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不搞清楚这些,估计没几天你就被这波“新经济行情”给洗牌出局!--首席财经内参20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5 08: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搞清楚这些,估计没几天你就被这波“新经济行情”给洗牌出局!》:节后,A股行情的主导逻辑够从“暴涨暴跌”的美股,切换回国内因素,关键就在于“大开大合”的国内改革氛围,在“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的领导之下,不断被拔高、升温!
以至于,炒A股的朋友圈,如果再谈什么“去杠杆、股权质押”的,都显得落伍、掉价,言必称“修宪、任期、监管整合”,股必炒“独角兽、新经济”,才算的上“圈内达人”!
而随着监管层对“第二批BATJ能否留在A股”的政策眷顾被曝光,中国股市的节奏,难得的从此前若干年“年初必炒地图”,切换为“满屏皆挖独角兽”,以至于一些人感叹——
好不容易学会了价值投资,又开始炒题材了...无力吐槽啊!其实,要怪就怪春节吃太多,刚骑上白马,马上压垮了白马;刚离开题材,题材立马轻飘飞天,是你太重了。
而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这一次对“新经济、独角兽”的挖掘,绝不仅仅是“市场”的风口变换这么简单,其背后有深刻的政策、战略调整的重大意义,也就决定了这波行情持续性与炒作空间,绝非一次“白马变风猪”这么“糙”!
经济目标决定政策手段。当前中国的“经济目标是‘复兴’,重返强国阵营”,而要“强国”,光靠地产、金融的泡沫撑不起,这是决策层2017年以来再三提“振兴实业”,把“互联网+”升级为“实体经济+”的原由!而现在,振兴实业的关键,就是向高端制造的决定性一跳。于是,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监管层近来突然对“独角兽”这么感兴趣了吧?
既然从决策层的“上层建筑”,到监管层的“政策导向”,都已经指向了“新经济、高端产业”,A股的投资人,如果还仅仅以“坊间故事、历史演义”的角度来看此次“重大改革”,恐怕,还在吐槽“好不容易学会了价值投资,又开始炒题材了”,那么,你很容易就被眼前这场“股市大戏”,洗牌出局了……



                           catbg01.gif                  热点聚焦
catbg02.gif                  



不搞清楚这些,估计没几天你就被这波“新经济行情”给洗牌出局!                 
【研究员】:田文
结论:经济目标决定政策手段。当前中国的“经济目标是‘复兴’,重返强国阵营”,而要“强国”,光靠地产、金融的泡沫撑不起,这是决策层2017年以来再三提“振兴实业”,把“互联网+”升级为“实体经济+”的原由!而现在,振兴实业的关键,就是向高端制造的决定性一跳。于是,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监管层近来突然对“独角兽”这么感兴趣了吧? 既然从决策层的“上层建筑”,到监管层的“政策导向”,都已经指向了“新经济、高端产业”,A股的投资人,如果还仅仅以“坊间故事、历史演义”的角度来看此次“重大改革”,恐怕,还在吐槽“好不容易学会了价值投资,又开始炒题材了”,那么,你很容易就被眼前这场“股市大戏”,洗牌出局了……

