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花顺大智慧通达信平台自编ACE扫单系统

谁是监管层眼中的独角兽--首席财经内参2018.3.1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6 08: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是“监管层眼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独角兽”?》:博览研究员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端制造业,甚至还融合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正符合决策层的政策导向,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产业迭代的好时机。那么,这个行业诞生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了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成本。因此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到高端制造板块,主要集中在中游的“电机、电控、电池”,下游的“整车制造”等。目前电机电控行业内龙头主要有大洋电机、汇川股份等。电控的核心零部件市场能否实现进口替代,尚需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来支撑,而其成本也将直接影响电控整体的成本下降空间。因此,该部分领域也是最容易诞生独角兽企业。而,下游整车领域,客车领域巨无霸毫无疑问是“宇通客车”,而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排名前四。对于即将借壳上市的“北汽新能源”以及今年年内上市的“蔚来汽车”等也将是该领域的独角兽。
《锂电池“独角兽”即将登陆A股,相关概念股都有谁?》:新能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成本最高以及最为核心的零部件。可以说,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谁就更可能拥有“动力电池”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行业的强势地位。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宁德时代一旦上市即将可能成为中国A股上市“锂电池”的龙头企业,并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独角兽之一。因为在“锂电池”产业中,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排第一,技术最为先进,公司的研发投入比重高使得产品附加值高,公司对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依存度在逐步降低,公司实现了价格和成本的双降并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告诉增长。参照招股说明书,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设备类、正极材料和结构件的单一公司采购金额较大。因此,宁德时代上市,设备、正极材料和结构件最为受益。



                           catbg01.gif                  焦点透视
catbg02.gif                  



谁是“监管层眼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独角兽”?                 
【研究员】:柯彩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端制造业,甚至还融合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正符合决策层的政策导向,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产业迭代的好时机。那么,这个行业诞生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了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成本。因此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到高端制造板块,主要集中在中游的“电机、电控、电池”,下游的“整车制造”等。目前电机电控行业内龙头主要有大洋电机、汇川股份等。电控的核心零部件市场能否实现进口替代,尚需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来支撑,而其成本也将直接影响电控整体的成本下降空间。因此,该部分领域也是最容易诞生独角兽企业。而,下游整车领域,客车领域巨无霸毫无疑问是“宇通客车”,而在乘用车领域,比亚迪、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排名前四。对于即将借壳上市的“北汽新能源”以及今年年内上市的“蔚来汽车”等也将是该领域的独角兽。

