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

12月市场不平静 压“大”与压“小”是个难题
从过去十年大盘12月涨跌幅表现看,沪指经历5次上涨和5次下跌,其中一次仅微幅下跌,行情相对偏向多头。从上涨力度看,深指在12月表现得最好,创业板指数则表现得最差。伴随此次回调,前期市场热点退却,12月选“大”还是选“小”?
通过梳理券商研报发现,多数券商认为年底投资者风险偏好会有所降低,市场整体或难有好表现。不过个股的持续活跃有望继续为市场营造结构性牛市,其中金融白马股最被看好。从12月各行业历史平均涨幅排行看,非银金融、建筑装饰、银行排名前三甲,就是说金融板块(券商、保险、银行)在年末通常表现会不错。从12月各行业历史平均涨幅排行看,非银金融、建筑装饰、银行排名前三甲,也就是说金融板块(券商、保险、银行)在年末通常表现会不错。
国金证券指出,临近年末,由于机构年度考核期、季节性因素等,市场的波动率往往会加大。从历史看,市场跨年行情无非两种走势。一是有个新的板块带领市场指数突破新高(或博弈金融,或博弈周期);二是没有新的板块异军突起,那么会导致抱团取暖的最后崩掉。综合经济和货币情况,发生第二种情况可能性大,对后续市场转向偏谨慎。方正证券认为,12月初资金压力不大,但跨年流动性仍存不确定性。已连续上涨一年之久的白马股,仍有调整空间,资金会采取“滚筒式”撤离的方式,短线大盘继续在半年线上方运行,机构调仓节奏不减,大盘盘中波动加大在所难免。
不过,也有券商对12月A股行情表示乐观。安信证券认为,相对股市,提前反应的债市近期已结束快速下跌走势开始企稳,是股市稳定的领先指标。12月市场将会企稳反弹,展开延续数月的行情,结构演绎将分两步走,先价值白马,后创蓝筹:随着利率预期稳定,市场风格将重拾景气确定的白马,按估值由低到高从金融白马到消费白马完成估值切换行情,随着风险偏好的修复,最终成长白马与创蓝筹将走强。
申万宏源表示,即使银行、券商的ROE在2018年继续小幅下滑,也将看到其业绩增速的改善。此外,叠加岁末年初赚钱效应不断收缩,以及保险底仓配置从浮盈较高的龙头向低估值的板块迁移,预计“金融+地产”有望在年底获得超额收益。另外,白酒、家电龙头短期健康调整后仍有机会,而温和通胀预期下大众消费的投资机会也将出现。东吴证券指出,考虑到年底通常市场波动率加大,高估值标的或将经历震荡盘整,因此,12月对市场走势偏谨慎,建议以稳健防御为主。行业配置方面,重点关注大金融等防御型板块。天风证券认为,市场进入胶着阶段,浮盈多的板块在金融监管仍存不确定性情况下开始兑现收益,银行板块具备防御和避险功能。今年来市场最大的特点是大类风格的轮动。1-2月的周期,3-4月的消费,5月的大金融,6月的消费,7-8月的周期,9-10的消费。综合目前A股市场环境,年底大类风格指向大金融。
市场风格大概率没发生扭转 当前阶段两方面把握主题投资方向
11月市场沪指创今年来最大单月跌幅。算上10月一根“假阴线”,月线已走出一波“三连阴”。近日A股行情又现波折,对接下来的市场走势判断,各大券商观点并不一致。有相对乐观的,也有相对谨慎的。
在相对乐观券商中,招商证券认为,根据对经济变量、企业盈利、资金面、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考量,预计上证指数全年较年初有10%~15%的上行空间。2018年驱动今年业绩回升的投资和供给侧改革因素有所弱化,由于基数较高,企业盈利增速回落的概率较大。中信证券表示,预计2018年全部A股盈利仍能保持10%的温和增长,其中金融/非金融板块增速5.4%/14.6%。看好2018年A股“慢牛”行情,考虑到通胀的预期和趋势,上半年环境相对更好。本质上,龙头整体的天花板由其所处经济体总量决定,中国龙头在国内像是价值股,但在国际资金眼中是越来越可靠的成长股。随着中国经济总量稳步、健康且较快抬升,并最终实现超越,龙头领涨A股的“复兴牛”至少还能贯穿2018年全年。方正证券表示,战略看多中国经济和A股结构性牛市,2014年主要靠改革推动的风险偏好上升和货币放水推动的无风险利率下降,不是靠基本面,2014、2015年经济在下滑。但是这一轮结构性牛市主要靠基本面推动,所以这个市场能持续上涨的板块,一定是要有扎实的业绩支撑,讲故事的股票难以获得市场认可。而相对谨慎券商中,国金证券表示,市场风格延续具有一定惯性,但需提防2018年下半年市场风格生变。具体到行业配置,半年为分水岭。华泰证券表示,中国已慢慢走出2011年以来的偿债周期,开启一轮可持续的盈利修复周期,企业盈利能力的可持续修复夯实A股慢牛,2018年A股投资需把握两个关键词:“传导”和“升级”。