                                 
【博览财经研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经济目标决定政策手段。
当前中国的“经济目标是‘复兴’,重返强国阵营”,而要“强国”,光靠地产、金融的泡沫撑不起,这是决策层2017年以来再三提“振兴实业”,把“互联网+”升级为“实体经济+”的原由
而现在,振兴实业的关键,就是向高端制造的决定性一跳。
于是,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监管层近来突然对“独角兽”这么感兴趣了吧?
既然从决策层的“上层建筑”,到监管层的“政策导向”,都已经指向了“新经济、高端产业”,A股的投资人,如果还仅仅以“坊间故事、历史演义”的角度来看此次“重大改革”,恐怕,还在吐槽“好不容易学会了价值投资,又开始炒题材了”,那么,你很容易就被眼前这场“股市大戏”,洗牌出局了……
这波行情持续性与炒作空间,绝非一次“白马变风猪”这么“糙”!
节后,A股行情的主导逻辑够从“暴涨暴跌”的美股,切换回国内因素,关键就在于“大开大合”的国内改革氛围,在“高屋建瓴、纵横捭阖”的领导之下,不断被拔高、升温!
以至于,炒A股的朋友圈,如果再谈什么“去杠杆、股权质押”的,都显得落伍、掉价,言必称“修宪、任期、监管整合”,股必炒“独角兽、新经济”,才算的上“圈内达人”!
而随着监管层对“第二批BATJ能否留在A股”的政策眷顾被曝光,中国股市的节奏,难得的从此前若干年“年初必炒地图”,切换为“满屏皆挖独角兽”,以至于一些人感叹——
好不容易学会了价值投资,又开始炒题材了...无力吐槽啊!其实,要怪就怪春节吃太多,刚骑上白马,马上压垮了白马;刚离开题材,题材立马轻飘飞天,是你太重了。
……
调侃的意味重了点,流露出部分投资人对“风格切换”的不适应。
如果对新经济、中小创、题材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市场风格切换”的层面,估计没几天你就又被这波“新经济行情”给洗牌出局
博览研究员再次强调,这一次对“新经济、独角兽”的挖掘,绝不仅仅是“市场”的风口变换这么简单,其背后有深刻的政策、战略调整的重大意义,也就决定了这波行情持续性与炒作空间,绝非一次“白马变风猪”这么“糙”
当前坊间和市场关于“任期”问题的关注,还仅仅停留在“人”的问题上,其实稍加梳理不难发现,在现有体制机制模式下,任何一次重大改革举措,莫不以“强势治理”为组织保障与政治基础,而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盛世”,皆离不开“圣贤”!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前后的“重大改革”举措,告诉世人,中国仍是一个处于转型期的国家,一切皆有可能
“十九大”前后的一系列政治表述都在强调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目标,是实现“伟大复兴”!
而从“纯经济角度”看是“复兴”,就是重返强国阵营,其他的一切,都要服务、服从这个“战略目标”!
因此,制度的改革与进化,有待时日,但留给“伟大崛起”的时间窗口恐怕不可能一直等待我们自身的制度与机制改革成功!
紧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期,就需要决策者能够“持经用权”,战略目标是第一位的,实现战略面部的具体手段与形式,是第二位的
况且,此次“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一而并非仅仅“任期”这么简单——
其中既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样的“政治保障”;
也包括了“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等“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这些“包括体制机制在内的改革设计与任务目标”。
在“制度与机制”的改革一时之间还跟不上形势错综复杂变化的时候,用“政策与人”的调整来加快改革的进展,是“务实”的选择!
“集中领导”的上层建筑必有“集中管理”的组织架构
因此,既然“顶层设计”上都能够“大开大合”,那么,“中间层级”的“分化组合”自然也就没必要大惊小怪——
毋庸讳言,上周末网络上疯转的各类关于“机构整合”的爆款文章,都已经被404,但我们仍然能够从此次新华社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全文)》的当中,一窥蛛丝马迹——
在文件第一条“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当中强调:一些领域党政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问题仍然存在
在文件第二条“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当中指出:“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加强相关机构配合联动,避免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推诿扯皮……”;
涉及金融的更具体的内容,则在文件第四条“四、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上“专门论述”——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一)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科学设定宏观管理部门职责和权限,强化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统一规划体系的职能,更好发挥国家战略、规划导向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创新调控方式,构建发展规划、财政、金融等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增强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协同性。加强和优化政府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职能,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加强和优化政府法治职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和优化政府财税职能,进一步理顺统一税制和分级财政的关系,夯实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加强和优化金融管理职能,增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金融监管协调性,优化金融监管力量,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振兴实业的关键,就是向高端制造的决定性一跳。
而就在有关政治局会议审议“党政机构改革”的政策公报不久,“一行三会”立马齐齐表态“坚决拥护决策层的有关决定”,其中的内涵,难免引起市场的浮想联翩!以至于又有人疯转“跟部委的牌子合影留念”的图片,而个别监管部门的掌门人一直“出缺”,似乎也在佐证着些什么……
1520210364662297.jpg
谈了这么多,最终还是回到投资问题上——
上文既然说了“经济目标是‘复兴’,重返强国阵营”,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要“强国”,光靠地产、金融的泡沫撑不起,这是决策层2017年以来再三提“振兴实业”,把“互联网+”升级为“实体经济+”的原由!
而现在,振兴实业的关键,就是向高端制造的决定性一跳。跳得过去,就是日本、韩国,甚至是西欧、北欧;跳不过去,就是巴西,阿根廷甚至是“沙哈拉以南”……
于是,你就应该明白,为什么监管层近来突然对“独角兽”这么感兴趣了吧?
既然从决策层的“上层建筑”,到监管层的“政策导向”,都已经指向了“新经济、高端产业”,A股的投资人,如果还仅仅以“坊间故事、历史演义”的角度来看此次“重大改革”,恐怕,很容易就被眼前这场“股市大戏”,洗牌出局了……
而要把握这波“新经济”的投资机会,就请关注博览研究员在今日【博览视点】【决策参考】当中的研究!


