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通话、特朗普留下谈判空间:贸易风险释放后把握超跌反弹机会!》:3月9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着重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和两国关系深入交换意见。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得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而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战势头,的确短期内给相关品种带来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贸易战仍有谈判空间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具体来看,市场反馈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修复。 《新能源汽车或成中美率先合作领域》:博览研究员认为,美国掀起贸易战后,市场短期风险加剧,但长期看部分领域投资机会凸显,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值得重点关注——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去愿望强烈、政府高度重视想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成为中国面对美国贸易战压力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后,在某些方面则博弈到中美合作的领域之一。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上游资源钴和下游整车领域的相关投资标的或将中长期直接受益。上游钴方面,电动车和电池对于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全球钴产量却严重不足,价格具备继续上涨的动力;下游整车方面,消费升级+自主崛起+电动智能下,国内车企走出去意愿强烈,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投资标的将会直接受益。
热点聚焦
中美元首通话“留下谈判空间”:贸易风险释放后把握超跌反弹机会!
【研究员】:陈果 田文
结论: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出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而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战势头,的确短期内给相关品种带来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贸易战仍有谈判空间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具体来看,市场反馈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回调。
【博览财经研报】特朗普要和金正恩见面了,中日欧也要与美国相继谈判贸易、关税问题了。 特朗普再次借助美帝的软硬实力,将其“漫天要价,进二退一”的谈判(或曰“讹诈”)策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一波,就任之初,军费大战,对盟友“尔等必须大幅提升军费”的胁迫,换来了盟友的大笔军购; 第二波,2017年,核武大战,波诡云谲的朝核危机,最终从核战争变成了美朝两个奇葩的互相点赞; 第三波,2018年,贸易大战,关税是个好东西,赚得诸侯尽西来,各家均摆出称臣纳贡的谈判姿态; 历史告诉未来。上述种种,莫不展现出特朗普在数十年商场打拼所积攒的“讹诈”手腕: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在获得战略利益的补偿,美帝爽完之后,屡屡高高举起的大棒,也就屡屡轻轻放下……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得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而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 ◆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战势头,的确短期内给相关品种带来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贸易战仍有谈判空间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 同时,贸易战对钢铁等品种的需求量实质影响可能有限,2016及2017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56%。除此之外,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向中国施加压力,或许会使中国在原本就在去产能中的钢、铝行业上做出让步,进一步加快钢、铝行业国内的去产能步伐,相应地钢、铝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上涨,相关行业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综合来看,市场反馈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中长期看,美国如果动用301条款,中国对美出口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行业面临的风险将更大。 特朗普关税决议不如预期强硬,各国均在寻找谈判空间 美国当地时间3月8日下午,特朗普签署关税决定:对来自所有国家的钢铁和铝征收进口关税,墨西哥和加拿大被暂时豁免。同时基于国家安全考虑,特朗普也给其他国家留下了关税谈判空间。特朗普称:“如果同样的目标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美国将对修改或取消个别国家的关税保持开放,只要我们能达成一致,确保他们的产品不再威胁我们的安全。” 欧盟对此表示,“欧盟是美国的亲密盟友,我们认为欧盟应该免受(高关税)措施约束。会在今后几天内要求(美方)就这一问题进一步澄清。”此前欧盟已拟定对美国钢铁、花生酱、牛仔裤、蔓越莓等产品提高关税的反制措施,但目前来看欧盟仍希望与美方谈判取得豁免,避免美欧陷入贸易战。 日本也希望美方给予豁免待遇。日本外务大臣河野太郎9日对高关税政策表示“遗憾”,“这一举措可能严重影响日美经济……和全球经济”。 韩国也在寻求与美国进行谈判的空间。3月9日韩国官方对韩国钢铁出口商代表进行了安抚:“我们应该阻止一场由过度保护主义衍生的贸易战,避免让全世界陷入互相伤害的境地。”官方称韩美正在重谈双边自由贸易协定,韩国政府会与美方协商,谋求高关税对韩国相关产业影响“最小化”。 中国方面,官方称将采取有力措施,维护自身权益,但尚无具体措施。值得注意的是,刘鹤访美之后中美或仍可能就一系列摩擦进行再度谈判。3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着重就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和两国关系深入交换意见。 ◆在博览研究员看来,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得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 可以看到,美国在上一轮贸易战和朝核问题上都大致遵循了这一套路,前期通常以极其强硬的态度来换取更大的谈判优势,在获得一定利益后后期实际措施趋于缓和。2016年底特朗普经竞选之际,就打着贸易战大旗,但在美国与各国签订了几个贸易大单后,2017年来贸易战声势有所减弱;就在2017年年初,朝核问题还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但在最近却有了戏剧性的逆转——韩国总统文在寅的特使郑义溶3月8日晚在美国白宫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意5月底以前会面,白宫和特朗普本人稍后予以证实。 贸易战存谈判空间下,市场反馈可能分为两阶段 在这样的贸易战预期下,又会给市场带来怎样的风险?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在特朗普正式签署钢铝进口关税行政令次日,内盘黑色系期货早盘全线下跌。铁矿石收盘跌超5%,创2017年11月以来新低。焦炭跌4.68%。螺纹钢、热轧卷板、焦煤跌幅均超3%。 ◆博览研究员认为,虽然目前来看,特朗普再次掀起贸易战势头,的确短期内给相关品种带来较大的冲击,但长期看贸易战仍有谈判空间下,对市场的影响也可能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贸易战对钢铁等品种的需求量实质影响可能有限。2016及2017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56%。 博览研究员在《中美贸易战:国内钢、铝短期风险增加,但斗争过程会制造阶段性投资机会》中也指出,“从更长的时间轴来看,美国对钢、铝加征关税,向中国施加压力,或许会使中国在原本就在去产能中的钢、铝行业上做出让步,进一步加快钢、铝行业国内的去产能步伐,以换取与美国在其他领域更大的谈判空间。而这也意味着,去产能加码可能性增加后,钢、铝价格也可能进一步上涨,相关行业存在结构性投资机会。” “具体来看,中国可能在钢、铝行业做出让步的原因主要源于这几点:尽管新经济成为2018年政府工作新的要务,但去产能依然是重点;钢、铝在中国对美出口贸易中的权重下降,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重要性则愈发突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及金砖国家出口大增,2018年新兴市场可能成为中国钢、铝更重要的出口市场;钢、铝的产量下降,价格上涨,或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中美贸易战带来的损失。” ◆因此市场反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博览研究员看来,中长期看,国内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产业面临的风险将更大。 钢、铝增收关税影响不大,2016及2017年我国出口美国的钢材量仅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56%。但美国如果动用301条款,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受冲击或最严重。特朗普宣布对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 的关税,但对中国边际影响相对较低。但是如果特朗普利用301 条款赋予的权力,按照301 调查中中国的知识产权相关产业发动贸易战,那么中国对美出口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行业可能会遭受巨大冲击。
总结 总结而言,美国通常以极其强硬的态度来换取更大的谈判优势,在获得一定利益后后期实际措施趋于缓和。2016年底特朗普经竞选之际,就打着贸易战大旗,但在美国与各国签订了几个贸易大单后,2017年来贸易战声势有所减弱;就在2017年年初,朝核问题还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但在最近却有了戏剧性的逆转:特朗普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同意5月底以前会面。这次,特朗普的实际关税落地措施和相关表态,都表现得其贸易战态度不及预期强硬,目前各国也在纷纷寻求与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为贸易博取更多空间,因此未来我们不排除特朗普高高拉起贸易战大旗,而实锤却再次轻轻落下的可能。因此,市场反馈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贸易风险释放阶段,相关品种大幅下跌;第二阶段,前期过度恐慌的市场将正视贸易战的实质性影响,相关品种偏离基本面的下跌或得到一定修复。值得注意的是,中长期看,美国如果动用301条款,中国对美出口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和电子信息相关行业面临的风险将更大。
博览视点
新能源汽车或成中美率先合作领域
【研究员】:陈果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美国掀起贸易战后,市场短期风险加剧,但长期看部分领域投资机会凸显,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值得重点关注——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去愿望强烈、政府高度重视想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成为中国面对美国贸易战压力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后,在某些方面则博弈到中美合作的领域之一。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上游资源钴和下游整车领域的相关投资标的或将中长期直接受益。上游钴方面,电动车和电池对于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全球钴产量却严重不足,价格具备继续上涨的动力;下游整车方面,消费升级+自主崛起+电动智能下,国内车企走出去意愿强烈,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投资标的将会直接受益。
