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谈谈军工板块的短中期逻辑-首席证券内参2019.1.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8 08: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涨两天,A股的春天来了?》:在2018年10月“政策底1.0”2449点跌破之后,1月4日总理考察三大行、央行降准形成了“政策底2.0”2440点。鉴于政策兑现需要较长时间,且“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历来还有一定空间,我们无法认定A股春天已经到来。从2019年以来涨幅居前的板块来看,低估值高弹性板块表现抢眼。这也能够佐证我们将近期的A股上涨仍以超跌反弹对待的观点。
科创板研讨细则曝光,会否接棒降准成“新驱动力”?》:“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作为最高决策层在去年末确定的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层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其一举一动都会对股市未来整体预期产生巨大影响。其对股市的逻辑是,为了让科创板能够按上交所等承诺的今年上半年“见到成效”(潜台词也就是能够推出),监管层需要保持在此之前及此后的一段时间,股市至少能够保持一个相对不错的局面,以便于科创板的推出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容纳环境。
随着围绕这一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层首要政治任务的有关消息扩散。市场情绪对于政策层面可能在一季度会强化对股市维稳诉求的预期会显著高涨——尽管我们并不认为靠维稳能让市场真正稳住,但这至少给了短线市场再度的喘息之机。尤其创投概念,有可能卷土重来!



                                           博览视点
                 



连涨两天,A股的春天来了?                 
【研究员】:林维
编者按:在2018年10月“政策底1.0”2449点跌破之后,1月4日总理考察三大行、央行降准形成了“政策底2.0”2440点。鉴于政策兑现需要较长时间,且“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历来还有一定空间,我们无法认定A股春天已经到来。从2019年以来涨幅居前的板块来看,低估值高弹性板块表现抢眼。这也能够佐证我们将近期的A股上涨仍以超跌反弹对待的观点。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08%2F1546885611752926.png

