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点评
【本期主编】:柏双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本周仍会上冲,但应是渐行减仓好时机!》:尽管上周五(3月1日)股指再度收盘发力冲击3000点未果。但博览主流观点仍坚持上周内参给出的观点不变:第一轮冲击波进入末端!但我们说的不是中长期趋势改变,而是短期第一轮是否结束? 首先,要搞清2月行情上涨主要矛盾是否发生变化。这轮行情的中长期支撑因素是决策层提升股市在经济中地位,即由“规范中发展”向易会满在“发展中规范”的时代切换。2月行情,更多是除了市场信心在政策的感召下增强外,就是中美贸易谈判比较确定的市场预期,以及外资持续资金流入。但最终新消息表明,美帝又在加码,即从贸易数值向中国结构性改革施压。 其二,股市经过万亿成交量,市场换手率已达2015年牛市时水平,2015年是加了杠杆,2019年万亿成交量不排除是外资换手,但本次行情内资并没过多杠杆,在股指涨幅已达25%,后续资金应难以集中释放。不通过振荡换手,机构成亿资金持筹成本难以下降,风险敞口较大。 所以,基于周末MSCI扩大纳A比例的消息本周一(3月4日)行情仍会上冲,但这时应是渐行减仓的好时机,而不是加仓。简单说,应在上冲振荡中对原涨幅较理想、盘中突破高点的票分批减持,对低位突破票可以在总仓控制下增持,做必要结构性调整持股布局。 《二十天内,A股四次登上《新闻联播》,传递了什么信号?》:为何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的A股市场,现在又获得了从高层到民间的“万众瞩目”呢?这种变化向投资者传递出什么信号?一方面,A股今年在全球各国股市中表现最好,确实值得称道。但另一方面,金融强国的战略,资本市场定位的变化,这些推动A股市场未来走出长牛、慢牛的深层次变革之举,才是A股频繁“露脸”《新闻联播》的真正原因。
博览视点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本周仍会上冲,但应是渐行减仓好时机!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尽管上周五(3月1日)股指再度收盘发力冲击3000点未果。但博览主流观点仍坚持上周内参给出的观点不变:第一轮冲击波进入末端!但我们说的不是中长期趋势改变,而是短期第一轮是否结束? 首先,要搞清2月行情上涨主要矛盾是否发生变化。这轮行情的中长期支撑因素是决策层提升股市在经济中地位,即由“规范中发展”向易会满在“发展中规范”的时代切换。2月行情,更多是除了市场信心在政策的感召下增强外,就是中美贸易谈判比较确定的市场预期,以及外资持续资金流入。但最终新消息表明,美帝又在加码,即从贸易数值向中国结构性改革施压。其二,股市经过万亿成交量,市场换手率已达2015年牛市时水平,2015年是加了杠杆,2019年万亿成交量不排除是外资换手,但本次行情内资并没过多杠杆,在股指涨幅已达25%,后续资金应难以集中释放。不通过振荡换手,机构成亿资金持筹成本难以下降,风险敞口较大。 所以,基于周末MSCI扩大纳A比例的消息本周一(3月4日)行情仍会上冲,但这时应是渐行减仓的好时机,而不是加仓。简单说,应在上冲振荡中对原涨幅较理想、盘中突破高点的票分批减持,对低位突破票可以在总仓控制下增持,做必要结构性调整持股布局。
【博览财经分析】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尽管上周五(3月1日)股指再度收盘发力冲击3000点未果。但博览主流观点仍坚持上周内参给出的观点不变:第一轮冲击波进入末端!但我们说的不是中长期趋势改变,而是短期第一轮是否结束? 首先,要搞清2月行情上涨的主要矛盾是否发生变化。这轮行情的中长期支撑因素是中央决策层提升股市在经济中的地位,即由刘士余时代的在“规范中发展”向易会满在“发展中规范”的时代切换。就2月行情,更多是除了市场信心在政策的感召下增强外,就是中美贸易谈判比较确定的市场预期,以及外资持续资金流入。 但我注意到中,中美贸易的确越过了3月1日的关键点,但最终新消息表明,美帝又在加码,即从贸易数值向中国结构性改革施压。所谓结构性,就是要求中国从制度上加以更加市场化方式生产商品与贸易,实质是强压中国向市场经济制度加大,而不是社会主义经济。