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的诞生,进一步夯实中国股市“政策底”》科创板的诞生,表明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中国股市具备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这也意味着,在决策层的眼里,中国股市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役”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10月末政治局会议提出“激发市场活力”之后,各种制度性的安排陆续推出,“科创板”就是其中一例。这种政策导向,将进一步夯实中国股市中长期趋势性上涨的基础。 《科创板属于增量改革,不会过分冲击存量!》博览研究员认为,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联合推出,其实并不会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很大冲击,但会引发一定的资金分流效应。短期注册制或只适用于科创板,或者最多推广到中小创,主要目的是为民营企业救急,但我不认为主板注册制有时间表,大块头并不迫切需要注册制。 5日上证50大跌,导火索是要推科创板引发比较效应,资金或更青睐中小企业,从而从大盘蓝筹股出逃,但本质上并不能实质冲击蓝筹股、白马股,就像炒新三板的和炒主板的并不是一拨人,未来不会造成很严重的资金分流,从企业质地来讲,上证50和沪深300成分股绝对更高一筹,等待泡沫挤压的差不多,将重获长期投资价值。
博览视点
科创板的诞生,进一步夯实中国股市“政策底”
【研究员】:林维
编者按:科创板的诞生,表明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中国股市具备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这也意味着,在决策层的眼里,中国股市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些。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役”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10月末政治局会议提出“激发市场活力”之后,各种制度性的安排陆续推出,“科创板”就是其中一例。这种政策导向,将进一步夯实中国股市中长期趋势性上涨的基础。
【博览财经研报】11月5日,对于中国股市来说,不缺乏重磅消息。科创板、注册制试点,这些由国家领导人提及的金融术语,牵动亿万股民的心。关于注册制,我不想多说什么,这里,咱们只聊一下科创板。关于科创板的定位,证监会和上交所的官方通告中,已经说得一清二楚,也用不着我啰嗦了。我想说的是,科创板的诞生,表明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中国股市具备了更多的使用价值。这也意味着,在决策层的眼里,中国股市的重要性又提升了一些。 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市场,尤其是股市,在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役”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10月末政治局会议提出“激发市场活力”之后,各种制度性的安排陆续推出,“科创板”就是其中一例。这种政策导向,将进一步夯实中国股市中长期趋势性上涨的基础。 科创板“诞生”的背景 要不是2015年下半年的股市剧烈波动,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现在应该庆祝三周岁生日了。 想当年,A股市场里面唯一不缺的就是钱,多到需要搞一个“战略新兴板”来分流。时过境迁,“战略新兴板”都快被时光遗忘了,“科创板”横空出世了。 大家都知道,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是资金的融通,也即融资。想必“科创板”也不例外, 请看“科创板”出台的背景—— 1、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2、有关民营企业的话题成为热点。 3、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了高规格的民企座谈会。 总之,就是经济下行压力大,民营企业经营困难,高层人士出来稳定信心并提供解决方案了。所以,“纾困民企”是现在喊得最响的口号,也是执行得最坚决的方案。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11月2日指出,在优化监管制度、拓宽股权债权融资渠道、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完善政策执行方式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当日,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宣布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系列资产管理计划全面启动。 