年末投资配置上,券商们也给出各家建议。招商证券认为,根据对经济变量、企业盈利、资金面、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的考量,对A股2018年表现持乐观态度,预计上证指数全年较年初有10%~15%的上行空间。预计明年将呈现货币政策稳健、投资增速下行、通胀可控、利率缓慢下行、经济增速企稳,经济增长结构出现调整。投资主线聚焦创新驱动、中高端消费和绿色低碳和金融,上半年聚焦各领域稀缺科技龙头(重估)。关注四条投资主线,一是政策定调:明年中高端、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产业将会成为行业主线;二是前期表现:过去两年弱势的板块(TMT、非白酒家电类消费、中游制造)出现强势板块的概率相对较高;三是机构行为:公募、陆股通等机构低配的行业存在配置回升的机会;四是估值业绩匹配:尽可能选择估值业绩匹配度较好的板块。总体上而言,明年的配置思路就是——金融打底仓,行业三条主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科技板块是2018年的主战场之一:产业政策;技术进步;资金偏好。
国金证券表示,全年大类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仍是值得重点配置资产。2018年通胀前“高”后“低”,流动性由“中性偏紧”逐步转为“边际宽松”,企业盈利体现在结构性增长,整体社会发展与改革的方向感会更加明确,总体讲,2018年是一个“机”大于“危”的年份。节奏上,指数呈现先“抑”后“扬”。2018年,特别是在上半年,规避资源类周期板块。与房地产链相关的大多强周期行业,尤其是中上游行业,其盈利景气度将有明显回落。资金会从资源类周期板块中流出,相应的流到部分“TMT、消费”等板块;下半年,适度转向受益了“货币边际放松”的板块。如:“金融、地产、建筑”等。主题投资方面,主推两个领域“美丽中国、区域规划”等。
华泰证券表示,中国已慢慢走出2011年以来的偿债周期,开启一轮可持续的盈利修复周期,企业盈利能力的可持续修复夯实A股慢牛。2016~2017年“供给侧改革”和制造业内生性修复共振,上市公司完成从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到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推动A股整体完成盈利能力修复的第一波。2018年A股投资需把握两个关键词:“传导”和“升级”:行政化去产能对盈利的影响趋平,盈利上中下游的传导顺畅将成新亮点;十九大后的产业升级政策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制造升级、消费升级、大金融、“造强国筑平衡”主题是较具确定性的配置方向。当前阶段需从两方面把握主题投资方向,一是“造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动产业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红利两个角度实现;二是“筑平衡”,完成三大重要任务: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造强国筑平衡”包含如下两条主线:“造强国”主线,关注5G、半导体、国企改革;“筑平衡”主线,关注土地流转、光伏。