也就是,中美贸易虽跨越3月1日,但3月谈判仍可能面临波折。同时,加拿大司法部批准引渡孟晚舟,3月6日开庭。此其一; 其二,股市经过万亿成交量,市场换手率已达2015年牛市时的平均水平,2015年是加了杠杆,2019年万亿成交量不排除是外资换手的作用,但本次行情内资并没过多的杠杆,在股指涨幅已达25%,后续资金应难以集中释放。不通过振荡换手,机构成亿资金持筹成本难以下降,风险敞口较大。 所以,李宏图先生认为,基于周末MSCI扩大纳A比例的消息,本周一(3月4日)行情仍会上冲,但这时应是渐行减仓的好时机,而不是加仓。简单说,应在上冲振荡中对原涨幅较理想、盘中突破高点的票分批减持,对低位突破票可以在总仓控制下增持,做必要结构性调整持股布局。 最后说一句,当前上市公司减持公告已达970份!但这个不妙信号,依然没有在市场得到充分警示。 另外,我密切关注两个消息:一是,习特会的进展,它代表中美贸易一个良好的节点;二是沪港通数据与内地开户数! 半夜加急出台的科创板细则对后市预期的干扰 快马加鞭,加班加点、赶在两会召开前期,把在深夜把大招放出来,可见资本市场改革的紧迫性和证监会的重视,毫无疑问,这是2019资本市场最大的事件! 科创板细则总结起来有10条核心内容: ①门槛50万,两年经验不变; ②基民的大福利!现有可投A股基金均可买; ③不实施T+0; ④进一步优化股份减持制度,核心技术人员股份锁定期,由3年调整为1年; ⑤进一步明确红筹企业上市标准; ⑥竞价交易20%涨跌幅,上市后的前5天不设价格涨跌幅; ⑦盘后固定价格交易; ⑧表决权差异安排; ⑨最严退市; ⑩科创板股票,优先向公募等机构配售。 但科创板对A股到底是怎样的影响逻辑? 首先,科创板细则公布的消息是A股短短20天内第四次登上新闻联播的缘由(大约花了10秒钟)。另外三次,分别是上周五(3月1日)新闻联播提及MSCI将A股纳入因子从5%增加至20%,报道时间多达50秒。以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的首秀介绍科创板。而今年A股第一次登上新闻联播是2月12日,那一晚之后,两市开始,在犹豫中上攻,截至3月3日,上证指数涨幅12.06%,创业板指数涨幅17.68%—— 所以,一方面,信号意义更加清楚:上涨有政策层面的认同作为背书!3000点是必须要踩上了,3100,也不是不可能。两会期间,市场对政策利好,有预期。但另一方面,政策背书的信号过强,又让散户担心会否最终又“侠之大者,为国接盘”了。 而就科创板细则本身而言,不能说对后市简单的就可以定义为利好。 分析指出,第一条就断了很多优质公司上科创板的念想了。没有大量散户的市场就没有足够的溢价,看看AH溢价就明白了。 倒是有些看似厉害实则垃圾的公司,政府给名额都上不了创业板,最后跃跃欲试可以上科创板,这类企业很多。这两年体制内做新尝试,搞了一些雷声很大雨点很小的企业,这个雨点说的是利润,各个地方都有这这样的“成功”案例,美其名曰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实际上是只听得声响见不到效益。上科创板对他们来说算是功德圆满,管理人邀功,领导有面子,反正股东是政府,管你股权是不是会溢价还是一潭死水 不过话说回来,创业板当年也设置过30万的开户门槛,那会儿的30万门槛要远比现在的50万门槛高,这个门槛不记得什么时候取消的了,没准科创板的门槛很快也取消呢那不是皆大欢喜了。 总之,结合科创板、贸易争端和市场当前成交量级,反正我们注意到,不少机构也有类似的观点——中期行情依然可以抱有信心,但对本周的短线预期则纷纷开始转谨慎。 比如光大证券的观点指出,站在当前,对本周的市场运行由乐观转为中性,短期可能出现调整机会。 (1)从市场情绪、资金流向来看,当前市场资金面表现上出现分歧,北上资金情绪减弱,两融余额持续反弹。 (2)从技术形态来看,日线调整信号初露端倪,日线上将继续保持当前的上涨趋势,但上涨过程中出现调整信号的概率增大,投资者可密切关注量能变化。 (3)从市场情绪来看,上周市场情绪综合指标在维持前值的情况下出现细分指标观点分化的情况,乐观看好后市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短期调整的隐忧。 这是本周的短线需要警惕的。
新闻视点
二十天内,A股四次登上《新闻联播》,传递了什么信号?
