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12.13政治局会议没有新提法-首席证券内参2018.12.1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4 09: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13政治局会议以稳为主,给短炒机会,难改市场原有态势!》:此次会议并没有太多新提法,主要政策思路依然是延续着7月份和10月份同级别会议的定调,主基调仍然是“稳”字当先,反映中央对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预判跟今年年中会议时相比,并没有转向乐观的迹象,当前的政策组合大概率将继续延续。
有利的一点是,本次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对明年更强的忧患意识和稳经济的信号,未来宽松政策的托底意愿将延续。这对股市而言,意味着继13日在基建和创投大涨后,短线有希望继续维持强势!
不过,这仍只是短线的博预期差机会,而非趋势好转。在最高决策层之前的两次“激活市场”和“纾困民企”的高级别会议都未能改变市场心态,而只是让行情涨了几天就打回原形的前车之鉴下,市场恐怕很难再因为一次时间上并没有太多超预期、政策表述上并没有太多超预期之处的会议,而兴奋太久。
北向资金再次大幅涌入,但股市流动性“审慎”格局没变!》:北上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而言,还是非常有个性的投资者,他们对行业有独到的品味,对个股也有不一样的偏好,且在交易风格上有较大不同。概况来说,北上资金仍是一个偏好蓝筹、交易换手较少的A股大多头。但同时,影响A股的力量不止北上资金,这一大多头在当前“”去散户化但散户仍占主导”的市场上,并不总是能决定市场的方向!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1.gif                  博览视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bolanadmin%2Ffront%2Fassets%2Fimages%2Fcatbg02.gif                  



12.13政治局会议以稳为主,给短炒机会,难改市场原有态势!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市场期待了近一年的,年末最高级别的、经济总结2018年,以及展望、定调、和部署下一年工作任务的会议,终于召开。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而考虑会议再次强调“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此次会议显然已经是比以往市场较重视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含金量更高、对市场预期影响更大、更加值得市场重视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不仅对来年经济政策走向有预示意义,对于当年低迷的股市预期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股市作为提前反馈的预期市场,会议对经济形势、对未来政策主要思路、对明年资本市场的定位看法,都会直接在即期市场得到一定反馈。 总体来看,此次会议并没有太多新提法,主要政策思路依然是延续着7月份和10月份同级别会议的定调,主基调仍然是“稳”字当先,反映中央对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预判跟今年年中会议时相比,并没有转向乐观的迹象,当前的政策组合大概率将继续延续。有利的一点是,本次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对明年更强的忧患意识和稳经济的信号,未来宽松政策的托底意愿将延续。这对股市而言,意味着继13日在基建和创投大涨后,短线有希望继续维持强势! 不过,我个人依然强调,这只是短线的博预期差机会,而非趋势好转。在最高决策层之前的两次“激活市场”和“纾困民企”的高级别会议都未能改变市场心态,而只是让行情涨了几天就打回原形的前车之鉴下,市场恐怕很难再因为一次时间上并没有太多超预期、政策表述上并没有太多超预期之处的会议,而兴奋太久。

