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视点

动力煤短期受益:一边“煤改气”一边“缺供应”,“气荒”将长期存在!
【研究员】:柯彩
结论:对于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天然气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博览研究员认为,其原因归结到大批量的“煤改气”上。在环保重压下,各地加大煤改气、气代煤的力度,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大规模普及“煤改气”,将本就缺少的煤气资源缺口越拉越大,气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凸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然气短缺问题长期存在。虽然煤改气会减少市场煤炭用量,但大量的集中供暖用的还是动力煤。天然气的短缺导致部分地区恢复燃煤供暖,短期会增加煤炭需求,但是影响动力煤的价格却有限。
【博览财经研报】对于过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天然气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博览研究员认为,其原因归结到大批量的“煤改气”上。在环保重压下,各地加大煤改气、气代煤的力度,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份全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1842.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75.7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2314亿立方米,增量332亿立方米。消费量的爆发式增长是“气荒”出现的重要原因。
2017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60亿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气产量为740.8亿立方,进口数量为419.2亿立方。华北地区缺口尤为严重。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这个目标,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每年要超过18%,保持高速增长。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大规模普及“煤改气”,将本就缺少的煤气资源缺口越拉越大,气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凸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然气短缺问题长期存在。
虽然煤改气会减少市场煤炭用量,但大量的集中供暖用的还是动力煤。天然气的短缺导致部分地区恢复燃煤供暖,短期会增加煤炭需求,但是影响动力煤的价格却有限。
天然气出现短缺的直接原因
用气紧张局部缓解,部分居民用气逐渐恢复正常;专家称完全解决“缺气”需多方面改革
入冬以来,北方地区遭遇天然气短缺现象,天然气价格暴涨。继发改委召开告诫会,环保部下发特急文件之后,中石油网站12月9日发消息称,将多措并举增产增供,中石化等企业也采取措施,增加天然气供应。
目前的天然气保供措施效果初现,此前用气紧张的一些生活小区正在逐步恢复正常,LNG市场开始小幅降温。LNG标杆价格12月4日飙升至最高点7244元/吨之后,开始小幅回落,并稳定在7121元/吨。
面对着天然气短缺现象,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缓解”措施——
本次导致天然气出现短缺的直接原因是:
季取暖实行“煤改气”致使天然气需求激增。今年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打赢蓝天保卫战已成全社会的共识。
相关负责人解释其主要原因,“一是估计不足,二是天然气储备建设严重滞后”。但多数贸易商和行业人士,则将原因归结到大批量的“煤改气”上。在环保重压下,各地加大煤改气、气代煤的力度,天然气需求快速增长,供需矛盾日渐突出。
数据显示,2017年1-10月份全国天然气绝对消费量1842.9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75.7亿立方米;预计全年天然气消费量2314亿立方米,增量332亿立方米。消费量的爆发式增长是“气荒”出现的重要原因。
“煤改气”是大事,不是基层政府想不做就能不做的。对“煤改气”这类“硬任务”来说,基层政府灵活性并不大。比如,他们既不能因为张大爷家里没钱,装不起新设备,就允许他继续烧煤,毕竟这个决定权不在他们手里。同时,他们又不能因为张大爷家里没钱,装不起新设备,就去请示上级该怎么办,毕竟这种事太“小”了,每次都请示非把上级烦死不可。
那怎么办?只好让张大爷冻着了。
当然,上级一旦知道张大爷冻着,肯定会把基层政府臭骂一顿,然后要么贴钱给张大爷装新设备,要么赶紧让他恢复烧煤。最近环保部门发文要求全力确保群众过冬,就是这个套路。
燃气消费量大,“缺气”恐长期存在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月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扩大了20%。进入供暖季之后,北方部分地区天然气的消费量持续扩大,形势更为严峻。
我国是石油、天然气资源贫乏的国家。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201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为2310亿立方米,而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只有1310亿立方米,需要进口1000亿立方米。2016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2100立方米左右,而此时天然气产量为1500亿立方米左右,缺口达600亿立方米,需要靠进口。2017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1160亿立方,同比增加13.5%,而同期天然气产量为740.8亿立方,进口数量为419.2亿立方。华北地区缺口尤为严重。
为解决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京津冀等区域都在争抢气源,气源不足的,则面临装置到位但无气可送的困境。
