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视点

证监会副主席吹响新一轮去杠杆号角,机构的牛市预期大概率夭折!
【研究员】:柏双
各机构首席刚刚终于放胆喊出牛市要来了,结果周末两则重磅消息就搞得满城风雨,不少人又开始惊惶:“去杠杆原来只到半程?!新一轮严厉去杠杆又开始了!”:一是证监会副主席李超8月30日在券业合规培训会上,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八个方面金融风险问题依然严峻。措辞非常严厉,披露的风险领域规模触目惊心。另外,就是9月8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宣布大幅太高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门槛、大幅降低了其最高质押比率(如下图)。而后一则消息,又似乎很像是对李超讲话精神的一个最快反馈,预计后续恐怕很快会有不少其他相关降杠杆政策跟进。 显然,上述证监会副主席的讲话需要投资者高度重视,其具备逆转此前本内参从七月初提出、至今仍坚持的“看好一轮中线行情到来,长线资金应准确入市的战略性判断”的潜在威力,至于那些看牛市的券商恐怕更会因上述政策风向的变动存在极大概率被啪啪打脸的可能。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监管层的态度很明显,金融去杠杆没有玩,仍要控风险。尤其要高度重视股票质押,接下来投资者要多研究两融数据。保不齐,上面接下来第一就会拿他开刀。总之,我们现在呼吁您高度重视接下来新一轮去杠杆对股市的冲击风险!但至于会否因此推翻原有的中线看涨逻辑,将待接下来看政策进一步的演化和市场反馈而定。
【博览财经研报】各机构首席刚刚终于放胆喊出牛市要来了,结果周末两则重磅消息就搞得满城风雨,不少人又开始惊惶:“去杠杆原来只到半程?!新一轮严厉去杠杆又开始了!”:
一是证监会副主席李超8月30日在《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培训会上——此次培训会参会金融系统监管官员和券商领导,比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还要齐整!重要性非同一般——发表的长篇讲话中,虽然肯定了券商过去两年在合规工作上做了一些成绩,但认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八个方面金融风险问题依然严峻。包括部分机构的资本金风险比较大;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仍需关注;去杠杆、降通道的压力仍然存在;内控不严,违规经营问题仍然严重等等。尤其谈问题的部分,对券商诸多不合规细节的描述,对机构高管的谴责措辞非常严厉(“配合造假、独立王国、贪多求快、没有底线”等),披露的风险领域规模触目惊心,
另外,就是9月8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宣布大幅太高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的门槛、大幅降低了其最高质押比率(如下图)。而9月8日的这条消息,又似乎很像是证监会下属部门对李超讲话精神的一个最快反馈,预计后续恐怕很快会有不少其他相关降杠杆政策跟进。
众所周知,在政策市的A股,分析某项政策对市场的影响,要看这件事处于什么样的大环境之中。是不是对原有市场方向产生颠覆性力量?
显然,上述证监会副主席的讲话需要投资者高度重视,其具备逆转此前本内参从七月初提出、至今仍坚持的“看好一轮中线行情到来,长线资金应准确入市的战略性判断”的潜在威力,至于那些看牛市的券商恐怕更会因上述政策风向的变动存在极大概率被啪啪打脸的可能。
博览首席经济学家李宏图先生指出,监管层的态度很明显,金融去杠杆没有玩,仍要控风险。尤其要高度重视股票质押,接下来投资者要多研究两融数据。保不齐,上面接下来第一就会拿他开刀。
总之,我们现在呼吁您高度重视接下来新一轮去杠杆对股市的冲击风险!但至于会否因此推翻原有的中线看涨逻辑,将待接下来看政策进一步的演化和市场反馈而定。
去杠杆大方向过去两年至今从未变,但现在力度再度陡升,投资者谨慎性也将陡升
回顾2015年去杠杆,当时在券商这块主要是两融。在场外主要是针对各种伞形信托和不合规配资平台。而从证监会李副主席在合规会议上的讲话看,目前交易所对于股票质押的大幅去杠杆,只是监管层对不限于两融、不限于不合规配置平台的,更多杠杆领域进一步扩大限制的一个序曲!