                                 
【博览财经分析】市场期待了近一年的,年末最高级别的、经济总结2018年,以及展望、定调、和部署下一年工作任务的会议,终于召开。根据新华社消息,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9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而就在此前的12月11日,按照惯例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也已经举行。
而考虑会议再次强调“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此次会议显然已经是比以往市场较重视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含金量更高、对市场预期影响更大、更加值得市场重视的一次会议。此次会议不仅对来年经济政策走向有预示意义,对于当年低迷的股市预期也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股市作为提前反馈的预期市场,会议对经济形势、对未来政策主要思路、对明年资本市场的定位看法,都会直接在即期市场得到一定反馈,13日基建板块带动下的高铁、家电大涨,一定程度就可以看做这种提前反馈预期一种表现。
总体来看,此次会议并没有太多新提法,主要政策思路依然是延续着7月份和10月份同级别会议的定调,主基调仍然是“稳”字当先,反映中央对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预判跟今年年中会议时相比,并没有转向乐观的迹象,当前的政策组合大概率将继续延续。
有利的一点是,本次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对明年更强的忧患意识和稳经济的信号,未来宽松政策的托底意愿将延续。这对股市而言,意味着继13日在基建和创投大涨后,短线有希望继续维持强势!
不过,我个人依然强调,这只是短线的博预期差机会,而非趋势好转。在最高决策层之前的两次“激活市场”和“纾困民企”的高级别会议都未能改变市场心态,而只是让行情涨了几天就打回原形的前车之鉴下,市场恐怕很难再因为一次时间上并没有太多超预期、政策表述上并没有太多超预期之处的会议,而兴奋太久。
12.13政治局会议的7大要领
分析指出,对比此次政治局会议和10月底召开的会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1、会议对今年的工作完成情况是满意的。认为“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各项宏观调控目标可以较好完成,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朝着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新的步伐。”
2、相比于10月的会议,此次会议对经济领域问题的提法相对宽泛,并未像10月会议那样提及改革资本市场、解决民企发展困难、有效利用外资等具体领域的政策指向,甚至过去政治局会议常提的定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表述也未提及;不过,本次会议也同样未提及房地产领域的相关政策表态,但再次提及“六稳”。
对此市场的看法是,连续两次政治局会议不提及,根本原因是:楼市调控达到了目标。现在“去库存”已经完成,房价也已经控制住。所以,没有必要提及。
3、与10月会议不同的是,本次会议重提打好三大攻坚战,并着重强调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这也预示着明年经济政策的着力点会聚焦在稳定经济增长上。
4、继10月会议提出“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后,本次会议强调“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保持战略定力”等,这或许暗示明年的政策出发点将以应对国内环境变化为主,也强调了既定的宏观政策方向不会因为外部环境变化而改变。
5、即便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此次会议对2019年所设定的目标依旧高起点。会议指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因此,要“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6、本次会议的重点在于确定了明年宏观经济7大重点政策领域,涵盖继续打好三打攻坚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
此外,反腐明年会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会议还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强调,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必须将“严”字长期坚持下去,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
没有被提及的财策和币策反而引起市场诸多乐观猜想
虽然此次政治局会议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没有直接提及。但我注意到,市场对此反而是有诸多正面期待的,认为这给未来政策变化留下了余地。多家券商都对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下,明年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放松是可期的。
国泰君安证券宏观团队认为,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增大,加之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速较低,预计2019年财政支出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预计2019年赤字率和专项债额度均将上调。未来基建更要聚焦于体量较大的PPP项目与经济效益好的区域,尤其是国家重点规划区域,如雄安、粤港澳等。预计乡村振兴也将在2019年迎来实质性推动,PSL或进行对接。
中信证券指出,对于中央要求明年制造业继续加强转型升级;在外需不确定性仍存的背景下努力扩大国内需求;通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引导基建资金的投入等。但鉴于当前企业利润增速处于下行趋势,居民杠杆的提升已挤压到消费,而基建资金的来源和当下呼声高企的减税降费政策都将受到财政赤字的约束,种种压力之下,要在这几方面实现理想的经济工作目标并非易事,亟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实现稳定经济合理区间运行的最终目标。
但政策宽松未来还有多大的空间是要打个问号的。稳增长的路径非常重要,具体来看分为三种,一是放松地产,二是加大基建,三是减税。事实上,这三种路径是存在一定的矛盾的,比如减税必然导致财政收入减税抑制基建,比如松地产是否要配合房产税推出,那么又会一定程度上对冲减税的效果。我们认为从政策的紧迫性来看,稳基建是最好的选择,而稳基建需要解决政府债务,那么就要求货币宽松加码,那么市场利率仍有下行的空间,但是短期来看债市交易拥挤,预期过于一致,存在调整的可能;同时基建改善的预期也会对股票市场形成支撑。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认为,当前财政和地产相关政策亟需调整,以促进广义信贷扩张、进而提振总需求。考虑到名义增长和企业盈利面临进一步下行的压力,如果政策面不果断调整,不能排除2019年上半年M1增速转负的可能,而这意味着通胀预期和货币流通速度可能有下行压力。11月货币信贷数据凸显政策协调有待进一步改善,以有效地提振信贷周期。
总结
从此次政治局会议的有关表态来看,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昨日为什么是基建领涨。但同时,从会议内容以稳为主没有太多超预期惊喜来看,也意味着对A股预期影响也不会太超出预期:仍是给了短期博弈机会,但股市整体的疲软难以改变,反弹难持久!


