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首席财经周刊2018.2.13 周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3 08: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外股市从“长牛”转入“暴涨暴跌”频率,加重A股中长期压力!》:美股带动全球股市暴跌,这既是一次“多年的长牛”之后,开始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充分调整”,更是一次,在全球资本市场范围内,展开的对“极端投机炒作”的一次清算!全球流动性环境从长达近10年的QE时代“回撤”到“正常状态”,势必伴随着其“游戏规则”的改变,此次全球暴跌,是第一次让市场“深刻体会‘退出量宽’对资本市场的真实冲击”,在未来长期的“退出量化宽松”的过程当中,全球资本市场大概率从“长牛”,进入“暴涨暴跌”的频率!对A股而言,研究员坚持认为,美股带动的全球暴跌对A股的“偷袭得手”,关键在于A股自身在近期的“主导逻辑”有了“真空期”,一旦国内政策面又有新的“异动”,A股的走势又会回到其“内部因素”上来!只不过,从短中期角度看,强监管的压力在经历了此前的“信托降杠杆、质押遭强平”的风波之后,已经让预期转为悲观,而此次海外市场的暴跌,更加加剧了这一预期!尽管在外部压力稍减之后,A股也有“阶段性反弹”的契机,但中长期看,就必须看“监管层如何协调好‘强监管与稳增长’之间‘在服务实体经济上’的艰难平衡”,否则,A股的长期趋势,仍然难以乐观!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海外股市从“长牛”转入“暴涨暴跌”频率,加重A股中长期压力!
仅就美股来说,一方面,其经济复苏的潜力正在“爆发”的过程当中,无论是其内部的政治龃龉,川普与国会的博弈,还是与外部“经济伙伴”的争夺,都只是其复苏步伐的“羁绊”,尚无可以“颠覆其复苏趋势的‘硬伤’”!其实,这次“华尔街”的“暴跌”(甚至将其比喻为1987,乃至1929),更多只是其“资本市场过于狂躁”的修复,虽然这种“修复”的格局如果延续下去,势必拖累“金融业占比较大”的整个美国的GDP表现,但美国实体经济却并不会因此遭遇多大的伤害!
而波音的业绩爆棚,也绝非“个案”,最新公布的美国耐用品订单、非农就业指数等,也是齐刷刷的“靓丽”,反应出美国这个“全球经济复苏领头羊”的底色!
而在“量宽的退出,尚未到达资金的‘临界点’”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暴跌之后的美股,仍然有“暴涨”的基础——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吸金石”,美股的强势,美国经济的复苏,仍然有那里吸引全球资本流入,最新的资料显示,新兴市场的资金已经开始向美国“回流”(其实,近期人民币的持续升值,也在吸引资金流入中国资产),这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强化“一九分化”的态势:虽然整体流动性减少,但“强势”市场仍然有那里把日渐稀少的资金,从“弱肉市场”身上“抽血出来”,满足自身资产价格上涨的炒作需要!
回到A股的问题上,研究员坚持认为,美股带动的全球暴跌对A股的“偷袭得手”,关键在于A股自身在近期的“主导逻辑”有了“真空期”,一旦国内政策面又有新的“异动”,A股的走势又会回到其“内部因素”上来!只不过,从短中期角度看,强监管的压力在经历了此前的“信托降杠杆、质押遭强平”的风波之后,已经让预期转为悲观,而此次海外市场的暴跌,更加加剧了这一预期!尽管在外部压力稍减之后,A股也有“阶段性反弹”的契机,但中长期看,就必须看“监管层如何协调好‘强监管与稳增长’之间‘在服务实体经济上’的艰难平衡”,否则,A股的长期趋势,仍然难以乐观!