                                 
                           1520163641200332.jpg                  决策参考
1520163655607571.jpg                  



目前,中国5G发展处在什么阶段呢,又存有哪些机会?                 
【研究员】:柯彩
结论:目前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正式商用要到2020年。因此,在2020年之前(未进入商用阶段),5G板块前期工作主要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光通信领域业绩确定性较高。拥有技术壁垒较高的光器件领域以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前期也值得关注。而,2020年以后,5G大规模商用,很多应用或将成为可能,届时围绕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相关的应用将带给上游电子、通信产业很大的细分机会。

                                 
1520163666432813.jpg
博览财经研报】全球移动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展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2月2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新产品衬托中,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支持下“万物互联”的蓝图正愈加清晰地呈现。
而在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瑞士日内瓦ITU-T SG15会议上,中国移动、华为等多家中国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交了多篇关于5G传送课题的提案,通过了《支持 IMT-2020/5G的传送网特性》标准正式立项。这个标准立项,不经表明5G产业国际标准化再进一步,也可以看出中国在5G国际标准领域的技术领导力和标准话语权。
博览研究员认为,这对中国的5G产业发展形成长期利好,同时短期内也点燃了市场“5G”概念的热情。从资金角度上看,市场超跌反弹以来,与5G有关的通信设备行业涨幅位居前列,也说明资金的关注度也比较高。
那么,中国5G目前发展大概处在什么阶段呢?又存有哪些机会呢?
5G已被置于国家战略。我们注意到,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十六次提到了“5G”。
根据MT-2020(5G)推进组发布的5G网络时间表,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由此可见,目前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正式商用要到2020年。
因此,在2020年之前(未进入商用阶段),5G板块前期工作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光通信领域业绩确定性较高。拥有技术壁垒较高的光器件领域以及核心技术的企业在前期也值得关注。
而,2020年以后,5G大规模商用,很多应用或将成为可能,届时围绕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相关的应用将带给上游电子、通信产业很大的细分机会。
中国5G技术还尚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3月1日,为期4天的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闭幕。“5G时代”成为全场一大亮点。中移动在MWC 2018上宣布,将建设全球最大5G试验网。除了中移动,其他的运营商也有相应的计划——
1520163681487709.jpg
下图所示是我国三大运营商关于5G的不熟计划:
1520163698796173.jpg
对比各国规划来看,美国、韩国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开始商用实验,美国有望在2018年就实现商用。
1520163713810546.jpg
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5G规划仅仅是理论上的,离实施还是有一定的过程。至于谈到如何布局,一般而言,需要从5G的产业链来分析。正如前面所述,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政策方面:5G已被置于国家战略。
2017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及“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十六次提到了“5G”。决策层有志于在5G网络技术上,走在全球前列。
2月23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8年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此次建设工程拟支持八个项目,其中三个为三大运营商的5G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这标志三大运营商的5G试验网建设得到了发改委的支持。
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国际电联第十五研究组全会上,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华为、中兴等通信企业共同提出的5G承载网方案获得一致认可并通过标准立项。
中国IMT—2020推进组已于1月16日发布了5G技术研发试验第三阶段第一批规范。通过第三阶段测试,预计在2018年底我国5G产业链主要环节将基本达到预商用水平。
此前,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就曾表示,“预计2018年6月份5G国际标准第一个版本出台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基本上能够同步出台或者接近商用,为5G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在当下这个阶段,5G板块哪些板块相对更具有确定性的机会?
根据MT-2020(5G)推进组发布的5G网络时间表,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而国务院日前发布指导意见,规划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力争到2020年5G商用。
因此,在2020年以前,5G的投资逻辑和3G/4G时代一致,主要围绕运营商资本开支及网络建设展开,主设备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而期间光通信也将持续景气,同时终端元器件升级及国产替代的受益也比较明显。另外,与设备匹配的如天线、基站滤波器等以及网络优化等细分领域将会部分受益,但具备不确定性。2020年以后,5G大规模商用,很多应用成为可能,届时围绕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相关的应用将带给上游电子、通信产业很大的细分机会。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可以从两个方面关注这个版块:
●与5G相关的通信行业公司正处在“题材炒作”的风口浪尖,同时我们也可以找到一些确定性的机会。对于5G,前期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特别是业绩确定性最高的光通信领域
数据统计显示,近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新一轮光纤光缆集采已经落地,中移动第一批次光纤集采规模是1.1亿芯公里,全年预计是2.2亿芯公里;电信需求量5400万芯公里。预计2018年全年国内光纤光缆需求量过3.8亿芯公里,同比大幅提升约20%。
1520163723903250.jpg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这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光纤光缆产业链上的企业,如光棒产能较大的企业。
1520207295306303.jpg
涉及传输网建设企业也直接受益,比如烽火通信等。
总之,目前关于5G相对较为确定的机会之一是因为前期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导致业绩相对确定性较高的光通信领域
1520207183605068.jpg
●另外一方面,技术壁垒较高的光器件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值得关注,比如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和新易盛等企业。


                        

如何捕捉“芯片国产化”这个万亿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研究员】:柯彩
结论:“芯片国产化”板块是“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是个行业中的一部分,将是决策层下一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中国政府正在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在政府“大基金”支持下,国内半导体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政府大基金的持续投入和国内工程师红利。未来芯片领域国产化不可逆转。目前这个领域还处在政府引导发展的前期,博览研究员认为,具有相对确定性投资价值的企业就是每个细分领域龙头,因为这些企业或将持续收益。

