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证券内参2019.2.1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2 0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股开门红登新闻联播让市场兴奋,但还是比谁撤的快模式!》春节后首日A股的开门红大涨,让市场很兴奋。尤其是当晚,A股大涨的新闻再次登上了新闻联播就让市场展开了很多联想。虽然只是一条简讯,但很多财经媒体的评论都在说,考虑到新闻联播对包括股市在内的诸多行业的巨大影响力,这其中传递的信号却非同寻常。自己的一点看法是,这有助于本周剩下的几个交易日,市场依然以期待上涨为主。但之前节前已经踏空的资金,随时也要警惕利好兑现变接盘侠的风险。
毕竟,虽然昨日的A股大涨,背后有多个催化剂,但这些因素都不能说是关键的具有持续影响的利好。关键问题是,A股将迎来趋势性上涨吗?这依然是个重大悬疑。
我注意到,在对A股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上,依然是不利的。一是,对股市的金融严监管未变。二是金融市场的输血、失血定位未变。尤其是后者,非常清晰而简单的一个指向是,决策层面在要求金融市场继续以扶持实体经济为己任不变的情况下,又给金融市场加了新担子!乡村振兴也得金融市场出更大的力!这决定了未来A股流动性总体将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中,这个规模的缺失是所谓的外资流入无法弥补的。因此市场大概率也只有短线的脉冲机会,而难以形成趋势性的上涨,因为动能不足!所以,节后首日开门红固然足喜,但还是见好就收,比谁撤的快模式。
节后布局:苹果产业链、知识产权概念》本内参从1月初开始,已连续一个多月反复强调电子板块低位超跌反弹潜力。新年开工第一天,电子板块再度大涨,有读者留言询问,结合春节期间、周一消息面来看,后续“春季行情”板块概念的挖掘思路还有什么?
我们认为,周一扛旗大涨的苹果产业链主要是短期事件驱动刺激,后续挖掘的重点仍然是超跌低估值+与5G的交集部分;中美贸易谈判有望在知识产权领域率先达成协议,相关概念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博览视点
                 



A股开门红登新闻联播让市场兴奋,但还是比谁撤的快模式!                 
【研究员】:柏双
结论:春节后首日A股的开门红大涨,让市场很兴奋。尤其是当晚,A股大涨的新闻再次登上了新闻联播就让市场展开了很多联想。虽然只是一条简讯,但很多财经媒体的评论都在说,考虑到新闻联播对包括股市在内的诸多行业的巨大影响力,这其中传递的信号却非同寻常。自己的一点看法是,这有助于本周剩下的几个交易日,市场依然以期待上涨为主。但之前节前已经踏空的资金,随时也要警惕利好兑现变接盘侠的风险。 毕竟,虽然昨日的A股大涨,背后有多个催化剂,但这些因素都不能说是关键的具有持续影响的利好。关键问题是,A股将迎来趋势性上涨吗?这依然是个重大悬疑。 我注意到,在对A股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上,依然是不利的。一是,对股市的金融严监管未变。二是金融市场的输血、失血定位未变。尤其是后者,非常清晰而简单的一个指向是,决策层面在要求金融市场继续以扶持实体经济为己任不变的情况下,又给金融市场加了新担子!乡村振兴也得金融市场出更大的力!这决定了未来A股流动性总体将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中,这个规模的缺失是所谓的外资流入无法弥补的。因此市场大概率也只有短线的脉冲机会,而难以形成趋势性的上涨,因为动能不足!所以,节后首日开门红固然足喜,但还是见好就收,比谁撤的快模式。

