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谈判恐又无实质进展!160亿之后2000亿又在路上!》:副部长在美国呆了几天,双方连一个共同声明都没发。而23日午后就是双方贸易制裁的正式生效,可见这几日的谈判依然是没有达成理想的共识。当然这也在意料之中,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基调下希望给美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咄咄逼人得寸进尺只能使得贸易关系进一步严峻化。当前来看,博览研究员依然重申我前期的观点:中国监管层并不反感股市上涨,更多的还是为股市站台,但此间主要矛盾已经在美国,美国一日不让步结束中美贸易对峙的局面,中国股市一日难言见底。关于后市,中美贸易摩擦仍是最大的担忧因素,2000亿拟加征25%关税的听证会,要等到8月27日(下周一)才结束,靴子最终落地之前,主力资金不太敢重兵出击,最多只是试探性建仓。而今天的反弹,更多是情绪冰点后的修复,受到量能制约,短期向上的高度比较有限。选股方面,可关注确定性较高的5G板块。23日刚把160亿美元的幺蛾子落地,后面24日就是周五了,而27日就是周一。也就是说基本上马上就能看到关于2000亿关税制裁的结果了。从目前160亿美元如期实施的结果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2000亿基本上也是大概率会实行的了。如果说23日市场还不甚恐慌是因为这个金额不大的话,那么27日的2000亿还是有点分量的,折合人民币已经超过万亿了。所以,还难言已经利空出尽,对于后期行情,博览研究员认为仍然要多一份谨慎,控制好仓位。 《2638?这次历史大底会是什么模样?》:在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讲解通道理论的时候,经常说的就是:经济目标决定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改变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改变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影响股价涨跌。市面上很多分析从估值,从成交资金量,从点位数字和技术分析来看股市是否到底都只是从这条传导链条的下半截想问题。这种结论注定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因为它不切实际。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从导致市场出现这种技术走势、出现这种资金成交量、出现这种估值水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理解股市为何这样?还会不会继续这样?现在的A股,市场参与各方希望股市上涨;现在的A股,监管层不反对它上涨;现在的A股因美国半路杀出,将改变中长期预期;现在的A股,因美国政策摇摆强硬而成为监管层边缘化的一个调控对象,汇率、楼市、经济无一不比股市更重要。既如此,就会在实际层面导致监管层不反对股市涨,但又拿不出什么有效政策让市场涨。所以,大家看到的后半截的客观表象都是前半截导致的。现在看得到的更多是后半截的事实支撑股市在底部区间,而只有前半截也支撑的时候才是“戴维斯N击”下的最小阻力,到时候股市想不涨都难。中美关系一日不走向缓和,中国的经济目标和政策导向一日就难以支持股市反转结束熊市。这次历史大底会是什么模样?它的模样应该是在中美关系从对峙走向和解之后才能看到!
博览视点
2638?这次历史大底会是什么模样?
【研究员】:江桥
结论:在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讲解通道理论的时候,经常说的就是:经济目标决定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改变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改变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影响股价涨跌。 市面上很多分析从估值,从成交资金量,从点位数字和技术分析来看股市是否到底都只是从这条传导链条的下半截想问题。这种结论注定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因为它不切实际。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从导致市场出现这种技术走势、出现这种资金成交量、出现这种估值水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理解股市为何这样?还会不会继续这样? 现在的A股,市场参与各方希望股市上涨;现在的A股,监管层不反对它上涨;现在的A股因美国半路杀出,将改变中长期预期;现在的A股,因美国政策摇摆强硬而成为监管层边缘化的一个调控对象,汇率、楼市、经济无一不比股市更重要。 既如此,就会在实际层面导致监管层不反对股市涨,但又拿不出什么有效政策让市场涨。 所以,大家看到的后半截的客观表象都是前半截导致的。现在看得到的更多是后半截的事实支撑股市在底部区间,而只有前半截也支撑的时候才是“戴维斯N击”下的最小阻力,到时候股市想不涨都难。中美关系一日不走向缓和,中国的经济目标和政策导向一日就难以支持股市反转结束熊市。这次历史大底会是什么模样?它的模样应该是在中美关系从对峙走向和解之后才能看到!