光大证券指出,近期消费白马集体“熄火”,市场较关心年底风格切换问题。回顾过去几年,其实在大部分年份,每年最后2个月的行业表现大体延续前10个月的市场风格。只有09年和14年底,行业表现之间发生比较明显的风格切换。这可能主要由于经济环境或政策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而在基本面上扭转行业风格的表现。虽然近两周前期涨幅较大的消费白马有所回调,但这主要是由于政策引导及年底部分资金交易行为所导致,更多是突发性和时点性的短期影响,而宏观经济和政策环境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更倾向于认为,市场风格很大概率上可能并没有发生扭转。在没有看到政策面发生重大转变前,业绩确定性较高的行业短期虽有扰动,但中期可能仍将是市场重点配置的方向。前期金融监管和政策引导等负面因素对市场扰动逐渐消退,市场情绪短期有所趋缓。美国参议院通过税改方案,这虽中长期有利于外需提升,但短期或对资金面和情绪面产生扰动。岁末年初,机构持仓调整等交易行为也将对市场产生一定扰动,因此短期市场环境难言会有明显改善,后续重点关注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政策方面变动。配置方面,随着采暖季限产开启,周期品价格出现企稳反弹,短期供需紧张叠加春季开工旺季预期提前反应,周期板块短期或有相对收益,建议重点关注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行业的短期交易性机会。
市场处新旧热点切换阶段 战略关注未来经济新动能确定成长品种
A股市场11月波动加剧,分化格局加剧,做空的主要动能源于今年持续表现的白马股和蓝筹股。证券红周刊认为,在12月不确定因素增多背景下,场内存量资金兑现获利筹码和机构调仓是调整的主因。目前股指短期进入纠结震荡期,但阶段性不利因素不影响行情中期上行趋势,在市场震荡和调整过程中,未来的新热点也在酝酿。在行情下一阶段,业绩为王主线仍将持续,同时代表未来经济新动能的确定性成长品种更值得战略关注。
政策面,央行连续对冲当日到期资金,加之缴税高峰与政府债券发行缴款时间窗口已过,月末效应消退,加之月底财政集中支出,短期流动性压力减缓,近期隔夜Shibor利率大幅回落,央行仅是维持流动性动态平衡式操作,但中长期利率继续盘升,表明年底前,市场流动性受美联储加息、年底银行MPA考核等多因素影响,流动性压力继续存在。央行对流动性将继续“削峰填谷”式操作,以避免跨年流动性出现过紧态势。同时,备受二级市场关注的是三家同天上会的创业板公司全部被否,首创IPO零过会历史记录,它代表市场新动向,就是发行监察委的成立,终身追责的发行监管制度,意味未来IPO家数愈来愈少,成常态化,不但缓解二级市场流动性压力,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升,更意味沉寂多时的重组题材重出江湖,再次受市场关注。从360借壳江南嘉捷,到监管层的表态,再到近期的IPO减少成趋势,都将推动重组题材回归,为市场结构性行情增添一抹新亮色。
2016年开始蓝筹、绩优白马走上价值回归之路,贵州茅台最大涨幅近3倍、中国平安、格力电器、恒瑞医药等纷纷创新高,同时估值也进入到历史高位区域,在这期间积累的巨大获利盘压力,让市场对这些白马股的后市走势心存疑虑,短期调整风险逐渐显现。但长期看,在市场各路资金仍坚持价值投资逻辑的市场大环境下,调整消化估值后,业绩符合预期的白马股行情仍有望持续。同时,有色、钢铁、煤炭等周期性板块近期逐步企稳反弹,机械、建材、房地产等中游品种涨势更大,市场热点逐步向二线蓝筹切换;而半导体芯片、5G、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等板块处于高波动的阶段,龙头股反复切换轮涨,可见科技蓝筹主线正逐步受到市场认同。总体看,市场处于新旧热点切换阶段,机构抱团取暖格局未来或被打破。投资者应避免追涨介入热门强势股,反倒是年报业绩过硬而股价调整充分的优质成长股不妨逢低大胆布局,为接下来的冬播春收早做准备。
