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8.12.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1 08: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00点之下,等待新的“政策号角”》:沪指2600点之下,A股市场正在等待新的“政策号角”。按照惯例,也许年末重磅高层会议的召开可以发出这个信号。
这将决定自沪指2449点“政策底”铸就以来这一波反弹的后继行情的成色。而年底之前,受制于资金面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A股将大概率呈现弱势震荡,有限的机会将集中于连续阴跌之后的短线反弹。
OPEC减产超预期、油价“中期底”或已探明!》:11月以来国际油价“意外大跌”,但近期连续大跌的原油市场传来利好: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沙特王储本·萨勒曼热情互动,两国顺利达成共识,同意将OPEC+减产协议延长至2019年。
12月6日至7日,第175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部长级会议如期举行。在充满分歧、焦灼与信心不足的主基调下,OPEC与非OPEC产油国终于达成协议,同意OPEC+合计减产120万桶/日,伊朗将豁免于减产。
我们认为,鉴于市场存在明确的页岩油短期减产机制,以及沙特和俄罗斯“新联盟”的形成,油价中期来看有明显底部支撑,油价中长期或在40美元-60美元稳定区间运行。受益于中油价的石化产业链环节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决策参考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2600点之下,等待新的“政策号角”                 
【研究员】:林维
编者按:沪指2600点之下,A股市场正在等待新的“政策号角”。按照惯例,也许年末重磅高层会议的召开可以发出这个信号。这将决定自沪指2449点“政策底”铸就以来这一波反弹的后继行情的成色。而年底之前,受制于资金面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A股将大概率呈现弱势震荡,有限的机会将集中于连续阴跌之后的短线反弹。

                                 
【博览财经研报这几天,寒流来袭,气温骤降。A股市场上也是一片风雪交加。截至12月10日收盘,沪指再度失守2600点,沪市单日成交额又降至千亿元水平之下。
从宏观层面来看,依然是经济下行与政策托底之间的较量。近期公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经济正在趋冷,在前期政策效果尚未彰显,未来更有力度的政策尚未出台之际,投资者难免觉着心里“没谱”。从最近决策层召开的高层会议来看,未雨绸缪“稳就业”,更有力度的“减税降费”是可以期待的“大招”。
从市场资金层面来看,临近年底,各路资金不管这一年战绩如何,总是得结算的。该兑现的兑现,该还钱的还钱,资金面难免紧绷。这也决定了年底之前,A股难有什么大行情。
从海外市场层面来看,近期美股下跌及中国某科技公司高管在海外被扣留等事件使得A股投资者风险偏好受到负面影响。
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看,沪指2600点之下,A股市场正在等待新的“政策号角”。按照惯例,也许年末重磅高层会议的召开可以发出这个信号。这将决定自沪指2449点“政策底”铸就以来这一波反弹的后继行情的成色。而年底之前,受制于资金面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的改变,A股将大概率呈现弱势震荡,有限的机会将集中于连续阴跌之后的短线反弹。
经济向下,政策向上
12月8日,中国海关披露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11月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4%,不及市场预期的9.9%,增速较上月下滑10.2个百分点;11月进口同比增长3%,亦不及市场预期的13.9%,增速较上月大幅下跌18.4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中国11月CPI、PPI环比均负增长……
近期无论是零售端数据、投资还是进出口、物价数据均不及预期,经济趋冷态势明显。
短期经济数据恶化和对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担忧,成为压制“政策底”确立之后反弹行情的主要力量。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1%2F1544462985128870.png
