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策略

春节躁动抓大放小风格未变 “通胀+涨价”题材或风云再起(一)
每逢开年,叠加节假日消费和冬季天气等因素,通胀概念一直都受投资者关注。数据显示,今年来强周期板块再成市场亮点,行业涨幅榜前五位均为强周期板块,如涨幅超10%的房地产,涨幅近8%的建筑材料,涨幅超7%的采掘等。除房地产行业外,其他涨幅较大的板块,都可以称得上是涨价题材。此外,涨幅榜前列的农林牧渔、食品饮料、有色金属等行业,也是涨价题材中的一员。如农林牧渔行业中的猪肉概念,近期也受涨价题材影响而股价大涨,食品饮料行业中的新涨价题材,啤酒股也表现不错,有色金属行业的铜、钴、锌等子行业表现相当亮眼。1月7日晚,温氏股份公告,公司2017年12月猪价环比增长5.13%。此前牧原股份公告,2017年12月公司商品猪销售均价为14.75元/公斤,比上月上涨4.8%。猪肉板块近期的突出表现,只是2018年开年之际,市场通胀概念个股躁动的局部反应。
中金认为,近段时间原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同时,全国范围内的雪灾叠加低基数,使市场对2018年的果菜价格上涨预期有所回升,下游的家电等产品的提价预期也有所上升。工业品方面,近期虽钢铁价格出现回落,但有色价格出现一定的回升。华泰证券认为,2018年的核心宏观变量是通胀,温和的通胀将给股市带来投资机会,布局抗通胀主题股有可能成全年投资主线,看好石油产业链、农产品、食品饮料和商贸零售板块。近期原油价格上涨及南方大雪降温导致蔬菜价格上涨等事件,有可能成引发市场关注通胀的诱发因素,对2018年通胀的中性判断是2.5%。东方基金则认为,从成本推动、边际消费倾向上升、油价上涨三方面分析,看好2018年通胀带来的投资机会。预计今年上半年CPI在3月(蔬菜价格推动)、5月(猪肉价格推动)形成双峰走势,农业、养殖业及必需消费品、超市零售等行业,在这一阶段将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
民生证券认为,在通胀温和回升环境中,涨价有望成近期市场确定性较强的主题。主要逻辑是,在全球范围的经济复苏趋势还在继续背景下,近期以铜、原油为代表的全球大宗价格屡创新高,自上而下看,供需由过剩到平衡再到趋紧,多个周期品种已开始出现涨价趋势,而价格是行业景气度边际改善的先行指标。梳理发现,涨价品的逻辑不仅局限于钢铁、有色等周期品,还包括机械等中游制造行业,及白酒、玉米等消费类行业和覆铜板等涉及TMT的行业,可见若将涨价逻辑仅局限于周期类行业是相对狭隘的,也易被市场所低估,从而存在投资机会。
对通胀主题机会,基金早已排阵布局。粗略统计基金2017年三季报数据,猪肉板块、有色金属等板块个股成各类消费类主题基金的重仓股。此外,还有众多其他主题类基金在2017年年终已顺势做好应对新年开年通胀因素的投资布局。以某消费主题基金为例,2017年三季末前十大持股中,有白酒、家电、汽车及猪肉等行业股,但当时猪肉行业个股持仓占比较低,主要仓位配置在白酒、家电。据悉,2017年四季度以来,该基金在白酒、家电个股上高位获利了结,同时加大对猪肉、有色金属等通胀概念股的配置,通胀概念股在前十大持股中占比提升较明显。公募机构投研人士表示,2018年开年,一定要重视通胀主题机会。一方面,新年之际,受节假日消费、天气因素等影响,农产品、生活物资等供需关系出现阶段性扰动;另一方面,2017年以来,油价、粮价、肉价等均处于较低位置,具备价格上涨进而引发通胀预期的空间。投资者可沿着通胀链条适当布局,包括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农业、纺织服装等。
春节躁动抓大放小风格未变 “通胀+涨价”题材或风云再起(二)