【博览财经研报】2638?这次历史大底会是什么模样? 券商分析师们把Wind数据库一拉,数据跑一遍一看,发现:哟,A股已经到了历史低估值区间了。市场已经很惨了,历史上像这么惨的时候后面都变好了,所以这个时候更惨的可能性已经不高,这里应该是历史大底。 技术分析师们直呼历史大底应该是“地量”,可笑的是A股持续刷新成交量下限,22日上证984.6亿,成交不过千,算是地量吗? 政策分析师们扬言长线资金入市,放开外资准入限制,股市政策底可期。 当然,散户就不说了,是底还是顶通常取决于是几根阳线还是几根阴线。 我经常说“最小阻力”,其实不妨用最小阻力思维来分析股市底部的形成。 哲学里面讲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其实对于股市也是同理,我们都隐约感到股市差不多是底部的位置,毕竟才2600多点。要知道在去年大家潜意识里还是觉得每次反弹到3300还是问题不大的。我们不妨问自己一句话:A股有朝一日能够到1万点吗?很多人摇摇头不信;继续问:A股有朝一日能够到3300点吗?很多老韭菜还是觉得这并非难事,希望很大。 算笔账,以3300为目标的话,单纯从指数来看,2600点为基准的话,上涨26.9%到3300点。如果在2600点的位置投资指数ETF,赌未来A股有朝一日能到3300点,我相信很多人觉得这笔生意的胜率还是挺大的。 算这个的目的是想说即使如今股民很绝望,但客观来讲A股以后到达3300点的可能性并不低,而且不像XX主义那样到死你都可能等不到。这反映出其实目前市场向上的空间和欲望都很强烈,不像5000点往下跌的时候,大家觉得底部会很有下跌空间。 2017年大批大股东参与股票质押,频繁号召兜底增持,大股东和员工以及买了他们股票的千千万万个小股东们都绑在一条线上面,他们都希望股票上涨。 这是要说的第一个阻力,也就是市场参与者的阻力。 再来说第二个阻力,也就是政策的阻力。 经常说的口头禅就是“先有政策底,后有市场底”。 熊市如果足够漫长的话,会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都让股指横在一个区间来回震荡。从事后来看,那个位置就是底了,后来政策出台把股市拉上去了,结束了这不瘟不火的横盘。但从政策视角看,只是政策出台的那一刻是底出现,前面即使指数已经出现最低点,也不是底。 因为政策如果不出来,可能指数还得在那个位置附近横盘几年。 那么,现在的政策面能够在理论上支撑这里是底部吗? 来看看吧…… 货币政策:强调流动性合理充裕,即使货币政策的前缀词一下子是稳健中性,一下子又是稳健,一下子又是稳健中性,但无论如何,7月份M2数据8.5%的增速还是超预期的,恰在这个节点银保监会强调加快信贷投放。所以钱这方面,可以这样理解:虽然进入股市里面钱没怎么变多,但是股市外部的货币水量却在不断加码。 监管政策:之所以说现在的监管层不反对股市上涨,是因为看到了官方媒体自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一直力挺A股,在舆论上频繁站台背书。但是却又表现得有点“口惠而实不至”,货币虽然整体加水,但是在流入股市的渠道上却并没有出现明显松动信号。央行发了多少钱总体来讲与股市并不是直接关系,因为证监会还在把关,这些资金如果不能很自由畅通地流入股市,那么外面钱再多也于事无补。 产业政策: 买个教育股遇到限制民办教育;买个地产股遇到打击炒房; 买个金融股遇到去杠杆; 买个航空股遇到人民币贬值; 买个化工股遇到停产; 买个光伏和新能源汽车遇到补贴退破; 买个机场股遇到取消机场补贴; 买个游戏股遇到不发许可证; 买个影视股遇到冰冰逃税; 买个通信股遇到毛衣战; 买个煤炭股遇到发改委的绿色限价; 买环保股发不出债; 买水电股电费按住不让涨; 买券商股股权质押爆仓风险; 买汽车股消费降级汽车买不起; 买个套套概念股遇到全面放开生育; 产业政策说白了是一个结构性的政策,它对于股市而言也是影响着一小部分股票的行情。而如果受到影响的是权重股且周期较长,那股市总体受到负面影响较深远。从上面调侃的段子来看,好像现在的股市大体上都受到了不小的利空。 以目前的政策来看,政策的阻力不是很大,监管层也不反对市场上涨,比起一两年前市场稍微超过3300点了就喊抑制资本脱实向虚还是好多了。 再来看看第三个:投资预期上的阻力大小如何呢? 预期其实是来自多方面的,在这里我们从主次矛盾的视角来理解的话,我觉得影响投资预期的主要因素已经不在中国而在国际局势了,特别是中美局势。一方面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会持续反复地挑衅刁难,另一方面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态度在影响着中国决策层的政治经济调控思路,美国不让步,中国就没有多少精力稳住股市。 