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周刊2018.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6 13: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放眼“去杠杆、讲政治”的金融市场,银证保还有谁敢替大股东“挡枪”?》:1月12日上证所出台的“股票质押新规”,在2月初引发了A股的大幅波动,虽然交易所“紧急澄清”了有关“强行平仓”的误解,表示有“新老划断、不会立即平仓”,大股东们还可以“继续寻找抵押品”,但有一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在银证保全面斩断“金融伪创新”,严厉约束金融机构行为,异乎寻常强调“讲政治”的当下,即使大股东还有所谓的“补充抵押品”,还有几个“讲政治”的金融机构,愿意“甘冒矢石”,来替大股东们“挡枪”?孙老板,或者“史上最好校友”,不是每个大股东都能够碰到的……

表外受限、大股东“融资难”,股权质押新规将激化A股“一九分化”行情!》:1月12日,多个监管部门共同发布了有关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但正式实施是3月12日。为什么延期2个月才开始执行?一方面,一季度是信贷的高峰期。此时出台此类政策,就是要提前打预防针,“驱使”金融机构“脱虚向实”,压缩在信贷高峰期,打擦边球“质押炒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个时间恰恰是在开“两会”前后,监管当局或多或少面临着一定的人事问题,因此此时正处在一个政策敏感期,需要凸显“去杠杆、讲政治”的成效。因此,在此时大股东股权质押新规出来就是起到“示范”的作用。从量来说,129家占比的确不搞,影响不大,但是问题是大股东借不到钱,哪怕是优质的沪深300成分股大股东也面临着此问题,更何况是股价是一路暴跌的“中小创”,结果是进一步恶化“一九分化”的行情。尽管目前只暴露129家有问题,但是其他的公司也不确定有没有问题,从安全的角度看,先避避险,等风险明确了,再介入,更加安全。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放眼“去杠杆、讲政治”的金融市场,银证保还有谁敢替大股东“挡枪”?
孙老板,或者“史上最好校友”,不是每个大股东都能够碰到的!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上市公司不得为股东提供担保向银行贷款,越来越多的大股东寻求以股权质押的方式来获得贷款。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股权质押是补充流动资金的一种手段。大股东质押其股权对方往往是银行、券商、信托等公司,其中券商所占份额最高,达75%,也就是所谓的“场内质押融资”方式。
而另一方面,其他的大股东质押融资渠道比如“券商、银行、保险”等也在面临着“监管趋严、钱紧价高”等问题。甚至是上市公司属于沪深300成分股,属于股票质押标的中券商接受程度较高的票之一,都面临着这样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业绩严重亏损的公司……
大股东股权质押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1517818844430992.jpg
◆我们知道,15年那波牛市,全通教育成了A股最典型的妖股。而,全通教育控股股东几乎质押了全部持股,按照当时约110元的股价和50%的质押率估算,当股价跌破55元时其持股将变得一文不值。
还是以全通教育为例,假如大股东把股份全都质押给了银行,获得了一半市值的现金。通常情况下,大股东的持股成本远远低于普通投资者,市价100元的股票,大股东的持股成本一般不会超过10元,此时大股东按照50元的价格质押给银行,已经收回了全部投资,当公司经营良好的时候,大股东可以归还银行贷款,享受业绩的增长和股价的提高。
由此可以发现,大股东质押大部分股权获得现金是一种把风险转嫁给资金出借人,鼓励大股东激进投机的做法,即使是大股东质押股票后把所得资金用于继续投资上市公司,由于通过信托公司融资利率较高的原因,大股东一定会在未来的经营中追求更高的风险收益,拒绝稳扎稳打,这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更高的投资风险。
因此,对大股东质押股份加以限制和监管趋严是必然的。
……
该新规主要是使得,大比例质押融资的个股在场内融资的渠道(也就是上述说的券商渠道,该渠道是主要的质押渠道)被封堵。尽管大股东还可以通过场外其他融资渠道,如信托、保理等渠道质押融资,实现资金灵活周转,但是就目前来说占比相对较小,因此研究员认为,大股东股权质押新规对该增量业务影响较大,对存量业务由于实行的是“新老划断”,所以影响有限。
一位券商信用交易部人士称,“质押融资新规定虽然并没有正式实施,但实际上证监局已经要求我们开展股票质押业务时遵照该新规施行了,我们在做业务时也已经遵照执行了。”