既然是“政策底”触发本轮A股反弹,那么在经济基本面无法短时间改善且海外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如果此轮反弹行情想要往“纵深发展”,那么,必须需要政策再度发力。
临近年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望在本月召开。同时,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相关活动的力度逐渐增强。决策层能否明确释放实质性减税降费和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信号,对于A股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医药股和华为产业链遭遇“黑天鹅”,以及美股大跌等事件,都对市场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再加上,时值年末,国内各路资金都要进行结算,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意愿也比较强烈。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直接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A股市场连日来走势低迷、成交清淡,也与此不无关系。
现在,我们应该意识到,在“经济向下、政策向上”,且政策“底牌”依然很多的情况下,不宜对中长期行情过度悲观。但由于政策的效力需要时间兑现,指望一个利好出来,A股立马大涨也是不切实际的。尤其是在市场内部和外部,还有资金无法形成合力等因素制约着短期行情的走强。

从技术面来看,在2018年剩下的14个交易日内,能够博弈的空间将集中于连续阴跌之后出现的“空头陷阱”,但也仅仅是短线反弹的机会而已。



                                 
                                           投资参考
                 



OPEC减产超预期、油价“中期底”或已探明!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11月以来国际油价“意外大跌”,但近期连续大跌的原油市场传来利好: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沙特王储本•萨勒曼热情互动,两国顺利达成共识,同意将OPEC+减产协议延长至2019年。 12月6日至7日,第175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部长级会议如期举行。在充满分歧、焦灼与信心不足的主基调下,OPEC与非OPEC产油国终于达成协议,同意OPEC+合计减产120万桶/日,伊朗将豁免于减产。 我们认为,鉴于市场存在明确的页岩油短期减产机制,以及沙特和俄罗斯“新联盟”的形成,油价中期来看有明显底部支撑,油价中长期或在40美元-60美元稳定区间运行。受益于中油价的石化产业链环节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博览财经研报】11月以来国际油价“意外大跌”,不再赘述。近期连续大跌的原油市场传来利好: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期间,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沙特王储本·萨勒曼热情互动,两国顺利达成共识,同意将OPEC+减产协议延长至2019年。
12月6日至7日,第175届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部长级会议如期举行。在充满分歧、焦灼与信心不足的主基调下,OPEC与非OPEC产油国终于达成协议,同意OPEC+合计减产120万桶/日,伊朗将豁免于减产。
我们认为,鉴于市场存在明确的页岩油短期减产机制,以及沙特和俄罗斯“新联盟”的形成,油价中期来看有明显底部支撑,油价中长期或在40美元-60美元稳定区间运行。受益于中油价的石化产业链环节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超预期减产达成,油价或已中期见底
我们认为,本次减产有两点意义值得重视。
第一,基于“原油价格本质上反馈的是全球政治格局”这一观点,沙特和俄罗斯本次深度合作减产,本质上是二者共同合作深化的胜利,更是沙特保住其OPEC领导地位的胜利。
按照多年惯例,OPEC的“老大”是沙特。沙特在油价达到其财政支出平衡点附近时,往往会设法说服俄罗斯等非OPEC主要原油生产国,共同祭出减产保价计划。