【研究员】:林飞
编者按:为何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的A股市场,现在又获得了从高层到民间的“万众瞩目”呢?这种变化向投资者传递出什么信号?一方面,A股今年在全球各国股市中表现最好,确实值得称道。但另一方面,金融强国的战略,资本市场定位的变化,这些推动A股市场未来走出长牛、慢牛的深层次变革之举,才是A股频繁“露脸”《新闻联播》的真正原因。
【博览财经分析】从2月11日到3月2日,短短20天内,A股先后四次登上《新闻联播》。在今年之前,有关A股的消息在长达近四年的时间里在《新闻联播》这个平台上销声匿迹。 都说炒股要看《新闻联播》,如此强烈的政策信号,敏锐的投资者不应该视而不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新阶段,资本市场的定位也发生了改变,建立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有助于化解企业杠杆率偏高风险、有助于通过财富效应拉动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有助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A股在二十天内四次上《新闻联播》也向我们展示了市场“风口”之所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了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潮,大金融板块和科创概念乘风而起。 20天内,A股四次登上《新闻联播》 3月2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联播快讯中报道了科创板推出的消息。
这是在短短20天的时间里,A股第四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 此前三次分别是—— 3月1日,《新闻联播》报道称,美国明晟公司宣布,将大幅增加中国A股在明晟指数中的权重。这有望为中国A股带来更多的增量资金。这段节目时长50秒。
2月27日的《新闻联播》播报有关资本市场新闻,时长1分5秒。证监会易会满主席履职首秀,谈到将发挥科创板“改革试验田”作用,坚持市场化方向。
2月11日,也是春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放量大涨实现猪年“开门红”,当晚的《新闻联播》报道了“A股三大指数今日全线上涨”。
印象中,A股如此频繁地登上《新闻联播》的舞台,是极为罕见的。在今年之前,A股上新闻联播还要回溯到2015年。当年4月8日,《新闻联播》播出了关于《A股创“天量”时隔七年再触4000点》的16秒视频内容。当天,上证指数收盘报3994点,在随后的两个月内上证指数涨到5178点。 为何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被“边缘化”的A股市场,现在又获得了从高层到民间的“万众瞩目”呢?这种变化向投资者传递出什么信号? 一方面,A股今年在全球各国股市中表现最好,确实值得称道。 但另一方面,金融强国的战略,资本市场定位的变化,这些推动A股市场未来走出长牛、慢牛的深层次变革之举,才是A股频繁“露脸”《新闻联播》的真正原因。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通过深化改革,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今年2月22日,高层人士表示“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两者共生共荣”,再次强调了金融的重要性。 打造金融强国的战略呼之欲出。近期,中央各部门将陆续下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文件,未来自上到下会越来越重视金融作用,而资本市场又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此种种,都体现出国家层面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老股民都知道“炒股要看《新闻联播》”。