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编】:天天
《近期密集强监管动向预示“经济工作会议”重点:2018年或实质性“去杠杆、防风险”》: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十九大过后和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从最近部委的动向来看,2018年金融工作很有可能确实要进入到形式上去杠杆和本质上防风险的阶段。当然中国新经济的布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8年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也给“去杠杆和防风险”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随着世界各大经济体复苏,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逐渐进入“收紧”状态。而当下中国经济处在“L”型的底部震荡,一旦金融业收缩,那么最先暴露风险的地方一定是“高杠杆”领域。这就是近期为什么央行重点提醒要防止“明斯基时刻”、以及监管层继续强调“去杠杆和防风险”。尽管中国经济增速退下一个台阶,往6.5%靠,但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金融都在收缩,中国的货币环境也只能相应也跟着趋紧。因此,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不能出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风险敞口给堵住。 《“互联网金融权力生态”重构:开启国有大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们联合主导的“新时代!”》:以现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再次迎来监管小高潮。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全面以来监管是去年4月份。在迎来全面监管之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呈现的是一个更倾向于市场化的发展态势:这个市场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由互联网巨头牵头成立的大公司外,更多的是像趣店、宜信之内的民营小企业。然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明确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业务”将主要交由国有大银行来主导。如今在监管高压和政策导向倾斜的情况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互联网金融权力生态正在重构:由国有大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们联合主导!
博览视点
近期密集强监管动向预示“经济工作会议”重点:2018年或实质性“去杠杆、防风险”
【研究员】:柯彩 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十九大过后和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从最近部委的动向来看,2018年金融工作很有可能确实要进入到形式上去杠杆和本质上防风险的阶段。当然中国新经济的布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8年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也给“去杠杆和防风险”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随着世界各大经济体复苏,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逐渐进入“收紧”状态。而,当下中国经济处在“L”型的底部震荡,一旦金融业收缩,那么最先暴露风险的地方一定是“高杠杆”领域。这就是近期为什么央行重点提醒要防止“明斯基时刻”、以及监管层继续强调“去杠杆和防风险”。尽管中国经济增速退下一个台阶,往6.5%靠,但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金融都在收缩,中国的货币环境也只能相应也跟着趋紧。因此,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不能出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风险敞口给堵住。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十九大过后和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从最近部委的动向来看,2018年金融工作很有可能确实要进入到形式上去杠杆和本质上防风险的阶段。 2017年5月,包头市轨道交通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但8月初就已停工。此外,武汉、西安地铁暂缓批复。地铁项目被叫停主要是出于对地方债和金融风险的担忧。 财政部12月1日再度发声,重申PPP项目要以运营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防止异化为拉长版BT(建设-移交)项目。这主要是防止一些地方泛化滥用PPP、甚至借PPP变相融资举债,加大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的资金端进行了严格控制。小贷公司面临降杠杆。 …… 监管层已经把“去杠杆、防风险”作为了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新经济的布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8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也给“去杠杆和防风险”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从世界经济角度看,随着世界各大经济体复苏,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逐渐进入“收紧”状态。而当下中国经济处在“L”型的底部震荡,一旦金融业收缩,那么最先暴露风险的地方一定是“高杠杆”领域。 这就是近期为什么央行重点提醒要防止“明斯基时刻”、以及监管层继续强调“去杠杆和防风险”。尽管中国经济增速退下一个台阶,往6.5%靠,但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货币都在收缩,中国的货币环境也只能相应也跟着趋紧。因此,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不能出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风险敞口给堵住。 2018年金融工作将可能要进入到实质上“去杠杆和防风险”的阶段!