【博览财经研报】◆博览研究员认为,美国掀起贸易战后,市场短期风险加剧,但长期看部分领域投资机会凸显,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值得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成为中国面对美国贸易战压力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后,在某些方面则博弈到中美合作的领域之一。 具体来看,最近的行业动态显示,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去愿望强烈、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下,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美有较好的合作基础。 我们又该如何挖掘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博览研究员认为,上游资源钴和下游整车领域的相关投资标的或将中长期直接受益。上游钴方面,电动车和电池对于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全球钴产量却严重不足,价格具备继续上涨的动力;下游整车方面,消费升级+自主崛起+电动智能下,国内车企走出去意愿强烈,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投资标的将会直接受益。 汽车业开放度加深、车企走出去愿望强烈、政府高度重视下,新能源汽车或成中美率先合作领域 正如博览研究员在上一篇研报中谈到的,短期内美国掀起贸易战将会给市场带来一定风险,那么从更长时间轴看,这又会给国内带来哪些投资机会呢? ◆博览研究员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值得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很可能成为中国面对美国贸易战压力在某些领域做出让步后,转而寻求中美合作的领域之一。 博览研究员此前在《除了金融开放外,中国还可能在哪些实体经济领域与美国展开合作?》中指出,“相较于欧盟,中美经济显然更具有互补性,可以在更多的领域展开合作——譬如美国加征关税,或让中国在原本就过剩的钢铁、铝行业上做出更多让步,进一步加大去产能力度,加上中国已经给予的金融开放和基建大单,以换取与美国在其他实体经济领域的携手,譬如中国有着软件和应用优势,美国则有着制造业基础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此外中国相对短缺的能源、精钢领域也或是合作选择之一。” “美国经济正在持续复苏的过程当中,因此也需要拓展更高端的消费市场来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消费持续升级的中国,正站在科技风口的新能源汽车显然是其最优的选择质疑。 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中,中美欧占据前三位,其中中国拥有最大的销售市场,欧洲新能源汽车在美国表现强势,而在美国特斯拉的销售中,中国贡献很强。 除此之外,国内车企对外合作很强,近期也在加大与外企合作,纷纷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美国车企的一线品牌效应有助于国内车企实现自身升级。”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从最近的行业动态来看,汽车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加深、新能源汽车企业走出去愿望强烈、政府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下,新能源汽车也最有可能成为中美实体经济率先进行合作的领域。 汽车进口关税将大幅降低。3月11日上午,商务部部长钟山表示,将大幅降低汽车和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 刚刚收购戴姆勒控股权的吉利汽车,再次表示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发展重点。3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透露,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吉利整体销量90%以上。“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李书福表示,国家十分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减免电动汽车的购置税,鼓励企业研发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已经连续10年出现在政府报告中。3月5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工程,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将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再延长三年。”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已经连续10年出现在政府报告中,本次报告明确5G、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芯片等产业为制造强国发展的重点行业,保持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思路不动摇。 钴和整车领域最值得关注! 如何挖掘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机会? 博览研究员此前在《从上、中、下游全解“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投资重点》中已进行过详细梳理分析,大致如下: “从生产标准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以锂、钴、电解液等原材料为代表的上游产业;以充电池、充电桩、三元材料、电解液、干法隔膜、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中游产业;以整车领域为代表的中下游产业。具体投资重点为:上游资源分析——钴仍是重点,锂看价格走势和估值水平;中游制造业分析——大浪淘沙,剩者为王;下游——开门红+充分调整+政策催化,新能源整车值得关注。”
◆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上游资源钴和下游整车领域最为值得关注。 上游钴方面,电动车和电池对于钴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全球钴产量却严重不足,价格具备继续上涨的动力。 包括特斯拉、大众、戴姆勒等各大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电池的需求,让钴价持续攀升。据BMO公司的研究,每辆电动车对于钴的需求量为10公斤,相当于1000台苹果手机对钴的需求。以苹果公司为例,它已经开始积极寻找钴的直接来源,并考虑直接采购钴矿。大众、宝马等众多汽车企业也在寻求直接和钴矿企业合作。钴产量占比全球60%的民主刚果增税预期上升会造成钴价格进一步上涨,同时民主刚果遇到了钴开采技术瓶颈,并限制了钴的产量。在2016年出产66000吨创纪录之后,2017年全年该国仅产出了64000吨钴矿。供应量排名第二的生产国中国,2016年仅产出7700吨。 下游整车方面,消费升级+自主崛起+电动智能下,国内车企走出去意愿强烈,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投资标的将会直接受益。 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行业投资机会正一步扩散,除了上游与锂电池相关的领域外,中下游行业,尤其是整车领域投资机会也不断凸显。而近期国内车企加大与外企合作,纷纷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动作,更显现出消费升级、自主崛起、电动智能已成为未来掘金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的关键线索。可以预计的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领域投资标的将会直接受益。
投资参考
“新采矿法征收钴5%专利税&供需偏紧”,钴价易涨难跌!