                                 
                                           决策参考
                 



北向资金再次大幅涌入,但股市流动性“审慎”格局没变!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周四,A股再度大涨。而毫无意外地,数据又显示当日北向资金突然加速涌入。截至收盘,净流入近69亿元。市场情绪重新亢奋。除了当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总结2018年,展望部署2019年的重磅会议对即期市场的刺激。也是在于不少财经媒体的鼓吹所致。比如,业内知名的财经媒体华尔街见闻当日的标题很耸动!《A股头号多头底牌首次曝光:6300亿资金北上,重仓160个股,赚了9%(附名单)》 文章称,至今沪股通开通已超4年,深股通也刚度过2周岁生日。4年多来,外资借道沪深股通,累计注入A股逾6300亿元资金,浩浩汤汤,影响深远——这种一上涨就用历史数据来偷换概念烘托上涨情绪的春秋笔法,是现在财经报道非常通用的套路了,实在不新鲜。除了第一眼的标题党看起来比较震撼,稍一细究就漏洞百出,业务水平毕露。 在我看来,与政治局会议召开同一天,也就是12月13日晚,央行行长易纲出席《新浪•长安讲坛》时发表的主题演讲提到:要注意风险在股债汇市场传染的可能,对市场的预期警示更加直白,也等于间接回应了外界对政治局会议明年货币政策会否更宽的讨论——但结果是,易纲仍然是两面话都说了。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4%2F1544748437402265.jpg
【博览财经分析】周四,A股再度大涨。而毫无意外地,数据又显示当日北向资金突然加速涌入。截至收盘,净流入近69亿元。
市场情绪重新亢奋。除了当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总结2018年,展望部署2019年的重磅会议对即期市场的刺激。也是在于不少财经媒体的鼓吹所致。比如,业内知名的财经媒体华尔街见闻当日的标题很耸动!《A股头号多头底牌首次曝光:6300亿资金北上,重仓160个股,赚了9%(附名单)》
文章称,至今沪股通开通已超4年,深股通也刚度过2周岁生日。4年多来,外资借道沪深股通,累计注入A股逾6300亿元资金,浩浩汤汤,影响深远——这种一上涨就用历史数据来偷换概念烘托上涨情绪的春秋笔法,是现在财经报道非常通用的套路了,实在不新鲜。除了第一眼的标题党看起来比较震撼,稍一细究就漏洞百出,业务水平毕露。
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财经媒体更重新闻性,眼球经济、标题党是天然倾向。而严肃的所谓正统财经分析砖家们,在现在的行情态势下,实在没什么好发挥的余地,看多要被市场骂,看空要被上头领导骂,非常憋屈。远不如看一下惊悚的标题,让荷尔蒙兴奋三分钟,然后一笑置之来的痛快。
在我看来,与政治局会议召开同一天,也就是12月13日晚,央行行长易纲出席《新浪·长安讲坛》时发表的主题演讲提到:要注意风险在股债汇市场传染的可能,对市场的预期警示更加直白,也等于间接回应了外界对政治局会议明年货币政策会否更宽的讨论——但结果是,易纲仍然是两面话都说了。
易纲放出了币策可更宽一点的风,但同时强调风控不会松
易纲在《新浪·长安讲坛》称,今年的货币政策遇到了一些外部的冲击,确实是产生了一些影响。他表示,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强预期的引导,“特别需要注意风险在不同市场之间可能传染,比如说债市、汇市和股市之间的传染。”
行长举了一个栗子,人民银行建立了一个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叫MPA(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要看金融机构是不是做到了宏观审慎,指标有很多,比如说资本充足率,比如流动性的指标,是不是合规等等。行长表示,资金的流入、流出有的时候会产生羊群行为,有的时候会产生非理性的一些恐慌,这个时候就要考虑一些宏观审慎的政策,例如住房金融就有一些宏观审慎,具体到首付的比例可以逆周期地调节。在各国首付的比例都不一样,有的国家高一点,有的国家低一点,不同的经济周期首付的比例也不一样。