【博览财经分析A股在跌破前期的“政策底”2449点后,已经连续两天上涨。继1月4日低开高走实现“逆袭”之后,1月7日延续反弹势头,并且出现了近百家涨停股,表明市场活跃度进一步增强。
当前,无论是国内政策氛围抑或是海外因素的变化,整体上偏暖。
一是,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再度发力,在“宽货币”的背景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成为金融系统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未来形成“宽信用”格局。流动性宽松对股市形成的最直接利好是,提升市场风险偏好、进而对市场估值形成支撑。
二是,近期财政部就“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咨询委员的意见,大部分委员意见同意商誉进行摊销。最近市场上的比较关注上市公司“商誉”爆雷的可能。而正在讨论的意见则有利于缓解商誉一次性高额减值的巨大利空
三是,中美经贸之间的摩擦,是过去近一年时间里压制A股市场风险偏好的主要外部因素。近期,双方就相关事宜展开了新一轮的谈判协商。由于美国政坛和股市都出现了波动,特朗普反而对达成协议显得有些迫切
上述变化的最终结果将在中长期内对A股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同样也会在短期内助推A股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证监会领导之前说的股市“春天”已经来了呢?
三个现象预示市场氛围偏暖
现象一:从“宽货币”到“宽信用”。
在“政策底”和“市场底”之间往往存在着信用的阶段底,它是考量进场风险收益比的重要指标,也是市场企稳的重要信号之一。A股历史上出现过的低估值下跌时期,均存在“宽货币紧信用”的共性,股票市场随着EPS预期的下修而下跌,但本质上大部分市场症结在于对未来企业盈利的悲观预期。信用的阶段性底部则能够在边际上扭转市场的悲观预期。
2018年10月后“政策底”不断被市场认可,而“信用阶段底”则成为一种久久不至的期待。但从近期总理考察三大行,强调进一步采取减税降费措施,运用好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工具,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预示着货币政策目标逐渐转为“传导机制和信用扩张”,有助于信用阶段底部的形成。
现象二:会计准则酝酿调整,商誉减值改摊销。
继股权质押风险之后,“商誉减值”风险正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截至2018年三季报,A股上市公司商誉总量高达14484亿元,正好占同期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29220亿元的一半(49.6%)。诚然,商誉是存量而净利润是流量,两者直接相比未必合理,毕竟如此规模的存量商誉不可能一次性计提。
但这依然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真相:日益扩大的商誉已经成为影响市场的重要风险。去年11月,证监会对商誉减值的风险进行了重点提示,市场预期在年报中商誉减值风险将集中爆发。
近期财政部就“商誉及其减值”议题文件征求咨询委员的意见,大部分委员意见同意商誉进行摊销。大部分咨询委员认为,相较于商誉减值,商誉摊销能够更好地实现将商誉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的目标,因为商誉摊销能够更加及时、恰当地反映商誉的消耗过程,并且该方法成本低,便于操作,有利于投资者理解,可增强企业之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若商誉减值改为摊销的话,就不需要商誉突然减值归零,可以逐渐摊销,也能降低对企业一次性的业绩波动和影响,有利于缓解商誉一次性高额减值的巨大利空。
现象三:中美贸易离达成协议似乎近了些。
1日7日上午,美国贸易代表团进入商务部,与中方工作组就落实两国元首阿根廷会晤重要共识进行积极和建设性讨论,为期两天的中美之间的副部级经贸磋商正式开始。对于这个问题,一些发生在美国的事情是值得琢磨的。
首先是美股波动加剧,大起大落,悲观情绪蔓延。苹果股价大跌,库克没从公司自身找原因,他直接把锅甩给了特朗普的贸易政策。美股的表现,间接证明了,贸易摩擦无赢家,真不是说说而已。其次是中期选举的后果开始显现,在修墙以及各种预算的问题上,特朗普和众议院谈不拢,不仅很难争取到修墙的钱,政府关门的状态也没解除。
在这种形势下,特朗普应该对达成贸易协议有着更迫切的需求。因为,一个双赢的贸易协议,不仅仅是可能挽救美国经济和股市的政绩,更能堵住政敌的嘴,转移民众的视线。
总之,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A股反弹势头有望在短期内得意延续。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10月“政策底1.0”2449点跌破之后,1月4日总理考察三大行、央行降准形成了“政策底2.0”2440点。鉴于政策兑现需要较长时间,且“政策底”与市场底之间历来还有一定空间,我们无法认定A股春天已经到来。从2019年以来涨幅居前的板块来看,低估值高弹性板块表现抢眼。这也能够佐证我们将近期的A股上涨仍以超跌反弹对待的观点。
例如,连续受挫逾三年的军工板块迎来2019开门红,连续四个工作日收涨。而1月4日券商板块单日涨幅超过6%且伴随着放量。这些板块火箭升空般的“暴力拉升”吸引了全市场的目光。而军工和券商板块都具备超跌特性,其2018年整体跌幅都超过了30%。伴随着A股的超跌反弹,这些低估值高弹性板块表现突出。具有类似属性且并未“暴力拉升”的板块还包括:新能源车、娱乐、体育等。



                                 
                                           决策参考
                 



预期重归矛盾心态:人心思涨却又对上涨畏首畏尾!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我个人对于昨天的表现是要泼冷水的。全面降准对股市的利好正被快速消化,市场预期重新回归矛盾心态:人心思涨却又对上涨畏首畏尾!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市场对一些偏好的消息面都是两极化的预期。比如,财政部提出将此前市场极度担忧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要求,改成“摊销处理”,有部分分析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是解除了A股的一个比较危险的黑天鹅。但也有分析认为,对上市公司商誉从减值(一刀直接砍掉)到变成摊销(钝刀割肉),其实对A股是各有利弊,但商誉过高带来的风险依然客观存在于那里。 考虑到整个A股市场已积重难返、冰冻三尺。投资者情绪极度脆弱、敏感,天然对利好抱有怀疑,对任何无论大小无论真假的利空传闻都如惊弓之鸟。且从隔夜美股情况看,暂时又回归了不咸不淡的平稳态势。所以,我在这里再度重申,是要警惕市场获利盘见好就收和套牢盘有所解套后,很快情绪逆转。

