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原因导致单边下跌,短线谨慎但也不必太紧张》:分析指出,导致昨天暴跌的,是两大原因:一是中美贸易战再起波澜。有媒体1月22日报道说,美国已通知加拿大政府,美方计划正式提出引渡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 众所周知,在过去一年中,中美贸易战的博弈变化,是对A股影响最重大的一个要素。凡是双方和解的传闻传来,A股就涨,反之有恶化的消息传来,就是大跌。此前的去年11月双方达成了3个月的休战期,但现在时间未到,作为双方博弈焦点的代表性的华为孟晚舟事件又出现了不妙的信号! 二是,市场层面昨天又有上市公司爆雷了。一个是康得新爆雷被紧急ST后,刚刚,因涉嫌信披违规,ST康得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将面临退市风险。另外一个是远方信息,计提6亿商誉减值,预计2018年净利润亏损4.79亿元到4.84亿元。 舆论分析普遍认为,这是昨天白马权重股集体回落的诱因,因为不少机构指出前几天的涨,主要是北上资金在推动,但现在这事给中美贸易谈判再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敏感的海外资金就见机撤退了。但市场现在并不悲观。不过,我注意到,昨天下跌之后反而很多声音开始坚定喊出了“A股的2019年一定会比2018年好的观点”。 《外资是否取得了一些A股的“定价权”?》:国际资本市场对A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也会带来更多海外资金主动或者被动配置A股资产。由于上述事件都将在2019年内发生,据此估算,外资在未来一年内净流入A股的资金量可以达到800亿美元甚至更高。这有望让A股市场上的“大消费”板块获得有力的支撑。
决策参考
外资是否取得了一些A股的“定价权”?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国际资本市场对A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也会带来更多海外资金主动或者被动配置A股资产。由于上述事件都将在2019年内发生,据此估算,外资在未来一年内净流入A股的资金量可以达到800亿美元甚至更高。这有望让A股市场上的“大消费”板块获得有力的支撑。
【博览财经观察】2019年以来,北向资金维持“买买买”的积极态势。 截至1月22日,北向资金仅在1月15日和22日净卖出,其余13个交易日均为净买入。在开年以来的15个交易日中,沪股通和深股通净流入资金已累计达到365亿元。上周,陆股通日均成交额为215.87亿元,这在日均成交额为3054.51亿元的A股市场上,占比已高达7.07%。 近两周以来,北向资金主要增持的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板块表现抢眼一枝独秀,这是否意味着北向资金已经具有了这两大行业的“定价权”? 更为重要的是,从长远来看,以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外资势必将在A股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2019年关于外资流入A股,还有几个重要事件值得关注—— 一是A股大盘股纳入MSCI指数因子有望在今年5月和8月分阶段由5%提升至20%,同时创业板也有望纳入; 二是A股纳入富时罗素指数将分别在今年6月、9月和明年3月分阶段执行; 三是A股将于今年9月纳入标普道琼斯全球指数。 国际资本市场对A股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也会带来更多海外资金主动或者被动配置A股资产。由于上述事件都将在2019年内发生,据此估算,外资在未来一年内净流入A股的资金量可以达到800亿美元甚至更高。这有望让A股市场上的“大消费”板块获得有力的支撑。 北向资金暂无绝对定价权,但仍是“风向标” 数据显示,过去两周(1月7日-18日),北向资金主要增持的六大行业为食品饮料(219亿元)、家用电器(134亿元)、银行(63亿元)、医药生物(54亿元)、电子(50亿元)和非银金融(46亿元),“大消费”板块一枝独秀,占整体增持市值的比例超过50%。