在股票质押业务中,一些原本在股票质押业务中活跃的银行也出现了额度紧张的局面。“我们合作的银行中,某股份制银行以前还都比较好做,但最近也基本上停了,根本放不出款。”另一家券商资管部门人士称。
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称,月初的时候还只有6.2-6.3%,现在已经接近7%了,而且市场上一些机构的报价已经到7.5%了。
1月12日,多个监管部门共同发布了有关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但正式实施是3月12日。
一方面,一季度是信贷的高峰期。此时出台此类政策,就是要提前打预防针,“驱使”金融机构“脱虚向实”,压缩在信贷高峰期,打擦边球“质押炒股”的可能性。
因此,在此时大股东股权质押新规出来就是起到“示范”的作用。
我们注意到,非标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表外融资受限:
●表外融资整体表现走弱,尤其是委托贷款,2017年12月新增规模为602亿元,同比下降3,409亿元。我们认为2018年表外融资监管趋严背景下,新增规模将继续下行。
从量来说,129家占比的确不搞,影响不大,但是问题是大股东借不到钱,哪怕是优质的沪深300成分股大股东也面临着此问题,更何况是股价是一路暴跌的“中小创”,结果是进一步恶化“一九分化”的行情。
非标业务的监管力度加大,企业表外融资受限
尽管如此,研究员认为,企业信贷需求依然延续回暖趋势,12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2,059亿元,占当月新增企业贷款比重较11月提升3个百分点至85%。而居民端消费贷在双十一活动效应消退后明显回落,新增居民短期贷款占当月新增居民贷款比仅为5%。
2017年企业融资需求回暖,全年新增企业贷款6.71万亿元,票据业务受强监管影响,新增融资规模为-1.57万亿元。考虑到18年企业融资需求的持续改善以及强监管环境下表外融资转表内趋势的延续,研究员预计,2018年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为14.5万亿左右,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12.2%。
●从M2角度看,2017年12月新增人民币存款为-7,929亿元,当月新增居民与企业存款表现改善,分别新增7,797亿元/1.33万亿元。新增存款规模的回落主要受非银存款影响,去年12月新增非银存款规模为-9,129亿元。12月M2增速再创新低,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至8.2%。
全年来看,新增人民币存款13.52万亿,存款余额同比增9.0%,存款整体增长乏力,新增居民存款/企业存款/非银存款分别为4.60万亿/4.09万亿/1.23万亿。整体来看,企业存款增量的大幅减少是拖累存款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增规模较2016年减少3.16万亿元。
从时间节点上看,“有关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是应对信贷时间高峰期,提前打预防针
为什么延期接近2个月才开始执行?
在1月初就出台大股东股权质押新规,尽管3月中旬才开始正式实施,但研究员认为,这可以被认为是金融业强调讲“政治站队”。因为,这个时间恰恰是在开两会的前后,这个时间节点搞出来,一方面,是应对信贷时间高峰期,提前打预防针,提醒银行信贷不要瞎搞,另一方面,监管当局或多或少面临着一定的人事问题,因此此时正处在一个政策敏感期,既要体现出成效,找个点杀鸡儆猴,似乎又不能把问题做的太绝对。
◆截至2月2日,两市公司共有129只个股的整体质押比例超过50%,仅占全市场的3.7%。占比不足5%,可见股权质押难以成为引发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推动力量。
如果大股东无力追保,流通股质押实质逾期,证券公司首先会向股东发出《债务催收函》,明确将通过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强制平仓,同时提示股东及上市公司履行相关披露义务。
可见,即使个别公司股价逼近了平仓线,证券公司也不会急于在二级市场抛售,即使最后不得不卖出,也将按照有关减持规定逐步卖出,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未来可能给市场造成的压力是极其有限的。
从量来说,129家占比的确不搞,影响不大,但是问题是大股东借不到钱,哪怕是优质的沪深300成分股大股东也面临着此问题,更何况是股价是一路暴跌的“中小创”,结果是进一步恶化“一九分化”的行情。尽管目前只暴露129家有问题,但是其他的公司也不确定有没有问题,从安全的角度看,先避避险,等风险明确了,再介入,更加安全。