                                 
【博览财经分析】全面降准对股市的利好正被快速消化,市场预期重新回归矛盾心态:人心思涨却又对上涨畏首畏尾!
承接上周五的暴力反弹和美股大涨的助攻,A股三大股指7日延续强劲走势。早盘股指小幅高开,但受到新华保险闪崩跌停砸盘,上证50走低,幸好这次市场信心没受到根本性影响,题材股仍保持了轮番活跃,特高压、军工、高铁、核电等多个板块掀起涨停潮。截至收盘,创业板板指放量大涨1.9%,两市涨停个股逾90只,市场做多情绪高涨。
但是,对于昨天的表现我个人是要泼冷水的。本周一的市场表现如我上周五文章所言,全面降准对A股的正面预期非常快就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尽管昨日(7日)喜迎3000股上涨,但是放量普涨下,大盘股指远低于预期,显示在买方大举进攻时,有很多周五获利盘在“釜底抽薪”。如果考虑到昨天算比较平稳的收红,还是在美股上周五大涨及军工板块受高层提强化军事斗争准备的催化大涨(但这种涨注定不可能持续)的背景下实现的结果。
那么其实7日的市场表现是不太令人满意的。而且特别罕见的是,在各大小指数上涨时,上证50竟成为唯一一个飘绿指数,大煞风景。
考虑到整个A股市场已积重难返、冰冻三尺。投资者情绪极度脆弱、敏感,天然对利好抱有怀疑,对任何无论大小无论真假的利空传闻都如惊弓之鸟。且从隔夜美股情况看,暂时又回归了不咸不淡的平稳态势——7日的美股持续年初上涨态势。标普涨0.71%,道指早盘一度跌超百点,收涨约百点。纳指涨1.26%。特斯拉涨超5%,亚马逊涨超3%。美元下跌,触及10月来低位。
所以,我在这里再度重申,是要警惕市场获利盘见好就收和套牢盘有所解套后,很快就情绪逆转的。
尤其金融权重股没有参与(仅涨了一天就退潮)的反弹行情感觉就特别虚,所以今天(8日)的行情不确定性较大,注意风险。不过春季行情的关键还是在于权重股能不能站稳,当前机构的动向有些暧昧。
在我看来,A股在全面降准消息很快被市场消化后,一时已经没有新的推动力作为切换了。市场已经重新了回归了“矛盾心态”:既从全面降准看到了监管层想要放水稳经济、促民企(同时可能会让股市间接享受到流动性外溢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对于降准实际能够起到的稳经济功效,以及最终股市能够享受到多大的流动性外溢,又充满了怀疑。是想加仓进攻,又满腹疑虑,缩手缩脚。
比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市场对一些偏好的消息面都是两极化的预期。
我们注意到,在昨日的盘后,市场面比较关注的一个消息是财政部提出将此前市场极度担忧的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商誉减值的要求,改成“摊销处理”。简言之就是:大部分咨询委员建议商誉采用摊销方式逐年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零,相比单纯进行减值测试更符合资产的定义、可以提升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比性,避免部分公司因某一年商誉减值造成业绩的大幅波动。
有部分分析认为,这种处理方法是解除了A股的一个比较危险的黑天鹅。
众所周知,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三季报数据,A股上市公司商誉达到1.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8%,在A股历史上首度突破1.4万亿元,已经成为A股一个非常大的包袱。而自证监会在2018年11月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提示商誉减值风险后,商誉黑天鹅事件就不断爆出,基本上宣布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股价都立马暴跌,商誉成为很多投资者心理的痛。
但我同时也注意到,也有不少机构对摊销的做法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
★此次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的议题,现在谈论商誉后续计量改为摊销模式为时尚早,商誉摊销与目前放松并购重组的监管方向并不一致,监管层面有博弈可能;
★现有国际及美国准则均不对商誉采用摊销方式进行后续计量,而是要求每年度对于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如商誉采取摊销方式,可以平滑上市公司业绩的波动性,降低主管操作空间,但仍需在细节方面有更完善的配套;
★采用商誉摊销方式后对于上市公司整体利润影响的体量至少在短期内将大于减值测试方式;
★上市公司高溢价并购重组的热情和动力会受到抑制,但有可能在中长期促使上市公司在并购重组中更趋理性,减少“冲动式”并购的发生,减少纯粹概念炒作或重组;
★在P/E估值体系下,商誉摊销会对公司和市场整体市值造成负面影响,但可能促使A股市场估值体系发生变化,投资者将采用更多元化的估值体系对上市公司进行估值,如EV/EBITDA等;
★并购市场短期会受到负面影响,但长期有望促使并购市场更趋理性健康,买卖双方将寻找新的价格博弈均衡点;
★被并购方接受股份支付方式的意愿可能进一步降低,投行可能会需要开发出新的交易模式或者架构设计;不排除部分公司和交易中会采用一些“暗度陈仓”的方式规避商誉摊销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对上市公司商誉从减值(一刀直接砍掉)到变成摊销(钝刀割肉),其实对A股是各有利弊,但商誉过高带来的风险依然客观存在于那里。
关于商誉问题上的分化预期并非个案,类似的逻辑从市场对“科创板”的态度上也可见一斑(见下文),但这都表明了当前短线市场虽还不用太悲观,但也已经迅速开始“钝化”的特征!