【研究员】:柯彩
结论:客观来看,尽管刚果(金)的新采矿法将直接增加钴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但与其它原材料不同,钴企业在产品交易价格方面一直保持强势地位,这就有利于钴企业将原料涨价成本顺利传导至下游,从而提升其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作为最大的钴产品消费市场,中国的钴原料基本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海外钴价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国内钴价的变动。通过数据统计,而刚果作为世界钴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新采矿法征收钴5%专利税,毫无疑问将直接助推国内钴价2018年继续上行,钴价短期“易涨难跌”。此外,未来3年内,从供需角度看,“钴”一直处在“偏紧”状态,这也将长期支撑钴价。
【博览财经研报】金属导报显示,钴价在过去两年翻了两翻,本周价格上涨到40美元/磅。2017年,伦敦金属交易所钴价格涨到了75205美元/吨,全年涨幅超130%。2月2日,钴价突破8万美元整数关口,3月7日已涨至83500美元/吨,创十年来新高。 近期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刚果(金)议会通过了新的采矿法草案,钴被归为战略金属而将被收取5%的专利税。采矿法的修订将极大提高钴成本,按照新版采矿法的修订,每吨钴将在原基础上,额外征收一笔高额税款。刚果(金)供应了大概2/3的全球产量。 客观来看,尽管刚果(金)的新采矿法将直接增加钴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但与其它原材料不同,钴企业在产品交易价格方面一直保持强势地位,这就有利于钴企业将原料涨价成本顺利传导至下游,从而提升其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作为最大的钴产品消费市场,中国的钴原料基本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海外钴价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国内钴价的变动。而刚果作为世界钴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新采矿法征收钴5%专利税,毫无疑问将直接助推国内钴价2018年继续上行,钴价短期“易涨难跌”。 ◆供给方面:2017年全球并未有新增产能出现,由于受刚果金关停手工矿影响,整体保守估计供应减少0.5万吨,2017年全球精炼钴供给量约为10万吨,导致2017年钴供应缺口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这种情况或将延续至2018年。 目前,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格林美等国内钴产品供应商的钴原料主要由自有矿山、刚果(金)当地贸易系统收购、向国际大宗贸易商或矿山企业采购三大部分组成,但主要来源于刚果(金),这也表明上述企业在钴原料采购价格方面将受到新法令的直接影响。2017-2020年,钴矿有效供应量预计分别为 13.2、13.8、14.76、15.5 万吨。 ◆需求方面:预计,2017-2020 年钴需求分别为11.87万吨、12.08万吨、13.70万吨、16.12万吨。 通过供给对比分析,我们知道未来3年内,“钴”一直处在“偏紧”状态。 刚果(金)或将对钴矿征税税率提高至5%,钴价短期刚性较强 ◆海外的一纸政令,或将成为2018年钴价再次上涨的“导火索”。 近期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国刚果(金)议会通过了新的采矿法草案,钴被归为战略金属而将被收取5%的专利税。采矿法的修订将极大提高钴成本,按照新版采矿法的修订,每吨钴将在原基础上,额外征收一笔高额税款。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新矿业法的实施或进一步支撑钴价上行,将使钴产品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钴企可能通过涨价方式向下游传导成本上涨压力,导致下游正极材料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的利润空间遭到压缩。 而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和钴价上涨,钴产品供应商将迎来一定利好实现营收净利大增。 刚果(金)矿业部长Martin Kabwelulu告诉参议院,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的钴生产商,如果选择将钴归类为“战略物质”,就将把矿商为出口钴而支付的矿业税由2%提高至5%。 新分类将作为该国修订矿业监管的一部分,而本次修订受到刚果金矿业界的激烈反对,当地矿业界认为新法将阻止未来的投资。新矿业法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并且正在议会进行审议,铜、钴等基本金属的税收将从2%提高到3.5%。