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点,由于之前有了十九大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定调,未来5年金融工作在大方向上差不多是明确了。而唯一不能明确的是,今年12月份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8年金融工作的调和安排。 但是,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十九大过后和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前,从最近部委的动向来看,2018年金融工作将可能要进入到实质上“去杠杆和防风险”的阶段!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过去接近3年的时间里,决策层的政策重心依次放在了“降成本”、“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阶段。 我们注意到,过去几年政府在“降成本、去产能、去库存”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大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次类推,博览研究员认为,在接下来的2018年,政策重心在供给端将可能会放在“去杠杆和补短板”上面,尤其是政策将要重点转向“去杠杆”。 “去杠杆”需要控货币。因此,我们看到今年7月份的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把控制货币总量作为去杠杆的主要手段。从这个角度看,银行作为最重要的间接融资渠道,在未来其扩张速度将要得到一定控制。 ◆而从近期监管层的工作看,博览研究员认为,监管层已经把“去杠杆、防风险”作为了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然监管层宁可暂缓一些重大的基建项目和PPP项目等主要是出于“防控风险考虑”。但是,从中国新经济蓬勃的发展态势上来看,中国经济处在“L”型的那一横基础之上维持稳健的增长态势可能性较大。 尽管BATX最初起家的根基分别在搜索技术、电子商务、社交通讯和软件领域,但在过去5年时间里,BATX渗入了20多个不同的新兴行业——从基于位置的本地服务、数字医疗,到互联网金融、智能硬件,BATX均有布局。 它们打破了网络与现实的边界,活跃于线上与线下的各个场景;它们跨越了软硬件的边界,在电子产品乃至汽车行业都已崭露头角。可以说,今天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几乎已经渗透到中国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小米生态圈层出不穷的各类产品,一次次跨越传统的行业边界,颠覆市场的固有格局,让在位企业目瞪口呆。今天的小米,绝不仅仅只是智能手机的领军品牌,而是智能家居、物联网和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最大玩家之一。 前不久,更有消息称有券商某首席将要入驻恒大,负责其智库组建。很显然,恒大此举措无疑是在改变其固有的“暴发户”角色,向稍显格调的新经济领域转型。 与此同时,国有资本也在加速跟进。 2017年10月26日,千亿资金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总之,新经济的布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2018年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因此也给“去杠杆和防风险”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 外部环境的严峻使得中国“去杠杆和防风险”成为监管层当下工作重中之重 世界经济在复苏。过去两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了3%,经济增长势头还在继续。在就业方面,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1月25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 23.8万,预期 24万,好于预期。 对于美国经济强劲的复苏态势,美联储是明确“加息+缩表”的。 除了美国之外,其他的主要经济体都呈现复苏态势。 欧盟统计局10月31日发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盟28国和欧元区19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均上涨0.6%,经季节性调整后同比均上涨2.5%。这延续了上一季度经济的良好复苏势头,欧盟和欧元区第二季度GDP同比分别上涨2.4%和2.3%。 调查显示,日本三季度大型制造商的信心指数升至2007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日本9月制造业PMI数据,该指标终值为52.9,远高于荣枯线50的水平。 与此同时,博览研究员注意到,韩国也进入到了“加息”的行列。事实上,在博览研究员看来,随着世界各大经济体复苏,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逐渐进入“收紧”状态。而,当下中国经济处在“L”型的底部震荡,一旦金融业收缩,那么最先暴露风险的地方一定是“高杠杆”领域。 这就是近期为什么央行重点提醒要防止“明斯基时刻”、以及监管层继续强调“去杠杆和防风险”。尽管中国经济增速退下一个台阶,往6.5%靠,但更重要的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金融都在收缩,中国的货币环境也只能相应也跟着趋紧。因此,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不能出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风险敞口给堵住。
“互联网金融权力生态”重构:开启国有大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们联合主导的“新时代!”
【研究员】:柯彩 田文
结论:以现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再次迎来监管小高潮。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全面以来监管是去年4月份。在迎来全面监管之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呈现的是一个更倾向于市场化的发展态势:这个市场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由互联网巨头牵头成立的大公司外,更多的是像趣店、宜信之内的民营小企业。然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明确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业务”将主要交由国有大银行来主导。如今在监管高压和政策导向倾斜的情况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互联网金融权力生态正在重构:由国有大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们联合主导!