中信证券表示,A股开年红后,机构投资者们对抓大放小的风格和金融底仓的价值分歧并不大,但开年的周期“躁动”和消费旺季到来后,对这两者的选择和内部选股思路还是有分歧。上半年:通胀和基本面决定消费与周期配置节奏。1)大金融板块(房地产、保险、银行)作为底仓配置,至少在今年一季度都是成立的。2)如果3月公布的开年经济数据向好,修复或抬升2018年经济基本面(需求端)预期的话,周期板块(尤其是中游周期行业)很可能走强;3)如果2、3月的CPI同比持续处于高位,通胀预期抬升,必需消费品配置价值更强,反之应更多配置可选消费。在1、2月配置的核心是在周期“躁动”中寻找确定性,在消费“确定性”中寻找旺季和涨价弹性。不建议单纯以“春季躁动”为理由“凑热闹”,全面增配周期条件尚不成熟:一、作为短期交易行为,“春季躁动”择时困难;二、1、2月配周期,更多反映的是“博弈”,博的是对全年实体产业链基本面的预期,但2018年无论终端需求还是供给侧改革预期都尚不明朗,国际油价趋势也存在很强不确定性,年初全面增配周期的性价比偏低。但可有选择的“凑热闹”,部分中游周期配置价值极高。过去四个季度中游周期净利润在非金融板块中的占比从30%提升到38%,但市值占比始终稳定在29%:若开年数据显示实体经济不差,盈利确定性增强,中游周期估值抬升的弹性很大。受益政策或主题催化,部分细分中游周期子行业景气趋势明确向好,典型的是机械、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看好:1)估值修复弹性较大;2)2018年订单、量价等基本面指标景气向好;3)或政策催化预期明朗的中游周期板块,如:高铁设备、光伏、工程机械、水泥。
消费静中求变:紧扣旺季与涨价因素。1)年初消费品(尤其是必需消费品)的配置确定性明显更高,1、2月本来就是消费旺季与开工淡季,食品饮料、商贸零售、餐饮旅游确定性更高。2)今年消费类行业普遍性提价行为增多,典型如食品饮料。跨年提价并非新故事,但今年的不同之处在:(1)茅台明确提价,而非隐形提价(通过定制开发、高端新品、供给偏紧),预计将带动白酒行业分批跟随提价;(2)啤酒行业近10年来首次集体抬价,乳制品等其他大众消费品也有提价行为。另外,甚至连航空价改也在超预期。建议关注:万科A、中国平安、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大金融底仓)、永辉超市、贵州茅台、欧普照明、中炬高新(核心消费)、中国中车、中国国航。
春节躁动抓大放小风格未变 “通胀+涨价”题材或风云再起(三)
全球角度看,在PPI端,随着全球商品周期的反弹延续,全球PPI均表现出较高的弹性;在CPI端,此前PPI向CPI传导的缓慢与不畅,随着欧洲、日本的核心通胀在2017年持续走强,美国核心CPI逐步回升,2018年CPI的逐步上行已成市场共识。中国方面,限产持续将使4季度PPI行至高位,CPI保持温和上行。原油价格进一步高企,对中国会助力PPI向的CPI传导,结合短周期经济运行看,2018年CPI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对CPI上行期,各行业板块的股价进行脉冲响应计算,计算结果与逻辑推演吻合,日常消费、能源在CPI上行过程中均有上佳表现。
华创证券认为,从盈利角度看,大众消费众多子行业中,食品加工板块业绩稳定,畜禽养殖、饲料和动物保健持续改善。二级行业食品加工(包括肉制品、乳制品、调味品等三级行业),17年三季度盈利表现突出,ROE升至高点4.46%,同比增长14.4%。农林牧渔单季度ROE整体在通常在2%左右波动,第三季度整体ROE为2.93%,开始复苏。其中子行业畜禽养殖、饲料和动物保健在农业板块中盈利能力突出,三季度ROE分别升至4.31%、4.33%和3.38%,均显著高于农业板块整体。从PEBand观察,农业及商贸仍处历史低位。饲料、动物保健的估值水平则都下探至负一倍标准差、商业贸易更是接近负两倍标准差水平。在食品加工板块,啤酒、调味品估值接近均值。以上是基于宏观背景、盈利、估值视角对大众消费品的推荐,落实到具体板块看好养殖、肉制品、饲料、动保等,重点讲下啤酒和乳制品板块。