近日随着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领域白马股集体回落,互联网领域相关的优质成长股频频异动。人工智能作为互联网技术与应用的最高领域,已得到国家层面高度重视。今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进中国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7年也被业内普遍认为是人工智能元年。而人工智能领域的中长期投资价值也受到券商机构认可。申万宏源表示,人工智能商业场景共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安防、工业;第二个层次为教育、医疗;第三个层次为为金融、无人驾驶,从目前总体看,手机、安防场景将马上步入商业化,教育、医疗正孕育商业模式。可重点关注:中科曙光(芯片国产化未来5年、人工智能未来10年的最佳标的)、科大讯飞(公司从语音平台深入各行业应用)等。
网络安全是互联网产业健康发展,打造网络强国的最重要保障,随着互联网市场空间的极速增长,网络安全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将是巨大的。360公司借壳的江南嘉捷复牌后实现连续18个涨停,体现出资本市场对网络安全概念龙头股的看好。东吴证券表示,据IDC统计,网络安全行业过去5年复合增速达到16.4%,在多重因素推动下,行业在2018年将迎来加速拐点,重点推荐标的启明星辰、卫士通、美亚柏科。此外,各界对无人零售、无人驾驶等互联网新兴应用领域的良好发展预期,也将成推动相关公司估值提升的重要因素。相关领域上市公司包括:如远望谷(RFID)、汇纳科技(视频客流统计)、神思电子(智能售货终端)、海康威视(智能安防)、新大陆(电子支付)、路畅科技、千方科技、四维图新、索菱股份等。
又到玩ST“刀口舔血”季 三类股存“牛股”基因
从历史经验看,每年四季度和来年一季度,ST板块(包含*ST股)股有望演绎出一波炒作行情。虽说“玩ST板块是刀尖舔血”,但还是有投资者乐此不疲,冒险赌ST板块个股可能会凤凰涅槃。红周刊分析指出,机构从三季度就已开始布局,三季度业绩大幅好转且全年业绩有望实现正增长的ST类股,及重组预期明确的ST类股是布局重点。从走势看,机构三季度集中增持的ST类股四季度来表现抢眼,而遭机构大幅减持的ST类股则因重组失败或业绩预期不乐观等因素走势低迷,来年“摘帽”概率不大。私募人士指出,2017年二级市场行情是白马蓝筹一枝独秀,价值投资手法大行其道。当然博“脱星摘帽”行情固然有高收益的可能,但抄ST类股毕竟风险不小,建议投资者可综合企业控股股东背景、企业重组预期、所在行业发展前景等因素挖掘其中的黑马股。
具体看,*ST华凌是三季度机构布局的最热门股。数据显示,二季末仅有8家机构持有*ST华凌;但三季末持有机构数量高达48家,其中新进基金多达44只,累计持有1.37亿股。此外,王亚伟、孙建冬等私募大佬也先后对其进行调研。而三季度机构“出逃”最明显的非*ST中安莫属。上半年被广发、长盛等71家机构集体“宠爱”的*ST中安,因负面新闻缠身,截至三季末机构投资者仅剩上投摩根、工银瑞信等几家。*ST弘高、*ST华泽、ST生化也在三季度遭多家机构投资者“抛弃”。此外还有14家机构投资者在三季度从*ST众合抽身,截至三季末机构投资者从24家减少至10家。就机构持股数量变动看,相较上半年*ST爱富、*ST宝实、*ST柳化等46只股机构持股数量出现不同程度减少,其中ST云维、ST生化、*ST爱富、*ST万里、*ST松江等被机构减持比例较大。如以三季度ST云维为例,机构投资者持股占流通股比例相较前6个月减少8.53%,共计减持1.05亿股。不过,*ST基恩、*ST智慧、*ST新亿、*ST丹科、*ST华凌等则受到机构投资者追捧。数据显示,截至三季末,*ST吉恩机构累计新增持股6.98亿股,*ST智慧机构累计新增持股4.01亿股,*ST新亿机构累计新增持股2.01亿股,*ST丹科机构累计新增持股1.67亿股,*ST华凌机构累计新增持股1.66亿股。
统计发现,机构投资者眼光相对比较“精准”。如*ST华菱、*ST德力、*ST金宇等被机构大手笔加仓个股,四季度表现可圈可点。截至11月29日,*ST德力四季度来累计上涨7.22%,*ST华菱累计上涨5.14%。以*ST华菱为例,9月29日收盘价8.95元/股计算,截至11月29日收盘,*ST华菱报收9.41元/股,每股上涨0.46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机构投资者频频出逃的*ST众合,因业绩连续亏损和重组屡屡受挫,11月3日复牌至11月30日连收18个跌停,股价从9.66元跌至4.05元,累计跌幅高达58.11%。