1517955954849422.jpg 背景报道
1517955975846234.jpg



1987之后,可能是1929!全球金融市场暴涨暴跌将是常态!
2018年初在经历暴涨后,A股、美股、比特币依次迎来暴跌——
多个平台比特币价格跌破8000美元,维持在5万元人民币附近;以太坊价格接近800美元关口,维持在5100元人民币附近。过去的一周,主要数字货币普跌超过三分之一,比特币价格下跌32.5%。
而研究员认为,2018年,全球金融市场资产品暴涨暴跌将是常态!
主要经济体资金虽然收紧,但这仅仅只是开始,远远没有达到临界点。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表现最好的两个经济体。如今在“紧缩周期”的前夜,资金面只要在,就会寻求投资或者投机的机会。而考虑到“紧缩周期”已经开始,资本势必面临“暴利机会时日无多”的焦虑,因此只要有机会,这些没有着落的资金就会去拼命的炒作,以期借助暴涨快速盈利,即使未来被证伪,也有足够的时间,“提前落袋为安”。
8年以来形成的既有经验和预期模式,不会立马因为这一次的暴跌而被打破——
2018年初在经历暴涨后,A股、美股、比特币依次迎来暴跌
如下所示,上证指数在经历了多日连阳后,开启了2周调整之路,而就在2月6日创今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高达3.35%。
美股在上周五和本周一两个交易日更是一泻千里,2月5日单日跌幅高达接近1200点。
2月5日,受虚拟货币监管加码消息的影响,比特币价格再度下跌。多个平台比特币价格跌破8000美元,维持在5万元人民币附近;以太坊价格接近800美元关口,维持在5100元人民币附近。过去的一周,主要数字货币普跌超过三分之一,比特币价格下跌32.5%。
1517956049366448.jpg
1517956082533744.jpg
此前10年以来,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之下,投资人投机情绪极度表现,而这在2018年初表现得就更为夸张了,前面我们分析到,今年元旦后,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还是美股都是先经历了强势上涨,然后紧接着面临暴跌,其中最为典型的是比特币,更是腰斩了一半多。
然而,我们看到,自从特朗普上台以及美国加快“加息和缩表”进程,美股不跌反而更加狂欢: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员认为,接下来全球市场要进入到一个暴涨暴跌的阶段。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美国为例:
2015年12月16日,美联储第一次加息;
2017年3月、6月、12月,美联储分别加息一次,该年份共加息3次,并在当年10月份开始渐进式被动“缩表”,并预期2018年加息3次。
1518426483840973.jpg
中国和美国是全球表现最好的两个经济体。如今在“紧缩周期”的前夜,资金面只要在,就会寻求投资或者投机的机会。而这个时候经济不会给太多的机会,因此只要有机会,这些没有着落的资金就会去修复。
因为谁都知道,美联储和中国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既要克服资本市场过度的繁荣,同时又要依赖资本市场保证我的经济复苏。政策的目的就已经让市场预期“暴跌是有界限的”,所以研究员认为,这样的机制决定了是个暴涨暴跌的阶段。




全球宽松正式终结,量化紧缩下资产价格势必“暴涨暴跌”!
可以说,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了资产价格暴涨暴跌的打击和教训。那么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鲍威尔接棒耶伦似乎标志着美国后续“加息+缩表”进程提速。
如今,因为美联储加息缩表+通胀预期”,美股连续暴跌了2天并非偶然,这可能意味着美股大牛市的终结一旦美联储加快加息和真正开始缩表,研究员认为,这无疑是在对美股釜底抽薪。而,受美股影响,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资本市场或也将受其拖累。
研究员注意到,世界经济都在复苏,主要经济体央行都在紧缩。
其中以美国为例,其经济表现尤其强劲。美国12月的失业率依然为4.1%,与11月保持一致,保持十七年来的最低位,美国12月的时薪较去年同期上涨2.5%,快于11月的增速2.4%。

我们注意到,在美国进入到“加息+缩表”的货币紧缩周期后,英国、加拿大、韩国也相继加息——

而,对于中国,我们注意到,中国央行实际上早就有了准备,不是总量,而是在结构上对“金融部门”采取了“加息”措施

量化宽松结束,美股开始“去泡沫化”之路
但变化终于发生了,先是17年末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突破3.6%,然后是18年初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突破2.5%,中美两大国的长期利率双双突破了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均值,这其实意味着今年开始全球宽松货币已正式终结。
而在利率上升以后,信贷增速的下滑将是全球经济未来的最大挑战,也意味着新的金融周期的开始。
[color=rgb(255,][color=rgb(0,]焦点透视