11月3日,上海发布《关于全面提升民营经济活力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针对融资难题,明确提出“三个100亿”:要成立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为优质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100亿元;逐步将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规模扩大至100亿元。 11月3日,北京市委主要负责人带领十六区和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开展民营企业大走访。要求狠抓政策落地兑现“最后一公里”。扩大融资担保基金,为民营企业提供增信支持;建立纾困“资金池”;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稳住企业租金成本,降低贸易成本等。 多部委和地方密集发声,新一轮“纾困民企”政策集中加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过,政策指向中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之处,那就是“融资”。 是的,融资,民营企业心中永远的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喊了多少年了,央行定向降准也施展了多少轮了。然而该咋地还是咋地。 国家领导人主持召开的民企座谈会上,领导自己都说:民企的“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很是生动。 民营企业融资不外乎三种渠道,一种是找国有金融部门融资,主要是国有银行。第二种是自己筹资或者办金融机构来提供资金,靠自己来造血。第三种是在资本市场上融资。 第一种,当经济繁荣的时候,大家都过好日子,花花轿子众人抬,你好我也好,银行对民企并不吝啬。但是到了经济不那么景气的时候,企业经营的困难、风险集中暴露之后,银行作为一个市场化的商业机构,它们也是要盈利了,出了坏账也是要担责任的,所以,不给抗风险能力差、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冲击的民企,似乎也合情合理。 第二种,监管层对于民营企业搞金控,搞金融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过去是鼓励支持,现在是严格监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之前一些民营企业家搞出来的金控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异化为不守规矩、兴风作浪、过度扩张的“金融大鳄”。这在金融系统防风险、去杠杆的主旋律之下,明显是不合时宜的。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8)》,对2017年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央行称,一些公司急剧向金融业扩张,同时控制了多个,多类金融机构,形成跨领域,跨业态,跨区域,跨国境经营的金融控股集团,风险不断累积和暴露,“惊人的扩张速度”对监管机构构成挑战。 在这份报告中,央行点名明天系、海航集团、复星国际、恒大集团等。而已经被接管的安邦,也曾是民营金控集团中的“佼佼者”。 现在看来,民企的第一种和第二种融资渠道处于收缩状态。那么,第三种呢? 其实,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信用紧缩的背景下,债市对民企的融资功能正在不断消退。尤其今年民企违约案例不断出现,现实的情况是,除了少数AAA的主体,民企债基本上很难发出。 股市的话,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审核严格,对企业盈利有要求。听说有些上市公司的老板,在过会的时候,被发审委问得“汗流浃背”。而新三板,由于缺乏流动性,死水一潭,难以给民企大规模“输血”。 那么,民企究竟如何翻越“融资的高山”?尤其是那些承载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科创企业。 其企业特点来说,科创企业成长性突出,但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也极大,技术路线、用户体验、知识版权等方面都有潜在的风险,很容易使其夭折。 这样的企业很可能对中国的未来至关重要,这从民企座谈会的企业的行业分布中就可看出。10家与会的企业,搞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就有4家。 从现实角度出发,另起炉灶,在资本市场上为民营科创企业提供定向融资渠道,成为决策层的选择。科创板应运而生。 想当年,大洋彼岸的亚马逊十多年都未盈利,但是投资者依然选择在股市上用真金白银支持。中国的科创板,也一定能够支持民族科创企业实现从弱到强的蜕变。 最后总结一下,由于民企融资渠道收窄,中国股市由于其功能定位重新回到了决策层的视线之中。为了让股市持续健康、稳定运行,更好发挥融资功能,政策“呵护”必不可少,这将进一步夯实“政策底”,有利于市场展开中长期趋势性上涨。
焦点透视
科创板属于增量改革,不会过分冲击存量!
【研究员】:徐志丹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联合推出,其实并不会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很大冲击,但会引发一定的资金分流效应。短期注册制或只适用于科创板,或者最多推广到中小创,主要目的是为民营企业救急,但我不认为主板注册制有时间表,大块头并不迫切需要注册制。 5日上证50大跌,导火索是要推科创板引发比较效应,资金或更青睐中小企业,从而从大盘蓝筹股出逃,但本质上并不能实质冲击蓝筹股、白马股,就像炒新三板的和炒主板的并不是一拨人,未来不会造成很严重的资金分流,从企业质地来讲,上证50和沪深300成分股绝对更高一筹,等待泡沫挤压的差不多,将重获长期投资价值。