前期沙特因为记者杀害事件,以及去年以沙特为首的多国和卡塔尔断交事件,最终导致卡塔尔退出OPEC,沙特在OPEC的领导地位受到实质性考验。显然这一次最终OPEC+达成共同减产120万桶/天的减产协议,确保了沙特的政治地位乃至OPEC这一组织在原油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并且2018年的OPEC维也纳会议官方宣称预计2019年1季度将会举行OPEC与非OPEC组织长期合作宣言正式签署仪式,这表明沙特进一步密切深化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形成了沙特、俄罗斯原油市场双寡头格局,共同应对原油市场的挑战,极大的弱化了卡塔尔退出OPEC组织的影响。
第二,减产幅度超出市场预期。
协议规定OPEC+合计减产120万桶/日,在规模上,与2016年的减产协议相比规模有所缩小,但是远超会前预计的100万桶/日的预期;在豁免国家上,本次豁免的国家包含受到美国全面制裁的伊朗、深受经济危机的委内瑞拉及利比亚。
由于全球宏观经济仅仅出现了部分“转弱的迹象”,而没有出现金融危机,因此此轮油价的下跌已经超过了基本面的变化幅度,而且从需求上看,无论是中国经济“托底”,还是未来国际原油市场的基本面将随着炼厂需求的增多而有明显的好转,需求都很难出现断崖式下滑。因此在减产协议超出预期的情况下,油价有望中期见底。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1%2F1544489363538805.jpg
长期来看,国际油价的边际变量在美国,40美元/桶或是“大底”
大力扶植传统能源工业的共和党总统特朗普在美国上台以来,美国已经从石油净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净出口国。因此考察美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变化,是预测国际油价中长期走势的必然环节。
我们认为,2018Q3主要页岩油公司平均税前成本约50美金/桶,随着油价的下跌还有一定下降空间。但若国际油价在40美元/桶下方,2019年页岩油很可能减产。
首先,页岩油成本仍然比较高,油价太低,页岩油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页岩油从2011年加速发展以来,仅有少数几个季度获得过正的自由现金流。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1%2F1544489377430430.jpg
其次,页岩油投资回收周期相对较短,供应可以快速减少。例如,2014年中期油价大跌之后,一度在50~60美金/桶位置上稳住,页岩油完井活动迅速调低。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1%2F1544489400354027.jpg
供给端看,页岩油会为全球石油供给提供额外的、超越OPEC的市场自发弹性,原油供应减产难度低于市场预期。需求端分析不是本文的重点,但可以初步认为,鉴于中国经济这个“稳健增长”的需求持续存在,需求端不会出现巨幅萎缩。数据上看,油价11月大跌,中国进口立刻出现反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1%2F1544489424755594.jpg
因此总的来看,我们认为油价中期是有“大底”的,而且当前价格离“大底”并不远,无需过分恐慌。
总结:油价中期均衡,利好石化行业
总的来说,鉴于市场存在明确的页岩油短期减产机制,以及沙特和俄罗斯“新联盟”的形成,油价中期来看有明显底部支撑。油价中长期或在40美元-60美元稳定区间运行。中油价时代或将来临,石化行业可以重视业绩有望实现稳定增长、具有高分红预期的子行业或公司,例如原料轻质化趋势下的C3产业链,以及受益于炼化项目陆续投产带来业绩增长、集中度提高、从而提升产业链利润分配话语权的PX-PTA一体化项目。


                                 
                                           多维观察
                 



券商比惨喊救市、政策落实被无视,信心无则“有底无高”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又要年末,又到各大机构总结今年行情的时候。不过,当前的形势可能很尴尬。我注意到,现在一方面,券商都在比惨,似有希望政策层面更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之意。且监管层面11月以来,有关稳定股市的政策都在快速落实中。但另一方面,很让人无奈的是,市场似乎已经开始无视或者说对所谓利好很快又麻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只不过是“有底但无高”罢了,不用太担心会跌到哪去了,但是想有赚钱效应,亦很难。 所以,我个人对于行情的观点是,鉴于在招数已经使了这么多后,市场依旧这般“有底却无高”,你又能抱有多大期待呢?能做点超短线预期差的交易就不错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与我们的主流观点,是有所偏差的。

                                 