如果参议院批准该法,则新矿业法允许国家选择“战略”金属,而这很有可能包括钴,这将使征税进一步提升至5%。 作为铜、镍生产的副产品并被用于硬质合金,钴在去年的价格飙升逐步使其进入全球焦点。钴的导电效率使这种金属在特斯拉、大众生产电动车可充电电池中尤为关键。大幅提高电动车产量的计划导致钴的价格在过去两年超过3倍,而矿商和车企也互相争夺以确保供应。刚果金也没有忽视这趟繁荣,该国供应了大概2/3的全球产量。 作为最大的钴产品消费市场,中国的钴原料基本依赖进口,这意味着海外钴价的上涨将直接影响国内钴价的变动。而刚果作为世界钴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新采矿法征收钴5%专利税,毫无疑问将直接助推国内钴价2018年继续上行,钴价短期“易涨难跌”。 2018年钴价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 ◆从上游供给端来看,2018年全球新增钴产能有限,市场供给将维持偏紧状态,支撑估价上行。 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球金属钴产量约为12.3万吨,世界第一大钴产国刚果(金)钴产量6.6万吨,占全球总产量53.58%。2016年中国钴生产量仅为0.77万吨,占比为6.25%,但钴消费量约4.58万吨,国内钴需求缺口较大,原料严重依赖进口。 与此同时,2017年全球并未有新增产能出现,由于受刚果金关停手工矿影响,整体保守估计供应减少0.5万吨,2017年全球精炼钴供给量约为10万吨,导致2017年钴供应缺口并未得到完全解决,这种情况或将延续至2018年。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国内“钴”企业龙头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洛阳钼业、鹏欣资源等14家上市公司近几年都积极布局海外钴资源,其中刚果(金)成为国内企业进军钴开采环节的首选。 不过,上述钴企在海外布局钴资源开发时容易受到当地政策法规变动、政局动荡、自然灾害爆发等因素影响,导致其海外钴产能无法在短期内得到释放。而此次刚果(金)征收钴5%的专利税,将直接增加上述企业的钴原料采购成本,从而推高电解钴、硫酸钴等各类钴产品价格。 目前,华友钴业、寒锐钴业、格林美等国内钴产品供应商的钴原料主要由自有矿山、刚果(金)当地贸易系统收购、向国际大宗贸易商或矿山企业采购三大部分组成,但主要来源于刚果(金),这也表明上述企业在钴原料采购价格方面将受到新法令的直接影响。 ◆从下游需求端来看,三元动力电池已成主流,市场占比快速提升,对钴产品需求持续旺盛助推钴价上涨。 受补贴金额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直接挂钩影响,2017年三元动力电池市场占比快速提升,产量和出货量都达到新高。钴作为三元电池的关键原材料,市场需求急剧提升导致钴价快速上涨。 东吴证券首席证券分析师曾朵红表示,2018年新增钴矿资源增速较缓慢,供给有限。从需求端看,2018年全球钴需求12.9万吨,新增需求1.1万吨,供给将维持偏紧状态。 而据英国金属导报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初,全球现货钴价已涨至81548美元/吨,较2017年初33280美元/吨上涨145%。LME期货钴价也涨到了75205美元/吨,涨幅达131.52%。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钴进口依赖度在90%以上,从当前上游产能和下游消费量来看,钴价易涨难跌,短期内会处于一个紧平衡状态。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三元动力电池应用占比进一步提升,钴供应缺口短期内难以解决,而刚果(金)的新法案或将成为钴价新一轮上涨的刺激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受日益上涨的钴价逼迫和追求更高能量密度,目前大批动力电池企业正在采取“高镍少钴化”的技术路线,从当前的NCM523向NCM811体系迈进,提高三元电池中镍的含量,降低钴的含量,从而实现提升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的目标。这种方式或将对飙升的钴价产生一定的影响,使钴价回归理性。 总结 ◆客观来看,尽管刚果(金)的新采矿法将直接增加钴企业的原料采购成本,但与其它原材料不同,钴企业在产品交易价格方面一直保持强势地位,不但要求下游客户现款采购,甚至还停止报价限量供应,这就有利于钴企业将原料涨价成本顺利传导至下游,从而提升其产品毛利率和盈利能力。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2018年,尽管钴原料成本将上涨,但钴企依然可以通过向下传导化解部分压力,从而保证公司营收净利持续提升。2018年,在上游原料涨价和下游市场需求增长的推动下,钴上市公司有望受益于钴产品价格上涨再次迎来营收净利双丰收。 ◆下表所示的是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钴”生产提炼企业。我们注意到,“金川国际”、“华友钴业”、“洛阳钼业”在储量和产能上均排在前四,形成了国内第一梯队。其中,“金川国际”是在港上市企业。洛阳钼业虽然拥有最大储量的“钴矿”资源,但是短中期产能远不及“华友钴业”。此外格林美通过回收技术,每年产能约1.4万吨,产能排名第三,居“回收钴”中第一。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龙头华友钴业相对较为稳健(储量不低,产能释放大且及时)。而寒锐钴业和道氏技术则增长弹性较大,格林美在产业链布局上的优势兑现以及洛阳钼业储量的价值则需要重估。整体上来说,这些“钴矿”企业将直接受益于小金属“钴”的涨价!但是龙头“华友钴业”业绩将更为稳定。