分析机构投资者三季度对ST板块个股调仓动作发现,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大幅改善,且来年有望脱星摘帽个股,及重组预期明确的ST板块股较受机构投资者青睐;而对前3季度净利润仍亏损的公司,如何在1个月内成功“自救”成各公司首要议题。据统计,在ST板块已发布今年全年业绩预告的25只股中,*ST华菱、*ST德力、*ST建峰、*ST郑煤、*ST丹科、*ST墨龙、*ST三泰、*ST爱富、*ST大有、*ST普林等10只前3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且对全年业绩预期乐观。如三季度被机构大幅增持的玻璃器皿生产企业*ST德力,今年前3季度实现净利润0.28亿,同比增长164.55%,成功扭亏。三季报同时披露,预计公司全年净利润约为3000~4000万元。无独有偶,三季度来大热的*ST华菱三季度净利润同样实现扭亏。公司表示:“若公司2017年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正,则在披露2017年年度报告后即可向深交所申请摘帽”。其他除*ST三泰、*ST爱富三季度机构投资者累计持股数量有所减少外,其余6只股三季度以来或被机构增持或被继续持有。
对*ST三维、*ST东数、*ST众和、*ST圣莱、*ST云网、*ST海润、*ST昌鱼、*ST沪科等8家已确定全年业绩仍将持续亏损公司而言,“脱帽摘星”概率大大降低,“自救”将成年内头等大事。而从目前公司已采取的行动看,出售旗下资产、剥离亏损资产、股权转让、突击签订重大合同、资产重组等仍是他们“自救”的主要措施。如*ST圣莱11月16日宣布,拟将所持有的位于宁波市江北区康庄南路515号的土地及附属建筑物转让给公司实际控制人旗下公司润运置业,此举将为公司带来约1963万元的净利润。如果交易成功,*ST圣莱全年业绩有望扭亏;此外,前3季度净利润亏损542.98万元的*ST坊展则希望通过转让债权的方式实现扭亏,公司公告称,拟将其对河北国隆、河北融投所享有的全部债权(此前已全额计提)转让给河北泓乐,3000万元转让价款将计入当期损益。此外,*ST昌鱼则希望通过剥离亏损资产来实现扭亏。
前海光亮瑞铭资本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正光表示,ST或*ST股在市场上融资功能通常是打折的,资金来源形式会受限,如出于合规要求,很多机构投资者在投资ST类股上会有所限制,所以上市公司和实控人都会希望尽快拿掉ST或*ST,扩宽企业融资渠道。当前ST类公司自救还将面临监管的合规问题,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强化对上市公司年末突击进行利润调节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刨根问底”式问询力度。近日*ST烯碳和*ST华泽就因三季报业绩与之前的业绩预告存在较大差异而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其中,*ST华泽三季报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前3季亏损4000万元~5000万元,实际前3季度亏损1.15亿元;*ST烯碳预告半年报亏损3000万元~5000万元,但实际亏损约7000万元。按过往经验,ST板块中每年均跑出不少牛股,三类股存在“牛股”基因:一是公司主营业务确实出现好转、存在中长期发展逻辑的ST个股;二是重组预期明确,通过资产注入导致公司内在价值迅速提高,或大股东变更使公司存在“乌鸡变凤凰”的个股;三是受政策导向影响、存在行业利好的ST类股。而对上市公司年底通过卖资产、财务上做手脚等方式“自救”类的公司建议谨慎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