【博览财经分析】又要年末,又到各大机构总结今年行情的时候。不过,当前的形势可能很尴尬。我注意到,现在一方面,券商都在比惨,似有希望政策层面更进一步加大救市力度之意。且监管层面11月以来,有关稳定股市的政策都在快速落实中。但另一方面,很让人无奈的是,市场似乎已经开始无视或者说对所谓利好很快又麻木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股市只不过是“有底但无高”罢了,不用太担心会跌到哪去了,但是想有赚钱效应,亦很难。
一方面券商在比惨,其中呼吁上级领导关心关切之意,跃然纸上。
四大报旗下的自媒体号以一篇《八大案例看券商员工全线熬冬,不少一线人员月薪低到不用交税》,刷屏财经圈。文章总结了券商从业者今年集体过冬的惨状。
一是业绩暴跌。据四大报的数据,8月券商月报数据让很多券业从业者寒到脚底,当月,32家A股上市券商共实现营收93.31亿元、环比下降48.57%,实现净利润18.07亿元、环比下滑73.89%。其中八成券商净利下滑超50%,9家券商宣告8月出现亏损。在月报发布后,海通证券宣布下调券商全年盈利预测,预计2018年券商净利润同比减少25%,估算在悲观、中性、乐观情形下,券商行业全年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41%、25%和10%。
三季度报业绩如预期中一般难看。A股上市券商前三季度营收1845.49亿元,同比下滑12.29%;归母净利润478.23亿元,同比下滑32.91%。34家券商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无一例外均同比下滑,其中有12家券商净利下滑幅度超过五成。就连今年上半年还实现两位数增速的龙头券商中信证券,第三季度业绩下滑明显,最终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3.15亿元,同比下滑7.73%。
而券商10月月报数据持续低迷,不过该月下旬起股票市场活跃度增加,券商11月业绩触底回升,不过难掩全年业绩下滑颓势。整体来看,在今年股票市场持续下跌、成交额萎缩、股权融资规模减少等市场因素共同影响下,券商全年业绩下滑已为大概率事件。
二是花式降薪。还总结了八大案例:什么中小券商固收人员月薪不用缴税啦;券商研究所面临困境,各有各的难来;还有,有券商营业部校招员工迟迟未签约;硕士给5000块工资也肯干,名牌应届毕业生只求入行;温水煮青蛙,工资再低也不跳槽;研究所降薪裁员压力较大;有券商加强营业部考核,员工要签“生死状”;有投行保代薪酬被降低。
在我们看来,作为行业内极有影响力的媒体,这些渲染是有深意的:老股民都知道,历来到券商比惨大会的时候,除了渲染金融行业从业者的惨状,其实也有呼吁监管层进一步救市挽救行业颓势,以稳固经济形势和社会就业形势之意,当然,还有一个暗含的意思就是说,行情可能已经到了否极泰来的转折点。
比如业绩凄惨的海通证券近期就表示,2018年以来A股震荡下跌,上证综指从1月29日最高点的3587点最低跌至10月19日的2449点,最大跌幅达32%。
报告认为,目前A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底部区域,市场很可能进入2014年以来牛熊周期的末期,战略上乐观,但是迎接黎明还要经历一段穿越黑暗的反复磨底时期,黎明信号如广谱利率下降、信贷放量、改革落地
另一方面,监管层确实还在不遗余力救市,陆续披露有关的救市落实政策,
比如有数据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纾困资金总规模约4000亿元,其中地方政府纾困专项资金约1700亿元,券商资管计划及发起的专项基金约1200亿元,险资驰援计划约800亿元,专项债约40亿元。
比如Choice数据显示,9月底至今已经完成或正在行进阶段的上市公司纾困项目共计83项,涉及65家上市公司。上述公司绝大部分为民企,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建筑装饰、计算机、医药生物等板块,新兴产业类公司居多。
比如日前有媒体披露,纾困资金仍在持续进场。本周一,据公开报道,安徽证监局组织设立超百亿纾困基金,出资方包括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安徽省投资集团等。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12月以来,四川、广东、山东烟台等多地设立纾困基金,规模在30亿至200亿元不等,其中广东正在筹备第二只规模200亿元的纾困基金。
而类似的消息我们从11月末以来已经看到了很多:
政策表决心方面,从证监会到银保监会、央行等直接的金融监管层,再到与股市直接关联并不大的国资委、发改委、商务部等部委,然后最高决策层先后召开最高级别的民企座谈会、政治局会议和数次的国常会,政策对股市的关切级别和表达重视的程度,是节节攀升;
