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储加息难掩“富时、明晟”竞争引发“海外资金大举加仓A股”预期》:我们认为,从美联储历次加息对A股的影响结果来看,加息造成的短期冲击会随时间推移而弱化,尤其是在“富时罗素、明晟”相继大幅提升A股“权重”,引发“海外资金大举加仓A股”预期的氛围之下,美联储加息恐怕也改变不了A股涨势。目前国外利空处于“边际效用递减”当中,国内因素对A股短中期走势的影响力提升,尤其是,当前市场正处于“修复性反弹”中(2000亿美元关税+房地产取消预售制度等利空,均未能“带坏”A股修复性反弹的节奏),鉴于近10年来A股在国庆节后首周上涨概率为8成,我们认为,若无其它重大利空,美联储加息将难以改变A股短期向好走势! 《美联储如期加息,A股预计保持淡定,油气产业链又加一催化剂》:不同于美联储加息背后的强劲经济增长和股市背景,当下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应对外部压力的要求等,都要求中国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稳定经济和对冲外部风险,我们目前还不能在宏观政策上收紧,还需保持适度的宽松。我们认为较大的可能性是,市场预计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但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 对A股而言,此次加息影响不大。一则是市场早就已经预料到美联储会加息25个百分点。相关的影响提前已经消化,现在甚至可以看作靴子落地了。二则是当前A股市场内因仍占据主导,在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议论数月之后,当前市场更关注决策层在国内政策上的一系列应对之法。此外,外资当前正大举进入中国,A股本周闯关富时罗素和MSCI宣布提高A股权重等消息,极可能会带来利好消息,形成对冲。 但总体上,还是略偏负面。结构性上相对受益的,预计还是与美元计价标的直接相关的原油、大宗等产品,A股的尤其产业链概念股认可重点关注。
热点聚焦
联储加息难掩“富时、明晟”竞争引发“海外资金大举加仓A股”预期
【研究员】: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从美联储历次加息对A股的影响结果来看,加息造成的短期冲击会随时间推移而弱化,尤其是在“富时罗素、明晟”相继大幅提升A股“权重”,引发“海外资金大举加仓A股”预期的氛围之下,美联储加息恐怕也改变不了A股涨势。目前国外利空处于“边际效用递减”当中,国内因素对A股短中期走势的影响力提升,尤其是,当前市场正处于“修复性反弹”中(2000亿美元关税+房地产取消预售制度等利空,均未能“带坏”A股修复性反弹的节奏),鉴于近10年来A股在国庆节后首周上涨概率为8成,博览研究员认为,若无其它重大利空,美联储加息将难以改变A股短期向好走势!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认为,从美联储历次加息对A股的影响结果来看,加息造成的短期冲击会随时间推移而弱化,尤其是在“富时罗素、明晟”相继大幅提升A股“权重”,引发“海外资金大举加仓A股”预期的氛围之下,美联储加息恐怕也改变不了A股涨势。目前国外利空处于“边际效用递减”当中,国内因素对A股短中期走势的影响力提升,尤其是,当前市场正处于“修复性反弹”中(2000亿美元关税+房地产取消预售制度等利空,均未能“带坏”A股修复性反弹的节奏),鉴于近10年来A股在国庆节后首周上涨概率为8成,博览研究员认为,若无其它重大利空,美联储加息将难以改变A股短期向好走势! 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但已经呈现出“加息顶点” 北京时间9月27日2:00,美联储宣布上修联邦基金利率在2%-2.25%目标区间内,这是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也是2015年12月本轮加息周期开启以来第8次上调利率。 决议公布后,美元指数一度升至日内高位94.40,日内涨超0.25%,但此后回吐涨幅,目前涨约0.1%。 从美联储的点阵图来看,美联储认为今年仍有一次加息,而对于此次加息,博览研究员认为,从中期来看美联储仍然会延续渐进加息的进程,特别是在美国劳动力市场偏紧的状态下。但是,结合在如此正式的声明中删除对宽松环境的表述和点阵图的变化,美国长期的加息顶点已经出现。一个关键的“变量”在于,美国“亢奋”的经济增速将逐渐回落。 美国加息无碍国内“定向降准” 而对中国而言,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不少新兴市场国家在美联储持续加息之下,面对可能的资本外流和本币贬值风险,已经“不是加息与否”,而是“加息多少”。但中国情况完全不一样。