1517819016801364.jpg 背景报道
1517819027182535.jpg



质押门槛“5000元飚至500万元”:风光无限的“金融创新”已被彻底颠覆!
门槛陡增100倍……
银行“去通道”、“压委外”、“停房地产开发贷”;信托“去嵌套”;银监、保监利剑指向“庞大金融集团”,而中纪委深入查“金融信贷”,这一系列的金融监管举措,究竟会让金融市场发生怎样的深刻裂变?我只知道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金融创新”正在被彻底颠覆!
……
◆研究员认为,新规除了提高了最低交易金额以外,还规范了融入方的资质等事项,让小额质押的套路将再也行不通,而这一点与此前的分级基金新规有类似之处,表明了监管层正进一步控制股权质押融资规模,降低杠杆。
此外,这更意味着中国经济、政策风口的转变,让此前改革派“郭旋风”顺势践行“监管姓监”,金融去杠杆势在必行。
如何看待1月12日证监会发布的股权质押融资交易门槛大幅提升,从5000元飞跃至500万元?
根据沪深交易所2016年11月发布的《分级基金业务管理指引》,2017年5月1日起,个人和一般机构投资者应当符合“申请开通权限前二十个交易日日均证券类资产不低于人民币三十万元”等条件,并在券商营业部现场以书面方式签署《分级基金投资风险揭示书》,才能申请开通分级基金相关权限。随后分级基金B交易量大量萎缩。据Wind统计,5月2日,分级基金新规实施后的交易首日,144只分级B总成交只有9.35亿元,比上一个交易日的17.68亿元成交大跌了近五成左右,甚至不及2016年1月7日熔断当日15分钟的交易额11.84亿元。
因此,可以预计的是,股权质押融资,尤其是小额股权质押融资,其交易量将会急剧下降。目前已有多家券商暂停小额股票质押业务。1月24日,国泰君安在官网公告称,将于2月3日起关闭微融资延期和融资申请功能;1月16日,中山证券在官网发布公告,决定1月16日起停止开展小额股票质押(即“小融通”)业务。
1517819101225469.jpg
研究员此前在《经济与政策大环境“变了”,当年的“郭旋风”顺势践行“监管姓监”!》中谈到,“无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体系都在2018年更强调高质量的增长,近期央行、银监会发起了一系列针对银行业监管政策、数个地区下调经济增长数据、曾是改革旋风的郭树清如今强调“监管姓监”的背后,不仅仅是去杠杆的持续推进,更是中国在持续探索与新型经济发展需求,尤其是高质量增长相配套的融资模式。在工业化时代,因为工业化就是一个简单扩大再生产的过程,所以最佳融资方式就是银行融资,给钢铁、地产企业钱就可以扩大经济发展规模。但是到了服务和创新的时代,其实银行就基本上没有用武之地了。中国如果真心想要转向一个服务和创新的时代,必然要改变靠货币驱动的模式,因为我们在过去工业化时代你可以用银行培养钢铁厂和房地产企业,但是服务和创新是不能单纯靠钱,更关键在于知识产权,但这种无形资产恰恰目前难以成为银行贷款的抵押品。”
如何看待1月12证监会公布的,3月12日即将实行的《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指引》?
限制质押集中度和质押率上限——单只A股股票市场整体质押比例不超过50%,股票质押率上限不得超过60%;
严控资金用途:融入资金严禁用于申购新股、买入股票等项目。
本次新规采取了新老划断的原则,对存量冲击相对较小。
即使上市公司股价触及平仓线,也不会被立即平仓,对市场造成的冲击很有限。
如何看待1月12证监会公布的,3月12日即将实行的《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指引》?
◆明确了限制质押集中度和限制质押率上限。
◆限制融入方资格。
有业绩承诺股份补偿的股东融资受限,“质押股票有业绩承诺股份补偿协议的,证券公司应当识别和评估其特殊风险,……切实防范因质押股票出现股份补偿情形而产生的风险,不得以其管理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和定向资产管理客户作为融出方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近年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非常频繁,大多数被并购重组方股东持有的股票均有业绩承诺股份补偿,补偿期限一般为3年,今后资管产品不再能此类股份的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这类股票的质押融资大大受限。
◆严控资金用途。
股权质押融资新规对市场冲击有限
研究员认为,虽然这会对部分个股产生冲击,但对总体行情影响有限。原因主要有三点:
按新老划断原则,新规只针对新增的质押融资,存量不受影响。也就是说,对于质押比例超过50%的个股,就算存量的场内质押到期,也可继续展期,不过回购期限不能超过3年。
股权质押融资新规中质押比例上限50%是指场内质押登记数量+场外质押登记数量 / 总股本,而不单指场内质押登记的数量。截至2月2日,两市公司共有129只个股的整体质押比例超过50%,仅占全市场的3.7%。占比不足5%,可见股权质押难以成为引发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推动力量。此外,大比例质押融资的个股虽然在场内融资的渠道已被封堵,但仍可通过场外其他融资渠道,如信托、保理等渠道质押融资,实现资金灵活周转。
上述129家公司的股价即便因短期大幅波动而触及平仓线,证券公司也不会立刻执行处置,而是会与客户积极沟通,要求客户补充担保品,担保品包括不限于股票、现金等金融资产,房地产、土地等也可以作为担保品。如果大股东无力追保,流通股质押实质逾期,证券公司首先会向股东发出《债务催收函》,明确将通过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强制平仓,同时提示股东及上市公司履行相关披露义务。此外,证券公司在平仓时应遵循减持最新规定,即通过竞价方式减持的在3个月内不超过总股本的1%,大宗交易不超过总股本的2%。