基于此,他指出央行也在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维持各个市场的稳定。“我们在调控货币政策的时候,特别注意了市场的流动性。”易纲说, 基础利率和基本利率没有变,但市场上最重要的七天回购利率下半年比上半年有所降低,可以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从整个资金的层面来看,易纲表示,下半年融资的条件,利率的条件更宽松一些。反映在总量指标上,到现在为止广义货币M2的增长速度为8%,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速度9.9%,这样一个速度还是和实体经济的增长相匹配的。
易纲称,今年的货币政策遇到了一些外部的冲击,确实是产生了一些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强预期的引导。
他还提到,目前宏观杠杆率也是比较稳定的,从2009到2016年间,宏观的杠杆率增长得比较快,这一点引起了监管部门和宏观调控部门的注意。于是中央提出去杠杆、稳杠杆。从去年开始,杠杆率基本上稳定在250%左右,现在宏观杠杆的稳定已经差不多八个季度了。
北向资金流入的特征,对散户有什么借鉴?
不过,见闻写了这么长的文章渲染了一大堆倒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其中部分内容描述(是描述不是分析!)还是值得一观的。
个人以为,分析一下6300亿北上资金是怎么布局A股的,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尤其是最近北上资金的持股偏好,对于散户辨析是否要跟风或回避(毕竟现在的数据分析都是存在滞后性的,节奏已慢稍不留神就会变成接盘侠的),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文章透露,自沪港、深港三地互联互通开通以来,共有813只沪市股票和1085只深市股票曾被北上资金交易过,合计近2000只个股。
不过,北上资金投资了那么多牛股,最终挣的多么?答案是一般。
据港交所中央结算系统数据,截至12月6日,北向资金持有沪股通成分股市值合计约4580.44亿元,持有深股通成分股市值合计约2377.46亿元,合计持有市值约6957.90亿元。
也就是说,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6386.86亿元为基数估算,目前持仓整体浮盈约8.94%。
另外,选取8只来自不同行业的重仓股(持有市值靠前)可以发现,北上资金在食品、医药等大消费个股上斩获较多。通过月度数据跟踪测算的持股成本观察,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上,北上资金迄今浮盈30%以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同样口径估算,北向资金持有海康威视目前处于浮亏状态,整体亏损约3.2%。
此外,从行业分布看,对北上资金这个群体来说,食品饮料行业是最受欢迎的。沪深两市的食品饮料股合计吸纳资金超过1250亿元,“吃喝玩乐”仍是主流。
其次为家用电器和大金融(银行、非银金融),被持有市值均在650亿元左右。
相比之下,计算机、轻工制造、通信等被持有市值仅有20亿元-30亿元左右。
北上资金最不“喜欢”的行业是有色金属、纺织服装和国防军工。上述三个行业没有一个个股进入北上资金的持股前160强。
基本可以肯定,上述三个行业完全不入北上资金的“法眼”。
总体来看,北上资金作为一个整体而言,还是非常有个性的投资者,他们对行业有独到的品味,对个股也有不一样的偏好,且在交易风格上有较大不同。概况来说,北上资金仍是一个偏好蓝筹、交易换手较少的A股大多头。
但同时提醒,影响A股的力量不止北上资金,这一大多头在当前“去散户化但散户仍占主导”的市场上,并不总是能决定市场的方向!