在此前已经做足“工作”的前提下,汇率、外储基本“无忧”,反倒是在“稳投资、稳基建”的诉求下,年内货币政策仍然会以稳为主:货币政策基调不变,而针对稳投资+扶持小微+高考基础产业的“定向降准”可期(日前,国务院会议再次提到“完善定向降准政策”)。 今年初至今,央行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约2.8万亿元。货币政策仍然保持稳健中性基调,现阶段的“流动性宽松”是在加强预调微调基础上的边际性宽松。 未来市场资金面的平稳运行仍可持续,中长期来看,松紧适度、注重内部均衡的货币政策思路将得到进一步贯彻,后续定向降准政策可期,与此同时,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持续成为下一步政策的重点。 考虑到9月是财政支出大月,积极财政政策导向也要求加快财政支出,加上本周地方债发行将较前几周稍有缓和,预计9月财政存款下降幅度将较大,有助于平滑流动性状态。总体而言,资金面平稳跨季应无大碍。税期过后,随着9月份地方政府债冲击高峰逐渐退去,叠加月末财政支出增加,流动性有望重转平稳宽松。 在扶持实体经济方面,A股年内再融资达8629亿元,制造业成主力军,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再融资活动也较为频繁。 9月26日,国家融担基金正式运营,8家省级担保再担保机构,7家商业银行集中签约,标志着国家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重大政策措施落地。 与此同时,受8月份置换债大限、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计划等因素影响,8月份以来地方债发行量猛增,上周发行量高达3285亿元,为一年以来单周最高发行量。 美联储加息短期冲击A股,但难改“修复性反弹”格局 对A股而言,博览研究员总结认为,美联储加息对A股冲击属于短期影响,这种冲击主要是情绪上的。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可预测性强,极少以半夜鸡叫的方式突袭金融市场,美联储加息与否、加息幅度及加息时点均能提前为市场所知晓,市场会提前根据美联储动向而做好准备,这就决定了美联储对资本市场情绪的冲击会被大幅弱化。 我国近年来选择了较严的资本管制,这就使得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加强,可根据国内经济好坏来放宽或收紧货币政策,故无须在流动性调节上紧跟美联储。在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人民银行已选择了与美联储逆向而行的道路,转向了“边际宽松”。在我国资本管制加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更大,A股资金面受美联储制约已减弱。 2015年底美联储开始启动本轮加息周期,截至今年6月美联储共加息缩表8次。 在美联储前8次加息缩表中,沪指有6次是提前下跌的,故美联储加息前A股下跌概率高达75%,但历次下跌并不严重,仅在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加息前10日下跌4.8%,险资当时在“宝万之争”中受监管打压才是沪指大跌的主因,美联储加息冲击只能算次要因素。 其它5次跌幅在0.1%-1.9%之间,表明短期内美联储加息对A股冲击并不大。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联储加息缩表对A股的冲击会逐渐减弱。 在本轮加息周期的历次加息日前10天内,沪指下跌概率达75%,但加息日当天沪指仅有5次下跌,下跌概率降至62.5%,加息日20天后沪指仅有3次下跌,下跌概率进一步降至37.5%,且这3次下跌情况特殊,2016年初熔断机制及2018年众所周知的海外冲击才是这三次沪指大跌的主因,若排除这些特殊情况,美联储加息日后20天内沪指下跌概率还会更低。 可见A股大概率会逐渐消化美联储加息造成的冲击,收复失地后继续上涨。 总结 总结而言,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 当A股仍然处于“修复性反弹”当中,美联储加息也改变不了A股的涨势,如2017年3月与2017年6月期间上证综指均处于从低位反弹时期,多头占优下美联储加息阻止不了股指上涨;当A股处于弱势市场时,稍有风吹草动A股便极易下跌,如2016年12月宝万之争导致险资遭受打压、2017年9月公布的经济数据走弱引发恐慌情绪、2017年12月市场尚处于资管新规意见稿出台后的恐慌期、2018年6月流动性收紧造成上市公司债务违约潮出现,这些时间段里市场处于弱势行情中,对美联储加息冲击的抵抗力较弱,故易出现下跌。这表明A股走势主要还是由自身因素决定的。
联储如期加息,A股或保持淡定,油气概念添催化剂!