而同期,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位居近两周行业涨跌幅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分别上涨9.69%和8.67%。 从北向资金对行业涨跌幅的贡献度看,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说明北向资金对这两大行业的“定价权”较为突出。 不过,从绝对值看,北向资金对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涨跌幅的贡献度也不到20%,这也就是说,即使是北向资金最青睐的行业,北向资金也并没有获取绝对的“定价权”。 但有意思的是,根据市场机构的研究,主力资金对北向资金存在“追随效应”。 以食品饮料行业为例。2017年10月,北上资金净流出45亿元,随后在11月,主力资金和食品饮料指数均出现回落;2018年3月-5月,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随着主力资金在5月份大幅净流入后,食品饮料指数大涨17%;2018年8月,北上资金重新大幅流入,主力资金又于9月份大举净买入,食品饮料指数再度涨8%。所以说,主力资金的“追随效应”对指数表现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也就是说,北上资金作为“领头羊”,还具有一定的“间接定价权”。
外资“托底”大消费板块 从海外机构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它们主要出于三个原因积极配置A股资产—— 其一,外资此前对A股的低配比例使得他们面对A股短期的下跌更为从容,而A股先后纳入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等给他们提供了加大配置的动力; 其二,外资对于中国内部消费尤为看好,认为即便贸易摩擦带来压力,中国的国民消费也能帮助中国渡过难关; 其三,在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之后,A股的估值水平以及其A股与其它市场的低相关性,都使得A股可以作为外资投资组合非常不错的配置方向。
而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对大消费板块的增持,则是上述三个理由(尤其是后两个理由)的真实写照。 从北上资金的行为看,北上资金对“中美贸易摩擦”和“行业黑天鹅事件”较为敏感,但对“中国经济增速下行”的敏感性较低,所以从未来看,北上资金动向将成为“大消费”的核心指向标。 另外,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消费板块业绩稳定、估值回落至低位,性价比凸显,具有较高的长期配置价值;而且随着政策加码消费、减税效应显现,消费板块或有亮眼的表现。
方星海“10天两谈A股改革”,市场大概率会怎样回应?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方星海10天两次谈A股改革”算是非常正面的肯定了。不过,此次其不光说了股市的事,他对房市的事似乎更关心,而且远比谈A股改革的问题,更耐人寻味。1月22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19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反思全球金融风险”专场会议上称,今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在6%,和2018年6.6%相比有一定下降。而去年消费其实表现很好,但高房价压缩了大量家庭开销,拉低了消费,“所以我们在在房价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可以看到,除了毫无意外地强调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但一到细节问题,金融监管层对于自家一亩三分地儿的问题非常慎言甚至不说,而热衷于谈别人管辖范围内的问题,这从心态上当然好理解:反正发表的是个人观点嘛,反正不代表真实的政策倾向嘛,当然可以一脸轻松的畅所欲言了,顺便还可以甩下锅,转移下市场对自家监管范围内问题的注意力,何乐而不为?! 毫无疑问,当前监管层对股市动向是非常敏感的,对于下跌的关注度尤其高。但同时也可以看到,市场层面对政策求稳的买账程度始终是不高的。由于A股市场持续下跌数年后本身积重难返,即便金融监管层说了些振奋人心的话,市场绝大多数时候也是以反面解读进行理解的。甚至很多时候信心喊话都只不过带来一日游甚至半日游后,接下来可能更差。