                                 
1521161028854709.jpg
博览财经研报】2017年2月28日,监管层对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在内的四个行业若有“独角兽”,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
在这次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博览研究员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端制造业,甚至还融合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正符合决策层的政策导向,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产业迭代的好时机。那么,这个行业诞生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
那么,这个行业哪些企业有望成为独角兽呢?
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了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成本。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到高端制造板块,主要集中在中游的“电机、电控、电池”,下游的“整车制造”等。对于动力电池板块的独角兽分析,博览研究员已经在另外一篇中单独做了详细分析。
目前电机电控行业内龙头主要有大洋电机、汇川股份等。目前来看,国际厂商起步早,研发投入大,专利壁垒高,且国外高端制造业水平较高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际厂商的技术优势。未来在该领域,可能存在进口替代的变化,电控的核心零部件市场能否实现进口替代,尚需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来支撑,而其成本也将直接影响电控整体的成本下降空间。因此,该部分领域也是最容易诞生独角兽企业。
而,下游整车领域,客车领域巨无霸毫无疑问是“宇通客车”,那么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领域呢?
从生产和保有量上看,比亚迪、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排名前四。因此,对于即将借壳上市的“北汽新能源”以及今年年内上市的“蔚来汽车”等也将是该领域的独角兽。
新能源汽车中游“电机、电控、电池”和下游“乘用车”领域有望诞生独角兽企业!
如下图所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包括三部分:
上游:原材料(锂矿,钴矿,石墨等);
中游:电机,电控,电池;
下游:整车,充电桩和运营。
由上图可知,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集中在“资源品”上。而,涉及到高端制造业更多的是集中在其中游产业链和下游产业链上。
从成本角度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电”部分,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占了全部成本的 60%以上。对于下游充电桩而言,只要拨款建设,钱到位,充电桩的数量会迅速到位。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涉及到高端制造板块,主要集中在中游的“电机、电控、电池”,下游的“整车制造”等。对于动力电池板块的独角兽分析,博览研究员已经在另外一篇中单独做了详细分析。
●电池、电机和电控是电动汽车的主要成本。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作为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当中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了整个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成本。
电机电控是决定新能源汽车动力性能的核心构成部分,目前成本合计占整车比例约20%-30%。当前国内主流的电机技术路径是永磁同步电机,这与我国是永磁材料资源大国紧密相关,而电控的技术路径主流是矢量控制技术和直接转矩控制技术,这一点也是与当前的永磁同步电机最相配合的。
电机控制器作为新能源汽车中连接电池与电机的电能转换单元,主要包含硬件部分的IGBT功率半导体模块及其关联电路等,以及软件部分的电机控制算法及逻辑保护等。一般来讲,电机控制器主要包括:电子控制模块,驱动器和功率变换模块。电控核心零部件IGBT模块,在电控零部件的成本占比最高。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功率半导体市场,占世界市场份额50%以上,但中高端IGBT等功率半导体主流器件目前仍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对IGBT的90%的需求皆来自进口,比亚迪、中车时代电气等企业则通过自建或收购海外IGBT产能来分得剩下的小块市场。
目前来看,国际厂商起步早,研发投入大,专利壁垒高,且国外高端制造业水平较高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国际厂商的技术优势。未来在该领域,可能存在进口替代的变化,但也要冷静的认识到,目前IGBT芯片和模块在国内尚未完全形成产业布局,高端市场占有率仍与外资品牌存在较大差异。电控的核心零部件市场能否实现进口替代,尚需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来支撑,而其成本也将直接影响电控整体的成本下降空间。因此,该部分领域也是最容易诞生独角兽企业。
1521161052828602.jpg
目前电机电控行业内龙头有如下:
1521161075484107.jpg
●新能源汽车领域未来的独角兽是谁?
比亚迪、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获得销量前三甲,这包含了“发动机插电混动车”。
1521161103152184.jpg
新能源汽车现阶段就是典型的从“萌芽”迈向“成长期”的行业,涌进了非常多的热钱。
资料统计,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企按照属性大致划分为几大类。一类是截止2017年7月,15家已经获得国家新能源生产资质车企。这些车企中既有像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等与传统车企有着紧密联系的车企;也有像云度、前途等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新兴车企;更有一些之前从事汽车研发以及零部件企业的车企。
1521161119971391.jpg
这15家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车企,总投资金额累计达到327.73亿元人民币,累计年产能达91万辆。除了以上15家拥有生产资质的新能源车企之外,中国市场上还存在一批像蔚来汽车等依靠代工资质生产的新能源车企。
根据媒体公开报道显示,蔚来汽车前后已经完成5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46亿。其中不乏腾讯、京东、百度广为人知的投资方。紧随蔚来的小鹏汽车在融资方面也是声势浩大,尽管融资规模不如蔚来汽车但也已经超过50亿元,而且这仅仅是A+B两轮之后的规模。
除此之外,威马汽车B轮融资63.59亿人民币;拜腾汽车融资超16亿人民币……翻阅背后投资人发现,这批企业与外界熟知的BAT关系密切,也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热钱与人才涌入最大的一环。
1521161142967220.jpg
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蔚来汽车、威马汽车、拜腾汽车在未来2年内都有上市的计划。这些车企主攻“纯电动车”领域。市场影响力依次是蔚来汽车、威马汽车、拜腾汽车等。从生产和保有量上看,比亚迪、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排名前四。显然,蔚来汽车、威马汽车、拜腾汽车将有望成为未来这个行业的独角兽,尤其是“蔚来汽车”。
发展新能源汽车符合“政策导向”
 2017年2月28日,监管层对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高端制造在内的四个行业若有“独角兽”,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
在这次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事关我们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构建产业体系新支柱。
博览研究员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高端制造业,甚至还融合了“云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正符合决策层的政策导向,也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实现产业迭代的好时机。那么,这个行业诞生的独角兽企业也是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