由此看来,“股市将成为国家重要核心竞争力组成部分这个结论”不是瞎说。 可预见的是,在2019年,新一轮资本市场改革的大潮即将开启,积极的信号越来越多,A股市场“不受待见”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从投资机会层面来讲,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述四次《新闻联播》关于A股的报道,两次都提及了科创板,这是比较明显的信号。另一方面,我国金融业正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阶段,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迫切性,而改革的着力点并非只有股市,银行、保险和信托等领域都是改革触动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近期A股市场上大金融板块的崛起绝非偶然。
投资参考
2014行情,指数回调时,错位上涨的板块是它
【研究员】:陈淼
编者按:行情逐渐进入高位强震阶段,我们认为,在与当前类似的2014年下半年金融+指数行情中,军工板块与上证指数节奏存在错位,使得军工板块成为当时投资者参与板块轮动的重点选择。 从基本面来看,市场对于军工板块整体业绩存在低估,使得军工板块后续具备整体业绩回补潜力。细分来看,我们认为两船国企改革概念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博览财经研报】行情逐渐进入高位强震阶段,我们认为,在与当前类似的2014年下半年金融+指数行情中,军工板块与上证指数节奏存在错位,使得军工板块成为当时投资者参与板块轮动的重点选择。 从基本面来看,市场对于军工板块整体业绩存在低估,使得军工板块后续具备整体业绩回补潜力。细分来看,我们认为两船国企改革概念值得投资者密切跟踪。 军工板块与大盘节奏存在错位 回顾军工板块市场炒作模式,有两点值得重视。 军工股进入中期波段,市场需要有两个基础条件: 因为军工板块具备极强的抗经济周期属性,政府支出+信息化建设升级,可以较好保障其业务增速少受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所以经济基本面下行期,市场喜欢关注军工板块。 例如2014年下半年,便是与当前类似的经济周期下行期。当时为了托底经济,从南宁开始,多城放松房地产限购,央行11月降息,11月前,市场对于降息预期已经较高。目前市场降息预期也高,而且房地产政策放松也逐渐实锤。 因为军工板块业绩并不透明(订单情况具备一定的保密性质),而且具备极强的题材性质,不想券商那样非常考验市场流动性水平,所以军工板块是市场上最为典型的,纯粹炒作事件驱动的板块。 2014年核心事件是南海问题和国产航母,此外军工重组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当前市场军工催化剂仍然不少,例如印巴冲突、美朝谈判出现问题、北斗组网等。 所以近期市场舆论,往往将目前行情和2014年下半年金融股行情类比。如果从这点出发,可以看出,在当时行情中,军工板块波动往往与大盘错位,具备极强的轮动性质: 因此,尽管当前指数仍处于强势阶段,但后续若转为震荡回调,可以考虑军工板块错位表现潜力。 中期军工板块利好逻辑清晰 军工板块中期逻辑非常清晰。 首先,贸易摩擦背景下,国防信息化的趋势持续性很强,多个领域持续推进。 国防信息化包括信息采集处理(通过雷达、北斗、惯性、红外等手段以解决“我在哪儿、战友在哪儿、敌人在哪儿”等问题)、传输共享(通过无线电台、数据链、自组网等形式,实现信息实时共享以供决策指挥)与信息安全(电子对抗、网络信息安全等)等。 根据军费三三制原则及目前国防信息化支出占国防装备费用约30%的比例,假设2025 年占比达到40%,则至十四五末国防信息化支出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47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1%。