【博览财经分析】“方星海10天两次谈A股改革”这个说法,是证券时报旗下的券商中国的表述,算是非常正面的肯定了。不过,我注意到,此次其不光说了股市的事,他对房市的事似乎更关心,而且远比谈A股改革的问题,更耐人寻味。 有意思的是,自去年末以来,监管层特别是金融市场的监管层,似乎都特别喜欢管别人一亩三分地儿上的事,而对自己的门前雪,却是能不扫就不扫,能少说就少说。 前有央行和财政部为了放水主体的事连干了两架——在去年7月,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就曾炮轰,财政部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财政部随后否认;而今年1月初,围绕扩大国债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运用的问题,则是财政部先向央行发难,前者说应该扩大,后者说根本不必要——最近的一个,则是证监会,突然又关心起了房价和债市的问题。 1月2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2019年冬季达沃斯论坛“反思全球金融风险”专场会议上称,今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在6%,和2018年6.6%相比有一定下降。而去年消费其实表现很好,但高房价压缩了大量家庭开销,拉低了消费,“所以我们在在房价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他还表示,中国经济放缓是必要的调整,财政政策仍有空间。 在被问及是哪些产业导致了经济增速放缓时,方星海提到,出口是其中一个领域,12月份的出口数据并不是很乐观,可能是受到了中美贸易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国际增速放缓的影响。 方星海还指出,中国是在很长时间会保持储蓄剩余的国家,也就意味着要在国外进行投资,而美国债券市场是很好的市场,中国不会减少债券市场投资。 提及金融开放,方星海表示:“我们希望不同部门的外资公司进入中国,也希望扩大双向的资本流动”。并且他还表示,在目前的金融市场中,中国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到世界,“我们会提高能力做到更好”。 这里可以看到,除了毫无意外地强调了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但一到细节问题,金融监管层对于自家一亩三分地儿的问题非常慎言甚至不说,而热衷于谈别人管辖范围内的问题,这从心态上当然好理解:反正发表的是个人观点嘛,反正不代表真实的政策倾向嘛,当然可以畅所欲言了,顺便还可以转移下市场对自家监管范围内问题的注意力,何乐而不为?! 但从这种金融执行监管层热衷于越俎代庖谈别人家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放水问题如履薄冰,都在试图甩锅,也可以反映出来: 尽管最高决策层从去年末以来的多次重磅会议上,都从宏观层面强化了对“风险防控、底线思维、金融市场稳定性”的诉求,但真正落实到执行层面上时,由于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拖累、外部贸易争端不确定性等方面的制约,但决策层却对于大水漫灌又是坚决反对、强调结构性的宽松也必须精准地滴灌给民企(也就是必须实现),重重掣肘之下,有关的金融监管执行部门其实根本很难在完成这些“既要…又要”的多难问题同时,还能真正顾得上股市制度性层面的改革,至于短中线市场的稳定性和创造财富机会,就更谈不上了。 所以,也就只好靠耍嘴皮子,靠甩锅把别的执行部门一起拖下水来应对更上级的政策诉求了。这其实也就是为什么官媒声称过去数年以及推出了高达1600多项改革,但执行层面更多是在喊口号,而更底层的体感则更加微弱的原因,这其中就包括了已经喊了N久的“见底说、春天论”,却始终并没有真正稳定的A股市场! 但实际上,由于A股市场持续下跌数年后本身积重难返,即便金融监管层说了些振奋人心的话,市场绝大多数时候也是以反面解读进行理解的。 早前,方星海副主席曾在一个非官方资本论坛上(第23届中国资本论坛)谈及“取消新股首日涨停限制、激活市场交易活跃性”等一系列惊人表态。结果,市场只振奋了一天就被打回原形了。 而此次在达沃斯论坛上,方星海重申,正在研究相关政策。并且他表示,股指期货进一步放开政策也将尽快推出,科创板更是出台越早越好——等于是把当时的论调又说了一遍,那这次市场还可能会更正面反映吗? 当然,也注意到,在被问到中国为何能避免金融危机时,监管层依然是信心满满。 方星海回答称:中国有从上至下的金融危机管理方式,中央政府经常与金融部门保持联系,从金融部门获得信息,如果金融系统存在风险累积,政府部门将会介入,命令解除金融风险。其指出,“金融系统能够以非常迅速的方式对风险预警做出反应,会迅速控制住风险, 所以危机不会向全系统扩散,并且不会产生恐慌。随着经济增长,风险是逐渐被稀释的。” 可以说,如果将之与此前其在一些场合的论调进行比较会发现,类似的信心表述,其实并不新鲜了。 毫无疑问,当前监管层对股市动向是非常敏感的,对于下跌的关注度尤其高。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市场层面对政策求稳的买账程度始终是不高的。甚至很多时候信心喊话都只不过带来一日游甚至半日游后,接下来可能更差。 那么,这次A股会对监管层的信心表述,进行积极回应吗? 拭目以待!