                        

锂电池“独角兽”即将登陆A股,相关概念股都有谁?                 
【研究员】:柯彩
结论:新能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成本最高以及最为核心的零部件。可以说,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谁就更可能拥有“动力电池”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行业的强势地位。对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宁德时代一旦上市即将可能成为中国A股上市“锂电池”的龙头企业,并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独角兽之一。因为在“锂电池”产业中,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排第一,技术最为先进,公司的研发投入比重高使得产品附加值高,公司对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依存度在逐步降低,公司实现了价格和成本的双降并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告诉增长。参照招股说明书,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设备类、正极材料和结构件的单一公司采购金额较大。因此,宁德时代上市,设备、正极材料和结构件最为受益。

                                 
1521112539534784.jpg
博览财经研报】3月8日,富士康以工业互联网名义36天完成变道超车的上市。3月12日晚间,宁德时代更新招股说明书,离创业板上市再近一步。正在冲刺IPO的宁德时代上市进程也成为业内关注焦点。因为宁德时代被认为是动力电池领域龙头,甚至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独角兽”。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据相关数据分析,未来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将至少保持50%左右的增速。这就意味着其上游和中游相关产业链也至少保持同等超高增速。
新能源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成本最高以及最为核心的零部件。而,以锂矿为主的新能源电池现在以及未来很长很长时间都将主导“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所以现在谈到新能源电池,基本就是“锂电池”。可以说,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谁就更可能拥有“动力电池”领域的话语权,谁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行业的强势地位。
通过这个外部标准,博览研究员认为,宁德时代一旦上市即将可能成为中国A股上市“锂电池”的龙头企业,并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独角兽之一。
因为在“锂电池”产业中,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排第一,技术最为先进,公司的研发投入比重高使得产品附加值高,公司对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依存度在逐步降低,公司实现了价格和成本的双降并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告诉增长。
此次宁德时代募资131亿元,出让约10%股份,由此推断,宁德时代估值已经超过1300亿元,超过了比亚迪840亿元的估值。
与其相关的产业链或将持续受益于这家高速增长的“独角兽”。参照招股说明书,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设备类、正极材料和结构件的单一公司采购金额较大。因此,宁德时代上市,设备、正极材料和结构件最为受益(相关个股见导读图表).
谁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和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谁就更可能拥有“动力电池”领域的话语权
◆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7万辆。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77.7万辆。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实现当年产销200万辆以上,累计产销超过500万辆,CAGR达到41%。由此可见,未来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将至少保持50%左右的增速。
但是,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发展,最大的难点不是整车制造,而是新能源电池和充电桩。充电桩还好说,拨款建设,只要钱到位,充电桩的数量会迅速到位,因此,最难的在于新能源电池。特斯拉就是因为把新能源电池的续航能力提升了一大块,瞬间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以锂矿为主的新能源电池现在以及未来很长很长时间都将成为主导,所以现在谈到新能源电池,基本就是锂电池。
从成本角度看,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三电”部分,也就是电池、电机、电控是核心动力总成部件,占了全部成本的 60%以上。而,这60%当中,成本占比最高的是新能源电池。所以说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谁拥有了最先进的“新能源电池”技术和相对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谁就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以锂矿为主的新能源电池现在以及未来很长很长时间都将成为主导,所以现在谈到新能源电池,基本就是锂电池。
目前市场上用的最多的新能源电池是三元电池,碳酸锂电池排第二。三元锂电池相比磷酸铁锂电池,更加适应现在以及未来的家用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则转向低速电动车市场,三元电池成为主导技术。而,“家庭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未来潜力是最大的。因此,三元锂电池是当下“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和方向。
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使用最先进的技术(通常认为,当下“三元锂电池”技术潜力最大)生产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部件“锂电池”,且在行业内市场份额最高,成长最快的公司最有可能成为决策层所说的“独角兽”企业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宁德时代实至名归。
◆宁德时代一旦上市即将可能成为A股上市的中国“锂电池”的龙头企业。
●宁德时代出货量跃居全球第一。宁德时代2017年动力电池系统销量一举超过松下电器、比亚迪,跃居世界首位。