“拟制脱实向虚”仍是监管重任,需提防5G板块的“过度炒作”!
【研究员】:柯彩
结论:退潮后方知裸泳者。在市场借着“独角兽”炒作中小创的潮水退去后,那些没有业绩、在“5G”产业中没有较为确定性未来的公司风险极大,因此投资者在此时此刻需谨慎跟随。首先,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该板块尚处在“政策驱动的概念炒作阶段”。与美股科技股以及海外上市的国内“独角兽”公司相比,A股目前科技股估值中位数仍然偏高,然而多数标的质地却与上述二者差距较大,在当前A股资金、资产全面国际化之下,多数中小创标的仍面临挤泡沫压力。站在金融监管角度,在金融防风险,严监管,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总基调之下,抑制题材炒作的本质在于压缩资本短期预期回报率之下,进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并削抑制贫富进一步分化
【博览财经研报】3月9日,A股全线飘红。其中最为热门的板块要算“通信5G”板块了。该板块涨幅高达4%,并有9只个股涨停。而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9只涨停股票里面,大多为业绩不太理想的小盘股。这也凸显出了市场目前对该板块的过度炒作性。 然而,退潮后方知裸泳者。在市场借着“独角兽”炒作中小创的潮水退去后,那些没有业绩、在“5G”产业中那些没有较为确定性未来的公司风险极大,因此投资者在此时此刻需谨慎跟随。 ◆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该板块尚处在“政策驱动的概念炒作阶段”。 ◆与美股科技股以及海外上市的国内“独角兽”公司相比,A股目前科技股估值中位数仍然偏高,然而多数标的质地却与上述二者差距较大,在当前A股资金、资产全面国际化之下,多数中小创标的仍面临挤泡沫压力。 ◆站在金融监管角度,在金融防风险,严监管,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总基调之下,抑制题材炒作的本质在于压缩资本短期预期回报率之下,进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并削抑制贫富进一步分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金融监管”只可能继续加强。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谈企业发展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企业专注主业和多元发展之间的关系。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博览研究员认为,“拟制脱实向虚”仍然是当下监管层的重要任务,因此后期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去中小创泡沫仍然是趋势。 中国5G技术还尚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下图是中国三大运营商关于5G的计划: 对比各国规划来看,美国、韩国走在世界前列,已经开始商用实验,美国有望在2018年就实现商用。中国5G技术开始商用时间方面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仍属于较早。 ◆但是,从上面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我国的5G规划仅仅是理论上的,离实施还是有一定的过程。至于谈到如何布局,一般而言,需要从5G的产业链来分析。正如前面所述,5G技术处在研发试验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此该板块尚处在“政策驱动的概念炒作阶段”—— 在当下这个阶段,5G板块更多的是纯粹的“政策炒作”,风险较大 ◆根据MT-2020(5G)推进组发布的5G网络时间表,我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而国务院日前发布指导意见,规划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力争到2020年5G商用。 因此,在2020年以前,5G的投资逻辑和3G/4G时代一致,主要围绕运营商资本开支及网络建设展开,主设备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而期间光通信也将持续景气,同时终端元器件升级及国产替代的受益也比较明显。另外,与设备匹配的如天线、基站滤波器等以及网络优化等细分领域将会部分受益,但具备不确定性。