                                 

1520207210441209.jpg

博览财经研报】近期市场不断有消息报道,证监会对将对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四个行业开辟IPO“绿色通道”。

富士康从受理到上会仅35天,创A股发审之最。星期天发文也开证监会新纪录。从富士康在A股上市事件就可以看出,这一市场传闻可靠性较高,中国资本市场全方位拥抱新经济优秀企业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提高。

而在前不久,A股芯片国产化概念板块持续多日强势反弹,相关个股景嘉微、国科微、上海新阳、北方华创、江丰电子、盈方微等纷纷涨停,这反映了对芯片国产替代的强烈预期。而,在博览研究员看来,“芯片国产化”板块也是“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是个行业中的一部分,将是决策层下一步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

◆原本八成依赖进口的芯片,在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下,进口和自产的“剪刀差”却日益扩大,增至目前的九成多。而,据专业机构预测,去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将突破2000亿美元(约12,185亿元人民币),远超一年石油进口的金额。

我们看到,中国政府正在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第一期1400亿初显成效,第二期规模有望在第一期基础上继续提升,并引领社会投资近万亿投资,瞄准细分核心产业做大做强。而,据贝恩公司称,未来10年,中国计划向国内芯片行业投入高达1080亿美元资金。

在政府“大基金”支持下,国内半导体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政府大基金的持续投入和国内工程师红利前期案例有京东方A率先在LCD液晶显示屏上冲破韩日巨头的封锁,并逐步向OLED和 Micro LED产品迭代。而,近期传出消息称,苹果公司正与中国长江存储科技进行商谈,有意向其购买存储芯片,多年的资本持续投入终结果。总之,未来芯片领域国产化不可逆转。

目前这个领域还处在政府引导发展的前期,博览研究员认为,具有相对确定性投资价值的企业就是每个细分领域龙头,因为这些企业或将持续收益。

芯片国产化不可逆转

◆原本八成依赖进口的芯片,在需求快速增长带动下,进口和自产的“剪刀差”却日益扩大,增至目前的九成多。据专业机构预测,去年中国芯片进口量将突破2000亿美元(约12,185亿元人民币),远超一年石油进口的金额。

芯片作为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是大量重要产品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电脑、通讯、交通等众多重要产业中,一向广受发达地区的重视,欧美和台湾甚至控制先进技术引入中国大陆。

事实上,早在2000年,国务院发布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2011年国务院又发布相关的4号文件,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由此涌现拥有先进制造技术的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上海华虹NEC电子等50多家芯片制造企业,十多年来中国芯片产能增长两倍。但是,中国芯片的制造技术为中低端,仅中芯国际拥有12英寸晶圆生产线。

深圳半导体协会副秘书长李明骏指出,与国外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相比,目前中国内地芯片产业要整整落后1至2代。现在台积电采用28纳米制造技术,而作为内地先进的中芯国际还只能做40纳米制造技术。而深圳方正微电子甚至目前仍是6英寸生产线。

与制造领域的落后类似的,中国芯片设计产业尽管奋起直追,涌现出了展讯、华为海思等逾500家企业,但中国芯片设计企业大多只是中低端设计。去年前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总销售额仅为226亿元人民币,而排名全球第一的高通公司营业额已达131.8亿美元(约803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头十大芯片企业总销售额的3.55倍。

◆中国“芯片”行业在未来10年将可能一直是政府扶持的行业。

据贝恩公司称,未来10年,中国计划向国内芯片行业投入高达1080亿美元资金。从2015年至今,中国大陆在晶圆厂投资计划约人民币4800亿,其中大陆出资部分约为人民币4350亿,占整体中国IC基金(包括大基金和地方基金)总额的86.5%。截至2016年10月份,“大基金”已经投资了37个项目,29家企业,承诺投资额为683亿元,实际出资额为429亿元,在承诺投资额占比方面,IC制造业60%,设计27%,封测8%,装备3%,材料2%。

1520207267532915.jpg

在政府“大基金”支持下,国内半导体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政府大基金的持续投入和国内工程师红利。

前期案例则有京东方A率先在LCD液晶显示屏上冲破韩日巨头的封锁,并逐步向OLED和 Micro LED产品迭代。

而,近期传出消息称,苹果公司正与中国长江存储科技进行商谈,有意向其购买存储芯片,多年的资本持续投入终结果。参照日韩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经验,只要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的不断投入,又受益于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国产替代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

而且,半导体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不仅是国家实力的表现,也会带动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半导体和电子产业过去主要是终端的变化,近年来上游半导体支撑业、电子元器件也开始发生变化,如相变存储带来了半导体材料到集成电路的变化。我国加大半导体产业资本投入,集成电路全球格局也在发生变化。

如下图所示是半导体和电子产业链:

1520207336941462.jpg
芯片产业链该如何投资?