美股逻辑已切换:从流动性狂躁转向基本面寻求支撑
通常情况下,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强劲,将在长期对美股构成强有力的支撑。然而,我们却看到的是,美国经济数据一出来,下个交易日2月5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了1200点左右。
过去长达9年之久的牛市的主要原因是自08年以来美联储几轮“QE”政策是流动性过于宽松制造了美股泡沫。如今,美国经济走强在短期却加大了美联储加快“加息+缩表”的预期,从而使得美股短期承跌,遭遇大幅下挫。流动性一旦加快收紧,美股此前的大牛市可能就此终结。
美股持续了9年牛市的原因是:长达8年之久的“QE”政策
为了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2009年12月奥巴马公布《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继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3年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发展规划》,推动所谓的“制造业回归”。奥巴马的努力实际上已经在逐渐取得成效。
其次,美国开启了新一轮产业革命。本质上是实现美国产业的升级,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
2月2日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1月非农就业人口新增20万人,高于预期18万人,失业率维持4.1%不变,为2000年以来最低,时薪环比增加0.3%;同比增加2.9%,创2009年以来最大增幅。数据表明美国进一步接近充分就业,薪资表现超预期,可能推动消费需求扩张。总之,美国经济基本面表现较为强劲,这对美股构成了一定的支撑。
如今,美国经济基本面进一步走强,更加激化美联储加息预期。流动性一旦加快收紧,美股此前的大牛市可能就此终结。
2014年10月30日,美联储宣布退出QE;
2016年12月15日,美联储第二次加息;
美联储加快加息和开始缩表,研究员认为,这无疑是在对美股釜底抽薪。美股牛市甚至可能因此而终结。
我们知道,美国加息和缩表会引发美股调整,抑制甚至可能刺破美股资产大泡沫。然而,另一方面,美国加息在中长期将引发全球资金回流美国。这就为未来美国大宗商品、美股等上涨提供了资金基础。
1518426629884547.jpg
1518426639986227.jpg

随着市场逐步面对全球货币政策转向的现实,此前支撑美股八年上涨的流动性因素正在消退,这也意味着未来美股已没有太多上涨空间。与此同时,历史数据显示美股暴跌与经济基本面密切相关,而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似乎显示美股仍有一定支撑。一方面,在中美率先经济复苏的带动下,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开始回暖,这种刚持续不久的趋势还会延续一定时间。另一方面,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中美各自都找到了重新启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中国得益于政治改革,美国则源于科技创新。
全球实体经济基本面将决定未来美股下跌下限
那么近期的美股暴跌,是否意味着美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周期正进入转折?
●可以看到,在中美率先经济复苏的带动下,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开始回暖,这种刚持续不久的趋势还会延续一定时间。
作为全球经济的领头羊,中美各自都找到了重新启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中国得益于政治改革,美国则源于科技创新。
1518426650902405.jpg
◆因此从这个角度上看,这样的经济基本面将为美股下跌提供一定支撑,而收紧的流动性则意味着未来美股已没有太多的上涨空间。脱离货币宽松政策后,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向实体经济回归,仅在2017年就上涨6000的道指,或许最应该会回到2016年底美联储刚刚开始加息的点位。



关联阅读




不断走高的通胀预期需美股“持续、充分的回调”!
◆相应地,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上行。开年至今,美国国债收益率不断上扬,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个月内上行最多44个基点到2.84%。
可以预计的是,这些将会令美股进一步承压。不断升温的和通胀预期,更会让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进一步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加息进程或将提速。近期美股暴跌,或只是美股此轮回归真实经济基本面过程中的一个小调整。
正如研究员此前反复谈到的,近期美股大跌,根因在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后,不断攀上的利率和通胀预期。具体来看,当前美国的利率和通胀到底怎么了?
除了1月非农数据显示美国平均每小时薪资增速大超预期之外,美国1月ISM非制造业物价支付指数已经升至2010年以来最高,而密歇根大学1年通胀预期已经升至2.7%。其中美国核心通胀从1.3%快速上升,日本和欧元区也分别从0.2%和1.1%快速升至2.0%的目标水平,这意味着实际利率将不得不迅速上升至大致均衡水平,这也意味着失业率几乎必然低于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NAIRU),因此政策暂时的收紧力度不得不超过长期均衡水平。