【博览财经研报】5日上午,习主席在首届中国进博会上宣布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听到这个消息后投资者非常讶异,看来国家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使出了浑身解数。A股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不知所措地下跌了! 科创板+注册制,这不是几年前的标配吗?为什么现在会这么快加速呢?这个组合究竟将对原有市场结构和生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科创板和创业板的区别究竟在哪里? 博览研究员认为,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联合推出,其实并不会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很大冲击,但会引发一定的资金分流效应。上市科创板的企业条件可能会比创业板低,而且和创业板的审核机制不同,是市场审核即注册制,由于条件比较宽泛,估计会以批量上市的形式,其实更类似新三板,并不会对主板和中小创形成明显的冲击,估计交易机制也会有所不同。 5日上证50大跌,导火索是要推科创板引发比较效应,资金或更青睐中小企业,从而从大盘蓝筹股出逃,但本质上并不能实质冲击蓝筹股、白马股,就像炒新三板的和炒主板的并不是一拨人,未来不会造成很严重的资金分流,从企业质地来讲,上证50和沪深300成分股绝对更高一筹,等待泡沫挤压的差不多,将重获长期投资价值。 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是为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是大扩容、大分流,反而更能凸显中小创的投资价值。市场以价值为基准的投资理念不会发生改变。 短期注册制或只适用于科创板,或者最多推广到中小创,主要目的是为民营企业救急,但我不认为主板注册制有时间表,大块头并不迫切需要注册制。科创板是注册制的试验田,就像经济特区一样,但不可能每个城市都会变成特区,到现在也还是那几个特区,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推科创板和现在的救市方针并不相悖,而且是契合的,旨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其实现在不该警惕的是科创板,从准备到推出不要个一年,也要半年,但现在最紧迫的是什么?赶紧给中小企业放贷,赶紧让股市涨起来避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被平仓,赶紧让有条件上中小板、创业板的赶紧上。至于科创板嘛,还要怀胎十月才行,现在怎么能够剖呢? 11月5日下午,证监会以答记者问的形式回应了上午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消息,强调科创板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将在盈利状况、股权结构等方面做出更为妥善的差异化安排,增强对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上交所也表示,将在证监会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制订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方案,向市场征求意见并履行报批程序后实施。科创板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 “增量改革”、“新设板块”的意思就是不会动存量的蛋糕,新设一个资金池子,其实本质上对于主板并无太大的影响,因为整体社会并不缺资金,而且科创板的风险偏好估计会比主板高不少,也就是我上面说的炒主板和炒科创板的并不是一拨人。 证监会透露将指导上交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鼓励中小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等方式参与科创板投资,分享创新企业发展成果。也就是说,科创板对投资者设有资格门槛,更鼓励机构参与,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投资理念的成熟,降低市场风险。 随后财政部也做出安排: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这更多是在优化中小科创企业的营商环境,让他们轻装上阵。 总之,不用过分夸大科创板对主板的利空影响,主板该怎么走还是会怎么走!
冤案平反!是时候捡回被你错杀的筹码,否则俺就捡漏了……
【研究员】:天天
结论:要想在当今这个“中长期上涨大趋势已经确立”的市道“混个温饱”,把握住政策主轴,跟随政策大方向,才是“生存法则”! 显然,所谓的“科创概念”的火爆大概率会延续,而那些被针对“科创板+注册制”的错误预期打趴下的“优质筹码”(相貌平平的‘壳资源’除外哈),则显然是被错杀的! 如果你今天不给这些“冤假错案”平反,对他们“爱答不理”,明天,估计你就“高攀不起”了…… 尤其是,近来始终受益于政策温度升温而活跃的券商板块,此次不仅受益于“科创板+注册制”带来的利好(业务更多、松绑更大、更受器重),也会有类似中信证券这样“冤案平反”的超预期利好!