博览视点
两原因导致单边下跌,短线谨慎但也不必太紧张
【研究员】:柏双
结论:分析指出,导致昨天暴跌的,是两大原因:一是中美贸易战再起波澜。有媒体1月22日报道说,美国已通知加拿大政府,美方计划正式提出引渡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众所周知,在过去一年中,中美贸易战的博弈变化,是对A股影响最重大的一个要素。凡是双方和解的传闻传来,A股就涨,反之有恶化的消息传来,就是大跌。此前的去年11月双方达成了3个月的休战期,但现在时间未到,作为双方博弈焦点的代表性的华为孟晚舟事件又出现了不妙的信号!二是,市场层面昨天又有上市公司爆雷了。一个是康得新爆雷被紧急ST后,刚刚,因涉嫌信披违规,ST康得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将面临退市风险。另外一个是远方信息,计提6亿商誉减值,预计2018年净利润亏损4.79亿元到4.84亿元。‘’舆论分析普遍认为,这是昨天白马权重股集体回落的诱因,因为不少机构指出前几天的涨,主要是北上资金在推动,但现在这事给中美贸易谈判再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敏感的海外资金就见机撤退了。但市场现在并不悲观。不过,我注意到,昨天下跌之后反而很多声音开始坚定喊出了“A股的2019年一定会比2018年好的观点”。
【博览财经分析】昨日(22日)指数未能延续此前两个交易日的强势而回调,三大股指无一幸免、全部单边杀跌!一是今年以来反弹幅度较大的消费、5G等板块回调较为明显;二是最近几个交易日涨势较好的白马纷纷落马;银行、保险等护盘板块在一边儿偷偷喝粥吃面;有色、化工落袋偷笑;一波波资金回撤、快速激起农业火花!而资金层面再度出现撤退迹象。两市成交额不足2800亿元。陆港通在连续多日净流入后,今日净流出13.94亿元。 分析指出,导致昨天暴跌的,是两大原因: 一是中美贸易战再起波澜。 有媒体1月22日报道说,美国已通知加拿大政府,美方计划正式提出引渡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舆论分析普遍认为,这是昨天白马权重股集体回落的诱因,因为不少机构指出前几天的涨,主要是北上资金在推动,但现在这事给中美贸易谈判再蒙上了一层阴影,所以敏感的海外资金就见机撤退了。 二是,市场层面昨天又有上市公司爆雷了。一个是康得新爆雷被紧急ST后,刚刚,因涉嫌信披违规,ST康得新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将面临退市风险。另外一个是远方信息,计提6亿商誉减值,预计2018年净利润亏损4.79亿元到4.84亿元。这把雷爆太猛,要知道,远方信息上市以来,总利润也不到4亿元。 上市公司康得新1月21日晚间公告,因主要银行账号被冻结,公司股票触发其他风险警示情形。 自2019年1月23日开市起,公司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简称由“康得新”变更为“ST康得新”,代码仍为“002450”,日涨跌幅限制为5%。 至此,康得新不但坑了11万股民,还坑了证金、汇金两只“国家队”。据康得新2018三季报披露,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是该公司的第四和第六大流通股东。 康得新曾是有名的新材料超级白马,号称“全球预涂膜之王”。公司拥有预涂膜产能4.4万吨,共有118种产品,是世界上最大的预涂膜生产企业。但现在,千亿白马涉嫌“财务造假”, 冲击价值投资者信心,也对正常经营的其他民营上市公司产生一定冲击,变相加速“国进民退”。 曾经的大白马,机构抱团取暖的品种,沦落至此,不胜唏嘘。 现在有点理解,为什么很多机构内部都比较看空,机构可能已经预见到了,今年的雷可能比预想得要多,黑天鹅太多了,防不胜防啊。 中美贸易争端再起重大变数 众所周知,在过去一年中,中美贸易战的博弈变化,是对A股影响最重大的一个要素。凡是双方和解的传闻传来,A股就涨,反之有恶化的消息传来,就是大跌。此前的去年11月双方达成了3个月的休战期,但现在时间未到,作为双方博弈焦点的代表性的华为孟晚舟事件又出现了不妙的信号! 海外网援引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美国将向加拿大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称,如果美方发出正式引渡请求,加拿大司法部处理引渡事务的机构国际援助小组(IAG)将在收到文件后30天内向司法部长提出建议。 经司法部长授权,案件进入法院听证流程。当法院裁决代表美国政府的检方是否有足够证据起诉孟晚舟后,司法部长将据此决定是否将孟女士引渡至美国。一般而言,该程序可能持续达数月乃至数年之久。 一则突发信息瞬间炸开了锅。紧接着中国外交部就美国向加拿大提出引渡作出严正回应: 华春莹表示称,中方已多次就此事件表示严正立场。