●宁德时代占国内动力电池市场27%的市场份额。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产业领域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1521112549503630.jpg


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到,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领域市场占有率在逐年攀升。

1521112559441974.jpg

●下游客户与上游供货商的集中度都在下降,这将提升了公司的议价能力,同时也降低了对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的依赖度。
公司动力电池主要下游客户包括宇通、上汽、北汽、吉利、宝马、大众等国内外知名整车企业。公司对客户和供应商依赖度有所降低,前五大客户营收集中度从79.49%降至51.90%,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由19.19%降至16.90%。
●公司研发实力强大,研发费用占比逐年提升加快,2017年占营收比例8%,且逐年在提升。尽管如此,公司的三费费率仍能维持稳定,2017年为18.5%。公司“独角兽”名至实归。

1521112559335336.jpg

●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逐年高速增长:

1521112558788541.jpg

●在上游原材料“钴、锂”等大幅上涨的情况,公司仍然实现了动力电池系统价格和成本的双降:

1521112593317446.jpg

从以上分析看,在“锂电池”产业中,宁德时代市场占有率排第一,技术最为先进,公司的研发投入比重高使得产品附加值高,公司对主要供应商和客户的依存度在逐步降低,公司实现了价格和成本的双降并且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告诉增长。
此次宁德时代募资131亿元,出让约10%股份,由此推断,宁德时代估值已经超过1300亿元,超过了比亚迪840亿元的估值。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在“锂电池”产业领域,宁德时代有望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
相关的产业链或将持续受益于这家高速增长的“独角兽”
宁德时代上市,设备、正极材料和结构件最为受益。参照招股说明书,博览研究员注意到,设备类、正极材料和结构件的单一公司采购金额较大。假设2020年宁德时代出货量为50GWh(其中磷酸铁锂电池10GWh,三元电池40GWh),其对于三元正极材料需求有可能超过150亿,结构件的需求约为50亿,而电解液、湿法隔膜的需求约为30亿,磷酸铁锂需求约为20亿。因此,博览研究员认为,与这些订单直接相关的企业受益最大——
1521112539534784.jpg


                                 
                           1521115532204042.jpg                  决策参考
1521115547447502.jpg                  



“救命仙丹”即将上市,生物科技的投资机会进一步凸显                 
【研究员】:陈果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政策暖风下,作为“独角兽”概念的一大重点板块,抗肿瘤药市场的超级明星——PD-1/PD-L1药物的加快上市有望让相关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直接受益。一方面当前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上市时间差距并不大,国内企业有望占据主要市场;另一方该领域市场空间巨大,据测算,抗PD-1单抗国内市场潜力超460亿元。恒瑞制药值得重点关注。