大基金进行全产业链投资,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应用等每一个细分领域的2-3家龙头,同时大基金将会支持并购重组,并与地方、企业基金合作,营建集成电路产业投资生态链。中国大陆IC设计产业发展,中国IC设计公司数量由2015年的736家增家至目前的1362家,一年内几乎翻倍成长。

1520166133270112.jpg

而在这些企业中,博览研究员认为,每个细分领域龙头或将持续收益:

1520166148505236.jpg



                        

掘金云计算——三大细分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研究员】:陈果
结论:如何掘金云计算板块的投资机会?博览研究员认为,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工业软件+云平台+大数据投资机会值得市场长期重点关注。工业软件承载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根据CCID数据,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15.5%,我们认为,2017年有望维持接近20%的增长。工业云平台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工业大数据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设备物联数据、外部数据。工业大数据对数据的实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有更高要求。在这三个细分领域中用友网络、汉得信息、东方国信等上市公司均有所布局。

                                 
【博览财经研报】正如博览研究员在《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四大板块有望实现中国“BATJ”梦》中指出的,“市场传闻证监会对将对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人工智能四个行业开辟IPO‘绿色通道’,这一消息可靠性较高,中国资本市场全方位拥抱新经济优秀企业的可能性正在不断提高,相关板块投资机会进一步凸显”,这也意味着云计算未来投资前景广阔。
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工业软件+云平台+大数据投资机会值得市场长期重点关注。
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规模为5700亿元,2017-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18%,工信部预计2020年其规模有望突破10000亿元。我们认为,从IT角度,在工业互联网体系中,处于产业链重要地位的三个细分领域分别为: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
工业软件。承载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根据CCID数据,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15.5%,我们认为,2017年有望维持接近20%的增长。
工业云平台。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树根互联、用友网络、东方国信、宝信软件、富士康等都已逐步在该领域布局。
工业大数据。主要包括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设备物联数据、外部数据。工业大数据对数据的实时性、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有更高要求。
相应地,博览研究员发现,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三个细分领域主要有这些上市公司:
1520166155803284.jpg
掘金云计算——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工业大数据三大细分领域值得重点关注
如何掘金云计算板块的投资机会?
博览研究员认为,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工业软件+云平台+大数据投资机会值得市场长期重点关注。
工业软件。
工业软件是指应用于工业领域,为提高工业研发设计、业务管理、生产调度和过程控制水平的相关软件与系统。从大的范畴来讲,工业软件包括产品研发类软件(CAD、CAE、PLM等),信息管理类软件(ERP、SCM、HRM等)、生产控制类软件(MES、SCADA等)和嵌入式工业软件(包括工业通信、工业装备、汽车电子等相关软件部分)。
工业软件的作用。我们认为,工业软件在工业互联网中具有核心基础地位。(1)工业软件构成了工业互联网的IT架构,是工业互联网的底层核心。(2)工业软件承载着工业大数据采集和处理工作,是工业数据的重要来源。(3)工业软件支撑实现工业大数据的系统基础和信息贯通,例如传统工业软件是以ERP为中心进行数据打通,新型工业软件将基于PLM等关键软件进行系统性集成。(4)工业软件与工业大数据结合,有助于强化工业软件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提升场景可视化程度,实现对用户行为和市场需求的预测和判断。
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根据CCID数据,2016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亿元,同比增长15.5%。根据工信部数据,2017年中国工业软件收入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19.9%。而且从全年增速趋势来看,2017年工业软件收入规模增速保持强劲增长,年底增速较年初提升2个百分点。
1520166163545918.jpg
工业软件细分市场。从细分领域划分来看,工业软件主要包括四大类,分别是,(1)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包括CAD、CAE、CAM、PLM、PDM、CAPP软件和集成研发平台等;(2)信息管理类工业软件,包括ERP、SCM、HRM、EAM、BI、视频监控软件等;(3)生产控制类工业软件,包括MES、SCADA、DCS等;(4)嵌入式工业软件,包括工业通信、工业装备、能源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电子等领域的软件部分。从近两年发展趋势来看,研发设计类和嵌入式工业软件保持较快增长,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领域自主研发水平提升。从工业软件客户类型结构来看,2016年大型工业企业的投资占比首次超过50%,中小型企业需求有待进一步挖掘。
工业云平台。
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
工业云平台的作用。(1)工业云平台能够有效集成海量工业设备与系统数据,实现业务与资源的智能管理,驱动应用和业务的开放创新。(2)工业云平台与大数据结合,可实现物理设备与虚拟网络融合的数据采集、传输、协同处理和应用集成,形成包括个性化推荐、设备健康管理、物品追踪、产品质量管理等工业大数据应用系统。实现以产品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向“制造+服务”的模式转型。
工业互联网技术体系。在技术体系方面,数据集成和边缘处理技术、IaaS 技术、平台通用使能技术、工业数据建模和分析技术、工业大数据计算技术、应用开发和微服务技术、平台安全技术共同构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体系。在平台层,PaaS 技术、新型集成技术和容器技术正加速改变信息系统的构建和组织方式。在边缘层,边缘计算技术极大的拓展了平台收集和管理数据的范围和能力。在应用层,微服务等新型开发框架驱动工业软件开发方式不断变革。而工业机理与数据科学深度融合则正在引发工业应用的创新浪潮。