啤酒行业自2012年开始进入成熟期,伴随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啤酒行业增速进一步放缓,行业呈现整体集中度提升,区域性竞争激烈的局面,各大啤酒厂商均拥有自己的优势区域。持续调整后,当前啤酒行业出现改善拐点,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CR5接近80%,格局演化来自存量博弈。2000年400余家有啤酒厂商,年产量20万吨以上的企业仅18家,占全国啤酒总产量的30%左右,2016年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英博、燕京啤酒、嘉士伯市占率合计达到75%,行业整合基本完成。但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啤酒行业集中度还有上升空间,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CR3均在70%以上,我国CR3只有57%,未来市场格局的演化将来自于寡头之间的存量博弈。近期,股权交易、产品涨价预期带来啤酒板块的波动,但中长期看啤酒板块仍将受益产品升级带动下的吨价提升,从而实现净利率的稳步改善。
乳制品的下游需求回暖,三四线城市增长强劲。尼尔森数据显示,16H1、16H2、17H1液奶零售额增速分别约为1%、3%、7%,行业整体需求持续回暖,边际提速。其中,三四线城市消费量持续提升是主因。目前我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其中液态奶消费量约为发达国家1/3,日韩水平1/2,一二线城市人均消费量约25公斤,三四线城市只有7公斤左右。当三四线城市人均消费量达到一二线城市消费量的3/4时,整体消费量增长空间可以高达75%。
综上,考虑盈利增速绝对值及稳定性,消费板块的部分细分领域更值得期待。白酒、白电等龙头白马前期已积累较大涨幅,市场对白酒白电龙头业绩预期较高且微观盈利隐忧渐显,且估值处于绝对高位。与之相比,随着再通胀预期向类滞胀预期转换,农产品、食品加工等大众消费品配置价值凸显,建议配置伊利股份、双汇发展、青岛啤酒、海天味业、绝味食品、涪陵榨菜、安琪酵母等大众消费龙头。
春节躁动抓大放小风格未变 “通胀+涨价”题材或风云再起(四)
华创证券认为,未来五年消费升级的内涵由:高端可选消费向大众消费转变的产业驱动逻辑。大众消费是坚定看好的长期消费品产业趋势。
19大报告中将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精准扶贫列为未来三年三大攻坚战之一,基于两大逻辑,未来5-10年,高端可选消费与大众消费的分化或得到收敛。60年代日本出台为期十年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70年代韩国通过的“新农村运动”和《最低工资法》,将低收入人群更多地变为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中等收入者,刺激大众消费的崛起及投资率与消费率拐点的形成,是日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经验,并带来近十年级别的大众消费升级红利。
从2014年开始,城镇化思路由传统“人-户分离型城镇化”,即在一线城市打工而在四、五线县城或农村返乡“安家”,转向围绕二线中心城市群“安家落户”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16年以来,人口流向、产业集群景气度、住房规模均沿中心城市群的分布出现明显加速的变化,反映出城市群建设在落地节奏上明显加快的趋势。同时,从区域结构看,具有传统禀赋优势的中部中心城市群,如合肥、武汉、郑州、长沙等及西部成渝经济带,在政策助力下,各景气度指标改善最明显,堪称中国目前最有活力的区域。而基于三大机制:户籍人口社保覆盖率显著增加,劳动者未来收入预期改变以及居住习惯由“群居化”向“家庭化”转变,上述人口“户籍化”后边际消费倾向将至少增加20%以上。其中,反映中低层级的食品类消费的增幅要远超反映中高层级的教育类消费。这反映第一代城市移民由于消费观念的根深蒂固,其消费升级更多的是对中低端消费品“量”的增加而非对中高端消费品所代表的“质”的追求。而这很可能是今年来方便面、火腿肠、榨菜等中低端消费品销量增速均结束5-6年的下行周期,开始出现向上“拐点”的背后原因之一。