【研究员】:柏双
结论:美联储如期再度加息,这对中国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跟随加息又形成了倒逼,虽然基本可以确定,中国不会跟随,但这对当前表明虽坚持稳健中性不变,实际已经有所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言,是不利的。对A股而言,也不是一个好消息。但负面影响也不会太大。 个人以为,不同于美联储加息背后的强劲经济增长和股市背景,当下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应对外部压力的要求等,都要求中国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稳定经济和对冲外部风险,我们目前还不能在宏观政策上收紧,还需保持适度的宽松。我们认为较大的可能性是,市场预计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但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 对A股而言,此次加息影响不大。一则是市场早就已经预料到美联储会加息25个百分点。相关的影响提前已经消化,现在甚至可以看作靴子落地了。二则是当前A股市场内因仍占据主导,在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议论数月之后,当前市场更关注决策层在国内政策上的一系列应对之法。此外,外资当前正大举进入中国,A股本周闯关富时罗素和MSCI宣布提高A股权重等消息,极可能会带来利好消息,形成对冲。 但总体上,还是略偏负面。结构性上相对受益的,预计还是与美元计价标的直接相关的原油、大宗等产品,A股的尤其产业链概念股认可重点关注。
【博览财经分析】美联储如期再度加息,这对中国货币政策是否需要跟随加息又形成了倒逼,虽然基本可以确定,中国不会跟随,但这对当前表明虽坚持稳健中性不变,实际已经有所宽松的货币政策而言,是不利的。 对A股而言,也不是一个好消息。但负面影响也不会太大。 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2点,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上调至2%—2.25%!符合市场预期。 政策声明显示,美联储对经济更为乐观,认为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扩张表现均为“强劲”(strong),并重申了渐进加息和前景面临的风险大致平衡。 本次声明最重要的变化是,有关“货币政策立场仍然宽松”的语句被整体删除。 会议还更新了美联储官员们的利率预期点阵图。 从点阵图来看,美联储预期:2018年总共加息4次,2019年总共加息3次,2020年总共加息1次,2021年不加息。这意味着,今年还会再加息1次。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至今已经加息8次。 那么,美联储加息会对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又会如何影响我们的投资呢? 从美联储宣布加息后的美国金融市场反应来看,是比较强烈的。 美元指数:短线下挫,一度跌破94关口后反弹。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短线下跌。 美股:美国三大指数短线飙升,道指一度涨超90点。 黄金:一度上破1200美元关口。 在美联储加息后,投资者关心的下一个问题就呼之欲出了:中国央行跟不跟进? 在美联储加息、人民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下,中国央行是否会跟进“加息”呢? 事实上,我国央行“加息”包含两层意义: 一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 二是指以逆回购、MLF等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利率。 可以看到,从去年开始,中国央行在美联储加息后都曾出现“跟随加息”的动作。 不过今年6月份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6月14日并未跟进。 而对于此次央行是否会跟随“加息”,市场上持不“加息”的观点相对较多。我们的观点也基本上认为中国央行不会跟随。 