1520166170799290.jpg
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
信息技术企业为工业互联网提供关键技术能力,以“被集成”的方式参与平台构建。主要包括五类:一是云计算企业,提供云计算基础资源能力及关键技术支持,典型企业如亚马逊、微软、Pivotal、Vmware、红帽等;二是数据管理企业,提供面向工业场景的对象存储、关系数据库NoSQL 数据库等数据管理和存储的工具,典型企业如 Oracle、Apache、Splunk 等;三是数据分析企业,提供数据挖掘方法与工具,典型企业如 SAS、IBM、Tableau、Pentaho、PFN 等;四是数据采集与集成企业,为设备连接、多源异构数据的集成提供技术支持,典型企业如Kepware、NI、博世、IBM 等;五是边缘计算企业,提供边缘层的数据预处理与轻量级数据分析能力,典型企业如华为、思科、英特尔、博世等。
1520166177558832.jpg
工业大数据。
工业大数据是指在工业领域中,围绕典型智能制造模式,从客户需求到销售、订单、计划、研发、设计、工艺、制造、采购、供应、库存、发货和交付、售后服务、运维、报废或者回收在制造等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所产生的各类数据及相关技术和应用的总称。
工业大数据分类。工业大数据主要分为三类:(1)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这部分数据主要产生于企业信息系统内部,包括工业制造类软件、企业资源管理(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等。这些企业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产品研发数据、生产性数据、经营性数据、客户信息数据、物流供应数据及环境数据等。(2)设备物联数据。主要是指工业生产设备和目标产品在物联网运行模式下,实时产生收集的数据,包括操作和运行情况、工况状况、环境参数等体现设备和产品运行状态的数据。这类大数据是工业大数据新的数据,增长较快。狭义的工业大数据指的主要是该类数据。(3)外部数据。指的是与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产品相关的企业外部互联网来源数据。
1520166185227136.jpg
工业大数据产业链。工业大数据的生命周期包括了数据采集、抽取/清洗/注释、数据集成/聚集/表达、数据建模/分析、数据解释和应用等阶段。(1)工业大数据采集阶段,以传感器为主要采集工具,结合RFID、条码扫描器、生产和监测设备、PDA、人机交互、智能终端等工具采集多维度数据。重点关注如何自动生成正确的元数据及可追溯性。(2)工业大数据抽取、清洗和注释阶段,主要对数据进行抽取、格式转换、清洗、语义标注等预处理工作。(3)数据集成、聚集与表示阶段。主要关注数据源的完整性,克服信息孤岛。(4)建模和分析阶段。需要结合专业知识,工业大数据应用强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分析结果能够用专业知识进行解释。(5)工业大数据解释与应用阶段。针对具体行业和领域,向用户展示相应结果,做到易于理解。
工业大数据技术架构。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分为两大部分:分布式计算框架与工业大数据分析算法库。分布式计算框架主要负责对分析在线实时分析任务与离线批量数据分析任务的调度与执行,特别是针对大数据的分布式数据密集型计算。工业大数据分析算法库除了典型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外,需要针对工业特有的稳态时间序列、时空等数据提供丰富的特征模板库,方便对典型物理事件在时域和频域上的精确描述。
工业大数据的作用。工业大数据是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有助于打通物理世界和信息实际,驱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工业大数据在智能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制造、智能化服务、个性化定制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产过程优化。通过分析产品质量、成本、能耗、效率、成材率等关键指标与工艺、设备参数之间的关系,优化产品设计和工艺。
●快速响应服务需求。通过设备的智能化,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用户的实时工况数据。当用户设备出现问题或异常时,帮助用户更快地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原因。
●个性化定制。通过采集客户个性化需求数据、工业企业生产数据、外部环境数据等信息,建立个性化产品模型,将产品方案、物料清单、工艺方案通过制造执行系统快速传递给生产现场,进行设备调整、原材料准备,实现单件小批量的柔性化生产。
●支撑智能化生产。要推进生产过程的智能化,需要对设备、车间到工厂进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造。通过对积累沉淀的工业大数据的深入挖掘,不断的推进设备与生产过程控制的持续优化,做到设备的自诊断、预测性维护。
●网络化协同。基于工业大数据,驱动制造全生命周期从设计、制造到交付、服务、回收各个环节的智能化升级,推动制造全产业链智能协同,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资源利用,消除低效中间环节,整体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结论
相应地,博览研究员发现,工业软件、工业云平台和工业大数据三个细分领域主要有这些上市公司:
◆工业软件
用友网络:公司工业软件产品覆盖ERP、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
宝信软件:公司产品包括:ERP软件和MES系统等,覆盖领域包括冶金、石化、电力等行业。宝信软件提供以MES产品为核心的产销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在钢铁行业的市场份额常年居于榜首,广泛应用于铁区、炼钢、热轧、中厚板、棒线、型钢、冷轧、钢管及特钢等钢铁全产线全流程,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
汉得信息:公司产品以MES软件为主,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鼎捷软件:公司产品覆盖“智能生产+智能工厂”。(1)智能生产,其主要产品线包括:ERP产品(包括E10和T100)、MES、APS(先进生产规划及排程系统)、SFT(厂区生产追踪系统)、PLM等。(2)智能工厂,产品包括项目SMES和厂内智能物流等。
今天国际:公司智能制造系统包括MES系统、SCADA系统、物流系统、检测设备等智能化系统等。
◆工业云平台
用友网络:(1)2017年8月,用友发布工业互联网平台:用友精智。核心是为工业企业提供设计云、制造云、服务云、分析云、营销云、采购云、财务云、人力云、协同云以及第三方SaaS服务。(2)2017年上半年,公司推出用友智能工厂2.0产品,牵头成立以用友工业物联网标准为基础的多层次伙伴联盟,并发布用友工业物联网组件及工业云平台。
宝信软件:宝信工业互联网平台 主要分成三级架构,(1)面向工业 现场的边缘计算 ;(2)部署在云端的大数据平台;(3)面向企业各种务的应用系统。
东方国信:公司的工业互联网平台BIOP,已成功在矿山安全、城市及工业锅炉、流程制造、离散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落地。
◆工业大数据
东方国信:公司结合中国资产管理协会,建立资产大数据平台,为企业提供柔性资产管理服务,降低企业资产使用成本并盘活企业资金链。目前为石油、化工、电力、矿山、轨道交通、港机等多个行业提高定制化解决方案。子公司北科亿力传统优势产品以监测单个高炉系统为主,目前逐步实现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为主的新产品线。