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下,18年开始居民加杠杆确定性放缓,对消费的挤出效应缓解;中心城市群,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持续加码;17年年中开始,中心城市群户籍制度改革加速,户籍城镇化率每年至少提升1.1%以上的目标,或带动近2000亿消费增量;18年或开启精准扶贫“元年”。建议两条主线掘金“大众消费十年红利”的投资机会:1)拥有全国性品牌及渠道下沉优势的等特别是产品线中拥有积淀的中低端产品线的一般消费品龙头,如:肉制品、乳制品、家电、家居等;2)可选消费关注高景气度的中部城市群中根基深厚的中端消费品龙头。重点关注:双汇发展、伊利股份、格力电器、水井坊、古井贡酒、张裕A等。
春节躁动抓大放小风格未变 “通胀+涨价”题材或风云再起(五)
华创证券指出,近期迎来生猪板块的事件催化剂。上周北方及安徽等南方部分地区出现暴雪极端天气,预计未来或有寒潮,伴随雨夹雪,阻碍生猪由北向南的调运。并且气温下降刺激消费需求,猪价上涨影响养户预期,养殖户惜售情绪导致短期供给减少,未来几周猪价有望进一步走高。今天的搜猪价格也已出来,猪价已全面上涨至15.18,上海8元/公斤,江苏、山东、河南、湖南都已突破至15.3-15.5。从行业运营利润情况看,现阶段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仍在300元左右,养殖的估值处于历史中低位,长期看龙头公司温氏、牧原等上市公司估值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环保政策驱动,中小猪场补栏及新建猪场审批受限,全国母猪存栏量保持低位横盘走势,14、15年东南沿海地区拆猪场力度最大,集中在浙江、江苏、广东等沿海省份,目前有的县生猪存栏下降8、9成,16、17年随着“南猪北养”政策出台,内陆水网地区安徽、湖南、河南、四川等地区都加大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因生猪养殖不交税,所以地方政府更多出于产业发展及解决就业考虑,更愿意与规模企业合作,而且低成本优势扩张的企业更能抵御猪周期波动的风险,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融资快速拿地,实现规模效应;规模化对技术和管理的能力要求更高,超大集团在PSY、MSY等效率指标上与小散养户持续拉开距离,通过智能化改造人均管理头数越来越多,大宗采购、套期保值效益也愈发明显。行业集中度处于加速关键期,从最靠谱的超大集团牧原、温氏看,3年左右时间将接近5000万头出栏量,加上第二梯队的新希望、正邦科技、中粮肉食及饲料转型养殖企业如正大集团、广西扬翔等,CR5、CR10将3-5年时间快速提升市占率,从目前不到8-9%到19-20%左右。
行业发展阶段属散户加速退出、中小规模猪场运营效率未能赶上的最“舒服”阶段,龙头公司将获超额红利。因猪肉的消费属性不同于工业品,像牧原近两年的ROE加权在26%、50%,17年仍在30%以上,温氏在猪价不太好的14年ROE20%,15、16年35%、43%,即使17上半年黄鸡深亏近18亿元,ROE仍有13%。公司层面,强烈推荐温氏股份、牧原股份等优质养殖龙头。温氏日前发布的12月度销售简报显示,出栏环比加速,以目前的月度数据即可保证18年2300万头出栏,存在超预期可能,经营指标确定性极强。2017Q4预计归母利润近30亿元,同比增长200%左右。其中商品猪贡献约14.8亿,黄羽鸡贡献13-14亿。17全年黄鸡业务业绩反转,或贡献约6亿利润。加上其他零散业务,预计公司2017年全年净利润近70亿。黄鸡业务目前景气度较高,生猪价格保持稳健,预计温氏18年一季度将大幅好转,确定性依然非常强。另外,市场对温氏理解有偏差或存在漏点地方,就是只看猪价、鸡价引起的业绩弹性。温氏其他业务板块除关注度最高的生鲜板块,其实像温氏乳业原来是供港的,正在做品牌化,南牧养殖机械设备,原有的大华农疫苗在国内都是属一属二的专业公司,还有旗下的温氏投资管理规模70亿,参与像起步股份等pre-ipo项目,18年有多个主板IPO可以退出,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资产。