决策参考




A股不断成熟:业绩为王、估值低、市值高的偏好进一步清晰
◆2017年9月份以来,低成交个股数量迅速增加,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个股正被资金所抛弃。
◆市场结构分化明显源于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差异,低成交个股2017Q3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为6.7%,全部A股2017Q3净利润同比增速为18.27%。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A股产生这样的市场风格偏好,正是A股不断趋于成熟的标志。
周三周四暴跌再次证明市场偏好仍是业绩为王、估值较低、大盘股
申万行业板块大面积飘绿,通信、综合、商贸、有色板块跌幅靠前,仅银行、钢铁板块上涨。Wind概念指数则无一上涨。
其中3040只个股下跌,仅盘中295只个股上涨,绩差股持续杀跌,闪崩股层出不穷。
事实上,在1月30日晚间多家上市公司爆发出了业绩增长不符合预期之后,本周三周四,创业板就频频爆雷,诸多个股大幅下跌。与此同时,在这场暴跌中,我们却很少看到大盘蓝筹股的身影。1月31日85只市值超千亿的大盘股中只有排名比较靠后的一只券商股跌幅超过了5%,2月1日82只市值超千亿的大盘股中只有5股跌幅超过5%(占比仅为6.1%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其中2股跌停。
市场风格的演变正是A股不断成熟化的标志
17年9月份以来,低成交个股数量迅速增加,这表明有越来越多的个股正被资金所抛弃。
1517484523924244.jpg
低成交个股数量从17年9月以来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12月份到达阶段高点,回顾统计2017年12月市场上日均成交额低于2000万元总计772只股票的基本情况。从市值上来看,市值位于0-50亿元的股票有670只,位于50-100亿元的股票有79只,位于100-200亿元的股票有21只,市值高于200亿元的股票仅有2只,市值位于0-50亿元的股票占比87%,低成交量个股按市值分布普遍市值偏小。从估值上看,剔除估值PE(TTM)为负的股票,PE(TTM)位于0-10倍的股票仅有4只,位于10-20倍的股票有43只,位于20-30倍的股票有98只,PE(TTM)大于30倍的股票有514只,占比78%,低成交个股按估值分布普遍估值偏高。
市场结构分化明显源于盈利和估值的匹配度差异。
1517484530964585.jpg
A股最大的特征之一是散户占比高,过去这么多年散户交易额占比达一直高达80%。从A股自由流通市值分布看,2017Q3散户投资者占比42.0%,一般法人占比27.5%、国内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19.5%、中央汇金和证金公司等占比5.5%、R/QFII占比2.1%、陆港通北上资金占比1.4%。国内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7.4%、保险和社保7.1%、阳光私募3.4%、券商1.6%。2014年至今,A股散户投资者自由流通市值持股占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从15年12月的50.4%下降到17年9月的42.0%。剔除一般法人,散户持有自由流通市值占比从14年6月的64.2%下降到17年9月的60.8%,其他机构投资者合计占比从14年6月的35.8%上升到17年9月的39.2%。散户占比下降,机构占比上升的长期趋势较为明显。由于A股机构投资者更偏好大市值、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基金、QFII、保险重仓股的市值均值分别为253亿、380亿、256亿,远高于全部A股市值均值178亿,基金、QFII、保险的重仓股PE(TTM)中位数分别为36倍、30倍、31倍,低于全部A股估值中位数42倍。机构投资持股占比提高强化了龙头股效应,市场更在意基本面,主题炒作及炒小炒新风气逐渐变淡。盈利估值匹配度较差的个股缺乏增量资金流入,出现流动性结构萎缩。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A股产生这样的市场风格偏好,正是A股不断趋于成熟的标志。