军工板块内部多年格局改变较小,国防信息化重点八大领域,以及对应上市公司非常清晰: 其次,军工板块2018年业绩表现非常抢眼,已经体现出较强的抗周期性。 多家券商预测军工板块2018年业绩,仅举一例。国盛证券强调,2018年军工行业净利润中枢预计增长19.1%,高于2017年同期的10.0%。采用整体法,2018年军工行业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中枢约137.8亿元(+19.1%),较2017年115.7亿元(+10.0%)增幅扩大9.1pct。 而且,2018年核心军工企业业绩同增15.5%,高于民参军的9.2%,这与我们上文强调的核心装备业绩优秀趋势符合。 事实上,三季报、半年报已可看出军工板块业绩趋势强悍,半年报时,市场曾炒作军工业绩。以三季报为例,军工板块共有106家公司公布三季报,共有75家公司实现利润增速上涨。 我们认为2019年军工行业业绩有望继续快速提升,从目前已公布年报的企业资产负债表来看,18年行业预付及预收账款增速均超过40%,且绝对值创历史新高,行业增量红利已顺利传导至企业资产负债表层面。 关注船舶系国企改革 注意上文我们强调,军工板块业绩较好,构成板块整体走强的催化剂,但军工板块炒作,向来偏向于事件驱动+妖股捕捉,不应当单纯从业绩受益角度选择标的。 那么今年军工板块炒作重点会是哪里?我们认为,船舶板块中,最有可能出现妖股,因为船舶系可能会出现国企改革事件驱动。 受制于全球航运周期,民船仍处在长周期底部位置,进行专业化整合是船舶产业进行供给侧改革,船舶企业发挥协同效应、共同走出困境的一种方式。而从国企改革进度来看,南北船集团明确“十三五”期间资产证券化率的目标,目前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外,军船订单19年迎较高增长,民船处长周期底部现逐步回暖。与其他军工行业相比,船舶装备产业链军民融合程度最深,业绩弹性较大,船舶装备行业值得关注。 可以看到,上周五(3月1日)行情中,亚星锚链已强势涨停,中船科技也已走出低位强势反弹趋势。
观察与思考
即便牛市又怎样?“一赚二平七亏损”规律从未打破!
【研究员】:柏双
编者按: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公号“夏至1987”,有大量整编和删减。在当前各大机构首席纷纷围绕当前是否已经进入牛市各抒己见,争奇斗艳之时。本文的价值在于戳破表象直击本质:炒股的根本不是为了分别牛熊,而是为了赚钱。但是投资者一亢奋就很容易遗忘的一个现实是,牛市里,你就能赚到钱吗?大潮涌起时,人人都是股神,各种看多被验证。但潮水褪去,绝大部分人都在裸泳,这是股市“一赚二平七亏损”是个颠扑不破的基本规律。毕竟,A股市场虽然并不是是完全零和博弈的市场,但也差不了太多。人人都想赚钱,赌场就开不下去了呀。 历史教训已经太多——2014年大牛市的起点,当时很多人接连唱多,股市也确实炒到了5000点。后来的情况怎样,大家都清楚了,鸡犬升天过后是一地鸡毛,散户们亏的底儿掉。 所以,大盘才涨了百分之十几二十就号召大家保持理性,看似吃力不讨好,但至少这样合理,健康。而盲从喊牛,更危险!因为在市场一致看多时,行情已经很危险了!
【博览财经观察】牛市里,你就能赚到钱吗?大潮涌起时,人人都是股神。但潮水褪去,绝大部分人都在裸泳!这是股市“一赚二平七亏损”是个颠扑不破的基本规律。毕竟,A股市场虽然并不是是完全零和博弈的市场,但也差不了太多。人人都想赚钱,赌场就开不下去了呀。 据中登公司数据,上周新增投资者人数大幅增长53%,达到31万人,从各个券商营业部前台发来的情报来看,散户确实有跑步入场的迹象。再加上当前整体估值水平不高,市场长期走熊,情绪被压抑的久了,人心思涨,老股民需要一个情绪宣泄的突破口,这时候心情有些亢奋,喊几嗓子牛市来了,是可以理解的,人之常情。 而且最近几天很多投资者手里的市值暴涨,也难免心旌荡漾,要多看几次盘,多自我吹捧或相互吹捧几句,没办法,都是人,谁都不能免俗。 但兴奋之余,还是要强迫自己冷静冷静。“经历暴涨和暴跌都是对人性的一种磨练。”暴跌这几年大家见得多了,有些麻木了,暴涨倒是稀少,所以还比较新鲜,这样的机会把握一下,用于检验自己的心态和成色,看看是不是能熬得住,对于穿越牛熊,是非常有好处的。 现在喊理性,吃力不讨好,但盲从喊牛,更危险! 