在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讲解通道理论的时候,经常说的就是:经济目标决定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改变市场预期;市场预期改变资金流向;资金流向影响股价涨跌。 市面上很多分析从估值,从成交资金量,从点位数字和技术分析来看股市是否到底都只是从这条传导链条的下半截想问题。这种结论注定是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因为它不切实际。 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要从导致市场出现这种技术走势、出现这种资金成交量、出现这种估值水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理解股市为何这样?还会不会继续这样? 现在的A股,市场参与各方希望股市上涨;现在的A股,监管层不反对它上涨;现在的A股因美国半路杀出,将改变中长期预期;现在的A股,因美国政策摇摆强硬而成为监管层边缘化的一个调控对象,汇率、楼市、经济无一不比股市更重要。 既如此,就会在实际层面导致监管层不反对股市涨,但又拿不出什么有效政策让市场涨。 所以,大家看到的后半截的客观表象都是前半截导致的。现在看得到的更多是后半截的事实支撑股市在底部区间,而只有前半截也支撑的时候才是“戴维斯N击”下的最小阻力,到时候股市想不涨都难。中美关系一日不走向缓和,中国的经济目标和政策导向一日就难以支持股市反转结束熊市。这次历史大底会是什么模样?它的模样应该是在中美关系从对峙走向和解之后才能看到!
决策参考
贸易谈判恐又无实质进展!160亿之后2000亿又在路上!
【研究员】:江桥
结论:副部长在美国呆了几天,双方连一个共同声明都没发。而23日午后就是双方贸易制裁的正式生效,可见这几日的谈判依然是没有达成理想的共识。当然这也在意料之中,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基调下希望给美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咄咄逼人得寸进尺只能使得贸易关系进一步严峻化。当前来看,博览研究员依然重申我前期的观点:中国监管层并不反感股市上涨,更多的还是为股市站台,但此间主要矛盾已经在美国,美国一日不让步结束中美贸易对峙的局面,中国股市一日难言见底。关于后市,中美贸易摩擦仍是最大的担忧因素,2000亿拟加征25%关税的听证会,要等到8月27日(下周一)才结束,靴子最终落地之前,主力资金不太敢重兵出击,最多只是试探性建仓。而今天的反弹,更多是情绪冰点后的修复,受到量能制约,短期向上的高度比较有限。选股方面,可关注确定性较高的5G板块。23日刚把160亿美元的幺蛾子落地,后面24日就是周五了,而27日就是周一。也就是说基本上马上就能看到关于2000亿关税制裁的结果了。从目前160亿美元如期实施的结果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2000亿基本上也是大概率会实行的了。如果说23日市场还不甚恐慌是因为这个金额不大的话,那么27日的2000亿还是有点分量的,折合人民币已经超过万亿了。所以,还难言已经利空出尽,对于后期行情,博览研究员认为仍然要多一份谨慎,控制好仓位。
【博览财经分析】副部长在美国呆了几天,双方连一个共同声明都没发。而23日午后就是双方贸易制裁的正式生效,可见这几日的谈判依然是没有达成理想的共识。当然这也在意料之中,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基调下希望给美国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咄咄逼人得寸进尺只能使得贸易关系进一步严峻化。 当前来看,博览研究员依然重申我前期的观点:中国监管层并不反感股市上涨,更多的还是为股市站台,但此间主要矛盾已经在美国,美国一日不让步结束中美贸易对峙的局面,中国股市一日难言见底。 回顾一下23日的行情: 行情脉络相当清晰,次新股率先发起冲锋,小米二季度收入同比大增,产业链个股宇环数控拨得头筹,普路通亦跟风涨停。近端次新密尔克紧随其后反包上板,昨天血割出局的游资大佬,今天又得郁闷了。 次新股先声夺人,科技股攻势则更加绵长,开盘后芯片组织起首轮攻势,国科微身轻如燕直线涨停,但由于换手不足没多久便炸板,指数连带着也跟着回落翻绿。 虽然芯片首战失利,顽强的多头很快组织起二波进攻,这次挑头的是近期最为活跃的5G板块。新易盛4天3板吹响反攻号角,中兴通信大单点火后暴起,意华股份均价线附近窄幅震荡后直线涨停,中石科技、润建通信、宜通世纪等纷纷揭竿而起,软件、芯片、网络安全等泛科技板块迅速响应。 其他方面,22日国常会要求推广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概念股兴化股份平量换手二板;午间媒体传出消息,浙江温州发生一起非洲猪瘟疫情,下午看盘概念股瑞普生物、普莱柯冲板回落。 