我们注意到,李超主要梳理了四大方面的风险:
第一是部分机构的资本金风险比较大,股票质押业务规模持续攀升,已经超过6.5万亿,存在潜在的刚性兑付压力。基金子公司,按照新的规定,净资本缺口很大。同时基金子公司项目出现风险的数量越来越多,延期兑付项目已经超过了200个,偿付风险仍然比较大。
第二是资管产品的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仍需关注。货币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五万亿,金融机构持有比例份额比较高。货币市场基金出了问题结果极容易传染,就像流感的病毒威力极大。同时呢,有个别货币基金,规模巨大,不用点名大家都知道是谁,你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比较大的银行的个人收益。此外,固定收益资管产品在市场里超过10万亿,里面的低等级的占有比较大,这方面流动性压力也不小。
三是去杠杆、降通道的压力仍然存在,也初步遏制住了增量,也在下降,整体讲市场的杠杆比通道业务更多。从统计的数据看,资管方面通道业务规模比较大,三分之二,比三分之二还强。
四是内控不严,违规经营问题仍然严重,有些机构监控不力,放任投资者异常交易,有的机构人员违规销售代客理财飞单问题。这几年银行飞单就没杜绝过,为什么银行的飞单大家都清楚呢,量大,10亿八亿甚至几十亿。但不是说我们证券基金行业没有这种情况,也有,去年就有一家,今年也有。
的确,从长远来看,在目前为资本市场引入更多增量资金的当口,进一步抑制入市资金的杠杆属性,其实对于长期市场来讲是好事情。
首先:当前市场最主要的是发挥融资功能,并且服务实体经济。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通过股市来为国企转移杠杆和负债。这一个需求有没有变?没有!支撑监管层启用股市的诉求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市场环境仍然是谨慎乐观的。
其次:目前市场虽然说是出现了部分增量资金入场的信号,但是还没有到杠杆横生的局面。此前对融资融券抬高门槛、目前再次出台股票质押新规,其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区分市场投资群体。让更具有资金实力和风控能力的机构参与适度杠杆品种,让散户群体尽量远离各种杠杆接口。
最后:经过长达两年多的熊市,散户这块杠杆资金基本上已经濒临灭绝。除了极少数入市不久的外,更多是以前期自救的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为主。对于这一块,新规如若实施的确是属于利空。但是考虑到新老划断,产生实质性影响还是偏向于中长期的。短期更多是负面情绪上的干扰。
但从中短期看,金融去杠杆力度的再度陡升而不是此前市场认为的高峰已过,将重新改变投资者对“股市有用性”的预期,让投资者刚刚建立不久的对于“严监管的适应性”,需要重新进行新的适应!
这从上周四、五(8日、9日)两个交易日,概念快速轮动,主线已经极度乏力可见,除了本身内部已经分歧较大,有回踩夯实的需要。恐怕部分原因也是有消息灵通的资金借机跑路。
所以,短中期内投资者有必要削减部分高弹性品种的仓位,尤其是股权质押比例高的股票,风险很大。
质押新规+李超警示:短期预期承压,中期资金受限!