                                 
                                           博览视点
                 



2018年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或具备更大投资机会                 
【研究员】:陈果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从行业前景和政策动向来看,进入2018年,医药行业从政策落地推进到创新产品审批,都将有新的跨越,有力支撑创新估值体系的形成,因此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未来或获得更高的溢价。

                                 
【博览财经研报】何为生物科技?是否就等于医药行业?我们该如何寻找生物科技板块投资标的?
从联交所相关定义来看,博览研究员发现,有着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的医药生物行业相关公司,而不是零售、医保服务等相关公司,才能被称为“生物科技”公司。
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从行业前景和政策动向来看,进入2018年,医药行业从政策落地推进到创新产品审批,都将有新的跨越,有力支撑创新估值体系的形成,因此我们应给予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更高的溢价。
对创新溢价率的形成是潜在渐进的过程,2017年市场对恒瑞医药给予创新溢价主要是基于其在国内新药创新的研发地位及已经证实的新产品研发及销售能力,但对于大多数向创新转型的企业,市场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估值体系,更多是受短期事件催化影响较大,2018年随着更多企业更多创新产品上市或者进入临床,一二级市场联动结合,创新估值体系将逐步形成。

何为“生物科技”?
从本内参近期分析来看,无论是证监会开辟IPO绿色通道的传闻,还是此前港交所欢迎新经纪公司的举措,都让生物科技投资长期投资机会进一步凸显。
何为生物科技?是否就等于医药行业?
“生物科技”的概念,从字面文义上理解,极容易被误认为是仅仅指生物药、生物类似药以及相关的生物技术应用。而根据香港联交所2018年2月23日发布的咨询文件(“2018咨询文件”)第73段注解18的说明,“本段所指的生物科技公司是按照全球行业分类标准界定的,涵盖医疗健康全行业,唯独不包括医保提供商及服务商”。
就上述全球行业分类界定标准,我们理解应该是指各大评级机构公认使用的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GICS”)。而按照这份标准,医疗健康全行业所属类别的称呼应为Health Care(第35类),而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仅仅是与制药(Pharmaceuticals)和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Life Sciences Tools & Services)等平行使用的概念。好在联交所文件在给出概括性定义之外,对此作出了进一步的明确解释,同时在解释“概念阶段”时(详见下文讨论)又进一步做了分类说明。因此,简单说,联交所文件内的“生物科技”,很明确地包含了药剂(小分子药物)、生物制剂和医疗器材(包括诊断器材)三个大类别。
按照2018咨询文件,联交所提出可以根据新增章节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应该具备下述特点:
必须至少有一只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根据核心产品是否已达到相关产品类别的发展进度目标,来该产品是否已通过概念阶段;必须以研发为主,专注开发核心产品;上市前最少十二个月一直从事核心产品的研发;上市集资主要作研发用途,以将核心产品推出市面;必须拥有与其核心产品有关的长期专利、已注册专利、专利申请及/或知识产权;如申请人从事医药(小分子药物)产品或生物产品研发,证明其拥多只潜在产品;在建议上市日期的至少六个月前已得到至少一名资深投资者提供相当数额的第三方投资(不只是象征式投资),且至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仍未撤回投资。但是,如果上市申请人是由母公司分拆出来,又能以其他方式向联交所证明其研发和生物科技产品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市场认可(例如与其他发展成熟的研发公司合作),则联交所未必会要求上市申请人遵守这项规定。