【博览财经研报】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的资金端进行了严格控制。小贷公司面临降杠杆。 在此次正式《通知》出台之前,11月21日,互金整治小组就已经下发了《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 这意味着,以现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再次迎来监管小高潮。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全面以来监管是去年4月份。在迎来全面监管之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呈现的是一个更倾向于市场化的发展态势:这个市场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由互联网巨头牵头成立的大公司外,更多的是像趣店、宜信之内的民营小企业,甚至还小至以前的民间借贷小微企业搬到网上而形成的网络借贷公司和各种纷繁复杂的平台等,其中国有银行并不起到主导市场性的作用。 然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明确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业务”将主要交由国有大银行来主导。 如今在监管高压和政策导向倾斜的情况下,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互联网金融权力生态正在重构:由国有大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们联合主导! B:2017年6月20日百度携手中国农业银行,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A:2017年3月28日阿里巴巴携手建行,打通信用体系; T:2017年6月22日腾讯携手中国银行,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J:2017年6月19日京东商城携手中国工商银行,金融业务合作; “互联网金融权力生态”正在重构 十八届三种全会决定在经济总体层面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同时在金融层面,该决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十八届三种全会决定的指导下,前期互联网金融主要呈现的是一个更倾向于市场化的发展态势:这个市场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由互联网巨头牵头成立的大公司外,更多的是像趣店、宜信之内的民营企业,甚至还小至以前的民间借贷小微企业搬到网上而形成的网络借贷公司和各种纷繁复杂的平台等。 然而,随着金融自由化加剧了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成为风险暴露的重灾区。自2015年股灾以来,中国金融行业迎来了一场金融强监管风暴,当然互联网金融领域并不例外。 ◆“互联网金融”全面迎来整治是从去年4月份:4月22日,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开始启动,在整治期内,全国各省市将暂停登记注册在名称、经营范围中含有金融相关字样的企业。包括交易所、金融、资产管理、理财、基金、基金管理、投资管理、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网贷、网络借贷、P2P、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支付等,均将暂停注册。对于存量企业没有通过监管部门的认定,也会被取缔,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早前,央行还出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针对互联网金融制定了一个长达一年(从今年七月至明年3月)分三阶段、分领域、条块结合的专项整治方案。 在全面整顿之前,实际上,上海、深圳、北京等互联网金融活跃的城市已采取了行动。 与此同时,与互联网金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民间借贷市场”在去年同期,监管层也没放过。2016年4月27日由银监会牵头的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上,央行力推《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称,引导民间借贷规范化,推动非存款类放贷组织依法合规经营是解决民间借贷领域非法集资频发的关键举措之一。 ◆持续了一年多时间整顿的“互联网金融”近期依旧是监管层“去杠杆和防金融风险”的重点区域。 2017年12月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对现金贷的资金端进行了严格控制。小贷公司面临降杠杆。 在此次正式《通知》出台之前,11月21日,互金整治小组就已经下发了《关于立即暂停批设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的通知》。 《通知》出来后不久,步森股份和新国都便双双宣布终止了参与设立网络小贷公司的计划。 《通知》发放后,多家在美股上市的现金贷公司盘前股价一度大跌。趣店美股盘前下跌9%,盘初涨超7%,最终涨幅收窄至1.32%。拍拍贷盘前大跌11%,盘初涨近3%,最终仍收跌8.33%。宜人贷盘前下跌逾5%,盘初涨超3%,最终收跌6.07%。信而富大跌18.87%。 总之,《通知》对现金贷资金来源加了不少“条条框框”,获取银行、P2P资金受阻,小贷公司杠杆率又被限制,现金贷市场急剧收缩,大洗牌不可避免。 事实上,以现金贷为例,博览研究员认为,如今的互联网金融正在经历大洗牌。与受到《通知》严重影响的中小网络借贷平台为例,博览研究员主要到,国内互联网巨头们正在加快与国有大银行之间的合作—— 当然,国有大银行更多的是提供互联网金融牌照服务。而,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则更多的是提供市场和相关的技术服务。 事实上,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就已经明确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意味着“普惠金融业务”将主要交由国有大银行来主导。 通过前后之间的对比,博览研究员认为,如今在监管高压和政策导向倾斜的情况下,互联网金融权力生态正在重构:将主要由国有大银行和互联网巨头们联合主导!