总的来看,短线氛围有回暖迹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核按钮消失了,新易盛、利德曼的反包就是最好证明;其次个股高度开始拓展,德新交运尾盘挑战四板成功,表现追平了前期的高乐股份。 关于后市,中美贸易摩擦仍是最大的担忧因素,2000亿拟加征25%关税的听证会,要等到8月27日(下周一)才结束,靴子最终落地之前,主力资金不太敢重兵出击,最多只是试探性建仓。而今天的反弹,更多是情绪冰点后的修复,受到量能制约,短期向上的高度比较有限。选股方面,可关注确定性较高的5G板块。 23日刚把160亿美元的幺蛾子落地,后面24日就是周五了,而27日就是周一。也就是说基本上马上就能看到关于2000亿关税制裁的结果了。从目前160亿美元如期实施的结果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2000亿基本上也是大概率会实行的了。如果说23日市场还不甚恐慌是因为这个金额不大的话,那么27日的2000亿还是有点分量的,折合人民币已经超过万亿了。 所以,还难言已经利空出尽,对于后期行情,博览研究员认为仍然要多一份谨慎,控制好仓位。
又一个V型反转,市场真到“地量见地价”的变盘前夜?
【研究员】:柏双
结论:又一个V型反转,市场真的到了地量见地价的变盘前夜?我个人依然持谨慎态度。规律确实没错,但也要看怎么理解和活学活用了,历史会重复,但不会简单重演。至少从23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仍然是在受消息面的推动,仍没有看到主线。 个人的看法是,股市从估值、破净、成交、股民数量、政策环境等多重数据来看,A股似乎确实已经见底。但无奈的是,现在是“史上未见的复杂内外环境”,地量之后何时见底,却仍是两说!历史就是用来打破的!
【博览财经分析】又一个V型反转,市场真的到了地量见地价变盘前夜? 我个人依然持谨慎态度。 此前,我在《连续反弹两天后,预期变了?还是走一步看一步!》中就说过,被救市传闻坑了太多次的股民,恐怕不会这么过于轻信利好。市场需要有多次超预期表现之后,预期才会缓慢好转,而任何用力过猛的传闻,对反弹的延续性都有害的!现在投资人都是猴精猴精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盘面上,其一,尽管反弹,但依然是地量。其次,在热点方面,仍然没有明确的主线——至少从23日的市场表现来看,仍然是在受消息面的推动,仍没有看到主线。 昨日沪指全天呈现震荡走势,午后在科技股带动下,市场开始回暖,场内人气有所回升。高送转主题掀起涨停潮,涨停家数多达近10家;超跌个股绝地反击,多股涨停;国务院部署深入推进西部开发工作,补短板扩内需增后劲;特斯拉在中国获完全国民待遇,2020年将量产Model3。 但不妙的是,中国在世贸组织起诉美国对160亿美元中国产品的征税措施,这让市场最担忧的贸易战因素再度成为股市的不可控外部风险。 昨天的反弹,跟一些机构拿历史统计说事也有一定关系:近期成交量持续萎缩,而在“地量见地价”的所谓历史规律推动下,有机构指出,从上证综指2013年以来历次地量成交日后一天、一周及一个月的涨跌情况历史数据来看,一周之内大概率出现反弹,但是更中期内的情况,还要回归市场当期的核心逻辑是否出现边际变化。 我注意到,在成交迭创新低后,市场有一种观点说:悲观到了极致,不就恰好了否极泰来的反转时刻了吗?从这两天的V型反转来看,似乎也说明了市场当前的这种预期存在。 那么,是否又到了要地量见地价,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时候了? 规律确实没错,但也要看怎么理解和活学活用了,历史会重复,但不会简单重演。 从A股过往的历史来看,有地量之后很快见地价的情况——2016年1月25日,上证指数单日成交1640亿元,刷新当时近4个月新低。短短两个交易日后,上证指数最低探至2638.30点,至今未能打破。 但也有地量之后很久才见地价的情况——比如2008年的1664点底部就滞后了将近两个月。2008年9月9日,上证指数单日成交217亿元,刷新当时近两年新低。1个多月后,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最低定格1664.93点,2008年大熊市宣告见底。 此外,沪指2014年的地价距离全年地量也滞后了接近两个月。2014年1月20日,上证指数单日成交482.99亿元,刷新当时1年多新低。1个多月后,沪指于2014年3月12日定格了全年最低点1974.38点。 那么,这回地量之后是否很快见地价? 个人的看法是,股市从估值、破净、成交、股民数量、政策环境等多重数据来看,A股似乎确实已经见底。但无奈的是,现在是“史上未见的复杂内外环境”,地量之后何时见底,却仍是两说! 历史就是用来打破的!