                                 
【博览财经研报】3月9日,上海君实生物公告,自主研发的PD-1单抗注射液JS001新药申报获CFDA受理通知书,据市场推测适应症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JS001是公司目前首个申报上市的品种,该生物制品在2018年1月获得FDA临床试验批准。公告同时公布JS001的通用名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
◆博览研究员认为,政策暖风下,作为“独角兽”概念的一大重点板块,抗肿瘤药市场的超级明星——PD-1/PD-L1药物的加快上市有望让相关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直接受益。
目前国内PD-1单抗药领域中,恒瑞、信达、君实、百济神州四家药企居于领先地位,同时在2018年上市元年,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上市时间差距并不大,国内企业有望占据主要市场。据测算,抗PD-1单抗国内市场潜力超460亿元。
◆博览研究员还认为,恒瑞制药有望受益最为显著。PD-1单抗药四大药企中仅有恒瑞制药在A股上市;并且相较于其他三大研发性药企,恒瑞制药的商业化能力也相对最强。

1521115547739767.jpg

PD-1/PD-L1药物已开启抗肿瘤药市场的新时代
正如博览研究员此前所预计的,政策暖风下,作为“独角兽”概念的一大重点板块,近期创新型生物科技企业投资机会持续凸显。进一步来看,博览研究员认为,作为抗肿瘤药市场的超级明星,PD-1/PD-L1药物的加快上市,在其上市元年更会让相关药企直接受益。
3月9日,上海君实生物公告,自主研发的PD-1单抗注射液JS001新药申报获CFDA受理通知书,据市场推测适应症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JS001是公司目前首个申报上市的品种,该生物制品在2018年1月获得FDA临床试验批准。公告同时公布JS001的通用名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
什么是PD-1/PD-L1免疫疗法?
“PD-1/PD-L1”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T细胞上的一个药物靶点,针对这一靶点设计的药物可以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作用,从而唤醒患者自身的抗肿瘤效应。
在人体的免疫系统中,有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叫做T细胞,在外界有害物质侵入人体时,T细胞通常会诱发免疫反应,从而消灭异物。但是为了避免T细胞在不必要的时候被频繁激活,它自身有着复杂的调节机制,在T细胞的表面上存在着两类蛋白,一类在受到刺激后会引起免疫反应,另一类在受到刺激后会抑制免疫反应。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相互调节,维持着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然而狡猾的肿瘤细胞会打破这种平衡,它们的表面有一种结构,可以与T细胞表面抑制免疫反应的蛋白相结合,从而抑制T细胞正常的杀灭有害物质的功能,逃过人体的免疫系统。肿瘤细胞的这种特性叫做肿瘤的免疫逃逸。既然在受到癌细胞攻击时,体内的免疫系统会被抑制,那把肿瘤患者受到抑制的免疫功能激发出来,来对抗体内的肿瘤细胞,也就成了肿瘤治疗的一种理想策略。“PD-1/PD-L1”免疫疗法就是这种策略的代表之一。

1521115567821354.jpg
1521115567119592.jpg

显然,PD-1/PD-L1免疫疗法与传统化疗相比,有着革命性的进步,同时有望和其他免疫治疗药、化疗药、靶向药、溶瘤病毒、治疗性疫苗等进行联合用药,达到更好的抗肿瘤疗效,PD-1/PD-L1单抗已成为抗肿瘤药市场的超级明星。
从国外市场反馈来看,PD-1/PD-L1单抗疗效确切,药企已进入收获期
截至2017年5月,已经有两个针对PD-1的药物,三个针对PD-L1的药物通过FDA的批准,在美国以及其它国家上市了。
针对PD-1靶点的药物分别是由百时美施贵宝(BMS)公司研发的Nivolumab(商品名Opdivo),和由默沙东公司研发的Pembrolizumab(商品名Keytruda);针对PD-L1靶点的药物目前有罗氏公司的Atezolizumab(商品名Tecentriq)2016年5月获准在美国上市;2017年3月,FDA批准德国默克公司与辉瑞共同研发的PD-L1抗体Bavencio(Avelumab)上市,用于治疗罹患转移性默克尔细胞癌(metastatic Merkel cell carcinoma,MCC)的成人与12岁以上儿童,包括那些先前未经化疗治疗的患者;2017年5月1日,DA加速批准阿斯利康旗下的PD-L1抗体药物Durvalumab,商品名为Imfinzi,用于治疗在完成或进行以铂为基础的标准方案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
PD-1/PD-L1疗法确切的临床疗效得到了医生以及患者的认可,率先上市PD-1单抗的Keytruda以及Opdivo上市第二年即成为了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Opdivo在2016年销售额甚至达到35.74亿美元,同比增长300%,Keytruda也实现14.0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2017年前三季度两个品种销售额合计约61亿美元,加速放量明显。即使2016年7月上市的首个PD-L1单抗Atezolizumab(Tecentriq)在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约3.55亿美元的销售额,吸金能力惊人。
1521115593834954.jpg
1521115593371924.jpg