◆正是通胀预期的不断走高,美国国债收益率一路上行。
1518346073903646.jpg
2018年1月,标普500周期性调整市盈率是32倍,超过了1929年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2008年金融危机的水平,仅次于1997-2000年的科网泡沫高峰期。巴菲特指标(美股总市值在GDP中的占比)目前位于143%的历史高位,而1970年至1995年的历史中值为60%左右,1995年至2017年的历史中值为100%左右。尤其是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至今不到15个月的时间内,道指估值急速飙升,最大涨幅接近50%,且中途并未出现一次5%以上的调整,近期出现了加速上涨的迹象,美股估值也大幅走高,已经超过了1929年大危机时的水平。根据GMO的研究结果,2010年至今美股的年化回报率为13.6%,其中超过一半(7%)是由估值因素(PE和杠杆)贡献。1970年至今美股6.3%的年化回报率中仅有0.6%是由估值因素贡献的,股息分红贡献了3.4%,实际经济增长贡献了2.3%。2009年至2016年,在低利率环境的刺激下,标普500上市企业的股票回购和分红持续上升。
美股盈利增长赶不上估值提升。2016年以来美国企业的盈利的确在恢复增长,但实际上现在每股盈利水平也只是回到2014年盈利高峰而已。而标普却比2014年涨了40%多。历史来看,当前美股盈利只是弱增长,但股票表现过热。与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5年底至今美国企业平均收入增速不到1.6%,然而股票市场的表现却是惊人的28%。
可以预计的是,这些将会令美股进一步承压。不断升温的和通胀预期,更会让以美联储为代表的全球央行进一步加快收紧货币政策,加息进程或将提速。近期美股暴跌,或只是美股此轮回归真实经济基本面过程中的一个小调整。




美股暴跌,为什么“避险资产”在此刻不能避险了?
研究员发现,本轮暴跌中,避险天堂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典型避险资产的表现却并不“出色”。
同为避险资产的日元也表现疲软,美元兑日元累计上涨近0.2%;
总之,黄金、日元和国债这类传统避险资产并未“一飞冲天”,而是跟着美股一起下跌。
资产品都在跌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将收回其催生泡沫的利器——QE政策,资产品泡沫退去,价格逐渐回归其价值。与此同时,其他主要经济体也跟随美联储逐步收紧其货币政策。
本轮暴跌中,避险天堂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
研究员发现,本轮暴跌中,避险天堂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典型避险资产的表现却并不“出色”。黄金价格累计跌去2.5%。
同为避险资产的日元也表现疲软,美元兑日元累计上涨近0.2%。
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则在同期累计飙升近20个基点。
总之,黄金、日元和国债这类传统避险资产并未“一飞冲天”,而是跟着美股一起下跌。
但是,高盛研究发现,很多过往例子显示回调(幅度10%-20%)只是暂时的,并不会演变成与经济疲软相关的熊市。二战后有过14次熊市,牛市出现10%以上回调次数达到22次。也就是说,美股的暴跌并不意味着美股就此熊市来临。
◆过去以美国为首的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都是走的“QE”道路,在过去几年里,几乎是所有的资产都在涨。
1518342799458104.jpg
1518342831588757.jpg
1517956343786152.jpg
1517956356399523.jpg
◆美联储将收回其催生泡沫的利器——QE政策,资产品泡沫退去,价格逐渐回归其价值。与此同时,其他主要经济体也跟随美联储逐步收紧其货币政策——
与此同时,中国监管层也采取了相应措施,金融部门也逐步在去杠杆。2016年8月份以来,央行逐步频繁动用各种货币政策“字母工具”——
总之,这是一个各主要经济体收紧流动性,去资产泡沫的过程,因此我们看到了不仅美股在跌,避险资产黄金也在跌,美债也在跌……