                        

科创板研讨细则曝光,会否接棒降准成“新驱动力”?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虽然从昨天(7日)的行情表现看,全面降准对股市的正面预期在很快地被消化,但A股似乎马上又接到了新的预期推动力——日前媒体披露,科创板上市标准及发行规模等方面的研讨细则曝光。 分析指出,“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作为最高决策层在去年末确定的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层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其一举一动都会对股市未来整体预期产生巨大影响。其对股市的逻辑是,为了让科创板能够按上交所等承诺的今年上半年“见到成效”(潜台词也就是能够推出),监管层需要保持在此之前及此后的一段时间,股市至少能够保持一个相对不错的局面,以便于科创板的推出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容纳环境。 上交所上个月的研讨中指出,科创板的发行上市标准或从五种维度来看。中金公司预计,科创板推进速度可能明显快于此前的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个人以为,随着围绕这一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层首要政治任务的有关消息扩散。市场情绪对于政策层面可能在一季度会强化对股市维稳诉求的预期会显著高涨——尽管我并不认为靠维稳能让市场真正稳住,但这至少给了短线市场再度的喘息之机。尤其创投概念,有可能卷土重来!

                                 
【博览财经分析】虽然从昨天(7日)的行情表现看,全面降准对股市的正面预期在很快地被消化,但A股似乎马上又接到了新的预期推动力——日前媒体披露,科创板上市标准及发行规模等方面的研讨细则曝光。
分析指出,“科创板+注册制试点”作为最高决策层在去年末确定的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层最重要的、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其一举一动都会对股市未来整体预期产生巨大影响。其对股市的逻辑是,为了让科创板能够按上交所等承诺的今年上半年“见到成效”(潜台词也就是能够推出),监管层需要保持在此之前及此后的一段时间,股市至少能够保持一个相对不错的局面,以便于科创板的推出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容纳环境。
上交所上个月的研讨中,科创板的发行上市标准或从五种维度来看。市值最少的标准为,市值不少于10亿,连续两年盈利;市值最高的标准为,市值不少于40亿,主要产品或市场空间大。对此中金公司预计,科创板的推进速度可能会明显快于此前的中小板、创业板和新三板(这三个板块从初期有设立意向到真正成立均经历了至少两年左右的时间)。
个人以为,随着围绕这一今年上半年金融监管层首要政治任务的有关消息扩散。市场情绪对于政策层面可能在一季度会强化对股市维稳诉求的预期会显著高涨——尽管我并不认为靠维稳能让市场真正稳住,但这至少给了短线市场再度的喘息之机。尤其创投概念,有可能卷土重来!
回顾科创板的时间线可见,2018年11月5日,证监会和上交所纷纷表态,建设独立于现有主板市场的新设板块——科创板,并在该板块内进行注册制试点。
同年11月14日,上交所发行上市部总经理魏刚公开表示,科创板争取2019年上半年“见到成效”。
此后11月23日,上交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蒋锋也谈到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提到了提高对不同投票权架构和企业盈利情况的包容度;提高资本市场支持科创企业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的能力,让境内投资者直接分享到科创企业和国民经济的成长红利;引导境内外长线资金入市,通过立项调节机制改变“牛短熊长”的现状,真实反映国民经济的正向发展。