                                 
【博览财经分析】春节后首日A股的开门红大涨,让市场很兴奋。持股过年的朋友,基本都收到了股市的春节红包!昨天两市88只股票涨停,A股市值一天增长了8888亿,又是两个吉祥的数字。
尤其是当晚,A股大涨的新闻再次登上了新闻联播就让市场展开了很多联想。
虽然只是一条简讯,但很多财经媒体的评论都在说,考虑到新闻联播对包括股市在内的诸多行业的巨大影响力,这其中传递的信号却非同寻常。
众所周知,自从2015年股灾后,跌多涨少的A股基本淡出了新闻联播的视线,特别是关于A股涨跌之类的新闻,基本在联播中销声匿迹,就连百股跌停或者大涨,联播中也难觅踪迹。
偶尔,新闻联播也会发布的涉及A股的政策,例如2018年7月,“证监会进一步放开外国人A股交易范围”的消息就登上了《新闻联播》,当时还有媒体为此专门发文。
评论认为,猪年首个交易日,A股大涨的新闻再度登上新闻联播,包括近期一系列涉及资本市场的大事件,显然不是孤立的:从成立金融稳定委到经济工作会议大篇幅聚焦资本市场;从年前的换帅、及时打击造谣传谣,再到今天A股大涨再上新闻联播,一个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股民也从这一系列变化中,隐约看到了希望。
还有评论说,对于习惯了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千股巨亏,见惯了大场面的投资者来说,昨天股指的波动并不能说太大。另外从具体日子看,昨天也不是什么重大日子或者有什么重大事件,无非就是农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其实类似这样的日子,以前也没有上过新闻联播,但这次却上了。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因为是好事传千里,坏事不出门。A股一个不大的涨幅,居然都能上新闻联播,是不是代表了一些态度呢?至少说明一点:在这个时间点,在现在A股这个点位,上涨是被官方所认可甚至鼓励的!
自己的一点看法是,这个消息的扩散有助于本周剩下的几个交易日,市场依然以期待上涨为主。但之前节前已经踏空的资金,随时也要警惕利好兑现变接盘侠的风险。
分析指出,昨日的A股大涨,背后其实有多个催化剂:
一:年前证监会换帅和闪电辟谣,给市场注入了信心;
二:春节A股休市期间,美股虽有反复,但总体还是上涨的;
三:发改委等十部门近日联合印发《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提出六个方面24项具体措施,涉及5G、汽车消费等多个领域;
四:备受关注的中美谈判,目前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五:年前商誉、业绩地雷基本出清了,短期内大的利空或黑天鹅基本没了。
但这些因素都不能说是关键的具有持续影响的利好。
关键问题是,A股将迎来趋势性上涨吗?
这依然是个重大悬疑。
我注意到,在对A股至关重要的两个要素上,依然是不利的。
一是,对股市的金融严监管未变。
除了春节前夕对格力董明珠的处罚和节后对牛散章建平等人的处罚,都体现出了这一思路。11日证监会又表示,上市公司应当于首次披露重组事项时向证券交易所提交内幕信息知情人名单。前述首次披露重组事项是指首次披露筹划重组、披露重组预案或披露重组报告书孰早时点。
简单来说,新的监管层上任的兴奋劲没持续多久,市场就注意到,除了科创板政治任务外,其在其他方面的思路与前任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二是金融市场的输血、失血定位未变。
就在昨晚(2月11日)央行等多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对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明确了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短期内,突出目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到2020年,要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明显提升。中长期,突出目标的规划性和方向性,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意见提出,到2020年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高于上年,农户贷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持较快增速。积极拓宽农业农村抵质押物范围,积极稳妥开展林权抵押贷款。适当放宽“三农”专项金融债券的发行条件,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
11日的国常会也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促进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金融支持。
我不清楚是否还会有些人把这个政策解读为:政策层面又要重用金融市场的意思。
在我看来,非常清晰而简单的一个指向是,决策层面在要求金融市场继续以扶持实体经济为己任(提现在股市层面就是IPO常规化,继续不断抽血)不变的情况下,又给金融市场加了新担子!乡村振兴也得金融市场出更大的力!
虽然央行上述公布的政策主要指向银行体系,但银行体系作为A股最主要、最终极的流动性源头,更多向实体、向乡村振兴倾斜的结果,是A股流动性将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中,这个规模的缺失是所谓的外资流入无法弥补的。因此市场大概率也只有短线的脉冲机会,而难以形成趋势性的上涨,因为动能不足!
所以,节后首日开门红固然足喜,但还是见好就收,比谁撤的快模式。


                                 
                                           焦点透视
                 



北24个交易日净流入超700亿!A股为何成外资香饽饽?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便宜才是硬道理。对于外资来讲,A股市场的估值在大幅度下跌后接近十五年来的历史低位。虽然低估值并不意味着短期市场会迅速上涨,但低估值往往对应着未来的高收益。当前价格下,A股所代表的隐含现金流回报率也已经较高,部分公司甚至超过8%,与当前的其他资产类别相比,经过了充分去杠杆后,A股在大类资产中风险性价比较有吸引力,安全边际较高。

                                 

【博览财经观察2月11日,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A股市场喜迎猪年“开门红”,三大股指放量齐涨。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依旧保持春节前那种持续流入的势头,2月11日又净流入近50亿元。

至此,2019年以来短短24个交易日中,互联互通机制下的沪股通和深股通(北向资金)净流入712亿元。从成交情况来看,24个交易日中,沪股通和深股通有21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入状态。从历史数据来看,沪股通2019年1月份的净买入规模,仅次于刚开通时的2014年11月;深股通则创下了单月净流入历史新高。

以陆股通北向资金为代表的外资已然成为当前A股市场中不容忽视的机构力量,甚至有基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预测,2019年外资有望成为A股市场最为重要的机构力量。

事实可能也是如此,未来随着A股纳入富时指数、标普道琼斯指数以及在MSCI中的纳入比例提升,海外资金依然是A股增量资金的核心力量,且其话语权将不断增强。因此,海外资金的投资策略对国内投资者来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中国股民嫌弃的A股为何成为外资眼中的香饽饽?