1517819298860624.jpg





地产、白酒、家电依然是未来长线投资热点
研究员注意到,从2017年消费结构来看,消费龙头、地产、医疗、体育文娱有着更强的业绩支撑。
◆中部消费区域塌陷,主要源于居民大加杠杆,这意味着房地产业依然有着较强的业绩支撑。
进一步来看,研究员认为,虽然同样有着业绩增长,但由于2017年来市场偏好估值低、盘子大的个股,资金更希望在总体经济下行趋势中找到为数不多的确定性经济增长,因此地产行业、白酒、家电和医疗、体育文娱在A股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相比之下,地产、家电、白酒这些行业则相对成熟,行业龙头一目了然,既有着扎实的业绩支撑,不确定性因素又相对较少——房地产行业增长依然强劲,与其相关的消费需求依然有着较大增长空间,而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家电行业,不同于煤炭、钢铁主要源于政策性因素在推动,其资源集中向大企业积聚、行业集中度提高更都是市场自发的选择;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则已经成为了未来消费升级趋势的一大代表,而其行业格局也是已经相对稳定,行业定价能力也相对较强,龙头效应不断凸显。
从2017年消费结构来看,消费龙头、地产、医疗、体育文娱有着更强的业绩支撑
研究员认为,这点我们可以从2017年中国消费结构变化找出线索。
总体来看,17年消费表现走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速降至10.2%,创下自04年以来的增速新低。而包括了服务消费的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速也跌至5.4%,较16年下滑了21%,创该数据公布以来的历史新低。

中部消费区域塌陷,主要源于居民大加杠杆,这意味着房地产业依然有着稳定的业绩支撑。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中部省份消费在17年出现了大幅下滑呢?事实上中部省份收入并无大幅下滑,相比于16年,17年3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速中,中部省份提升幅度居首,达0.5个百分点,而东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分别只有0.3和0.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在于住房开支居民的消费支出。从16年分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各类消费支出增速的变化中,我们发现居住支出在中部省份的增长要明显快于其它地区。相较于中部省份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速,中部地区居住消费支出增速要快3.7个百分点,而东部地区居住类支出比其支出平均增速只快了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更是刚过0.5个百分点。因此,消费品类结构上的变化似乎说明中部省份的消费塌陷还是和地产因素有关。
1517819319614748.jpg
在消费品类中,医疗领跑,文体突出,必须消费普遍下跌。
为什么同样有着业绩增长,地产、家电、白酒和医疗、体育文娱在A股的走势截然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同样有着业绩增长,地产行业、消费龙头这些投资概念可以在A股市场有着充分验证,而医疗、体育文娱相应的投资概念却体现不多呢?
不可否认计算机技术服务、医疗、体育文娱行业具有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但这些行业要么还属于新兴行业,譬如计算机服务,行业还不够成熟,其业绩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要么细分领域过多,投资标的分散,譬如医疗文娱,很难找到代表性龙头企业;要么已有的优质公司还未在A股上市,譬如阿里、腾讯、京东、百度虽然选择在海外上市股价也是屡创新高,但国内投资者尚缺乏大规模的便利的投资途径。相比之下,地产、家电、白酒这些行业则相对成熟,行业龙头一目了然,既有着扎实的业绩支撑,不确定性因素又相对较少——房地产行业增长依然强劲,与其相关的消费需求依然有着较大增长空间,而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家电行业,不同于煤炭、钢铁主要源于政策性因素在推动,其资源集中向大企业积聚、行业集中度提高更都是市场自发的选择;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则已经成为了未来消费升级趋势的一大代表,而其行业格局也是已经相对稳定,行业定价能力也相对较强,龙头效应不断凸显。
[color=rgb(255,][color=rgb(0,]焦点透视