【博览财经分析】要想在当今这个“中长期上涨大趋势已经确立”的市道“混个温饱”,把握住政策主轴,跟随政策大方向,才是“生存法则”! 显然,所谓的“科创概念”的火爆大概率会延续,而那些被针对“科创板+注册制”的错误预期打趴下的“优质筹码”(相貌平平的‘壳资源’除外哈),则显然是被错杀的! 如果你今天不给这些“冤假错案”平反,对他们“爱答不理”,明天,估计你就“高攀不起”了…… 尤其是,近来始终受益于政策温度升温而活跃的券商板块,此次不仅受益于“科创板+注册制”带来的利好(业务更多、松绑更大、更受器重),也会有类似中信证券这样“冤案平反”的超预期利好! …… 10月30日,证监会“三大政策”之一,就是“优化交易监管。减少对交易环节的不必要干预,让市场对监管有明确预期,让投资者有公平交易的机会。” 10月31日,政治局会议明确强调“资本市场要‘激发市场活力’”; 11月1日,决策层领导与民营企业家的“座谈会”,更是再次要求“平反一些涉及民营企业的‘冤假错案’”; …… 11月5日,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公告称,收到中国证监会结案通知书,认定公司与司度两融业务涉案违法事实不成立,决定该案结案。此前三家公司因在2015年股灾期间违法向外资司度提供融券服务,遭证监会顶格处罚。 而即将赢得“平反”的不仅是三家券商,还有有关方面“呵护市场”的“拳拳之心”! 博览财经明确指出,资本市场的“政策温度”大幅提升,气候环境已经变得“相对宜居”,行情也正式从“短中期‘全面翻多’”,升级为“中长期上涨大趋势确立”! 但市场心态仍然相对脆弱,这不,决策层刚刚抛出“科创板+注册制”试点的“增量改革”预期,A股就立马来个“就地卧倒”,甚至自我解嘲的调侃“是没发一只新股,原来是准备‘增发’一个板块”云云! 果真如此吗? 对此,我个人认为,虽然“避险心态”无可厚非,但部分投资人的“心理阴影面积”也确实够大,脑子也确实够小…… 不说其他,以当今的“政治智慧”,是否可能做出这种刚刚要激发“市场活力”,转手就来个“重大利空”的“昏招”? 博览财经认为,只要看看监管层与官方媒体的相关分析就不难发现,对此次领导人做出的“科创板+注册制”的解读,都集中到“增量改革”这一要害之上! 啥意思? 那就是现有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这些个“存量”的利益暂时都不会动,而是要“另辟蹊径”,在一个“新的试验田”当中,试点这些“新的改革”。 而根据此前40年改革的经验教训总结,“增量改革”带动“存量改革”,是一大“致胜法宝”,以当今的政治智慧,以及资源,肯定是对其中三昧“洞若观火”的! 也因此,一些脑残自媒体对“科创板+注册制”的自怨自艾,只是无病呻吟,博眼球而已。 而要想在当今这个“中长期上涨大趋势已经确立”的市道“混个温饱”,把握住政策主轴,跟随政策大方向,才是“生存法则”! 显然,所谓的“科创概念”的火爆大概率会延续,而那些被“科创板+注册制”压趴下的“优质筹码”(相貌平平的‘壳资源’除外哈),则显然是被错杀的! 如果你今天不给这些“冤假错案”平反,对他们“爱答不理”,明天,估计你就“高攀不起”了…… 尤其是,近来始终受益于政策温度升温而活跃的券商板块,此次不仅受益于“科创板+注册制”带来的利好(业务更多、松绑更大、更受器重),也会有类似中信证券这样“冤案平反”的超预期利好! 而对于市场担心的,“科创板+注册制”带来的“大扩容”压力,我认为大可不必——预计科创板不会是一个低配“创业板”,除了业绩方面,其他要求甚至会远高于创业板,比如技术的独创性、自主知识产权、进口替代、产业前沿、国家战略等方面的要求。而注册制也并不是简单的“形式审核”,只是降低审核主观性,并非降低审核标准。因此在科创板推出初期,预计首批上市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行业地位,都会比较突出,不存在中小微企业、或新三板企业集中“闯关”的现象。 对于科创板,大家最大的恐慌不过于:板太多了钱不够用。前有沪深主板、创业板,后有新三板,难产了一个国际板,腰斩了一个战略新兴板,现在又来一个科创板。眼瞅着大板生小板,钱却没有实质性的提升。 