决策参考
“现金贷”新规落地:整体符合预期,监管细则强化
【研究员】:陈果
结论:12月1日正式落地的“现金贷”新规与之前的传闻相比,有哪些不同?博览研究员认为,本次新规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在限定利率息费、暴力催收等主要备受诟病的弊端上作出了限制。但是在细则上则有一些超预期之处:例如已发小贷牌照公司,暂停批准开业;暂停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小贷发放,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提供资金支持等。综合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对于行业低端的小平台来说,盈利能力和业务模式均面临严峻考验,短期内现金贷行业将进入整顿阶段,行业将会重新洗牌;中长期看,监管层对牌照端从严控制,并对高利率、多头借贷、暴力催收等行为进行规范,有利于国内消费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现金贷”新规着力于对不合规业务的规范和整顿,属于“前哨”,后继互联网金融管理规定仍在等待出台中。
【博览财经研报】12月1日,“现金贷”新规正式落地,那么新规具体内容与之前的传闻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本次新规主要从六个方面做出了限制:严管牌照、放贷基本要求、贷款类别限制、融资限制、投资限制、p2p。博览研究员认为,本次新规整体上符合市场预期,在限定利率息费、暴力催收等主要备受诟病的弊端上作出了限制。但是在细则上则有一些超预期之处:例如已发小贷牌照公司,暂停批准开业;暂停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小贷发放,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提供资金支持等。 ◆博览研究员认为,新规之下,将会给市场带来这些影响: 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量或受直接影响;从资金端看,对个体而言,对银行资金依赖程度较低的平台受影响较小;对行业而言,助贷模式需要找有担保资质的机构增信,通过消费金融ABS加杠杆受限,则会提升资金成本,挤压利润空间;从获客成本、风控能力等角度看,大部分缺乏资产端管理能力的现金贷平台将被淘汰或面临转型。 ◆综合来看,未来处于行业低端的小平台,其盈利能力和业务模式均面临严峻考验,短期内现金贷行业将进入整顿阶段,行业将会阶段性放缓增长,重新洗牌。中长期看,牌照端的从严控制,将会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大大减缓市场竞争加剧的速度,无疑对符合从业规范的行业龙头是利好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现金贷”新规着力于对不合规业务的规范和整顿,属于“前哨”,并非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性质的文件。互联网金融管理规定仍在等待出台中。 “现金贷”新规点评:基本符合预期,在细则上更严,目前仍属“前哨” 12月1日,央行、银监会联手整顿“现金贷”新规正式落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那么本次“现金贷”新规与之前的传闻相比,有哪些不同呢?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本次“现金贷”新规与市场预期基本一致。可以看到,此前市场传闻基本围绕是否会“一刀切”,最高利率限制等问题展开。 
而从本次新规具体内容来看,与此前的传闻并没有太大出入。 

博览研究员认为,新规之下,将会给市场带来这些影响: ◆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量或受直接影响。以该类业务为主的个别券商ABS业务规模面临较大压力。2017年前11个月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ABS发行总额超过2765亿,占比11.2%。以消费分期、现金贷业务作为基础资产的公募ABS业务预计将受到一定影响。 ◆从资金端看,对个体而言,对银行资金依赖程度较低的平台受影响较小,例如某现金贷平台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资金仅为整体10%不到,即便银行抽贷,影响也很小,重度依赖公募ABS资金渠道的平台受影响最大;对行业而言,助贷模式需要找有担保资质的机构增信,通过消费金融ABS加杠杆受限,则会提升资金成本,挤压利润空间。 ◆从获客成本、风控能力等角度看,大部分缺乏资产端管理能力的现金贷平台将被淘汰或面临转型。一方面,高利息覆盖高坏账率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另一方面,打击多头借款又斩断了债务链条的无序延长。而对于符合监管要求,仅需要一些业务规范调整的小贷平台而言,在供给侧收缩后,将会迎来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契机,属于中长期利好。 综合来看,本次现金贷业务的整顿规范通知,整体上符合市场预期,在限定利率息费、暴力催收等主要备受诟病的弊端上作出了限制。但是在细则上则有一些超预期之处:例如已发小贷牌照公司,暂停批准开业;暂停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小贷发放,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提供资金支持等。而这也意味着,对于行业低端的小平台来说,盈利能力和业务模式均面临严峻考验。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现金贷行业短期将进入整顿阶段,行业将会阶段性放缓增长,重新洗牌。牌照端的从严控制,将会提高行业进入壁垒,大大减缓市场竞争加剧的速度,无疑对符合从业规范的行业龙头是个中长期的利好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现金贷”新规着力于对不合规业务的规范和整顿,属于“前哨”,并非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性质的文件。互联网金融管理规定仍在等待出台中。