而后12月1日,上交所副总经理刘绍统则表示,加强监管非常重要,在科创企业上市的整个过程中,应该强化对发行人申报发行、信息披露的监管,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强化对投资者权利的保护,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这项工作才能做得更好。
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12月12日则透露,科创板正在进行各种细节论证,2019年上半年推出是大概率事件。
再加上近期,一系列密集的信息都显示科创板的落地即将到来。个人以为,如果在主流媒体的扩散渲染下,科创板的问题再次成为市场议论的一个焦点,则其背后所隐含的对监管层维稳市场预期,也会增强。这至少对股市是有间接正面作用的。
另外,从昨天盘面上看,还是有不少积极因素,特别对短线客而言并不悲观。1)截至收盘,两市没有一家跌停板,上一次出现是在去年3月1日。再早就要到2017年12月去了。2)近期人气龙头5G的东方通讯再次涨停,实现反包。特高压概念出现了七连板(风范股份)。
市场依然维持着一定赚钱效应,也预示着短线至少风险性也不是太高。
其一,传发行上市标准或分五维度
科创板作为倍受关注的热点,其发行上市标准更是经历了市场的多种猜想。据悉,在研讨中,科创板的发行上市标准或从五种维度来看。
第一种即为市值-净利润标准:市值不少于10亿,连续两年盈利,最近两年扣非后净利润累计不少于5000万;市值不少于10亿,最近一年盈利且营收不少于1亿;
第二种是市值-收入-研发投入标准:市值不少于15亿,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2亿,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最近三年应收合计比例不低于10%;
第三种则是市值-收入-现金流标准:市值不少于20亿,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3亿,最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累计不少于1亿;
第四种为市值-收入标准:市值不少于30亿,最近一年营收不少于3亿;
前四种均在战略新兴板发行上市标准中出现,而第五种则是维度较新也较模糊的一种考量:市值不少于40亿,主要产品或市场空间大;经国家有权部门批准,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一定金额投资;医药企业取得至少一项一类新药二期临床实验批件;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需具备明显技术优势,符合一定标准。
其二,座谈会还研讨了发行数量和发行对象和配售机制方面
在发行数量上,其提到,新股发行数量不少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发行后总股本超过4亿股的,不少于发行后总股本的10%)。老股发售数量按“不得超过自愿设定12个月及以上限售期的投资者获得配售股份的数量”的要求。
同时,不得超过新股发行数量的60%;超配不得超过新股和老股发行数量总和的15%,超配应来自于参与本次发行并同意做出延期交付安排的投资者。
而发行对象上,包括网上、网下、战略和发行人高管与员工;明确以网下机构配售为主,将网下发行初始比例由现行的60%调整为80%;允许发行人高管和员工认购;为主承销商自主配售留有制度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要求发行人引入战略投资者,战略投资者至少认购发行股数的20%,持有期限5年,每年减持不超过认购数量的20%(战略投资者认购不足的,则中止本次发行)。“这与现在的发行制度不大一样,现在即便是实控人锁定期也才3年。”一位投行人士分析,如果期限比较长,对于基金而言有时间周期问题。
此外,座谈会还提到了科创板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除了50万门槛之外,还加上了6个月A股经验的要求。
简单来说,科创板的有关制度规范已经越来越接近最终方案的明朗化了,这对于市场预期的指引也会越来越清晰。
分析指出,上述探讨草案让科创板的思路愈发清晰,而有关科创板可以落地的指导与政策仍在酝酿中,近期,有媒体报道,相关细则最快在一季度出台,科创板的脚步愈发近了,
机构指出,科创板承载了最为关键的尝试——注册制,目前主板、创业板不是真正意义的注册制,很有可能承载希望的未来就是科创板,这是一个改革的试验田。监管层寄希望于通过科创板真正能够找到未来有机会拥有大市值的优质企业。