                                 
                                           投资参考
                 



房地产融资政策放松,对A股影响几何?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今年以来,舆论整体对于房地产行业受制于政策从严+行业周期下行、基本面确实遭遇“寒冬”,已有充分认识。可能是因为市场关注度下降,这则房地产行业重磅信息,竟被市场忽略: 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可以看到,发改委重新开启了营收超过300亿以上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资格。尽管设定了一些附加条件,但对于多数龙头企业而言,这些条件都不构成障碍。

                                 
【博览财经研报】今年以来,舆论整体对于房地产行业受制于政策从严+行业周期下行、基本面确实遭遇“寒冬”,已有充分认识。可能是因为市场关注度下降,这则房地产行业重磅信息,竟被市场忽略:
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支持优质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通知》,支持信用优良、经营稳健、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或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4%2F1544748631528810.jpg
可以看到,发改委重新开启了营收超过300亿以上的大型房企的融资资格。尽管设定了一些附加条件,但对于多数龙头企业而言,这些条件都不构成障碍。
龙头扩产,行业集中度或快速提升
放松房企融资,我们有两点观察。
首先,根据我们12月10日独家获悉的一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近期交流要点》,决策层智囊对于房地产政策放松已有自己的建议。
高价房堰塞湖现象开始缓解,成都已经把过去的高价房慢慢放出来了,两个半月前已经行政性限价默许取消了。限价放开的目的是把真实的市场价格逼出来。现在北京、上海限价已经有一点点放松,但是要管控速度。
长效机制方案已经研究完了……从国外经验看,房价一旦趋势性下跌10%以上就止不住了,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08年美联储计算可以承受23%的房价下跌,但房价跌了13%之后两房就顶不住了,对经济的负反馈效应很强。基础性制度,按政策在推,明年上半年的政策,还要取决于明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
房地产融资方面,企业债以前很少有民企,今年有两家。公司债方面,之前调整得很紧,也有放松迹象。中期票据限制不大。
短期A股市场房地产融资确有松动迹象。例如,中粮地产重组带募资计划获批:
12月4日,中粮地产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获批,其中发行股份21亿股购买明毅持有的大悦城91亿股股份、并募资资金24亿元用于中粮·置地广场、杭州大悦城项目建设。
而当时舆论的表态是,不代表房地产融资政策改变。
上证报在一篇报道中强调:“这个案子有一定的特殊性。”有接近该交易的中介人士向记者介绍,中粮地产对大悦城的重组,一是可以解决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二是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提升融资能力,“标的公司属于商业地产,和住宅开发还是不一样。”
其次,今年年底,房地产融资规模提升速度高于往年,背后的原因仍然是“债务再融资”,年底行业兑付压力可见一斑。因此从确保行业运行稳定的角度看,至少保障龙头企业融资链条不被斩断,仍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必要手段。
据wind数据,2018年11月,40家典型上市房企完成融资金额折合共计505.92亿元,环比2018年10月的392.65亿元上涨28.85%。而且从近期发布的融资方案看,利率普遍较高,达到10%以上。例如,时代中国发行的一笔3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为10.95%。
本次放松,对A股影响几何?
对于这个问题,同样列举两点观察。
首先,融资松绑在历史上,从来都是地产行业牛市的重要推手。回顾企业融资放开的重要窗口,几乎都能够看到楼市牛市开端的雏形。
例如,分别在2007年、2009年、2014年放开的公司债,在2014年放开的股权再融资等等,都在后来推升房地产销售规模创新高。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4%2F1544748650866253.jpg
其次,根据我们的经验,房地产板块能否走强,与其业绩好坏没有直接关系。反之,板块更像博弈中长期政策预期的战场,“政策底”+货币政策放松周期,与A股房地产板块表现高度契合。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4%2F1544748668173030.jpg
当前政策面已释放较多转暖信号。对于A股房地产板块而言,接下来最重要的或许是,在后续房地产相关政策更加明确时,能否进一步确认房地产政策拐点到来。
最后,还是回到开头主题。哪些企业或将受益于本轮融资放松?根据微信公众号“小飞侠彼得番”统计:
以发债的财务报表数据、资产和负债用的是2018最新三季报(没披露三季报的用18半年报-标黄主体)、营业收入用2017年年报;经过筛选,本次符合条件的企业共包括17家发债主体(虽然旭辉目前的2017年营业收入不满足300亿,但看其18年半年报推测18年全年大概率能满足300亿):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81214%2F1544748714111675.jpg


                                 
                                           观察与思考
                 



展望2019:影响A股的三个重大因素都将发生变化                 
【研究员】:
编者按:在美联储加息的后期阶段,受制于经济根基的影响,在预判美国加息放缓的趋势下,中国对于去杠杆及去产能的态度也必然需要重新定调。让部分企业关门是因为锅里不够吃,让所有企业倒闭显然意味着大家就不用吃饭了,这是不可取的。去产能以及去杠杆再加大力度的话,危及到的将是中国的就业问题,百姓无业则房地产将出现大麻烦,断供将扩围,银行将出现大麻烦,消费也将崩塌。所以“三去”在2019年必须要放缓稳住。

                                 

【博览财经特稿2018年,扰动中国股市的三大宏观要素分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以及美联储加息。在2019年,这三个因素都将产生重大变化,从而给A股带来深刻的影响。

很多人认为2018年四季度频繁出现的政策就已经显示“政策底”出现了,对此我个人认为恐怕还早了点。

能够显示出“政策底”的强力政策的出现应该要等到2019年,在美联储出现疲软鸽派的明显势头下,中国顺势打开货币政策运作空间,降息降准降税为企业扭转盈利能力埋下伏笔。所以,2019年的“业绩底”或大概率是在2019年三四季度出现。目前的一些稳定性政策,我认为也仅仅是“维持”的一种政策,尚且不具备转势的能力。

2018:降低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三个因素

2018年即将结束,在经历了去年的稳步上涨后,A股市场重回下跌梦魇,除了年初的一波上涨,几乎全年处于下跌趋势之中。从四大指数表现来看,截至13日收盘,上证指数、创业板指两大指数跌去20%多,深证成指和中小板指跌去30%多。