总之,由于17年三、四季度持续环保高压,育肥猪对应18年上半年补栏、出栏都将是个缓慢过程,因此继续看好此轮生猪板块行情,建议投资者重点配置。另外,随着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突破1800,种业龙头如隆平、登海都有所反应。饲料板块由于原材料价格上行,珠三角企业如粤海、恒兴等在12月初产品提价一轮,上周末再次启动新一轮提价。种种迹象表明农产品价格近期上行势头猛烈。随着18年第一场寒潮来袭,鸡、蔬菜等“CPI项”的板块是否有机会值得紧密跟踪。
次新中不乏“白马逻辑”股 细分行业龙头中寻价值洼地
据华泰证券统计,2017年共有438家公司登陆A股,是A股历史上新股发行数量最多的一年,新股上市平均获得9个涨停板,平均开板涨幅265%。虽然次新股总体表现较往年弱势,但仍有不少优质次新股走出强势行情。Wind数据显示,在去年发行新股中,共有22只股打开连续涨停板后走出翻倍行情,其中涨幅最高的中科信息、张家港行、国科微和建科院甚至实现最高超200%的涨幅。
业内人士认为,2017年新股上市表现与当时市场情绪呈现一定相关性,但标的公司的内在质地更重要。梳理涨幅较高次新股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上市前业绩高增速,如华大基因上市前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43.96%;二是主营业务具有稀缺性,在A股市场上不存在相似度较高的可对标公司;三是具有技术、资源等核心竞争力,护城河明显,行业地位高;四是与上市时的市场风格较契合,叠加主题投资因素。市场表现较好。今年来,新股发行放缓一方面降低供给,减少了新股上市对市场资金面分流,有利于维护当前市场多头格局;另一方面,也变相凸显次新股的“类新股”属性,在新股相对稀缺下,吸引部分资金转而参与次新股交易。此外,1月由于要补充年报的因素,新股发行大概率会保持相对较低水平,同样利好次新股。经过回调后,次新股板块整体估值和股价中枢都明显下移,这为市场重新参与次新股交易带来更大上升空间。而且在各大指数普涨格局下,次新股指数持续调整,暗示当前板块还是处于一种博弈格局。投资者不妨以博弈视角看待次新股板块的投资机会,并结合年报预告适当选择优质标的加以布局。
信达证券分析师谷永涛认为,在全市场估值收敛背景下,投资者应更注重业绩对股价的支撑,选择业绩强劲、估值具备相对或绝对安全边际的个股。并且经过近年来调整,A股市盈率已较收敛,蓝筹股估值抬升、成长股估值回落,在流动性依然偏紧格局下,预计未来估值大幅扩张概率不高。业绩成推动市场表现的重要原因,如行业内部分化、成长股的分化中,业绩均扮演重要角色。从这个意说,与节后地产和采掘品种行情火爆的逻辑有一定相似性,场内不少次新股业绩基本面同样可圈可点。据统计,目前两市有76只次新股发布2017年度业绩预告,其中预喜62只。如果说不少投资者对2017年四季度次新股频频“高飞”还存有一定疑虑,认为背后主要是游资炒作,那么节后次新股板块重拾升势,基本面因素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更明显。62只预喜次新股中,净利润增幅在30%以上的21只,增幅1倍以上的5只,分别是华能水电、合盛硅业、聚灿光电、药石科技、赛腾股份,幅度分别为272.42%、122.79%、115.98%和106.28%、128.39%。次新股板块中同样有不少经营稳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优质标的。据机构统计,2017年以来上市的新股过往3年业绩成长性好于2015年、2016年上市的新股。2017年以来上市新股在上市前3年(2014-2016年)营业收入符合增长率均值为14.51%,归母净利润上市前3年符合增长率均值为27.57%,两项数据均高于2015年和2016年上市新股水平。在监管部门高标准审核下,2017年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有所提升。
