为在全球流动性紧缩期,资产价格跌到历史低位,只要局势稳定的国家敢开放金融市场,外资绝对不会手软,进来是迟早的事情。因为现金流相对充沛的国家有绝好良机控制他国的企业股权。现在的尴尬是美元回流后,特朗普亟待叩开新兴经济体的市场来抢夺廉价产业资本。 我们中国在年初已经放开了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许多行业的股比限制,现在的问题核心不是MSCI这些外资买不买,而是美国背后的资本财团是否险恶地觉得现在的中国股市足够低而且接近中国监管层的容忍底线了。这个是需要谈判的,中美这次谈判对于资本市场的看法不知道觉得2600点的A股还高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