投资参考




上千亿新发基金突然发现“高端白酒和地产龙头”突然又“值得”置了!
而更有意思的是,随着近一周的持续下跌,在此前“N连阳”当中艰难寻找“合理估值”标的的上千亿新发基金突然发现“高端白酒和地产龙头”突然又“值得”置了!
所以,行情虽然仍在下跌之中,但是市场的情绪开始逐步缓和。类似于前几天的百股跌停的局面已经变得轻微多了。
近期来看市场虽然尚未结束调整,但是可以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思考接下来的配置方向。在此前2个月当中,新发行的上千亿新基金,面对彼时连续暴涨的N连阳行情,恐怕是“很纠结”:既要按照合约要求的时间“建仓”,又不希望给“前人”抬轿子;舍弃白马权重股,捡择“创蓝筹”吧,立马就遇上“地雷阵”……如今好了,连续的暴跌,终于让“新基金”获得了“重头来过”的契机:能够“重回”大盘“还没怎么涨”的时候,来“抄底建仓”了——在市场“跟风杀跌”的风暴当中,白马蓝筹仍然会因为自身业绩估值驱动增长。此外,对于金融地产中字头等第二梯队,随着近期的下跌已经差不多打回原形了。但是它们身上“机构扎堆少不容易闪崩、业绩相对稳定、估值较低、盘子大流动性好”的优点仍然存在,其相对价值也因为市场的下跌而更加凸显。所以后期股市新资金的重点配置对象必然少不了这几个。
首先是关于白酒股。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基于贵州茅台身上附着较多市场情绪因素,所以我们来看看五粮液:据券商研报,预测五粮液17-19年EPS 为2.43、3.38和4.42元,同比增长36%、39%、31%,当前股价对应17-19年PE 分别为35x、25x、19x,甚至券商对五粮液预估目标价到101。
其次,关于地产股。
如果一个行业龙头市占率超过50%甚至更高,一旦出现整个行业性质的利空,那么压缩行业蛋糕,就基本等于是压缩了龙头的蛋糕,因为龙头的市占率已经非常大了,他代表了整个行业的情况。但相反,目前房地产行业龙头的市占率还远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这个时候越是收紧的行业政策(限贷、限购),对中小房企越是不利,反而越有利于龙头地产通过收购小企业,将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此外,过去发展的几十年黄金时期,本质上也是房地产的黄金时代。特别是龙头房企,可以说手上非常有钱。在整个经济体缩紧货币的情况下,谁有大把的现金流,谁将在未来资本市场占据更大的主导权。所以龙头房企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避险优势。
据各公司公告,三大地产龙头企业碧桂园、万科和恒大1月合同销售额均超过600亿元。
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79.8亿元,同比增长41.27%;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4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93%
位列第四的融创1月合同销售金额虽然同比猛增173%,但221.8亿元的销售额依然难以同三大龙头比肩。融创1月合同销售面积约138.3万平方米。
总结
研究员注意到,在春节前一片低迷的市场中,此前作为机构抱团取暖的最佳避风港——白酒行业也难逃此劫,在机构的一片看好中也开启了连续下跌模式。
◆研究员认为,显然本次白酒股的下跌与基本面并无太大关联,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性回调,更多是2018年1月白酒涨幅较大,让机构全年预期盈利空间大幅缩小,需要以时间换空间所致,同时随着白酒股持续走高,市场恐慌情绪积聚,开始对负面信息反映过度。
白酒股仍处于相对合理的历史估值区间,目前一线白酒整体回落至20-25倍;
估值大幅提升后,市场对负面信息更为敏感。
◆研究员认为,未来白酒依然具备较大的投资机会,但相比2017年机会有一定减小。
同时年初诸多基金发行,增量资金入场,更需要找到合适标的来进行建仓布局;
A股中符合业绩为王、估值低、市值大的可选标的并不多,因此2018年白酒板块仍然具备投资机会。
在机构的一片看好中,白酒股持续大幅下跌
1518426910699271.jpg
1518426920200462.jpg
1518136077981997.jpg 为什么白酒股会大幅下跌?是基本面变差了还是估值太高了?
白酒股基本面并未变坏。
白酒股仍处于相对合理的历史估值区间。
1518136102667470.jpg
可以看到,从2017年12月开始,白酒指数一路上扬,仅2018年1月到一月中旬半个月,涨幅就高达13%。如果按照这样的势头持续上涨,白酒全年的剩余涨价将会所剩无几。我们看到16-17年白酒行情享受估值业绩双升红利,因此尽管白酒依然有较强基本面支撑,但18年板块估值再度上升空间有限,与17年动辄翻倍相比,18年收益率预计将会有所降低。因此此时市场需要一个较大的回调来回吐涨幅,从而为之后布局挖下“黄金坑”。
机构持仓提升及估值水平上升,机构投资者对信息的反应敏感程度提高,短期信息引起的板块波动幅度会有所加大。
那么未来白酒还能否上涨?还是继续调整?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到白酒基本面并未变化,估值也处于相对合理的区位,依然具备投资的价值。同时年初诸多基金发行,增量资金入场,更需要找到合适标的来进行建仓布局。