资金纾困层面:从外资连续数月的大额净买入,到银保监会支持险资承诺再入市、银行理财子公司政策出炉及有关公司成立,再到上市公司大规模回购、地方政府成立纾困基金或发行纾困专项债、券商成立资管计划自救、社保资金入场等……可以说,最高决策层关于调动各路资金驰援A股的政策消息和数据,我们目前也都已经看到了。
但市场似乎已经开始无视或者说对所谓利好很快又麻木了。A股除了在这些消息披露之初兴奋几天(11月上旬时),很快就重回到了不死不活的状态,现在对类似的消息,基本已经是无视无感。
正如一些权威数据给出的精确统计——
上证指数/周一(12月10日)收盘-0.82%/报收2584.58/距年内高点-27.9%/距前低+5.5%;
深证成指/周一(12月10日)收盘-1.41%/报收7624.86/距年内高点-34.5%/距前低+7.6%;
创业板指/周一(12月10日)收盘-1.06%/报收1326.85/距年内高点-29.3%/距前低+14.4%;
恒生指数/周一(12月10日)收盘-1.19%/报收25752.4/距年内高点-23.1%/距前低+4.9%
另外,周一(12月10日)两市延续缩量调整走势,沪市成交额不到1000亿,两市总成交仅2400多亿元,续创2449点以来新低。医药生物板块也如我昨日文章中提到的,继续领跌,乐普医疗连续三个交易日跌停。
所以,关于维稳股市的有关政策表态落实了一个多月,股市还是老样子:老问题稍有好转,新问题马上又出现,几乎是在轮回!
正如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日前对此前高度关注的股市高质押风险的表述那般:此前质押率超过80%的高质押率公司数量有所下降,质押率超60%的公司解决了质押风险,但又有100家公司的质押率重新超过80%。一方面,多部门协作下因急跌而形成的股权质押风险已经得到遏制,截至今年11月底,A股市场触及平仓线市值约为7000亿元,对应风险暴露融资额约在6000亿至7000亿元,实际上强平只有98亿元,占比1.5%。但另一方面,目前沪深两市仍有142只个股质押比例超50%,其中银亿股份累计质押比82.39%位居首位。藏格控股、贵人鸟紧随其后,累计质押比约为77%。
也就是说,折腾了这么久,股市的高质押问题仍然是一大风险!
类似的,可以延伸到:股市的增量资金匮乏也是一个重大风险;股民对市场的信心不足还是一个重大风险;股市套牢盘太多积重难返也是一大障碍,股市面临的外围市场不确定性还是无法忽视……诸如此类。
那么,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当然还是在于,迄今为止的救市政策,恐怕始终并没有解决“信心比黄金重要”这一市场当前的矛盾焦点——这里就不展开分析了,很多老股民其实都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就不好展开说了。
所以,我个人对于行情的观点是,鉴于在招数已经使了这么多后,市场依旧这般“有底却无高”,你又能抱有多大期待呢?能做点超短线预期差的交易就不错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与我们的主流观点,是有所偏差的。


                                 
                                           观察与思考
                 



投资圈对科创板“有危有机”的看法,也是未来行情写照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本文摘自澎湃新闻网,原文标题《创投大佬热议科创板:欣喜多一个退出渠道,担忧有3年锁定期》,在此有部分删减。在我们看来,科创板自11月初被最高决策层提出以来,已经成为金融监管层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最优先的政治任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而借鉴之前创业板、独角兽CDR制度推出前后的行情表现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提升市场对科创板的看法,以及监管层为了有利于推出科创板的环境,在科创板推出前,监管层大概率不会让市场表现太差。 12月5日-12月7日,第十八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2018投资界年会上,多位知名投资人对时下最热门的科创板发表了观点。 在本内参看来,这些市场主流的机构资金观点对科创板的看法,也代表了对未来行情的看法,而从机构观点的比较来看——几位受访创投圈大佬普遍对科创板充满期待,同时也提及,科创板设定的目标要想实现并不容易——科创板未来是有危有机,则行情宏观一点看,恐怕也是有波澜但也有底线的。

                                 