到“十三五”末期,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要占到10%以上,成为主要能源之一。按照这个目标,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速每年要超过18%,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大规模普及“煤改气”,将本就缺少的煤气资源缺口越拉越大,气源短缺问题将严重凸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天然气短缺问题长期存在。在11月29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天然气行业市场化发展大会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高级经济师徐博说,国内的天然气短缺的问题在近五年内难以解决。按照目前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大约2300亿立方米计算,有效工作气量必须增至230亿立方米,才可以实现保供。
天然气价格暴涨提振动力煤价格,但是幅度有限
◆天然气价格暴涨。刚刚过去的一月,天然气无疑成为能源舞台上无可争辩的主角。11月份以来,国内液化天然价格飞速上涨,价格直达8000元/吨历史高点,市场上一气难求的恐慌情绪快速蔓延。
“今年气太紧张了,价格上涨是一方面,最可怕的是根本就加不到。”出租车司机老何抱怨,11月下旬以来,郑州出租车用气就开始出现紧张局面。其车上正在使用的气是跑到新乡才得以添加的,车白白空跑了几十公里。
进入11月后,国内华北地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逐步弥漫。不仅出租车使用的CNG被曝供应短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供暖困难,提倡错峰做饭的情况。而市场化最明显的LNG价格,一月间已实现翻番。仅11月份,液化天然气市场价格就从月初的4000元/吨涨至月底的8000元/吨,期间甚至出现4天涨幅达17%的情况,市场乱象丛生。
煤炭价格或出现上涨。虽然今冬煤改气推行力度空前,但对国内煤炭价格影响并不明显。
截至12月8日,动力煤主力合约1801报682.6元/吨,较11月1日的613元/吨,已录得近10%的涨幅。
◆“虽然煤改气会减少市场煤炭用量,但大量的集中供暖用的还是动力煤,煤改气主要还是集中在农村偏远地区,散户影响并不明显。”
卓创煤炭行业分析师崔玉娥表示,由于冬季运力下降,今冬国内部分地区煤价上涨,不过产地煤价持稳。
榆林煤炭交易中心数据也显示,随着寒冬的到来,民用电负荷增加,北方限产导致南方地区工业用煤量上升,电厂耗煤数量增加。据悉,目前沿海六大电厂日耗上升,存煤可用天数下降,采购和拉运积极性大幅提高,尤其华东地区电厂拉运量开始出现增加,市场煤交易开始活跃起来。
11月下旬开始,沿海煤炭已出现阶段性抢运现象。12月预计工业用电继续保持强劲。当前,下游需求好转带动产地煤矿销售回暖,榆阳煤矿近日已全面上调价格,涨幅约10-20元/吨。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煤改气会减少市场煤炭用量,但大量的集中供暖用的还是动力煤。天然气的短缺导致部分地区恢复燃煤供暖,短期会增加煤炭需求,但是影响动力煤的价格却有限。
钢铁去产能:完成1.15亿吨不到总产能10%,2018年去产能或再超预期!
【研究员】:柯彩
结论: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稳中趋降,但钢铁需求预计维持韧性。钢铁供给侧去产能有可能继续超预期。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在需求没有明显回落的情况,供给端对钢铁行业的支撑虽然边际影响可能逐步弱化,因此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在2018年仍将延续。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认为,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稳中趋降,但钢铁需求预计维持韧性。钢铁供给侧去产能有可能继续超预期(尽管钢铁去产能已经完成了1.15亿吨,距离“十三五”1.5亿吨的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在需求没有明显回落的情况,供给端对钢铁行业的支撑虽然边际影响可能逐步弱化,因此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在2018年仍将延续。
◆在需求方面:热点城市需求状况好于非热点城市,供给状态差于非热点城市。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增长可能依然会保持平稳。假设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年底回落至6%(实际可能要远高于该数字)附近,目前热点城市占全国房地产投资的比例约为41.5%,这意味着年内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将回落至8%左右,非热点城市投资增速回落是5%左右。若2018年非热点城市地产投资零增长,在此中性条件下我们预计2018年地产投资增速约为3.4%。
如果进一步考虑租赁住房投资的影响,明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更高,预计整体增速约在6%到6.5%之间。
此外,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特别是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已经触底,随着高端制造的提出及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迎来反弹。特别要重视是,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维持20%以上,服务业利润增长30%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家数持续减少,并且其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企业投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
总之,博览研究员认为,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降幅,并且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钢铁需求维持韧性。
◆在供给方面:据数据统计,我国钢铁总产能为12.6亿吨。从已去产能1.15亿吨和钢铁总有效产能对比来看,已去产能仅占总产能不到10%。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12月4日发布的报告认为,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增长将有所放缓,预计粗钢产量约8.38亿吨,基本和今年持平。从实际产量和真实有效产能来看,钢铁产能有多余4亿多吨。如果保持80%的开工率,再考虑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钢铁的需求也会逐渐降低看,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截至目前,钢铁去产能已经有1.15亿吨,但是明年钢铁去产能累计可能会超过1.5亿吨总预期。