任何具有正常判断力的人都可以看出,孟晚舟案不是普通司法案件,加方任意滥用加美之间的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构成严重侵犯。我们敦促加方立即释放孟晚舟女士,切实保障她的合法权益。我们也强烈敦促美方立即纠正错误,撤销对孟晚舟的逮捕令,不向加方提出正式引渡要求。 随后华为就此时间也做出了第一时间的回应。 华为方面表示称,我们已经注意到相关报道,并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华为遵守业务所在国的所有适用法律法规,包括联合国、美国和欧盟适用的出口管制和制裁法律法规。华为希望美国和加拿大政府能早日还孟女士以自由,并相信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体系后续会给出公正的结论。 但按照目前的中加两国情况来看,孟晚舟事件正处于相当复杂的情况。 在此之前,针对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走私毒品罪判处加拿大人谢伦伯格死刑,加拿大政府已经对加拿大人发出赴华旅行警告,而中国方面也不客气,随即也对中国公民发出赴加拿大旅行警告,作为回应。 中加之前如履薄冰的复杂关系,加上美国方面的要求,我们最担心的事情可能还是要发生了。 而将22日所发生的事情梳理一遍后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首先在北京时间22日凌晨。特没谱发推特表示称,中国最新公布的经济成长数据显示,真的应该跟美国解决贸易纠纷,而不要再闹了。 加上此前确定,应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的邀请,副总理刘鹤将于1月30日至31日访美,与美方就经贸问题进行磋商。特没谱此番言论何谓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同时今天在达沃斯小组论坛中,华为副董事长胡厚崑表示,华为已在10个国家部署5G网络,预计未来12个月将在20个国家部署5G。2018年以来,华为多次遭遇狙击,到底是因为5G版图过于强大还是贸易间的较量。无论如何,事情的重要程度值得持续关注。 随着中美磋商进入了关键性阶段。美方突然提出美国将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看似关联不大,但是否存在阴谋论一说?不得而知,只能继续关注事态的发展。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本月底的这轮磋商距离“90天期限”仅剩1个月,如何在紧迫的时间中达成一项双方都能满意的协议,将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但市场现在并不悲观 不过,我注意到,昨天下跌之后反而很多声音开始坚定喊出了“A股的2019年一定会比2018年好的观点”——这似乎跟我昨天对短中线略转多有异曲同工之处。 其逻辑是,经济确实仍有下行压力,“经济底”还远没到来,但是高层已经明确要打“逆周期政策”牌;金融层面“去杠杆”已经阶段性完成,至少在2019年基本上不会再从这方面加强;流动性上,M2触底回升,从春节前央行的放水行径看,M2增速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不大;机构在去年4季度大幅砍仓后,存在补仓需求;外资在下半年明牌要大举杀入。 至于中美贸易争端,经过过去一年的拉锯战后,其实双方对于对方的底线和一些手段特点都有了了解,A股的投资者们尽管依然担忧,但其实也已经很大程度消化了特朗普的喜怒无常,见怪不怪了。市场的负面预期已经大为降低。 最后,要提醒的是,鉴于现在外资决定着A股短期的涨跌趋势——只要外资不买了,或者外资开始兑现短期浮盈,那么这些在指数中占据着极大权重的品种就会连累大盘,造成市场下跌。22日就是这样的情况。那么,今天(23日)上午只要盯着沪港通、深港通的资金动静,就大致能判断出市场的涨跌情况。
投资参考
氢燃料电池:短炒虽热,业绩爆发仍需它“点头”!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近期市场对于氢能源燃料电池行业关注度较高,富瑞特装、雄韬股份等相关标的均走出强势上攻行情。本文简单分析一下氢燃料电池行业逻辑。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尽管燃料电池概念暂处炒作阶段,但中期在载重长途物流车方面,具备极好的应用潜力;行业整体从概念炒作向业绩落地转化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工信部对于行业整体发展推出进一步支持政策。