我认同如下的判断—— 第一,科创板的重点首先在于是场外市场,和当初的新三板一致,与目前相对成熟的二级市场直接隔离,而且科创板明显是针对小企业的,很可能整个科创板加起来的融资额都不会比主板一只巨无霸更大,因此大家倒不妨参考一下即便是15年三板最火爆的时候,对主板的分流其实并不明显。 第二,眼瞅着消息一出市场又跪了,下午某会站出来紧急找补——将指导上交所针对创新企业的特点,在资产、投资经验、风险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强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引导投资者理性参与。什么意思呢?有门槛的!不是你想投就投的,保不齐会和当初三板一样,设置50万的准入,筛选掉一批散户,这样实质上的分流就更加有限了。 第三,这个观点有点不合时宜,我们认为科创板最终的成果可能就是试点注册制。毕竟中国资本市场历史上有太多的这板那板,大家听过的新三板,还有很多朋友不太熟悉的新四板,上交所酝酿着抢生意但是最终难产的战略新兴板,甚至咱们不妨把各个期货交易所也加上。实际上最后活跃性最高,热度最大的也不过就是新三板,然而眼下,新三板已经成为一潭死水。原因何在呢?很简单——二级市场不行,谁还愿意去场外市场找更不行的股权讲故事?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创投类公司,在三板上市时遭遇疯炒,而最终还是尘归尘土归土了。所以大家在担心科创板抢生意的时候,要首先明白主次——科创板也好,新三板也罢,他们的存活首先取决于主板创业板这些主流二级市场的估值抬升。如果不搞出一个主板的长牛,那么场外市场也就仅仅是一个短线的赌场而已。 而之前市场担心的是全面推行注册制,那对市场的影响就大了;现在靴子落地,只是在科创板试点,并没有全面铺开的意思,还要怎么样?领导们终于学会了在一个封闭的场外市场先做做实验,而不像熔断一样上来就全面实施了,市场还要跪,这跪的没有道理。 说注册制是惊天利空的,奉劝大家回过头去看看过去三年A股所经历过的血淋淋的核准制IPO。至少我们能确定一点——市场机制下,一旦转入熊市,注册制会倒逼部分企业放弃或延缓在估值下行的市场中发行上市的时机!就这一点,难道不比风雨无阻上两家要强吗? 也是比较远的一点。注册制的试点,还意味着一件事情。就是行情目前开始见底,但真正的暴力牛要多等等。后续随着科创板来临,不排除管理层会有更多重磅的改革试点在科创板推进,注册制搞了,T+0要不要搞,开放涨跌幅要不要搞?更重要的退市机制要不要搞?A股的下一轮超级牛市,必然要在全面的改革试点以及嫁接过度后,才会真正开启。
多维观察
对超预期的科创板+注册制消息,短线需观望消化
【研究员】:柏双
结论:相信很多投资在昨日(5日)早盘的时候,原本是觉得本周市场应不会有太大的波澜——上周大涨之后,考虑到本周外部风险事件较多(美国制裁伊朗生效、美国中期选举;进博会开幕;美联储再次议息等),虽然本周确实需要调整下,但同时并不认为这种调整会影响我们主流纲领对股市预期好转的基本趋势判断—— 万没想到,毫无征兆地,最高决策层却在首届进博会上,突然放出了要搞“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这记重磅消息!然后让科创板概念突然崛起了。原来,所谓“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是在为了推出科创板,以及将已经推迟三年的注册制重新启动,埋下伏笔?! 现在政策目的之深,只能说我们还是理解太肤浅!但从市场层面而言,鉴于这个消息出现的如此超预期,而部分投资者对类似的创新的历史记忆并不太好,需要警惕在部分资金对政策误读的羊群效应下,接下来的行情重归之前那种对救市信任不足,越喊救市而市场越涣散的局面!毕竟,不管科创板到底是啥功效,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就是又要多一个融资的市场了,而且是比较接近一板和二板的那种融资市场,而绝非是几乎没有流动性的三板和四板市场。 个人建议,短线暂时重归观望。当然,我们对行情的中长期看涨趋势,并未改变!