【博览财经观察】科创板自11月初被最高决策层提出以来,已经成为金融监管层四季度乃至明年上半年最优先的政治任务,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而借鉴之前创业板、独角兽CDR制度推出前后的行情表现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提升市场对科创板的看法,以及监管层为了有利于推出科创板的环境,在科创板推出前,监管层大概率不会让市场表现太差。
12月5日-12月7日,第十八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2018投资界年会上,多位知名投资人对时下最热门的科创板发表了观点。
在本内参看来,这些市场主流的机构资金观点对科创板的看法,也代表了对未来行情的看法,而从机构观点的比较来看,科创板未来是有危有机,则行情宏观一点看,恐怕也是有波澜但也有底线的。
几位受访创投圈大佬普遍对科创板充满期待,同时也提及,科创板设定的目标要想实现并不容易。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表示,科创板是新的一个退出渠道。重点还是在于,整个资本市场怎么去看待创新企业,怎么去评价、评估创新企业的价值。
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也表示,科创板能够和投资机构、创业企业一道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他们还提到,目前自己的机构已经与券商沟通,考虑通过科创板进行退出。
而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更是直言对科创板的看好,他认为科创板是可以超过纳斯达克市场的。
IDG资本创始董事长熊晓鸽在与清科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倪正东对谈时也提到:我们今年上市的公司,有两个是在国内上市,大部分还是在海外上市。投资最重要还是退出。因此我们很期待科创板,它可能给中国的风投带来更好的退出渠道。
关于科创板可能面临的挑战,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表示,科创板落地面临三个挑战:第一是如何设立对企业的筛选标准和流程;第二是企业自身的挑战;第三是多个监管部门之间的平行监管问题。
梅花天使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如果科创板能够不仅在注册制上改革,包括退出、锁定、退市等方面更加市场化、能学习纳斯达克的话,会有好的成就。
以下是几位投资人谈话实录的编辑版(有删减):
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资本市场是怎么看待创新企业的
我们正在系统性地分析科创板的要求,看现有的投资组合中哪些符合要求,然后系统性地去做一些沟通、也去做一些推荐,我们正在开始做这些工作。这些创新都是好的,科创板是新的一个退出渠道。
重点还是在于,整个资本市场怎么去看待创新企业,怎么去评价、评估创新企业的价值。
如果我们依然是看利润,通过利润乘上PE的倍数来得出企业估值,这个逻辑其实对很多科技公司来说可能行不通。譬如说,亚马逊是很长时间是没有利润的,但它的价值曲线是走上去的,因为大家看的是它的单位经济模型,或者它的价值评价。
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在脸谱(Facebook)100亿美金的时候投了它,当时大家觉得他疯了,但是今天脸谱是将近四五千亿美金的公司,翻了好多倍。尤里的基本逻辑是这样:
当时2009年那个时点,脸谱有大概2亿用户,综合这2亿用户在上面的留存、时长考虑,每个用户所能够产生的价值应该是超过50美元,乘上总用户数就是100亿美元。当时尤里说一个用户的价值至少是100美元。
所以这不是简单用财务报表来评估公司的价值,它是当时还没有形成收入、广告的时候,采用用户可能产生的价值来评估这个公司的。今天,脸谱的价值是单个用户是250美元。
脸谱是社交平台,不同类别的公司,评估要求也要根据它所属的领域来分析判断。我希望、我也相信机构投资人有这样的能力,才能够最有效率地去创造一个中国的纳斯达克。
英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李竹:多一个退出渠道
科创板我认为是个非常好的一个新平台,他会为早期的科技投资提供一个退出的通道,因为未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要靠科技创新。那么科创板会跟我们现在的民间投资,科技创新公司形成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所以我们对它报以比较大的期望,那就要看它推出以后的效果。
目前我们英诺已经有几家企业在着手了解、并且去跟券商合作,考虑通过科创板来进行退出。 这些公司有的已经是独角兽,比如说臻迪科技,这是一个消费机器人公司,做飞行无人机和水下机器人的,我们还有做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的高科技企业,它们拥有大量的专利,而且都已经实现了盈利,这些公司都已经在做这方面筹划。