个人以为,不同于美联储加息背后的强劲经济增长和股市背景,当下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应对外部压力的要求等,都要求中国必须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稳定经济和对冲外部风险,我们目前还不能在宏观政策上收紧,还需保持适度的宽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必须一方面要让汇率保持足够的灵活,另一方面要对资本的跨境流动实行有效的管理。 央行行长易纲连续两次召开民营经济相关会议也提出,要坚持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畅通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当然,中国央行不跟随不是说美联储的加息对我们没有影响。因也有部分观点认为中国央行应“跟随加息”。理由则在于——中美利差不断收窄,可能会使得人民币承压,加剧资本外流压力。还有机构认为,四季度不排除央行搞出对冲组合。即,央行仍有可能小幅上调包括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在内的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同时继续实施1次至2次置换式降准,即推出“加息降准”的政策组合。 总之,我们认为较大的可能性是,市场预计央行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保持流动性松紧适度,但市场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有限。 对A股而言,此次加息影响不大。 一则是市场早就已经预料到美联储会加息25个百分点。相关的影响提前已经消化,现在甚至可以看作靴子落地了。 二则是当前A股市场内因仍占据主导,在贸易战和美联储加息议论数月之后,当前市场更关注决策层在国内政策上的一系列应对之法。 此外,外资当前正大举进入中国,A股本周闯关富时罗素和MSCI宣布提高A股权重等消息,极可能会带来利好消息,形成对冲。 但总体上,还是略偏负面。结构性上相对受益的,预计还是与美元计价标的直接相关的原油、大宗等产品,A股的尤其产业链概念股认可重点关注。
博览视点
这是国庆节之前,A股最值得关切的“变化”!
【研究员】:田文
结论:内因对股市短中期走势的影响力趋强,博览研究员认为,这是国庆节之前,A股最值得关切的“变化”!此前2000亿美元关税的冲击未能“压垮”A股,嗣后关于“取消房地产预售制度”的传闻虽然带来拖累了A股的反弹节奏,但却未能“带坏”整个市场预期,随着“富时、明晟竞逐A股”故事的开讲,A股重归“修复性反弹”轨迹,即使美联储加息的“短期冲击”,恐怕也不太会扭转这一“谷底发起的修复之旅”。
【博览财经分析】内因对股市短中期走势的影响力趋强,博览研究员认为,这是国庆节之前,A股最值得关切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贸易博弈、美欧加息、新兴市场风波仍在延烧,但其对国内股市的影响力已经出现边际效用递减,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开始逐渐倾向于更加受国内政策性因素的影响。这一点,从中秋节前“美国2000亿美元关税”未能压倒A股,甚至形成一波反弹,但中秋节后“国内传闻房地产预售制度变动”却引发港股、A股地产板块大幅下跌,拖累A股节后回落,这一明显反差可以看出。 在9月20日的研究当中,博览研究员明确指出当前是《内因发力、外因衰减,政策底隐现,一波“可持续的修复性反弹”!》。此前2000亿美元关税的冲击未能“压垮”A股,嗣后关于“取消房地产预售制度”的传闻虽然带来拖累了A股的反弹节奏,但却未能“带坏”整个市场预期,随着“富时、明晟竞逐A股”故事的开讲,A股重归“修复性反弹”轨迹,即使美联储加息的“短期冲击”,恐怕也不太会扭转这一“谷底发起的修复之旅”。 因此,博览研究员仍然坚持如下的判断—— 1、被博览研究员视为主导A股中长期走势主要矛盾的“外部风险”,对即期A股行情走势的影响力,有边际递减的迹象,备受破净、“无成交量”折磨的A股,似乎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被“外部风险”盘剥的“估值”了; 2、被博览研究员视为主导A股中长期走势次要矛盾的“内部维稳”,随着政策效力的持续叠加与起效,对投资人预期开始起到“正面稳定”作用,随着国内外各路“大资金”的抄底(此次富时、明晟“争夺”A股的“份额”就是一次“放大效应”),政策+资金的“维稳”作用有所显现。 3、短期看,此轮反弹在“内因发力、外因衰减”的共振之下,A股已经开始一波“相对可持续的向上‘修复性反弹’”。