从宏观层面来说,中美贸易摩擦、“去杠杆”以及美联储加息等三个因素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市场情绪形成了抑制。

美联储加息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难以有效发挥(不能自己想放就放),这一点主要缘于不可能三角(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三者之间在理论上不可能兼得)。

为了应付国际货币环境的收缩趋势,中国也是提前开启(三去一降一补),但我认为经济现象的各种问题根源是货币问题,美联储加息周期下,中国收紧流动性去杠杆,这是这一段货币周期的正常现象,外围不停止,我们就没有主动停止去杠杆的底气。取决于中国去杠杆周期长短的关键不在中国自己,而在美联储。此间中国救民企不过是一种假象,且有所选择的,只是为了避免硬着陆,更好地熬过这轮货币周期而已。

正是因为中国原有产能已经不需要这么多的货币支持,所以才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一方面是减少需要钱的产能,另一方面是减少供给给过剩产能的货币。能够需要一补的,还是补短板,短板就是产业升级转型方面的,这种事情搞得成的话意味着有新的有效产能出现,可以消化部分货币了,抵冲部分去杠杆的影响。

2019年的变化

2019年呢?我们还要继续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吗?我认为降成本和补短板上还是要继续的,但是在去产能和去库存上则会开始放缓并进入“求稳”阶段。其原因还是在于美国加息节奏的放慢。

2018年下半年美股已经对持续加息吃不消。2019年预计加息次数将减少,美债收益率将触顶。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运作空间将逐步打开,因为在“不可能三角”中的汇率稳定这一角会出现改善。

2018年截至目前已有四次定向降准,央行呵护融资环境的态度还是可见一斑。

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

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6月24日央行发布消息称定向降准0.5个百分点,将释放7000亿元资金

10月7日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作为去杠杆而言,本质上来讲“水大鱼大”的日子大家都喜欢,但毕竟不可持续。连续三年的去杠杆让很多企业乃至上市公司都饱受冲击,不少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遭遇平仓危机,也有一些易主改姓。在此前三年,对于去杠杆而言一直是中央一以贯之的事情,也是政治正确的事情。不过在今年三季度这次质押危机,就连国家领导人也亲自表态关切,各地方政府和券商也纷纷设立纾困基金来救援上市公司。

在美联储加息的后期阶段,受制于经济根基的影响,在预判美国加息放缓的趋势下,中国对于去杠杆及去产能的态度也必然需要重新定调。让部分企业关门是因为锅里不够吃,让所有企业倒闭显然意味着大家就不用吃饭了,这是不可取的。去产能以及去杠杆再加大力度的话,危及到的将是中国的就业问题,百姓无业则房地产将出现大麻烦,断供将扩围,银行将出现大麻烦,消费也将崩塌。所以“三去”在2019年必须要放缓稳住。

对于中美贸易摩擦,IMF刚公布模型对此有一个预测,央行的模型预测也有大致类似的结论。

IMF模型把贸易摩擦的演进量级分为五个层级:第一层级,已经实行的关税措施,包括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第二层级,假设美国增加额外2670亿美元25%的关税,中国也增加25%作为回应;第三层级,假设美国对汽车和部件进口增加25%关税(价值3500亿美元),其对手同样回应;第四层级,估计贸易战对投资信心和投资计划的进一步影响,采用Baker-Bloom-Davis模型;第五层级,估计变化的信用环境对于经济的进一步影响。

IMF结论是在最严重的情况下,贸易摩擦对中国GDP的影响是1.6个百分点。

12月第一周,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收窄至11年以来最低;3年期国债收益率和5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倒挂,这显示金融市场对于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有所上升。

对于美国而言,一个把经济带到衰退的特朗普不会是能够让美国再次伟大的人,单单就美股今年的剧烈波动已经让特朗普在对高油价和频繁加息的问题上很棘手。后期我认为即使中美贸易关系不会一时和解但是走向极度对峙的高层级的概率也很低。

所以,从宏观层面来讲,我认为2019年的情况会比2018年要好。

当然,宏观上面还有一个需要补充的就是2019年中国企业的盈利将会出现一个探底的过程。从当前的各项数据来看,已经预示着2019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的盈利数据将不太好看,上半年遭遇一次“业绩杀”的调整的可能性较大。综上所述,我认为2019年股市“先抑后扬”的概率更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9 09:23 , Processed in 0.366370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