后续地产板块行情仍可期,该如何掘金?
●龙头房企料将实现靓眼销售表现。我们预计2018年龙头房企平均销售金额增速将达30%以上,其中华夏幸福、招商等公司增速有望突破40%,显著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保守估计2018年Top10/Top20/Top50房企市占率将分别达到30%/40%/50%,而该数据2017年分别为25%/33%/46%。
一线地产A股有:保利地产、 万科 A、 招商蛇口等。
比如具有京津冀区位优势的荣盛发展、粤港澳区位优势的华发股份……
房地产板块该如何掘金?
1517530252111336.jpg
1517530318745097.jpg
1517530358508008.jpg
1517530841187679.jpg
业绩普遍向好,主流房企靓丽。得益于过去两年销售持续高增长,主流房企可结算货值充足,业绩普遍高增长。
而,当前房地产去库存已经基本完成,从城市分布看,后续一二线城市可能会继续补库存,而三四线由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求大幅降低,补库存意愿并没那么强烈。
地产板块上涨第一阶段主要是“估值修复”
其中,荣盛发展、新城控股、阳光城等房企由于结算面积及项目结构变化,预计2017年业绩增速分别达39%、80%、83%(预告区间中值)。宋都股份、京汉股份、宁波富达等房企受低基数或业务转型等影响,预计业绩增长达100%以上。
1517530894565293.jpg
与此同时,我们注意到,主流房企的市场集中度显著提升:

研究员认为,地产板块上涨第一阶段主要是“估值修复”。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将会在未来几年延续,并且强者愈强将更为突出。行业中龙头及二线龙头销售仍将大幅领跑行业,出现持续的理想增长。
房地产经历短期调整后或将迎来第二波行情,重点布局一二线房企
在研究员看来,当前房地产去库存已经基本完成,从城市分布看,后续一二线城市可能会继续补库存,而三四线由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需求大幅降低,补库存意愿并没那么强烈。
1)可能之一、北上的 14 号会计准则资金: 建议关注 14 号会计准则实行之后, 港 A两地利润判断模式发生改变,可能使得现有 A 股地产股估值低于现值;
3)可能之三、房地产投资的产业资金:这一轮上涨的基础逻辑是集中度上涨使得地产龙头股成为了成长股,而集中度在今年快速上涨是由于今年三四线城市在棚改的超预期货币化下销量暴增,而那些在三四线苦苦支持多年的小开发商出售意愿加强,使得并购加剧,集中度急剧提升。
当然在三年后要并购的可能是规模较大的开发商了,难度加大,集中提升的速度会明显下行;而这两年边际退出的增量地产资金,实际上存在巨大发展潜力, 我们从恒大、融创、泰禾等案例中看到,产业资金互相认可的可能性一直存在,我们认为一旦产业资金开始进入,第二波行情会加速出现。