【研究员】: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质押新规”是影响A股行情的直接因素,且对投资人预期是负面的,如果仅就这一个政策而言,由于监管层为其设计了诸多“缓冲”,其实际影响并不具有“全局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该“质押新规”发布前不久,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内部讲话显示,监管层并没有因为对某些“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的“开放”,就“疏忽、放松”对违规行为的监管,更没有因为此前“降杆杆”的“阶段性成绩”就对杆杆资金的监管有所改变——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对股市正面作用有限,而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的抑制仍不遗余力,两相比较,A股本周风险较大,投资人需规避大盘继续回踩的可能!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个周末最引人注目的消息,主要有二,一个在内部,监管层发布“最严股权质押新规(征求意见稿)”(下称“新规”),博览研究员的感觉是“继续抑制杆杆带来的‘过度交易’”,尽管不少券商分析认为“新规并没有大幅超越券商现在执行的标准”(对券业的冲击不大);而超过“新规”标准的质押,总体规模不大,且主要集中在小票上,对大盘股影响相对较小;加之这次监管层很明智的“提前宣布”有“新老划断”做为缓冲期(比起5月时,央行、银监会等到股市暴跌月余之后,珊珊来迟的“澄清”,证监会这次要“先进”得多),因此,都倾向于“对市场冲击有限”的判断。
另外一个因素,就是近来相当彪悍的人民币走势,上周的涨幅近1000个基点,央妈顺手就把原本用来遏制资本外流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20%直接降到0!
受此影响,部分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将直接推动中国资产的上涨,进而有利于A股行情的上涨。
对于上述两个因素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博览研究员认为,“质押新规”是影响A股行情的直接因素,且对投资人预期是负面的,如果仅就这一个政策而言,由于监管层为其设计了诸多“缓冲”,其实际影响并不具有“全局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该“质押新规”发布前不久,证监会副主席李超的内部讲话显示,监管层并没有因为对某些“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的“开放”,就“疏忽、放松”对违规行为的监管,更没有因为此前“降杆杆”的“阶段性成绩”就对杆杆资金的监管有所改变——
李超在内部会议上指出:整体杠杆水平全面下降,截至今年6月底,分级基金的规模只剩不到两亿,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实施前一个交易日下降了31%,截至6月底偏股型的结构化,资管产品规模一万亿,较2015年年底降低了22%。杠杆率1.94倍,也下降了20%,战略性资管产品的融资杠杆也从15年底的1.32倍,下降到了1.2以上。二级机构自身两融的杠杆率有所下降,融资杠杆也比2016年年底下降了百分之十几,两融的余额基本上稳定在9000亿左右,比2015年高峰时期的2万多亿相比,相差幅度很大。
……
但李超也同时指出,部分机构的资本金风险比较大,股票质押规模超过6.5万亿,保本类,类资金池规模分别达到2800亿,5800亿。而看似“无风险”的货币基金,也存在流动性风险……
总体来说,李超即明确了股票质押的风险,也顺带强调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还是“去杠杆,降通道”(博览研究员甚至有些担忧融资融券是否也会受到牵联),显然,监管层对机构的“资金安全性”仍然不放心,对降低市场杠杆率的追求很“执着”,这也预示着,短期看,投资人预期会受到监管政策的抑制,而中期看,市场资金面的压力仍然不小,增量资金入市的进度是否能赶上杠杆资金压缩的速度,难言乐观,至少是有待观察!
而人民币升值这个“正面因素”,对A股的影响相对“间接”,其升势如何作用于A股,还有待确认,而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劲、单边”的上涨趋势,是否还可以持续?
尽管央行对此前的快速升值表面上持“不干预”的立场,但周行长一直以来就不太认可任何一种“单边走势”(这显然会给投机客发出“错误的信号”),“涨跌互现,总体稳定”才是央妈对人民币走势的“理想”!
从这一点上说,经过上周的快速上涨之后,人民币在本周的走势就可能出现“反复”,央妈把“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直接降到0,应该就是某种信号:这次人民币快速升值已经击溃了空头,遏制了资本外流,升值的的政策目标基本实现,如果继续“放任”人民币这样升值,势必冲击国内实体经济的稳定(近期的出口数据似乎有所减弱),而这恰恰是决策层最不愿看到的。
因此,人民币本周的走势如何有待观察,然后再说是否对股市行情还有正面刺激作用。
总结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正面作用有限,而监管层对杠杆资金的抑制仍不遗余力,两相比较,A股本周风险较大,投资人需规避大盘继续回踩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