这个时候号召大家保持理性,本身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儿。大盘才涨了百分之十几二十,你就出来泼冷水,显得格格不入,挡了别人的财路,别人会骂你。但在股市这个特别容易盲从(结果一盲从就容易成韭菜)的地方,讲一些不一样的观点是必要的。如果正好还有几分道理,那于人于己都是好事。市场上本来也需要有人看多,有人看空,这样才合理,健康,这样才会有交易产生。如果一致看空或一致看多,反而很危险。 历史教训已经太多——2014年大牛市的起点,当时很多人接连唱多,股市也确实炒到了5000点。后来的情况怎样,大家都清楚了,鸡犬升天过后是一地鸡毛,散户们亏的底儿掉。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历来不论是中期行情还是牛市,都是伴随着怀疑中上涨,而上涨逻辑和信心的建立,往往是滞后于行情的。当市场开始一致看多,也建立了理由似乎非常完美的中期行情甚至牛市逻辑后,往往行情其实已经见顶或接近见顶了。 这是资本市场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毕竟,A股市场虽然并不是是完全零和博弈的市场,但也差不了太多。历来“一赚二平七亏损”是个颠扑不破的基本规则。你赚的钱基本就等于是别人亏的钱。所以当所有人都觉得牛市要来了,自己也能赚钱了。那就是大概率要被那些已在上涨之前就低位布局进去以及上涨初期嗅觉灵敏及时跟进的浮盈盘,要对后知后觉甚至完全就是跟风进去的大妈和小散们,毫不留情地咔嚓咔嚓割韭菜的时候了。可笑很多后入的韭菜一边被割,一边还会自我安慰:“绝不能再踏空、只是技术性调整、会涨回来的”。 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情况是不是有那么几分相似?据说鱼的记忆只有7秒,股民的记忆好像最多7年。上一次“政策牛+杠杆牛”吃的亏,才短短5年,您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吗? 历史场景一再重演,颠扑不破,只是每次都披着不同的面皮,玩出不同的花样,迷惑人心,让人看不分明,要过好久之后,才能明白真相却悔之晚矣罢了。 也有很多人说中国资本市场就是政策市,看基本面没有用的,对于这样的看法,我不太认同。政策再牛,牛的过经济规律吗?政策再厉害,你又不是政策制定者,你能跟的上节奏吗?几年的炒股经验告诉我,凡自己把握不了的东西,在自己能力圈范围外的东西,必然无法帮你赚到大钱。 什么是经济规律?长期来看,资产的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是经济规律。便宜的东西,总会涨上去,泡沫化的东西,迟早跌下来,这是经济规律。人为操纵的牛市或熊市,政策导向的牛市或熊市,这一套东西短期玩得转,长期玩不转。 现在2014-2015年的政策牛后的股灾,以及股灾后的“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哪一次善始善终了? 再看看大家熟悉的地产,催起来这么大个泡沫,这些年,泡泡虽然没有破,没有硬着陆,算是稳住了,但经济金融领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对我们的生活,对整个社会的风气造成了多大的影响,这些东西是隐形的,不容易被大家感知到的。 比如高房价带来的高租金、高杠杆、高负债,对城市人才的挤出效应,提前透支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全社会的成本,制造业和资本外流,金融体系被动去杠杆造成的社融紧缩,百业萧条,民企死一大片,全民无心实业热衷投机等现象为什么出现?这几年我们是不是都在吃前几年全民炒房酿下的苦果?没有办法,泡沫是没有破,但我们已经在为泡沫埋单了,只是短痛变成了长痛。 再说回股市,我们不能始终站在散户的角度看问题,把格局放大一点儿,想想为什么又开始鼓吹牛市,什么人希望有牛市? 的确,从逻辑上说,对国家,对经济,牛市至少有不少好处: 一是牛市来了,市值炒高了,原来积压的质押盘风险解除,算是给金融体系排了个小雷。 