首先这个公司要有技术壁垒,有足够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布局。其次公司是已经实现盈利,也得到了后续的投资人的认可,获得了后续的融资。这是我们主要的选择标准。
梅花天使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担心会不会有3年锁定期
科创板如果像描绘的那么好的话,那真得是挺好的,但是我很担心的是,科创板如果像传言所说,投资人要锁定三年,那它对投资机构来说就变得没有意义。
如果科创板能够不仅在注册制上面改革,包括退出、锁定、退市等方面也更加市场化、能学习纳斯达克的话,会有一个好的成就。如果还是换汤不换药,只是在注册制上面改一下的话,我觉得有可能实质上又成为一种创业板,所以我还是呼吁市场化。
中国现在在创业投资领域,虽然还在追赶,但实际上跟美国硅谷已经很接近了,缺的就是一个类似纳斯达克这样的有良好运营机制的市场。所以我们作为从业者,肯定是希望科创板能够发挥到它应有的价值。
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本身挑战非常大
做我们这行的,尤其是用人民币基金投科创企业的,对科创板有巨大的期望值。
用人民币投得很多发展很好的科创企业,如果科创板不出来,很大一部分都要改VIE架构移去美国、中国香港,因为你没有出路。在现在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所以我觉得,推出科创板的必要性和及时性是非常非常高的。
如果科创板出来的话,VC投了一个科创企业,科创企业在科创板上融资,VC可以拿钱退出,LP可以赚到钱,这些环节自己就转起来,形成自闭环了,这是在整个生态圈、生态链里至关重要的。
说到具体运作,因为我们有几个企业现在发展比较靠前,所以我们内部也特别关心科创板,跟券商跟上交所也都做过很多沟通。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些企业都在排队了。
但是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是,怎么实行和落地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本身挑战非常大。
第一,到底标准是什么,企业是什么筛选流程?比如科创板现在可能对利润要求低了,但这样符合这种新标准的企业就很多,各个地方、很多企业都会往上挤,这要怎么筛选?
第二,现在很大一批想上科创板的企业也面临各种挑战,比如我原来已经是VIE结构了,我原来有很多外资投资人,那我要怎么处理?
第三,科创板肯定有证监会推动,但它实际上不是一个简单的单部门监管,还有税务总局、外汇管理局等,还有很多平行监管的问题也要解决。推动起来其实挺难的。
一个股票交易所好不好,实际上就两个衡量点,第一是企业能不能融到钱,第二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投资人能不能挣到钱,这两件事是决定你到底能不能有一个机制留下一批好企业的根本。所以我们都特别希望科创板好,希望科创板最后对整个中国的科创产业发展,包括对VC/PE行业的发展,都能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可以超越纳斯达克
科创板对创投行业一定是利好的。过往很多公司需要搭VIE架构上市,大量的中国最好的公司,如美团点评、小米等都只能去选择去香港H股上市。有了科创板之后,红筹模式的上市公司依然可以在国内上市,这把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积累的最好一批资产留在中国,让中国股民、让所有机构可以享受到中国这些年发展成果的红利,我认为这是对整个社会巨大的利好。
科创板提的一些明确的概念,我认为是很好的。首先,有几个重点支持的行业,包括互联网、清洁能源、芯片等等。它是在产业上是有明确界定的,这些产业对中国的经济长期发展跟国力增强是有巨大价值的。界定清楚就像一个好的投资机构一样,已经选定了要投什么赛道,大方向上已经不会出错了。第二,做了一些比较科学化的顶层设计,比如说需要券商等机构的长期绑定,而不是一个短视的投机套利行为,我觉得从设计角度来说,方向也正确、机制设计也正确。我感觉,上交所的思路很清晰,挑各个行业里面有核心技术和技术竞争壁垒的公司,不再像以前的上市条件对利润有明确要求。
现在,科创板已经有了标准,迈出第一步已经很好,未来很多事情需要边做边去调整。所以,我个人对科创板是非常乐观看好的,我认为它是可以超过纳斯达克市场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9 09:26 , Processed in 0.19523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