房地产投资稳中趋降,但钢铁需求预计维持韧性
中国钢材消费超过50%直接来自于建筑行业,主要包括房屋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而其他钢铁下游行业如工程机械、家电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建筑行业的带动。如下图所示,2017年前10个月,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速后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中枢仍然高于2016年。
如下图所示,我们注意到,2017年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速也基本处在了历史一个相对较高水平。
建安工程进度往往可能将主导明年房地产投资形势。而建安工程进度与房屋施工面积增速相关性较高。2016年3季度以来,房屋施工面积增速持续在3%附近波动,房屋施工形势相当稳定。
我们预计2018年施工面积增速可能也难以有明显起色,将继续维持较低水平。但另一方面,新开工面积转入施工面积速度放缓,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地产投资韧性上升。毕竟目前新开工面积已经扭转了2014-2015年负增长局面,这还是会对地产投资有一定的正面促进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可能依然较为紧张。如果用销售面积增速代表市场需求,新开工面积增速代表市场供给,那么前者与后者之差可以作为房地产销售市场的供给缺口。差越大表明市场需求大于供给,这会刺激房地产企业增加投资。从2014年以来的情况看,销售面积同比与新开工面积同比之差大致领先房地产投资同比12个月左右。
尽管在2015年房地产市场供给缺口大幅上升,但房地产投资增长却相对缓慢,这导致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依然是需求大于供给。尽管当前地产销售面积增速持续下滑,但新开工面积增速更低,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并未发生明显恶化。
2017年以来房屋竣工面积同比增速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已跌至1%,这是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从各地的商品房待售情况看,北京同比下降5.5%,济南同比下降29.1%,长沙所在的湖南省同比下降54.4%,郑州所在的河南省同比下降19%,厦门和福州所在的福建省同比增长5.6%,也远低于2016年同期水平。
上述点名的5个城市正是本轮地产限购的首批城市。换言之,热点城市需求状况好于非热点城市,供给状态差于非热点城市。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增长可能依然会保持平稳,因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预测热点城市2018年地产投资增速来推测明年全国房地产投资形势。
今年去库存明显且土地购置面积持续上行,明年预期下滑空间有限,中枢水平预计6.5%左右。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预示二线以下城市开工占比可能逐步提升,这种结构性因素可能保障开工面积不会有太大波动。
若假设2017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年底回落至6%附近,目前热点城市占全国房地产投资的比例约为41.5%,这意味着年内热点城市地产投资将回落至8%左右,非热点城市投资增速回落是5%左右。
若2018年非热点城市地产投资零增长,在此中性条件下我们预计2018年地产投资增速约为3.4%。如果进一步考虑租赁住房投资的影响,明年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更高,预计整体增速约在6%到6.5%之间。
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特别是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已经触底,随着高端制造的提出及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中,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迎来反弹。特别要重视是,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维持20%以上,服务业利润增长30%以上,工业企业亏损家数持续减少,并且其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这意味着企业投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
综上所述,博览研究员认为,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降幅,并且制造业投资增速有望维持稳中有升,钢铁需求维持韧性。
2018年钢铁供给端压仍将继续
供给侧的逻辑在2018年将有所延续:如果按照传统10年左右的朱格拉周期看,当前是处于产能周期底部,随着行业盈利好转,市场应该面临新一轮产能投放周期。但因为供给侧改革及环保限产这种周期中的非周期因素,很明显将抑制自然出清状态下的产能复燃,改变以往纯市场环境下的产能波动节奏。特别是钢铁等受供给侧及环保限产影响较大的子行业,在严控新增产能、清理整顿违法违规产能、采暖季开工受限、环保标准提高的情况下,将较长期保持供给侧逻辑不变。
供给端正是支撑钢铁有色行业2016-2017年景气度上行的主要逻辑,尽管边际影响可能逐步弱化,但我们认为这个逻辑在2018年仍将延续。
为什么这么说呢?
工信部原材料司钢铁处处长徐文立在论坛上表示,“十三五”的前两年,钢铁完成去产能已超过1.15亿吨,距离“十三五”1.5亿吨的上限目标,还剩几千万吨的规模。2018年要做好重点地区的去产能工作,巩固好取缔“地条钢”的成果,防止产能反弹,做好职工安置和债务处置工作。
据数据统计,我国钢铁总产能为12.6亿吨。从已去产能和钢铁总有效产能对比来看,已去产能仅占总产能不到10%。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12月4日发布的报告认为,2018年我国钢铁行业增长将有所放缓,预计粗钢产量约8.38亿吨,基本和今年持平。从实际产量和真实有效产能来看,钢铁产能有多余4亿多吨。如果保持80%的开工率,再考虑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钢铁的需求也会逐渐降低看,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截至目前,钢铁去产能已经有1.15亿吨,但是明年钢铁去产能累计可能会超过1.5亿吨总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