                                 
                                           投资参考
                 



谈谈军工板块的短、中期逻辑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近期军工板块表现相对抢眼,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军工板块上涨的买方、卖方逻辑。我们认为,短期来看,由于军工板块标的较多,不少游资活跃标的兼具别的概念,板块整体短期表现相当强势;但中期最大的潜在催化剂仍是年报业绩超预期,叠加军工行业基本面“逆周期”属性,或引发机构投资者强势回补。

                                 
【博览财经研报】近期军工板块表现相对抢眼,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军工板块上涨的买方、卖方逻辑。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由于军工板块标的较多,不少游资活跃标的兼具别的概念,板块整体短期表现相当强势;但中期最大的潜在催化剂仍是年报业绩超预期,叠加军工行业基本面“逆周期”属性,或引发机构投资者强势回补。
军工是极少数业绩维持15%增速的行业
传统意义上,军工板块被认为逆经济周期,因为宏观经济压力或将凸显军工行业的比较优势。事实上看,军工板块2018年前三季度整体业绩超出市场预期,且不是简单的“逆势不降”,而是逆势大增。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08%2F1546908186548057.jpg
2018年前三季度受军品订单及回款改善、军工企业均衡生产等因素影响,军工行业整体业绩稳健增长。我们认为相关增长大概率会持续。
首先,从行业周期来看,军品5年交付周期前松后紧,十三五后两年或将面临交付高峰期。因此,军工行业基本面的变化或将从18年资产负债表兑现至19年利润表上,19年军工行业增速或和18年(16-17%)基本持平或略有提升。
其次,全球军费开支上升势头明显,美、日、北约等国家地区2019年军费预算均大幅上涨,再加上中美关系中长期紧张趋势愈演愈烈,且我国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进入关键时期,三点合起来,预计军费在2019年将维持7%-8%增速。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08%2F1546908205312908.jpg
因此从业绩上看,接下来的年报季,军工板块至少不缺利好催化剂。
估值低位+机构低配,大资金或因业绩回补
从估值角度来看,由于前期板块股价下跌+业绩拐点,军工板块4个细分维度市盈率均已到达历史低位水平。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08%2F1546908221205731.jpg
同样由于业绩改善等因素,军工板块18Q3配置比例显著上行,已走出配置洼地、开始进入配置拐点,但仍属低配,对于Q4,我们预计由于核心军工股2018年2月调整后,相对大盘具备明显超额收益,因此Q4尾声存在基金配置调整影响导致配置比例再次下降,维持低位。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08%2F1546908239973686.jpg
因此到了春节后的年报行情,不排除机构若回补、超配军工引发板块集体带量上攻的可能。
短期注意“军工+”复合概念标的
军工板块标的众多,通达信“国防军工”概念总共有259只个股。短期来看,军工板块上涨的主要驱动因素,还是特高压+5G等概念活跃后,短期游资对于复合属性活跃标的的追捧。例如前期热门的泰永长征,便是特高压+军工,近期热门的航天通信、鹏起科技,均明显带有别的概念的影子。
短期来看,周五券商股带大盘大阳、周一受降准利好刺激,市场表现相对强势后,游资积极博弈短差,市场进入相对活跃阶段,军工+其它概念的组合或将持续表现。现根据同花顺i问财数据,将军工+次新组合标的总结如下: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108%2F1546908254855035.jpg
但从中期来看,军工板块的主要驱动力仍应来自机构回补核心装备大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9 09:23 , Processed in 0.320129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