券商和基金业当然非常开心,散户是他们的衣食父母,牛市是他们利润的来源; 资本市场活跃了,注册制和科创板推起来会比较顺利; 原先不能发的新股新债都可以加速发行,原先缺钱的各种企业,大到银行,小到中小盘公司,融资都更方便了,算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缺乏直接融资,金融体系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 银行手里有钱了可以多放贷,企业手里有钱了既可以多投资,也可以还债; 小股民手里本来没什么钱,家里六个钱包都被掏空了,现在手里的股票涨起来,感觉又有点儿钱了,心情好一些,还可以促进消费,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有个专有的名词叫“财富效应”。 这样看来,牛市来了,对投资和消费拉动作用还是很明显的。在这个经济寒冬,救命稻草本来就不多,做高做活股市就成了高层的必选项,最近的一些政策也就顺理成章了。 但有政策就会有牛市吗?或者能牛多久,有多牛?这些问题都不好说。 假设真有牛市,那更要坚持价值投资,不能跟风! 对于我来说,符合经济规律的事情,确定性更强一些。2019年不一定有大牛市,但未来几年一定会有大牛市。炒作券商、5G、东方通信不一定能帮我赚钱,但守在低估值的蓝筹股里迟早能赚钱。 捡了芝麻就容易丢了西瓜,确定性的简单的事情不做,专挑那些不确定的难的事情来做,这种舍本逐末的态度,我认为不可取。短期炒作可能帮我赚点儿快钱,但赌博和吸毒这种事情,一旦沾上了,再想戒可不容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最优策略只有一个,就是时刻满仓,坚守低估值品种。当然我也知道,如果大牛市来了,好股票往往涨不过垃圾股,但我一点儿也不羡慕,人生很长,眼光放长远一些,格局大一些,一城一池的得失就不那么重要了。 如果你的成本只有2500,你迟早可以赚钱,至于未来是快牛还是慢牛,是政策牛还是杠杆牛,是中国水牛还是英国疯牛,有意义吗?管他什么国家队、外资港资、庄家游资、公募私募、养老社保公积金,名头一个比一个唬人,但只要是后面进来的,不都得乖乖给你抬轿? 好好理解冯柳的金句:“用满仓来抵御系统上行的风险,用选股来抵御系统下行的风险。”错过了2440点满仓的机会,没有关系,现在也来得及,无非是少了十几个点的利润而已,不影响大局。如果真的等到5000点再满上,那不就真成韭菜了吗?当了一辈子韭菜,不如翻身割一把韭菜吧。 所以,在牛市面前,不要太激动,想一想“静静”,听听她的话。多看看价值,少关心价格。多看看企业,少关心牛市。 最后,想起了一个遛狗的段子:股市中价值和价格的关系就像遛狗时人和狗的关系。价格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但迟早会回归价值;就像遛狗时,狗有时跑在人前,有时跑在人后,但一般不会离人太远。遛狗时人通常缓步向前,而狗忽左忽右、东走西蹿,正如股价的波动常常远大于基本面的波动。 趋势投资者喜欢追着狗(价格)跑;价值投资者喜欢跟着人(价值)走,耐心等狗跑累了回到主人身边。有时候,狗跑离主人的距离之远、时间之长会超出你能忍受的范围,让你怀疑绳索是否断了。其实,绳索只是有时比你想象的长,但从来不会断。 短线上冲3000点悬念不大,但之后会越来越艰难 经常会看到这句话“资金永远只会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动。”但问题是,现在向上涨真的是阻力最小的方向吗? 点开沪指的周线图,筹码分布,会看到下面这张图。周线级别上当前的筹码获利比率为41.06%!这意味着3000点上方要面临更为沉重的套牢盘。而同时,要面对日线级别近100%获利比率的获利盘抛压。 所以,3000点是个分水岭,在这之后往上的阻力会不断增大,而不是减少。 即便当前这一波就是每一位股民期盼已久的大牛市,但在这个敏感时点上,也需要横向震荡来消化来自上下方的压力。 有很多分析会列出很多很多利好消息来解释这轮股指的上涨。但就我的经验来看,从较长周期看股价从来不是消息面的即时反映。而且利好消息往往都是事后解释完美,事前推理漏洞百出,所以,要避免自己成为“羊群效应”中的跟风而迷失的一枚韭菜。那就必须要在一些较长周期里的投资决策中,有时候要学会屏蔽一些消息和分析,坚定自己的理性逻辑判断(摘自夏至1987,有大量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