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参考
指数ETF份额持续暴增,“以股养老”或成下轮牛市推手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尽管近期大盘连续调整,但我们观察到,50ETF继续大规模申购。中国基金报消息,虽然上证50指数上周创下22个月以来新低,但截至12月23日,华夏上证50ETF份额增加10.31亿份,12月以来累计进驻上证50ETF的资金高达171亿元。据统计,近期华夏上证50ETF规模已突破500亿元。上一次华夏上证50ETF规模突破500亿元,还是2015年4月“牛市”时。 ETF基金今年持续火爆,我们认为背后所蕴含的A股在国内资产配置中的地位,值得投资者持续思考。 本内参前期曾经谈到过,指数型ETF今年无论是一级市场申购、还是二级市场交易,均呈现井喷趋势,背后的原因,仍然与机构投资风格变化、以及市场结构变化关联度较大。 顺着此前思路,本期内参再度分析ETF指数基金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通过ETF基金、行业主题基金,养老资产配置需求资金未来很可能大规模涌入A股,成为推升A股市场机构化、慢牛主力。
顺着此前思路,本期内参再度分析ETF指数基金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通过ETF基金、行业主题基金,养老资产配置需求资金未来很可能大规模涌入A股,成为推升A股市场机构化、慢牛主力。
尽管近期大盘连续调整,但我们观察到,50ETF继续大规模申购。
据统计,近期华夏上证50ETF规模已突破500亿元。上一次华夏上证50ETF规模突破500亿元,还是2015年4月“牛市”时。
参考美国,养老金配置或成A股后续“长牛动力”
1974年,当福特政府颁布《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从而推出个人退休账户(IRAs)以后,现代美国私人养老金才诞生。1974年以前,美国人缴纳的都是社保税,96%的家庭即使被公共养老计划覆盖,但是中低收入阶层并没有渠道去解决退休养老问题。
作为结果,1982-2017,私营企业提供的养老金一直在扩张,个人退休金市场以每年9.5%的复合增速稳定增长,而这些资金,多数交给了专业投资机构打理。
80年代中后期,随着美国股市走出70年代的阴影,投资者的信心开始修复,美国人的养老账户开始大量买基金。美国股市“机构化”的实现,便是90年代初,养老金持有基金的比重从10%上升到30-50%,从而完成的。
一是,50-60年代美国股市走牛,科技股泡沫和A股创业板泡沫没有本质区别。1968年开始的70年代美国股市“大熊”,使得那一代人对于股市投资丧失了信心。
一来二去,美国个人投资者便对权益类资产投资丧失了信心,于是个人投资者开始炒房,而权益资产方面,基金专业投资者,便替代了个人投资者,成为了市场主力。彼得林奇曾经感慨说,整个80年代美股进入黄金时代,但是90%的美国家庭持股比例却从1960年代的40%下降到25%,90年代初进一步下降到17%。从下面这张图来看,美国家庭和非盈利组织的资产构成里面,主要是在房地产和股票基金之间切换,房地产泡沫破裂反而导致股市持续流入资金。
再看目前我国,从个人收入端减税的趋势、以及经济工作会议中决策层强调要“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再加上多只“养老目标基金”成立,我们认为,后续我国居民资产配置或将效仿美国,加大权益资产投资力度。相关资金或将成为未来A股重要的“中长期资金”来源。甚至可以认为,下轮A股牛市的爆发,或将是类似于美股2008至今牛市的“机构配置慢牛”。
同时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特朗普特别看重美股走势,将美股大涨的功劳归结为自己,而将下跌的“锅”甩给美联储:美国人民要是发现自己的养老金账户“被搞贸易摩擦”搞熄火了,那特朗普连任的难度,恐怕就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