2018年,陆股通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2942.18亿元。如果把QFII等外资机构全部算上——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全口径数据并扣除估值因素进行估算,2018年外资累计增持A股规模达3355亿元。

截至2019年1月,北向资金持有A股市值7853.27亿元,占A股流通市值2.14%。截止2018年末,外资(北向资金+QFII)持有A股的流通市值占比已经超过3%。由此可见,外资已经成为A股参与者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而在2018年一直买买买的外资,当年可能并未实现盈利。原因大家都知道,因为A股市场整整跌了一年。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全口径数据并扣除估值因素进行估算,外资2018年在A股市场累计亏损了大概3600亿元。

亏了3600亿元,依然无惧市场调整而持续买入,外资如此坚定的信念从何而来?

首先,便宜才是硬道理。对于外资来讲,A股市场的估值在大幅度下跌后接近十五年来的历史低位。虽然低估值并不意味着短期市场会迅速上涨,但低估值往往对应着未来的高收益。当前价格下,A股所代表的隐含现金流回报率也已经较高,部分公司甚至超过8%,与当前的其他资产类别相比,经过了充分去杠杆后,A股在大类资产中风险性价比较有吸引力,安全边际较高。

从市盈率来看,2005年上证指数PE为17倍,而2008年的市盈率最低到过13倍,都高于当前11倍的估值。这意味着从市盈率角度来看,当前的A股比过去两次大熊市的最低点还要便宜很多。

2019年,现在的估值接近A股近15年的历史低位。虽然盈利下修大概率继续,但2019年估值回升的幅度预计大过盈利下滑的负面影响(很多已经在股价中反映),以估值修复为驱动的股市反弹可期。

其次,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上的特殊地位也带来机会。一方面全球资本需要一个大市场来容纳,A股具备这个体量;另一方面A股与发达国家市场关联度较低,例如A股与美国市场关联度不足0.4。当前发达国家市场同步震荡,A股提供了一个大类资产组合中的另类选择。外资此前对A股的低配比例使得他们面对2018年的下跌更为从容,而A股先后纳入MSCI、富时罗素和标普道琼斯等给他们提供了加大配置的动力。

最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市场情绪方面,外资机构看待A股的态度与中国股民截然不同。

经贸摩擦、去产能、金融去杠杆、打破银行刚兑、业绩黑天鹅事件、信用踩雷…这一切都在2018年发生了。一时间,中国股民找不着北,短暂的阵痛带来的情绪上的恐慌和悲观往往容易互相传染并且放大。

在此背景下,中国以实现较高质量的增长为目标,致力改革以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加上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有助鼓励消费、改善营商环境和舒缓民企的财务状况,这一切利好因素在2019年的A股市场被很多投资者忽略了。

而海外的投资者并不生活在中国,A股是他们的投资品之一。为什么现在开始增加配置A股市场,道理很简单,就是他们认为现在A股更值得投资了,因为他们之前所担忧的产能过剩、房地产价格过高、经济硬着陆、影子银行、市场流动性等等的问题有望一步步解决了。