公募基金研究员表示,当前IPO堰塞湖有效缓解,大发审委上任后,IPO审核通过率从81%降至56%,不少递交材料前一年净利润规模超过1亿元的公司也被否决,表明业绩真实性、内控管理规范程度、持续盈利能力、募集资金投向的合理性等实质性问题已成审核的重点,上市企业更趋优质。从被否决企业看,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关联方问题、毛利率异常等问题也被重点关注。私募研究员认为,以往次新股行情多由资金推动,打开涨停一字板后,经过短暂调整和充分换手后再度上涨,甚至连续拉涨停。当前资金推动带来的次新股超短线交易性机会已越来越少,一些次新股上市后业绩变脸和新股限售股解禁更是加大风险。投资者在选择次新股标的时仍需“去粗取精”,挖掘真正具备持续成长性的低估值个股,着眼长期进行布局。随着新股数量越来越多,虽然大部分次新股的估值并不低,但一些有行业龙头潜力、具备产品技术壁垒和模式竞争优势的次新股有可能产生“预期差”,从更长区间看已进入可投资区间。
华泰证券认为,2017年A股行情出现明显大小盘分化,白马股表现亮眼。由于白马股的核心逻辑在“增长持续,估值与增速相匹配”,而次新股往往因具备的概念而被热炒。随着市场风格逐渐转向对确定性追求,次新股板块2017年成资金流出重灾区。筛选2017年开板涨幅较高的新股大多具有如下要素:一是上市前业绩高增速。如华大基因2014-2016年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243.96%,万马科技2014-2016年净利润符合增速达170.71%,创业黑马则达137.98%。二是主营业务具有稀缺性,如华大基因、汇纳科技等,A股市场之前都不存在相似度较高的可对标公司,具有一定稀缺性。三是技术水平高,行业地位高。如至纯科技高纯工艺系统方面技术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康泰生物是国内乙肝疫苗生产企业龙头,江丰电子是国内高纯度溅射靶材龙头。四是与上市时市场风格匹配度较高。如力昂技术和熙菱信息上市时,“一带一路”板块资金关注度高,公司业务集中在新疆地区,受到资金青睐。但次新股中仍不乏一些符合“白马逻辑”的个股,投资者或可从三维度衡量:一是估值不贵,如市盈率PE(TTM)小于所处行业市盈率PE(TTM);二是增长持续,如前三年(2014年-2016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高于30%;三是性价比高,如用最新市盈率除以预期利润增速得出的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该值介于0和1之间。
今年市场又一确定趋势 美丽中国主题蕴含机会不容小觑
2017年在大蓝筹凸显出价值之势带动下,上证50指数异军突起。同样,十九大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就是2018年A股市场又一确定趋势,相关美丽中国主题所蕴含的投资机会自然不容小觑。
一、节能环保。从新能源汽车到绿色建筑,再到共享经济,近些年诸多类似新兴产业的崛起,无不显示节能环保已成政策推动、产业资本追逐的方向。而我国经济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更体现出我国正迎来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作为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支撑,节能环保产业近几年持续高景气度,但2017年节能环保板块整体表现较弱,大智慧节能环保板块指数2017年累计下跌2.94%,跑输同期大盘。在政策不断加码、节能环保板块整体滞涨、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向好背景下,板块2018年投资机会受到众多机构看好。
中银国际表示,节能环保板块2017年整体加速成长,很大程度上源于之前的PPP订单开始释放业绩。展望2018年,工业节能、黑臭水体治理、土壤修复与固废处理等三大高景气节能环保细分子行业吸引力明显。建议关注相关龙头股:清新环境、碧水源、博世科、启迪桑德、先河环保、三聚环保等。渤海证券表示,环保税已于2018年1月1日起开征,其更强的法律效力将进一步倒逼企业治污减排,看好环境监测、工业环保领域市场需求的释放,建议优先关注项目经验丰富、技术优势突出、拿单能力强的细分龙头股:清新环境、万邦达、东江环保和雪迪龙等。市场人士表示,伴随2017年年报披露期临近,荣晟环保、科林环保、海南瑞泽、杭锅股份、格林美、霞客环保、龙源技术和鲁阳节能等2017年年报业绩预计同比翻番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值得重点关注。