国庆长假前市场整固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员】:江桥
结论:凡他发声,必有惊涛骇浪。博览首席经济学家在9月17日内参中高瞻远瞩地指出股市“政策底”有希望,截至9月26日,短短10余天的时间,上证已经累计上涨达4.67%。从目前来看,上证继续延续反弹趋势,短线上方虽然有一定压力,后续整固之后重拾升势仍然可期。需要意识到的是,目前提高权重仍然是建议,还未落地实施。所以这个预期虽然造成了短线蓝筹的胎动,但是从事件本身来看,并不具有持续上冲的预期。马上就到公布议息结果和富时纳A的结果了,叠加国庆节小长假来袭,资金抽出效应,近期A股偏向于先回调整固,节后续涨的可能性较大。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节奏做好降成本的滚动操作。
【博览财经研报】凡他发声,必有惊涛骇浪。博览首席经济学家在9月17日内参中高瞻远瞩地指出股市“政策底”有希望,截至9月26日,短短10余天的时间,上证已经累计上涨达4.67%。 从目前来看,上证继续延续反弹趋势,短线上方虽然有一定压力,后续整固之后重拾升势仍然可期。 在26日内参《短调无需恐惧,本周将为秋收行情奠定清晰框架!》一文中,博览研究员指出一方面,目前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阐明了中国决策层对待中美贸易关系的态度和底线,这也让大家对政策面的倾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目前2000亿实施之后,美国政府暂时很难继续加税。所以四季度的中美贸易的扰动将会减少。 另一方面,加息之后,后面基本没有多少其他的大事件了。在经历前三季度的阴跌之后,秋收行情有望开启。 从25日市场的成交也可以看到整体量能缩小明显,市场仍然在加息之前谨慎等待靴子落地。而我还是那句话,在加息落地之后,大盘重新冲刺60天线开启级别稍微大点的反弹行情可期,彼时秋麦正黄,恰是收割季! 26日市场超预期的继续普涨则是缘于盘前MSCI的神助攻。 明晟公司(MSCI)将就上调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征询意见。MSCI建议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从5%增加到20%,于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和2019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这两个阶级分步实施;从2019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开始,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加入符合MSCI指数条件的证券交易所名单;作为2020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的一部分,将中国中盘A股以20%的纳入因子一步纳入MSCI中国指数。 MSCI考虑将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权重调高,将A股权重从5%增加到20%。9月27日,富时罗素公司将再次对是否纳入A股进行评估。在A股闯关富时罗素之前,MSCI提升A股权重,可见,国际投资者对A股重视度越来越高。 此外,可以注意到的是,从富时全球纳入A股指数的A股成分股看(截至2018.9.4),流通股市值权重靠前的行业为银行(11.78%)、非银行金融(8.22%)、医药(7.85%),食品饮料(6.63%)、电子(5.32%)、房地产(5.10%);权重位居前10的个股分别为: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兴业银行、海康威视、美的集团、中国银行、浦发银行。 MSCI和富时都有望成为后期A股长线买盘的坚实力量。随着美股居高不下,估值过高之外,当前全球的低洼资产,中国仍然算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从两者的配置倾向来看,大盘股和蓝筹股仍然是首选标的。 当然,需要意识到的是,目前提高权重仍然是建议,还未落地实施。所以这个预期虽然造成了短线蓝筹的胎动,但是从事件本身来看,并不具有持续上冲的预期。马上就到公布议息结果和富时纳A的结果了,叠加国庆节小长假来袭,资金抽出效应,近期A股偏向于先回调整固,节后续涨的可能性较大。 投资者可以根据市场节奏做好降成本的滚动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