2020年以后,5G大规模商用,很多应用成为可能,届时围绕云计算、车联网、物联网、VR/AR相关的应用将带给上游电子、通信产业很大的细分机会。 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目前可以从两个方面关注这个版块: ●对于5G,前期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特别是业绩确定性最高的光通信领域。 数据统计显示,近期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新一轮光纤光缆集采已经落地,中移动第一批次光纤集采规模是1.1亿芯公里,全年预计是2.2亿芯公里;电信需求量5400万芯公里。预计2018年全年国内光纤光缆需求量过3.8亿芯公里,同比大幅提升约20%。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这其中最直接的受益者就是光纤光缆产业链上的企业,如光棒产能较大的企业。此外,涉及传输网建设企业也直接受益,比如烽火通信等。 总之,目前关于5G相对较为确定的机会之一是因为前期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导致业绩相对确定性较高的光通信领域。 ●另外一方面,技术壁垒较高的光器件领域,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值得关注,比如中际旭创、光迅科技和新易盛等企业。 ◆近日管理层鼓励国内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企业通过CDR回归A股。点燃了年后市场对于中小创及科技股、题材股久违的热情。然而,冷静下来之后,从中长期看,独角兽回归A股真的有利于目前中小创题材股估值回升? 我们将从ADR的前世今生,中国中小创与美股及海外独角兽估值及质地对比,以腾讯回归港股为例看独角兽公司对资金的吸纳以及金融监管的大环境这几个维度进行说明: 第一,从美国ADR历史看,CDR本身跨国交易机制导致时间的错配使得其波动要远大于标的股票本身,且管理层往往在新工具之初或施加相关限制,使得其更利于长期价值投资而非短期博弈; 第二,与美股科技股以及海外上市的国内“独角兽”公司相比,A股目前科技股估值中位数仍然偏高,然而多数标的质地却与上述二者差距较大,在当前A股资金、资产全面国际化之下,多数中小创标的仍面临挤泡沫压力; 第三,正是由于A股科技股估值、质地与海外上市的独角兽之间的差异,其回归后或将引起资金抛弃当前中小创转而追寻独角兽回归,并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恰如360回归。而仅考虑前15大已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当前总市值约11万亿,BATJ四大科技巨头总市值约7.2万亿,按照A股科技股估值是美股2.8倍计算,或将对当前中小创造成20万亿的“吸血”。以史为鉴,其回归历程或将复制2004年腾讯回归港股“一枝独秀”,科技股“二八分化”的情形; 第四,站在金融监管角度,在金融防风险,严监管,作为三大攻坚战之首的总基调之下,抑制题材炒作的本质在于压缩资本短期预期回报率之下,进而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并削抑制贫富进一步分化,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金融监管”只可能继续加强。 未来资本市场引导“独角兽”回归的相关政策,或沿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并购重组“有条件区分”的逻辑,对于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紧密相关,且具有稀缺性的新蓝筹龙头予以支持,对当前多数轻资产、小市值公司仍保持强压力的态势。 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谈企业发展强调,中央精神和国家战略的指向,就是要避免脱实向虚,要努力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别提到企业专注主业和多元发展之间的关系。交叉混业也是为了相得益彰发展主业,而不能是投机趋利。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博览研究员认为,“拟制脱实向虚”仍然是当下监管层的重要任务,因此后期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去中小创泡沫仍然是趋势。 ◆3月9日,A股全线飘红。其中最为热门的板块要算“通信5G”板块了。如下图所示,该板块涨幅高达4%,有9只个股涨停,而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这9只涨停股票里面,大多为业绩不太理想的小盘股。这也凸显出了市场目前对该板块的过度炒作性。退潮后方知裸泳者。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市场借着“独角兽”炒作中小创的潮水退去后,我们便知谁是裸泳者,那么那些没有业绩、没有未来的公司股价风险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