【博览财经研报】近期市场对于氢能源燃料电池行业关注度较高,富瑞特装、雄韬股份等相关标的均走出强势上攻行情。本文简单分析一下氢燃料电池行业逻辑。 我们认为,短期来看,尽管燃料电池概念暂处炒作阶段,但中期在载重长途物流车方面,具备极好的应用潜力;行业整体从概念炒作向业绩落地转化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工信部对于行业整体发展推出进一步支持政策。 燃料电池短期以炒作为主 分析近期行业消息,主要注意一个基础知识。新能源相关概念,主要涉及三个部委: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 科技部负责推进研发什么新能源技术是好的、可能实用的,其关键职责是把技术弄出来,砸钱、政策支持,自然不会少; 工信部负责把科技部这些技术大规模推广,考察其是否具备很强的经济效益和推广潜力,所以科技部的技术,到了工信部这里,工信部是可以否定的; 能源局需要干预电网中新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这个对氢能源而言具备意义。 科技部对于氢燃料电池一向鼎力支持。引爆近一个月氢能源板块热度的催化剂是,中国新能源汽车曾经主要政策制定者、实施者之一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再度对新能源汽车表达全面意见。12月15日,他在《人民日报》第六版发表文章:“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查看万钢的履历,可以发现,其曾在同济大学掌管过新能源工程相关工作,所以不难理解,其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较高。 工信部目前不太主动,原因很简单:经济性跟不上,暂时不太适合大力推广。 能源局对于氢能发展表现积极,原因也很简单,对于弃风弃光问题,能源局安排部分地区尝试制氢。而且风光新能源制氢,相对安全,不像化学制氢那么危险。但是能源局只推动上游氢能源制备,对于中游运输储存零售、下游使用不关心。而且从现实进度上看,河北那边确实已经推出了几个风光制氢的方案,例如: 2018年年初消息,农发行河北省分行首例3960万元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产业精准扶贫贷款项目近日落地沧州市海兴县。2017年,河北省已有首条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批量生产线在张家口投产。 所以从现状来看,可以总结为:上游相关技术推广端、氢能源生产端积极,但中下游应用仍存在障碍。短期而言,概念主要停留在炒作阶段。但如果后续工信部对于燃料电池行业加大推广力度,则概念整体大概率将快速落地到推广+业绩阶段。 业绩突破口在物流车 燃料电池车在两个领域明显比不过动力电池车。 一是,固定设备成本。 锂电车需要的基础设施比较简单,电网+变压器+充电桩即可;但燃料电池车需要加氢站,类似于加油站,但氢能源运输和储存条件非常苛刻,设备投入巨大,初步测算,一座加氢站基础设施成本在2000万-3000万人民币之间;且按照当前储存标准,氢燃料储存占地空间很大,浪费土地资源。 二是,氢能源车制造成本较高。 例如,丰田生产出可以商用的乘用车Mirai,售价7万美元左右,而特斯拉Model 3售价仅3.5万美元,差距较大。 但燃料电池车,在大型物流车方面,具备经济优势。 首先,纯电动物流车由于充电时间长,不适合中长途运输,运输覆盖范围在200km左右;而燃料电池物流车具备稳定长续航里程,满足当前多场景运输需求,并且可以通过增加储氢瓶提升续航。 其次,尽管锂电池补贴退坡,但根据近期政策表态,燃料电池补贴至少在2020年前不会退坡。且在地补为国补0.6倍情况下,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成本为1.67元/km,与燃油物流车成本持平;部分地区地补与国补持平,燃料电池物流车经济性优于燃油物流车。未来伴随氢气价格和燃料电池动力总成成本下降,燃料电池物流车经济性将更加突出。 此外,从燃料成本上看,国内廉价氢气源丰富,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规模提升和更高效率的液氢储运技术应用,氢气价格有望大幅下降。现阶段氯碱副产氢+气氢拖车是最优组合,未来合适氢源+液氢储运可以进一步有效降低氢气售价。 因此策略上,我们认为,当下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就如同2012年的电动汽车,正处于产业化导入期,短期市场尽管以概念炒作为主,但中长期行业发展潜力已开始凸显。从中长期基本面视角来看,电堆(相当于发动机)相关技术商用,仍然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