进一步来看,正如研究员此前在《地产、白酒、家电依然是未来长线投资热点》谈到的,A股中符合业绩为王、估值低、市值大的可选标的并不多,因此2018年白酒板块仍然具备投资机会。“不可否认计算机技术服务、医疗、体育文娱行业具有巨大的业绩增长潜力,但这些行业要么还属于新兴行业,譬如计算机服务,行业还不够成熟,其业绩增长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仍有待观察;要么细分领域过多,投资标的分散,譬如医疗文娱,很难找到代表性龙头企业;要么已有的优质公司还未在A股上市,譬如阿里、腾讯、京东、百度虽然选择在海外上市股价也是屡创新高,但国内投资者尚缺乏大规模的便利的投资途径。相比之下,地产、家电、白酒这些行业则相对成熟,行业龙头一目了然,既有着扎实的业绩支撑,不确定性因素又相对较少——房地产行业增长依然强劲,与其相关的消费需求依然有着较大增长空间,而无论是房地产行业还是家电行业,不同于煤炭、钢铁主要源于政策性因素在推动,其资源集中向大企业积聚、行业集中度提高更都是市场自发的选择;白酒尤其是高端白酒则已经成为了未来消费升级趋势的一大代表,而其行业格局也是已经相对稳定,行业定价能力也相对较强,龙头效应不断凸显。”
包括龙头在内的地产板块近几天持续深度调整。万科A从近期最高点42元/股一路跌到32.75元/股。金地集团也从近期高点17.53元/股跌到低点13.35元/股。
问题来了,这些深度调整的“龙头房企”后续是否是加仓的机会?
一方面,基本面上房地产去库存已经到了尾声,在未来将面临着补库存的阶段,这对龙头房企最有利。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已公布1月份销售业绩的23家内地房企当月合计销售金额达2947.57亿元,同比上涨71.6%。而,龙头房企数据再次亮眼。以万科为例,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79.8亿元,同比增长41.27%。
包括龙头在内的地产板块近几天持续深度调整
如下图所示,1月24日万科A见顶持续回调,截至2月8日,万科A股价已经下跌了接近30%。
如下图所示,金地集团在经历一轮大涨后,从1月15日见顶后开始回调:
而,在A股上市的其他龙头房企“招商蛇口”、“保利地产”等则在近期进入深度调整,补跌过程中: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深度调整的“龙头房企”后续是否是加仓的机会?
◆一方面,基本面上房地产去库存已经到了尾声,在未来将面临着补库存的阶段,这对龙头房企最有利。
另一方面,能够获得资源的也是这些龙头。在2014年、2015年和2016年拿地高潮中,不知死活的地方房企高溢价拿地,如今已经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南京地王京奥港拖欠了数千万的工程款,还有一笔超过30亿元的融资即将到期……
只有龙头房企还存活……行业的集中度要提升,等于说前面一两年的调控帮助这些“龙头“消灭了自己的潜在竞争对手,不知名的地方房企再不可能去拿地当地王……
2017年,房企在规模竞逐中加速奔跑,各大龙头的土地储备工作也纷纷按下“快进键”,与销售突进相映成趣。克而瑞研究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TOP100排行榜中,刚刚荣登年度销售冠军宝座的碧桂园又以新增土地价值4100亿元,新增土地建面12553.7万平方米获得2017年土地市场的“双料”冠军。业内人士认为,与2016年土地市场地王频出相比,2017年的土地市场竞争依然激烈,房企拿地速度加快且呈现出强者恒强特征,因此预计龙头房企在2018年的整体拿地体量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一月份销售数据显示,房地产企业两极分化趋势明显龙头房企一骑绝尘。
其中,碧桂园集团连同合营联营公司共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691.6亿元,同比增长42.3%;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75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7%。万科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79.8亿元,同比增长41.27%;实现合同销售面积44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5.93%。恒大合约销售金额约为643.6亿元,同比大增73%;合约销售面积约为623.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位列第四的融创1月合同销售金额虽然同比猛增173%,但221.8亿元的销售额依然难以同三大龙头比肩。融创1月合同销售面积约138.3万平方米。
鉴于碧桂园、恒大不在A股上市,这里仅分析在A股上市的龙头房企。下表是各房企未来预计的销售、估值情况,相比目前的市价,这些企业价值均被严重低估:




1518136185538417.jpg
1518136151892195.jpg
1518136124908809.jpg
1518426900340915.jpg
1518426889120907.jpg
1518426823294855.jpg
1518343107586973.jpg
1518342817690806.jpg
1518342807163112.jpg
1518342796138794.jpg
1518342786111583.jpg
1518342776484519.jpg
1518346058328662.jpg
1518346050890027.jpg
1518346040463589.jpg
1518426619863435.jpg
1518426556433531.jpg
1518426493464442.jpg
1518426473899556.jpg
1517956026950360.jpg
151795600046796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4 23:14 , Processed in 0.38377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