国内PD-1/PD-L1药物市场“4+4”格局初现,市场空间有望达462亿
尽管国内有诸多企业进行了该领域的研发,但目前恒瑞、信达、君实、百济神州四家药企居于领先地位,国内市场4(本土创新企业)+4(跨国药企)的领先竞争格局初现。
可以看到,在2018 年国内抗PD-1 单抗上市元年,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上市时间差距并不大,国内企业有望占据主要市场。国内目前进度最快的抗PD-1 单抗是百时美施贵宝的Opdivo,已于2017 年11 月2 日向CDE提交上市申请,并进入优先审评,有望于2018 年获批上市;默沙东的Keytruda 国内上市申请也于2018 年2 月11 日获得CFDA 受理。国产品种中,君实生物抗PD-1 单抗上市申请于2018 年3 月获得CFDA 受理,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有望快速跟进。
从适应症维度来看,市场较大的肺癌领域仍然是各个企业重点布局的方向,Nivolumab以及Pembrolizumab暂时处于领先的位置。发病率较高的膀胱癌、肝癌以及食道癌也有3家以上企业布局。
1521115614686270.jpg
1521115639737082.jpg

国产品种信达II期临床数据报产,预计2018年能够获批上市。通常情况下适应症疗效相似的情况下,率先上市的新药容易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可以提升公司的影响力。从临床进展来看,Nivolumab已报产并进入优先审评(第25批),预计2018H1年能够上市。国产品种信达生物的IBI308凭借II期临床数据(霍奇金淋巴瘤)报产申报已获CDE受理,虽然恒瑞的SHR-1210以及君实的JS001临床进展更快,但是信达弯道超车,有可能成为第一个上市的国产PD-1单抗品种。

1521120430696823.jpg

中国患者癌症治疗渗透率低,死亡率高。但是患者数量是中国市场的最大的优势,市场机构以国内开展临床的适应症对PD-1/PD-L1疗法进行测算,发现市场空间超过400亿元,足够容纳多个重磅药物。具体如下:
抗PD-1单抗国内市场潜力超460 亿元。根据全球抗PD-1单抗目前已获批适应症计算,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中约202.69 万人适用于抗PD-1 单抗,占总发病人数的47.23%。我们假设抗PD-1 单抗一线治疗市场渗透率为50%、二/三线治疗市场渗透率为20%、年化用药费用10万元,如果目前后期临床适应症顺利获批,则国内抗PD-1单抗市场潜力约462亿元,足够容纳多个重磅品种。
PD-1/PD-L1药物上市元年,相关药企将直接受益,重点关注恒瑞制药
◆博览研究员认为,在决策层力推创新经济的政策暖风下,作为生物科技创新领域的代表,PD-1/PD-L1药物的加快上市,在2018年(上市元年)更会让相关药企直接受益。目前国内PD-1单抗药四大领先药企中仅有恒瑞制药在A股上市,并且在药物市场上商业化能力相对最强,因此有望受益最为显著。
恒瑞的优势在于靶向药物、化疗药物储备丰富,药物联用临床布局处于绝对领先,但是其副作用有可能制约其市场份额。信达生物、君实生物以及百济神州都是以开发治疗性抗体为主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研发能力以及执行力均属上乘,商业化能力如何还有待市场验证。