显然,有着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的医药生物行业相关公司,而不是零售、医保服务等相关公司,才能被称为“生物科技”公司。
给予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更高的溢价
那么我们该如何寻找生物科技板块投资标的?
博览研究员认为,从行业前景和政策动向来看,进入2018年,医药行业从政策落地推进到创新产品审批,都将有新的跨越,有力支撑创新估值体系的形成,因此我们应给予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更高的溢价。
对创新溢价率的形成是潜在渐进的过程,2017年市场对恒瑞医药给予创新溢价主要是基于其在国内新药创新的研发地位及已经证实的新产品研发及销售能力,但对于大多数向创新转型的企业,市场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估值体系,更多是受短期事件催化影响较大,2018年随着更多企业更多创新产品上市或者进入临床,一二级市场联动结合,创新估值体系将逐步形成。
当前医药行业估值为预测市盈率为26X(2018年整体法),相对于全部A股溢价率为81%,剔除金融后为44%,对比历史,医药溢价率仍处于中低位。医药产业处于升级过程中,虽然整体红利不及2009-2010年,但对于政策对创新和优势仿制药带来的红利可能超过历史以往,医药行业整体变局对龙头带来更有力的支持,板块溢价率提升将是结构化的提升。
◆药品领域,市场看好整体优势的大研发平台或者具有特殊研发实力的子平台,其中整体研发优势的大平台有科伦药业——累计研发投入超20亿,首批高端仿制药上市,1类新药报临床,泰格医药——公司作为临床试验CRO企业,拥有35种一类新药的临床研究经验,涉及肝炎、肿瘤、内分泌、心脑血管、艾滋病等多个领域.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临床研究项目541个,正在执行临床研究项目327个;具有特别研发实力的平台有亿帆医药和浙江医药——具备融合蛋白技术实力(融合蛋白、双抗、ADC)。
泰格医药:①公司作为临床试验CRO企业,拥有35种一类新药的临床研究经验,涉及肝炎、肿瘤、内分泌、心脑血管、艾滋病等多个领域.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已完成临床研究项目541个,正在执行临床研究项目327个;②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6.77亿元,同比增加42.80%;归母净利润3.05亿元,同比增加116.91%。
科伦药业:①6-APA和7-ACA处于涨价周期,川宁二期环保验收通过后有望加速产能释放在2018年Q1实现扭亏为盈;②新药研发加速进入收获期,全年10余个品种申报或进入临床,帕瑞昔布、卡文获批首仿上市;③总经理连续增持股权,彰显对公司业务转型的信心;④增持石四药参与管理,大输液板块协同效应有望增厚业绩。
浙江医药:①创新药管线布局不断完善,1.1类新药奈诺沙星胶囊剂2016年上市,注射剂2017年6月报产,未来有望逐渐抢占含氟喹诺酮的市场成长为十亿级大品种。②药物制剂出口布局万古霉素、达托霉素注射剂,万古霉素注射剂预计2018年可获批,达托霉素预计2018年报产,2018年将是制剂海外出口的元年。③BASF等黑天鹅事件不断提升VA、VE景气度,VE国内市场报价已达150元/kg,VA国内市场报价已达1500元/kg,且公司VA(50万IU)新的5000吨生产线预计2018年3月投产,VA、VE业绩有望高弹性。
◆医疗器械领域,可以继续关注具备创新平台的企业,譬如乐普医疗和透景生命。
乐普医疗:①心血管产业链平台支撑,药品放量+耗材稳增,业绩有望保持30%+稳定增长;②药品制剂延续高速增长,原料药业绩平稳,药品一致性评价顺利推进;③器械增势平稳,支架产品结构改善,基层业务顺利推进,重磅产品完全可降解支架申报注册,有望2018 年上市,高定价和革命性市场替代,对公司业绩高弹性;④公司高管和实际控制人先后增持。
透景生命:①预计2017-2019年有望保持30%的高速复合增长;②布局体外诊断份额最大的免疫诊断和增速最高的分子诊断两大领域诊断试剂;③高通量流式荧光+化学发光覆盖几乎所有免疫项目;④肿瘤全病程临床检测产品为主,其他临床检测领域为辅。




152016594946776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5 08:01 , Processed in 0.19277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