【博览财经】相信很多投资在昨日(5日)早盘的时候,原本是觉得本周市场应不会有太大的波澜——上周大涨之后,考虑到本周外部风险事件较多(美国制裁伊朗生效、美国中期选举;进博会开幕;美联储再次议息等),虽然本周确实需要调整下,但同时并不认为这种调整会影响我们主流纲领对股市预期好转的基本趋势判断—— 万没想到,毫无征兆地,最高决策层却在首届进博会上,突然放出了要搞“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这记重磅消息!然后让科创板概念突然崛起了。 原来,所谓“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是在为了推出科创板,以及将已经推迟三年的注册制重新启动,埋下伏笔?!现在政策目的之深,只能说我们还是理解太肤浅! 但从市场层面而言,鉴于这个消息出现的如此超预期,而部分投资者对类似的创新的历史记忆并不太好,需要警惕在部分资金的羊群效应下,接下来的行情重归之前那种对救市信任不足,越喊救市而市场越涣散的局面! 本内参读者应该都知道,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在10月份领先于市场提出了短中期全部翻多的观点,更在11月初进一步将之强化调升为“中长期上涨大趋势确立”!主因就在10月31日和11月1日最高决策层接连出手召开重磅会议后,我们认为,随着最顶层、最重磅、最有诚意、最高级别会议的召开,在最顶层会以上、用最真诚的态度、做出最直面A股核心病症的诊断、发出最恳切的挽救A股对策后,自上而下已经形成了最顶级、最强大的救市政策合力,市场对政策救市的不信任感会有所扭转。因而可以开始对政策给A股行情带来的推动力,抱有一定期待了! 而在经过上周五(11月2日)的大涨之后,原本又更进一步的强化了我们对把握市场机会性的观点。本以为,接下来重点就是观察监管层面承诺的,要改善民营企业生存环境,要再度“激发资本市场活力”,是否能够做的到了。 却没想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这个在上海召开、且有着对冲中美贸易争端风险的深层次考虑、也需要沪市行情有所表现作为烘托的会议上——突然宣布了这个有点跳脱于进博会主基调的消息。新闻稿给的说法是: 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 众所周知,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四个层级:一板市场:主板市场(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二板市场:中小板、创业板(深圳交易所);三板市场:新三板(即”股份转让系统”,是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四板市场:地区性场外交易市场(区域股权交易中心)。 而上交所在答记者问时表示,未来科创板是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 我们注意到,主流舆论对于科创板和注册制的看法基本上偏正面:什么对现有市场影响不大,有利于提升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旨在补齐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云云。 比如东方证券指出,科创板不同于创业板和新三板,主要是为科技型新经济企业,特别是初创或者规模很大,但是没有达到盈利等硬性指标的企业提供一个上市渠道。 新三板现在的企业总体体量偏小,创业板大部分是运营已久,已经有稳定收益的企业,而科创板可能偏向初创企业。 但不管科创板到底是啥功效,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是,这就是又要多一个融资的市场了,而且是比较接近一板和二板的那种融资市场,而绝非是几乎没有流动性的三板和四板市场。 而对此,需要警惕的一些历史教训是:两年多最终被取消的国际板、三年前注册制的提起又被押后,以及今年同样为了扶持中国科技独角兽企业的CDR制度,现在这些企业和基金都是什么状况了? 所以,现在监管层再给市场送惊喜,但投资者首要防范的是不能重蹈历史覆辙。毕竟,如今这才涨了没两天的股市现在急需的还是流动性补充,而不是创新。毕竟,广大股民最翘首以盼的是停发新股,取消印花税等。 实际上,除了这个跟股民期待的激发资本市场活力的“内涵”似乎不太一样的创新之外,还有一个最新的跟上周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基调不太一样的消息是—— 虽然央行说的实际情况应该属实,但现在从预期引导上来讲,现在不是更应该突出一些民企的正面案例吗? 所以……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除了观其行,更重要的是还要看其效。 毕竟,现在民企的生存情况,可以说间接反映了股民们对经济对股市的信心度,也能够局部体现非郭嘉队的资金是否有能力,有意愿也入场来活跃交易了。 综上,鉴于市场预期陡然又发生了重大变化!所以,必须提醒,短线市场可能重新进入一个观望期! 毕竟,我们之前对行情观点修正的基础,是基于“当前救市政策信任度虽低,但还不至于完全无效”的前提下进行的判断。但如果当市场最后能够期待的一个力挽狂澜角色也未如预期,不能解决目前投资者对政策的信任感不足,那局面就会反过来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破而后立,推导重来,靠市场自救来涅槃重生——但这对散户而言,也会最痛苦的一种结果。 所以,个人建议,短线暂时重归观望。当然,我们对行情的中长期看涨趋势,并未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