1521120437596055.jpg



                        

医药领域“独角兽”,“救命仙丹”的领军者:信达生物                 
【研究员】:陈果
结论:博览研究员认为,信达生物由于自身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较长的产品线,广泛的国际合作,优秀的融资能力,加上政策背书,已成为医疗领域最突出的“独角兽”之一。可以预计的是,信达生物在国际上备受关注PD1 单抗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地位,更能让其与已经在A股和新三板上市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公司一较长短。未来市场可重点关注信达生物擅长的PD-1/PD-L1药物研究领域相关上市公司,譬如恒瑞制药、复星医药、丽珠集团。

                                 
【博览财经研报】正如博览研究员在上一篇研报中谈到的,“独角兽”IPO加快政策暖风下,抗肿瘤药市场的超级明星——PD-1/PD-L1药物的加快上市有望让相关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直接受益。那么回过头来看,在尚未上市的“独角兽”中,哪些企业又与PD-1/PD-L1药物密切相关呢?
博览研究员经过整理分析发现,信达生物目前是尚未在A股上市的PD-1/PD-L1药物研究领域的领军企业,未来更有可能在众多“独角兽”中脱颖而出,率先完成上市。
◆一方面,信达生物产品线齐全,掌握13个新药品种,未来钱途可期;
◆一方面,信达生物国际合作广泛,创新药有望进一步产业化;
◆另一方面,机构一致看好,融资能力较强,更有政策背书。
正是因为这些因素,信达生物能够在短短七年就迎来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医疗领域最突出的“独角兽”之一。可以预计的是,信达生物在国际上备受关注PD1 单抗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地位,更能让其与已经在A股和新三板上市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公司一较长短。未来市场可重点关注信达生物擅长的PD-1/PD-L1药物研究领域相关上市公司,譬如恒瑞制药、复星医药、丽珠集团。
信达生物产品线齐全,掌握13个新药品种,未来钱途可期
信达生物成立于2011年8月,经营范围为提供抗体药产品及蛋白药产品的研发、中试,技术转让,以及相关的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根据《2017 胡润大中华区独角兽指数》数据显示,大中华区独角兽企业中数为120家,整体估值超过3万亿元,其中医疗健康有8家,信达生物总排行第35,估值约为100亿元-150亿元。
据信达生物公司官网,目前其产品链包括13个新药品种,覆盖肿瘤、眼底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血管病等四大疾病领域,其中5个品种入选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1个品种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
1521120444972678.jpg
数据显示,目前信达生物最快能上市的产品为信迪单抗注射液。这是我国首个申请上市的国产PD-1单抗,也是继百时美施贵宝Opdivo之后第2个申请中国上市的PD-1/PD-L1药物。信迪单抗注射液代号IBI308,申请适应症为霍奇金淋巴瘤。除此适应症之外,IBI308还在进行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以及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研究,主要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
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2年,全球免疫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615亿美元扩大至742亿美元,或将占据肿瘤治疗的半壁江山。而目前最畅销的PD-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Opdivo的2015年销售额为9.42亿美元,2016年销售额37.74亿美元,2017年前三季度销售额35.87亿美元。并且,随着适应症的不断拓展,PD-1抗体药物的销售额可能实现数倍或数十倍增长。所以,信达生物手握信迪单抗注射液,未来钱途可期。
除IBI308外,信达药业在研产品中IBI301、IBI303、IBI305也值得期待。
IBI301: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为信达生物第一个获批临床的品种。为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在2016年8月,项目进入临床III期。
IBI303:重组人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为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Adalimumab biosimilar)。IBI303的氨基酸序列与阿达木单抗一致。在灵长目动物的头对头试验中,IBI303在PK/PD,与阿达木单抗高度相似。在小样本的临床探索试验中,IBI303在健康受试者上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在2016年9月,项目进入临床III期。