说白了,中国股民嫌弃的A股成为外资眼中的香饽饽,只是不同视角而导致的认知错配之别而已。



                                 
                                           投资参考
                 



节后布局:苹果产业链、知识产权概念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本内参从1月初开始,已连续一个多月反复强调电子板块低位超跌反弹潜力。新年开工第一天,电子板块再度大涨,有读者留言询问,结合春节期间、周一消息面来看,后续“春季行情”板块概念的挖掘思路还有什么? 我们认为,周一扛旗大涨的苹果产业链主要是短期事件驱动刺激,后续挖掘的重点仍然是超跌低估值+与5G的交集部分;中美贸易谈判有望在知识产权领域率先达成协议,相关概念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博览财经研报】本内参从1月初开始,已连续一个多月反复强调电子板块低位超跌反弹潜力。新年开工第一天,电子板块再度大涨,有读者留言询问,结合春节期间、周一消息面来看,后续“春季行情”板块概念的挖掘思路还有什么?
我们认为,周一扛旗大涨的苹果产业链主要是短期事件驱动刺激,后续挖掘的重点仍然是超跌低估值+与5G的交集部分;中美贸易谈判有望在知识产权领域率先达成协议,相关概念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苹果链大涨,源于降价促销
苹果产业链春节期间有重磅利好:
据悉,从1月11日(苹果开始降价)到1月30日,苏宁电器的苹果iPhone销量增长了83%。其中iPhone 8和XR是最受欢迎的机型。天猫在1月13日对iPhone进行大幅降价,截至1月29日,天猫上的iPhone销量飙升了76%。
再叠加A股科技股反弹背景早就准备到位,且春节休市期间,美股科技股普遍反弹,苹果同样反弹,因此在这个消息刺激下,周一苹果产业链个股普遍大涨,且开盘率先领涨(尤其是十点前的信维通信大涨和十一点关口的蓝思科技涨停,奠定了当日创业板大涨的半壁江山),不足为奇。
对于事件本身,我们认为对苹果公司而言,难言中长期利好,降价促销更像是揠苗助长。苹果的营销模式在国内有点类似于奢侈品,出现买跌不买涨的心理后,产业链整体会从之前的“成长属性决定估值”慢慢演变为“周期属性决定估值”。因此尽管多数分析认为1月初是手机产业链整体周期低点,但鉴于不少企业估值仍然不低,因此在新的应用场景促使消费者换机频率快速提升之前,产业链整体仍应定位为短期事件驱动叠加中期作为周期板块出现价值回归分化反弹。
降价事件驱动的逻辑要点在哪里?由于短期苹果降价机型主要在消耗库存,所以对于公司整体毛利率的影响可能要到三季报(对美股苹果而言是年报,因为苹果的财务年度是四季度开始)才会显示的比较明确,所以事件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期存在时间差。
策略上看,后续挖掘苹果产业链反弹的重点,仍然在绩优+外延发展迅速且能够摆脱苹果依赖+超跌。例如大量深度受益于5G建设+本身周期性很强且前期跌幅巨大估值很低的显示面板企业,值得投资者持续跟踪。
中美贸易谈判渐上正轨,关注知识产权概念
贸易谈判的最新进展是,中国贸易谈判代表2月1日去了美国之后,2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将与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财政部长姆努钦举行新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
综合各方消息,月初我方人员去美国,其实啥都没谈成,但双方都表达出要谈出一个结果的决心和意志。所以即使3月1日前,达成一个框架非常大、具备很强约束性的协议的可能性基本等于零,但在几个关键问题上,达成部分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很大,而这些协议有较大概率成为3月1日“不加税”的原因。
那么什么协议达成的可能性较大?
一是中方加大美国商品的购买力度。这块由于主要涉及农产品和能源,而石油石化周期股又不是近期市场关注的重点,所以不是我们跟踪的重点。
二是据传闻,中方在知识产权保护等一些敏感问题方面提出了一些提议,这块达成难度远小于减少国企补贴等深层次改革,所以“知识产权概念”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贸易谈判两个关键时点。一是15号谈完,15-16号的新闻稿,二是28号特朗普在河内见完朝鲜领导人后,如果近期贸易谈判顺利,不排除中美两国领导人会面的可能。
警惕传媒板块短期风险
市场对于流浪星球和北京文化关注度很高,简单谈两点看法。
首先,流浪星球较大概率达不到50亿票房。很多传媒分析师认为票房能到50亿,是脑筋都不动,直接用的猫眼的数据,而猫眼的预测来自对于前些天该片上映数据的平推,是没有计算春节票房额外火爆因素在里面的。所以猫眼50亿票房的预测不可靠。
事实上大部分分析师故意淡化初一票房创新高的背景下,观影人次逆市回落的事实。截至2月10日24点,2019年春节档累计票房超过58亿元,同比增长0.8%,差一点就负增长,初六的数据更是比卖方的普遍悲观预期还少了1个亿。
其次,这两年北京文化的爆款电影炒作,确实每次都是“利好落地见光死”。再叠加周一第一天市场早盘出现了开门红一致性预期,创业板整体上涨很大程度上短期抵消了市场对于创业板商誉、业绩、科创板挤压等问题的忧虑。
所以从情绪上看,这三个问题占全了的传媒板块,显然不适合追高。
上文我们谈到了电子行业当前的周期属性已经超越白马成长属性,其实对于电影和院线板块而言是一样的,后续可以考虑尽量以周期股角度来看待。