观察与思考




刘姝威的“重拳”,王健林的“泪痕”:带来地产龙头“回调”之后的“上车”机会!
不久之后,万科独立董事刘姝威再出“重拳”,向股市监管层发“公开信”,强调:万科是A股市场的蓝筹股,是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共同积极抢购的股票。钜盛华违规持有万科6.88%的股份,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该事件直接引发了万科1月30日股价暴跌。
对此,研究员认为,龙头房企财务抗风险能力较强,成为当下土地市场拿地的主力军,预计未来房地产补库存也主要由龙头房企主导。另外,房地产库存已经接近尾声。套用“去产能”的话说,以前是旧的供给被消化掉,那么未来房地产行业新的供给应该有它的“市销对路”的特征。我们仍然是把焦点放在龙头行业上,比如万科投身在租赁并举的层面上。
从万达看房企的转型之路的艰辛
1月29日,腾讯等四巨头340亿入股万达商业的消息让1月30日的二级市场再度沸腾。截至收盘,新零售概念股、万达私有化概念股再度活跃起来。
1517357214470611.jpg
1517357224141686.jpg
对此,万达集团紧急声明称,万达商业与腾讯等投资者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联手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是纯粹从公司商业利益出发选择合作伙伴,万达仍然是万达商业控股股东,并拥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主导权和决策权,不会“选边站队”,也不会做伤害其他方利益的事。且“万达将彻底退出房地产”的言论纯属误读。尽管王健林中间出来辟谣,但是我们仍然不难看出万达艰难的转型之路
在四巨头入股万达商业之前,万达的合作圈已经十分丰富,腾讯、苏宁、融创都是万达曾经有过合作的“小伙伴”们,京东和腾讯的关系也是“有目共睹”——
对此,国泰君安分析指出,从新零售趋势看, 2018年将进入线下新零售、新业态舍命狂奔的一年,新业态模式成熟后,快速抢点成为新的竞争主题。无论阿里还是苏宁,腾讯还是永辉都将加速对线下流量入口获取,在这一过程当中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但总趋势是零售行业集中度正快速提升,龙头企业增速互联网化。
总体来看,尽管万达否认退出房地产市场,但是万达集团2017、2018地产业务总体收缩却是事实。早在2015年初,王健林曾宣布万达集团开始进行第四次转型,将从一家房地产公司,转向一家以服务业为主的企业,走“轻资产”之路。而在2017年的工作总结中,王健林点明“万达转型关键是万达商业转型,万达商业转型关键是从单一重资产企业转为轻资产为主、轻重并存发展的企业。”
以品牌输出、管理输出的商业管理运营正成为多家商业地产企业转型的心仪路径。万达、凯德、大悦城到星河、红星、花样年,这些商业地产企业凭借着自身多项目历练的运营体系和人才储备,开始采用轻资产模式大举扩张,也就是提供从前期定位到招商运营的全流程服务。
在研究员看来,龙头房企的转型之路都如此之艰辛,何况其他地方小房企。
◆一方面,所有的政策放松和基本面库存的去化,对龙头房企最有利
另一方面,能够获得资源的也是这些龙头。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拿地高潮中,不知死活的地方房企高溢价拿地,如今已经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南京地王京奥港拖欠了数千万的工程款,还有一笔超过30亿元的融资即将到期……
只有龙头房企还存活……行业的集中度要提升,等于说前面一两年的调控帮助这些“龙头“消灭了自己的潜在竞争对手,不知名的地方房企再不可能去拿地当地王……
2017年,房企在规模竞逐中加速奔跑,各大龙头的土地储备工作也纷纷按下“快进键”,与销售突进相映成趣。克而瑞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TOP100排行榜中,刚刚荣登年度销售冠军宝座的碧桂园又以新增土地价值4100亿元,新增土地建面12553.7万平方米获得2017年土地市场的“双料”冠军。业内人士认为,与2016年土地市场地王频出相比,2017年的土地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房企拿地速度加快且呈现出强者恒强特征,因此预计龙头房企在2018年的整体拿地体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供给侧改革推进到2017年底的时候,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在做“加法”和“减法”政策之间切换注定了,2017年要“破“很多东西,而2018年则要“立”一些东西。
从习近平总书记元旦讲话以及“十九大”对之前的总结中可以看出,决策层要把它几乎所有的资源都在往实体领域引导。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今后房地产销售的高增长,将要伴随着居民的地产消费层级的提升。




1517357204722218.jpg
1517357193448129.jpg
1517530940912309.jpg
1517530907858563.jpg
1517530862615626.jpg
1517530343165526.jpg
1517530239604798.jpg
1517530190128593.jpg
1517819309383866.jpg
1517819288900221.jpg
1517484677407830.jpg
1517484516972336.jpg
1517484510420762.jpg
1517484503558244.jpg
1517484494433471.jpg
151781903734177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4 23:16 , Processed in 0.18803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