BI305:抗VEGF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本品为贝伐单抗生物类似药(Bevacizumab biosimilar)。2016年10月,项目进入临床III期。
信达生物国际合作广泛,创新药有望进一步产业化
除了掌握多项重要创新药技术外,信达生物也与多个全球性制药企业达成合作,能通过国际合作的收入支持其创新药进一步产业化。
2013年7月,信达生物与国际抗体公司Adimab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关系。Adimab利用其抗体发现和优化平台,针对信达选定的靶点开发出治疗抗体。若开发成功,信达将负责在中国进行商业化,Adimab将负责在美国、欧洲和日本地区进行商业化。
2015年3月,信达生物和礼来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三个单抗药物。协议规定,礼来将付给信达生物5600万美元的首付款,当三个单抗药物中的一个抗体的开发达到特定的里程碑节点,礼来将支付信达生物最高4亿美元的里程碑款。
2015年10月,信达生物与礼来制药达成三个肿瘤免疫治疗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的全球开发合作协议,里程碑付款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此次合作涉及三个新型双特异性肿瘤免疫治疗抗体,三个抗体均使用来自于信达自主研发的PD-1单抗。
2016年6月,信达生物与岸迈生物Epimab达成1.2亿美元的双特异性抗体合作协议。信达获得岸迈的FIT-Ig®平台技术的全球权益。
2016年6月,2016年6月,信达生物与美国Adimab就双特异性抗体开发,扩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前与礼来合作的3个抗体中,其中一个与Adimab合作。
2017年3月,与韩国韩美制药达成战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及商业化一个新型肿瘤免疫双特异型抗体。
2017年9月,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与信达生物就肿瘤免疫靶向小分子药物的授权开发达成合作协议:信达生物制药以首付款、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付款共计4.57亿美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另加销售提成的合作方式,获得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研发的“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小分子抑制剂的全球独家开发许可权。
机构一致看好,融资能力较强,更有政策背书
此外,信达生物的快速发展,背后多达13家(系)的投资机构功不可没。信达生物一路走来,融资规模大、融资速度快,更有政策背书。
2018年1月16日,有消息称信达生物正在进行1.5亿美元Pre-IPO轮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但尚未确定上市的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信达生物的D轮融资领投方为拥有国务院国资委背景的国投创新管理的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这也为信达生物的成长提供了政治背书。有着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为信达生物提供了一条与其他新兴生物制药公司不同的康庄大道,资金的充足才更能确保专注的研发。
除此之外,A轮投资距离信达生物创立公司仅仅两个月就完成了。推测原因,这很可能是基于其创始人——俞德超博士的个人潜质。俞德超从事生物制药创新研究近20年,是国内唯一发明两个“国家一类新药”并促成新药开发上市的中国科学家。这两个药品,一个是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病毒类药物“安柯瑞”(OncorineR);另一个是广为人知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黄斑变性的1类生物创新药康柏西普,2014年4月康柏西普(朗沐)正式上市,就拿下上市第一年度销售超亿元的开门红。不过,俞德超此前曾表示,这几轮融资与信达生物的发展及产品研发进展密不可分,不同阶段资金投向皆有所侧重。
结论
综合来看,信达生物由于自身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较长的产品线,广泛的国际合作,优秀的融资能力,加上政策背书,已成为医疗领域最突出的“独角兽”之一。可以预计的是,信达生物在国际上备受关注PD1 单抗领域取得了国内领先地位,更能让其与已经在A股和新三板上市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公司一较长短。未来市场可重点关注信达生物擅长的PD-1/PD-L1药物研究领域相关上市公司,譬如恒瑞制药、复星医药、丽珠集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微信,其他勿扰

( 公安备案号 14010802080054 工信部备案: 晋ICP备16001374号-1 )     

GMT+8, 2025-4-25 08:01 , Processed in 0.23971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X3.4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