                                 
                                           观察与思考
                 



A股最关键利好:“寓改革于调控中”的降息正临近?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我们注意到,春节后首日的开门红虽然让市场兴奋,但不足以让市场建立趋势信心。而一个真正可能对未来A股中期趋势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降息!正在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在我看来,即便这个政策在短期内并不可能成真,但市场对此持续议论,或者对宽松预期的期待不断,就足以推动A股预期持续向好。 分析指出,一是在全球经济预期不振之下的,各国央行纷纷转向的宽松背景,让中国央行跟随降息具有充分的前提条件。二是无论今年中国经济更大的下行压力,还是新基建、乡村振兴的需要,也都要求降息成为一种备选。甚至我注意在部分金融智囊中已经有一种说法,现在需要考虑的已不是要不要降息,而是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降息的问题。这一次(中国)央行很可能会将降低贷款利率内嵌于利率并轨改革中。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的张涛研究员大胆猜测,这一次央行很可能会将降低贷款利率内嵌于利率并轨改革中,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而1年期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利率为3.15%,理论上利率并轨后,贷款利率存在一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

                                 
【博览财经观察】我们注意到,春节后首日的开门红虽然让市场兴奋,但不足以让市场建立趋势信心。而一个真正可能对未来A股中期趋势具有重要影响的要素:降息!正在成为市场热议的话题。在我看来,即便这个政策在短期内并不可能成真,但市场对此持续议论,或者对宽松预期的期待不断,就足以推动A股预期持续向好。
分析指出,一是在全球经济预期不振之下的,各国央行纷纷转向的宽松背景,让中国央行跟随降息具有充分的前提条件。二是无论今年中国经济更大的下行压力,还是新基建、乡村振兴的需要,也都要求降息成为一种备选。甚至我注意在部分金融智囊中已经有一种说法,现在需要考虑的已不是要不要降息,而是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降息的问题。这一次(中国)央行很可能会将降低贷款利率内嵌于利率并轨改革中。
我们注意到,在2019年首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FED)表示将视经济状况实际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若经济表现不佳,就可能会“暂停加息”和“放缓缩表”,此措辞释放出的鸽派信号,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无独有偶,在FED会议之前,另外两家货币当局欧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BOJ),也不约而同地释放了鸽派信号。
然而比他们更早,中国央行(PBC)更是通过使用数量和价格两个层面的政策工具,释放出最为积极的政策信号,包括通过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通过创设TMLF将长期资金利率降至3.15%、以及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提高银行永续债流动性等。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2%2F1549931723930632.jpg
因此,年初以来全球的货币金融环境,与2018年最大区别就在于,各国央行的政策在边际上是同向宽松的,此变化对于中国央行而言,就意味着可以使用更多的政策工具,政策空间也相对拓宽了一些。而不像2018年,由于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面对不断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和微观主体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局,央行只能更加倚重数量工具,例如四次降准,而不敢动用更为有力的利率工具。
目前中国的融资结构,无论是在融资存量方面,还是融资增量方面,人民币信贷融资依然是主要部分。截至2018年末,社会融资存量中仍有67%是人民币信贷,而由于严监管下的去杠杆,过去三年的增量融资中人民币信贷融资比重还呈现了快速上升态势,2018年末已升至81%。而至今,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进入不断完善阶段,央行也相继取消了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但央行掌控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限制因素的话,单纯出于降低微观主体融资成本的考虑,央行完全可以降低贷款基准利率。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2%2F1549931737904313.jpg
而全球货币金融环境边际趋松,在一定程度上已为央行的利率工具打开了施用空间,而国内经济运行的客观也需要贷款利率的降低。因此,现在需要考虑的已不是要不要降息,而是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降息的问题。
如果观察近年来央行的调控,无论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是在推动汇率改革的过程中,央行的基本思路均是“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而已有经验显示,该思路的实际效果很好,因此一定会得到延续。
具体到利率政策方面,近期包括易纲行长、孙国峰司长等央行官员都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然是2019年央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当前此项改革的重心就是推进利率并轨。
因为中国目前的利率体系还是“金融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并存的双轨制,而伴随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其市场化程度已基本与国际趋同,同时“央行政策利率——金融市场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也已构建完成。
未来随着我们对外开放承诺的陆续落地,金融领域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对市场利率在金融领域内发挥主导作用的需求必将持续提升,为此利率并轨已“箭在弦上”。
近日孙国峰司长明确表示:“利率并轨背后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即金融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等应由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display_picture.php?url=https%3A%2F%2Fimages.bolanjr.com%2Fuploader%2Fuploadfile%2Fimage%2F20190212%2F1549931759150412.jpg
所以大胆猜测,这一次央行很可能会将降低贷款利率内嵌于利率并轨改革中,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而1年期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利率为3.15%,理论上利率并轨后,贷款利率存在一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
(文章来源:CF40青年论坛会员、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张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9 06:31 , Processed in 0.14829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