“正本清源”定调下,“现金贷新规”对市场冲击有限
【研究员】:陈果 田文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本次现金贷新规落地,对即期市场行情的冲击并不大,原因在于:新规具体内容大致符合市场预期,因此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后继监管压力难以进一步大增;现金贷属于金融行业细分领域,体量有限,对整个金融行业影响不大;最为重要的是,当前监管层的态度是“现金贷”能正本清源,而不是给市场带来较大伤害。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情绪相对疲软,某些时候将会放大事件的负面影响,因此博览研究员不排除市场低迷下新规落地带来助跌作用的可能。

【博览财经研报】12月1日,现金贷新规正式落地,这会给证券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博览研究员认为,本次现金贷新规落地,对即期市场行情冲击可能相对有限,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从新规具体内容来看,大致符合市场预期,并没有过多地限制,也不是“一刀切”,这意味着新规落地后,整个消费金融市场的监管压力并没有进一步大增。 ●其次,现金贷行业属于金融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尽管近一年来野蛮生长,但总体体量不大,对整个金融行业影响不大。 ●再者,也是最为重要的,从近期政策动态来看,无论是本次新规符合预期,还是金稳委首次战役成功的关键因素(避免出现四五月份那样的市场大幅下跌),都表明监管层主要希望“现金贷”能正本清源,并不是给市场带来较大“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情绪相对疲软,某些时候将会放大事件的负面影响,因此博览研究员不排除,市场低迷下,“现金贷”新规落地会带来一定助跌作用。 现金贷新规落地对即期市场行情影响有限 我们看到,现金贷整顿传闻传出后,沪指持续下跌,如今现金贷新规正式落地,又会给证券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 博览研究员认为,本次现金贷新规落地,对市场冲击可能相对有限,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从新规具体内容来看,大致符合市场预期,并没有过多地限制,也不是“一刀切”,这意味着新规对整个消费金融市场进一步冲击有限。 博览研究员在上一篇研报中也谈到,“本次新规整体上符合市场预期,在限定利率息费、暴力催收等主要备受诟病的弊端上作出了限制;在细则上则有一些超预期之处:例如已发小贷牌照公司,暂停批准开业;暂停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小贷发放,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资金提供资金支持等。” ◆其次,现金贷行业属于金融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对总体金融行业影响不大。 据国家互金安全技术专委会数据,经历野蛮生长后,目前现金贷平台已达2693家,金额超过一万亿元。但这个规模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再者,也是最为重要的,从近期政策动态来看,监管层主要希望“现金贷”能正本清源,并不是给市场带来较大“伤害”。 正如博览研究员在上文中谈到的,本次新规尽管细则有所加强监管,但整体并未超预期,这表明监管层重点在于正本清源。 同时,博览研究员在《从“禁绝”ICO、IPO“勇投反对票”到“狙击”现金贷,“金稳委”打响“第一枪”!》中已指出,“从9月的ICO一刀切,到近期的IPO审核、稽查再度收紧,再到最新的暂停现金贷新业务,金融稳定委员会第一场战役已全面打响!”同时,“对于金稳委来说,打好当前这场战役最重要的是,控制好监管节奏和市场波动,绝不能再现四五月份那样的情形,股市都跌了一个月了,监管层才出来表态”,换句话说,“目前监管层不会‘太冲动’,需要评估市场的承受能力”。 因为,为了确保这场监管战役能够成功,金融市场有望摆脱“只要政策干预,市场就产生较大波动”的悖论,适应决策层强调的“提高经济治理能力”要求,解决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监管层并不希望“现金贷”新规落地给市场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市场情绪相对疲软,某些时候将会放大事件的负面影响,因此博览研究员不排除市场低迷下,“现金贷”新规落地会带来一定助跌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