二、清洁能源。在政策推动、环境倒逼背景下,清洁能源有望大展宏图。国家大力推动煤改气、煤改电等传统能源使用的升级,及风电、水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的提升,将使人们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成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保障。2018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日前发布的《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也提出,目前我国北方供暖煤炭取暖面积占到83%,清洁能源仅17%,而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19年、2021年,清洁取暖率分别为50%、70%。国家、地方在清洁能源方面的政策持续加码,及环保税2018年的正式开征、全国碳交易启动,均将推动高耗能企业提高清洁能源使用率。
在政策红利的相继释放、上市公司基本面持续改善的背景下,清洁能源相关上市公司2018年机会被机构普遍看好。平安证券表示,新能源有望成电力行业中景气度较高的细分领域。风电方面,重点从细分领域景气度、市场集中度、盈利能力变化三维度筛选,看好金风科技、泰胜风能;光伏方面,制造龙头有望强者恒强,看好通威股份和隆基股份等。光大证券表示,目前我国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但在日益严峻环保形势下,清洁能源行业有望实现新一轮发展。推荐水电公司国投电力、川投能源、黔源电力等,光伏运营龙头太阳能,风塔行业领先公司天顺风能,分布式装机运营商林洋能源等。从整体机构评级看,30只清洁能源概念股中,天顺风能最被机构看好,近30日内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家数达到9家,另外,新奥股份、中天能源、东方能源、三聚环保、湖北能源、韶能股份和大唐发电等近30日内也被机构看好,后市表现值得重点关注。
三、生态建设。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被列为2018年8项重点经济工作之一。会上还提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国土绿化行动;深入实施“水十条”、全面实施“土十条”。
生态建设中园林生态、水污染治理等多个细分领域2018年的投资机会,被机构普遍看好。山西证券表示,生态建设与修复包含水环境修复、土壤修复、草原和湿地修复等。其中,水生态建设与修复需求最旺盛,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需要4.6万亿元,可关注水生态建设领域的投资机会。环保板块估值已回落到历史低位,2018年环保板块的整体配置价值越发凸显。可关注水环境修复领域拿单能力强的环保、园林龙头:碧水源、博天环境、东方园林、铁汉生态等;运营能力强的环保公司:博世科;草原和湿地修复龙头公司:蒙草生态、东珠景观等。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在PPP催化下,2018年高质量、大规模订单将更多地向大企业汇聚,生态修复公司的分化正在加剧,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环保、园林龙头公司将更受益。事实上,进入2018年后,部分龙头股已开始抢先表现,美尚生态、中再资环、蒙草生态、伟明环保和中持股份等节后表现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