投资参考
长租公寓现破产、监管出重拳,关注“租售并举”好公司
【研究员】:柏双
结论:“长租公寓”本是政策层面出于从探索房住不炒楼调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打破国人购房执念,同时以时间换空间来解决购房刚性推动房价上涨压力的一种尝试。但现在,在楼市成交和价格在巨大的调控压力下被冻结后,部分企业却借着政策给予的结构性支持,以伪创新之名扭曲政策本意,导致房租又成了新的涨价源头。 可以说,是完全被异化了。 长租公寓行业终于“出了状况”,有关的部分房东和租客可能会感到痛苦、遭受损失,但这对整个长租公寓的租赁健康发展,却是一个好消息。在事件曝光、风险释放后,有助于解决目前长租公寓涨价的乱象。而随着相关行业的整顿,其未来有望更加健康的发展,也为那些真正践行决策层“房住不炒”政策的“好公司”,创造出更加健康的发展空间。
【博览财经分析】“长租公寓”本是政策层面出于从探索房住不炒楼调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打破国人购房执念,同时以时间换空间来解决购房刚性推动房价上涨压力的一种尝试。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之前在万科业绩会上曾对长租公寓发表的观点很值得重视。他认为“长租公寓就不应该赚钱,商品房不能解决住有所居的问题才会有长租公寓的出现,现在国家从多个方面,如贷款利息、Reits、税务方面等等,包括租售同权多个方面都在给予支持,都在加以缓解和解决。指望长租公寓赚大钱是不现实的。” 但现在,在楼市成交和价格在巨大的调控压力下被冻结后,部分企业却借着政策给予的结构性支持,以伪创新之名扭曲政策本意,导致房租又成了新的涨价源头。 可以说,是完全被异化了。 财联社消息,8月23日,杭州鼎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长租公寓公司宣布破产,给其曾服务的业主和租户留下了一地鸡毛。租客们通过一个名为51返呗(现更名为“爱上街”)的APP一次性把租金付给了鼎家,再每月返还给贷款APP相应的金额。如今,鼎家破产,租客不仅拿不到先行支付的押金,还依然要每月按时向爱上街还钱,而房东也未收到鼎家公司应给的之后租金,一些房东已经准备收房。 这是在房屋交易市场被冻结后,房租接棒疯长之后,长租公寓第一起破产案例,而需要担忧的是,恐怕这不会是最后一例。 长租公寓行业终于“出了状况”,有关的部分房东和租客可能会感到痛苦、遭受损失,但这对整个长租公寓的租赁健康发展,却是一个好消息。 在事件曝光、风险释放后,有助于解决目前长租公寓涨价的乱象。 而随着相关行业的整顿,其未来有望更加健康的发展,也为那些真正践行决策层“房住不炒”政策的“好公司”,创造出更加健康的发展空间。 央行《金融时报》刊文称,除了房价上涨、供求不均衡等因素导致的租价上涨之外,在资本支持下的各中介公司在收房中“跑马圈地”也是造成涨价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正是为了约束部分“资本和中介的行为”,近来,诸多城市相继出手,“规范租赁市场”—— 北京市住建委会同市公安局等部门查处了多达23家中介,此前,北京市住建委称,年底前将再启动近万套公共租赁住房房源分配。 天津将严查以中介机构名义抢占房源、赚取租金差价的行为,严查媒体恶意炒作住房租金上涨、制造市场恐慌等违法违规行为。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指出,租赁企业不得为抢占市场份额而恶性竞争、哄抬租房价格、垄断租赁房源。 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王锋表示,今后采取限定租金,限定租期等等,双限方式来稳定租赁市场。 在存量房时代,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经过此轮整顿之后,房屋租赁市场必定还有一波大发展,那些真正践行“房住不炒、租售并举”政策的好公司,仍然将获得资本的关注,相关板块也将陆续释放驱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